真實小團隊對協作工具的需求
今天講講一個真實的小團隊,對協作工具的需求。
團隊:5人,2全職3兼職,同時區跨城市,做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產品。
團隊建立前,我就研究了N多協作工具,心想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么,從basecamp到tower到asana到teambition到trello到有道云筆記……到不說了,再說就有點像廣告了。
結果隨著一個個隊友的加入,上述都沒用上,而是遵循著“奧卡姆剃刀”原則,每時每刻都在用最低成本的方式來滿足需求。
第一/二周,只有2個人,微信+電話搞定。
第三/四周,變5人了,很自然的,用微信群搞定,大家也第一次集中在一起吃了個飯,隨著要做的事情逐步清晰,我開始要把自己手頭的文檔分享給大家了,發現微信群沒附件,需要新工具了。
第五/六周,QQ群就夠了,群共享、群公告,都很好用。隨著工作的展開,一些細節,會不停的在QQ群里討論,而團隊是有兼職同學的,他們白天一個會議,就會漏很多信息,回來也不一定想得起來看。所以,怎么辦?
第七/八周,我們增加了Email群發,每天晚上我會把事情匯總發出來給大家,第二天晚上我再更新所有,運作了幾天還不錯,但隨著任務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大家都覺得如果能自己更新自己的部分就更好了,可以更高效。
第九/十周,大家聚在一起吃了第二頓飯,總結了之前在工作方法上面,可以優化的點,確實感覺需要一個協同工具了,于是,花了一點時間評估選擇,猜猜我們最終用了啥?我們連云筆記都嫌麻煩,分析了團隊的需求,其實只需要一個格式清爽、可以大家一起編輯的在線notebook而已,于是——workflowy.com。
對工具本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這篇知乎問答:如何玩轉 WorkFlowy?
絕對是強迫癥、潔癖患者的好工具。
不久的將來,我們肯定還會需要新工具,但那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所以,團隊協作工具是按需來的,和團隊成員的特點也很有關系,比如我們團隊就是都有技術背景的Geek或假Geek,并且是不斷變化的,并沒有一個適合所有場景的工具。
擴大到做產品,找準你的切入點,你要的是有一批人,當碰到某個需求場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的產品,這就足夠。
#專欄作家#
蘇杰,好產品創始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阿里巴巴產品經理?!度巳硕际钱a品經理》、《淘寶十年產品事》作者,七印部落發起人,期待和同學們一起,用好產品改變世界。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