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創業的命門在哪?

2 評論 2219 瀏覽 10 收藏 11 分鐘

新經濟的創業者們如果不去嘗試突破這一層“壁壘”,成功就隔著一層天花板。

幾天前,美團更新了招股說明書,距離香港上市一步之遙。

8月25日,斗魚被傳赴美IPO,估值有望超過15億美元。

8月8日,知乎完成E輪2.7億美元融資。

就在這兩月,新經濟的獨角獸們紛紛跳出前臺,搶奪人們的視線。

不曾回想,中國新經濟已經在一片喧囂中走過了快10年的時光。

先是互聯網+概念,農業、醫療、制造業、文創等傳統行業都成了被互聯網“改造”的對象,可最后卻發現,這不過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真正成為巨頭的創業者鳳毛麟角。

再往后就是各種冠以“XX經濟”的商業模式興起,共享經濟、知識經濟、網紅經濟風起云涌,又有一大波創業者投身其中,如今也僅有幾個幸運兒如愿圓夢。

這兩年新零售、新消費概念方興未艾,生鮮社區、無人貨架、社交電商等領域又是引發一輪創業狂潮,目前看來也是泡沫滿地。

如今風靡創業領域的人工智能似乎也可以納入“新經濟”的范疇,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聽得懂語音的智能音箱,被不斷改造的機器人,以及各種加上AI前綴的場景和服務,熱鬧程度不亞于“互聯網+”。

“新經濟”的泛濫已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為什么新經濟的成功者還不夠多?

創投圈的包凡,從投資者的角度為“新經濟”加上了三個先決條件:

  1. 技術驅動,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成份在里面;
  2. 有一定創新的商業模式;
  3. 屬于創業型的公司。

從包凡的定義來審視新經濟創業者們,不難發現不少人理解的新經濟,不過是“新”在了表面上——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去改造傳統經濟,卻沒有“新”在骨子里——用互聯網科技提升效能!

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很多新經濟創業公司照舊在進行著低效的協作方式,可能與一名合作生態的伙伴簽訂一份合同,都要來回快遞折騰半個月,結果導致合作流產。

而新在骨子里的創業者,都在尋求業務效率的持續飛躍。比如美團剛進駐一個新的城市,就會利用電子簽約SaaS工具,可能一天之內與當地的數萬商家完成協議簽署,這種驚人的效率能夠迅速地推動美團的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

歸根結底,新經濟創業就像是一場鐵人三項比賽,先來個1500米游泳,然后是40公里的自行車和10公里的長跑。最初的1500米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既需要保證速度,也需要保存體力,之后的40公里就是效率的比拼,但不幸的是大部分創業者都會在這個階段掉隊。

有技術驅動,有商業創新,單單是缺少了對效率和規則的敬畏。所以新經濟的創業者們如果不去嘗試突破壁壘,成功就隔著一層天花板。

在壁壘出現的同時,破壁的工具也出現了。在“新經濟”的風口下,這些工具甚至比淘金者活的還要好。他們可以說是新經濟淘金潮中的賣水人。

賣水人的“水”說白了就是數字化,幫助淘金者完成新經濟的效率革命,具體的表現形式就是賣基礎設施和服務。僅以直播為例,各類視頻云服務已經相當豐富,不止基本的點播、直播、IM等服務,給主播加美顏,給直播加廣告也成為云計算平臺的附加服務,看到的正是直播平臺對高效的渴望。所以說,直播平臺收割了用戶,云計算廠商又收割了直播平臺。

不單單是云計算廠商,一大批企業級服務平臺都在新經濟時代迎來了爆發的機會。資本對有價值的賣水人,同樣追逐兇猛。曾經投出阿里、京東、58同城、B站等知名淘金者的老虎環球基金就瞄準了電子簽約賽道,迅速選中行業第一名,最近出現在了上上簽的C輪領投名單中。同樣的還有經緯、DCM、順為、晨興資本等等,“賣水人”上上簽也憑借3.58億元的C輪融資進入到獨角獸陣營。

投資者當然明白新經濟的癥結,電子簽約恰恰是解決規?;底只?、健康化的良方之一,相比于低效率的紙質合同,電子簽約在效率上有著幾何倍的提升,又恰好迎合了直播、知識付費、共享等新經濟的痛點。前文所說的美團、知乎、斗魚這些新經濟的成功者,無一例外都是上上簽的付費客戶。
那么,既然“賣水”的風險和成本看起來都比淘金更熱門,為何不直接加入賣水陣營,反而擠破頭皮去淘金呢?答案是門檻。

與“有奶就是娘”的C端用戶相比,B端客戶顯然更精明。于是C端市場不乏后入者快速崛起的案例,B端市場更常見的卻是寡頭效應。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云計算廠商占據了國內70%以上的份額,留給長尾市場的想象空間并不大。像電子簽約這樣垂直類的服務市場,更是只會產生一家霸主,DocuSign在美國市場一家獨大,上上簽也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淘金者靠體力和運氣賺錢,賣水人則需要靠眼光和能力活下去,錯過了最佳時機或者跑錯了賽道,沒準連被人記住的資格都沒有。

在完成技術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后,新經濟的領頭羊們開始將目光聚焦在效率革命上,賣水人也迎來了黃金時代,2018年很可能是個轉折點。

電子簽約的演變軌跡無疑折射了新經濟的進化邏輯。成立于2014年的上上簽,先是扎根金融行業,不僅與匯豐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超過40家的銀行達成合作,也包攬趣店、樂信、挖財、PPmoney等互聯網金融頭部客戶。接下來逐漸往傳統制造、零售行業等滲透,聯想、沃爾沃、吉利集團、永輝超市、歐普照明、顧家家居、洽洽瓜子等成為上上簽的付費客戶。

2018年以來,新經濟客戶的比例開始直線上升。小豬短租、知乎、路歌、奇化網等一大批新經濟佼佼者被上上簽攬入懷中。

原因也不難理解,相對傳統的經濟領域已經開始朝著信息化和數字化的方向升級,新經濟領域的創業者更需要效率的升級。比如說在上上簽新近達成合作的名單中,知乎需要和達人簽約,斗魚需要和主播簽約,小豬短租需要和房東簽約,倘若繼續以往紙質合同的形式,工作量可想而知,但電子簽約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事實上,新經濟的淘金者和賣水人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

淘金者追逐的是效率。比如創業者大多有“站隊”的習慣,更為實際的結盟理由卻極有可能是效率。有了巨頭的資金、流量和品牌背書,無疑在競爭中駛向了一條快車道,對競爭對手進行直線超車。電子簽約在新經濟中的盛行也是如此,淘金者需要靠效率解渴。

賣水人試圖打破的是邊界。云計算巨頭們都在拓寬應用場景,上上簽等企業SaaS服務商,也在一步步向傳統銀行、供應鏈、零售制造、物流、人力資源等行業滲透,并將新經濟作為下一個重磅市場。因為突破了邊界的束縛,無疑更有爆發的潛力。

想起凱文·凱利的一句話: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邊緣地帶,沒有固定的中心。

這句話是否適用于中國市場還不好下結論,但新經濟領域的玩家們已經做出了選擇。

最后,新經濟這座礦該怎么挖,似乎可以給出兩個預判:一個是效率革命,這是尋找金礦位置的不二法門;另一個是契約精神,任何市場到最后都是人性的競爭,契約剛好是保持健康度的緊箍。這兩個或許才是新經濟的命門。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已經創業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