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生得無奈,活得憋屈

0 評論 2027 瀏覽 0 收藏 12 分鐘

創業應該是一件低調的事情,成功固然偉大,但實現它的過程卻并不都是轟轟烈烈;所以失敗也未必可恥,這是創業軍團中最普遍的下場。

自阿里巴巴登錄紐交所,馬云成為中國乃至亞洲首富之后,有關他的傳說就從未停止過,一些網友自己瞎編的心靈雞湯也統統扣到了大帥頭上,在最瘋狂的時候,你甚至搞不清楚馬云究竟是一位企業家,還是一位相聲演員,以至于大帥不得不親自辟謠:有些話,真不是我說的。誠然,企業家明星化有利于傳播社會正能量和行業內的創業思路,也能讓中國人的信仰多元化,倒也比單純地崇拜鐘漢良、都教授更健康一些,但明星企業家的言論帶給普通年輕人的導向性會更強,需要更加謹慎,畢竟,他們都曾取得過成功,也都有錢。

筆者認為,時下中國年輕人掀起的創業熱,除了政策支持、就業環境等因素影響外,馬云和其他明星企業家的傳說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股創業熱。比如,現在很多人在朋友圈發面膜廣告,當你勸誡之時,反倒會遭遇嘲諷:人生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十五年前,馬云讓你注冊淘寶,你愛答不理,結果現在高攀不起;十年前,馬化騰讓你注冊QQ,你無動于衷,現如今一個靚號價值連城?,F在,我賣點面膜,賣點化妝品,你不屑一顧,十年之后,你肯定會后悔的!

生得無奈,誰催生了中國創業潮?

其實,每一次社會的熱潮現象都免不了政策的引導。在80后的頭腦里,曾根深蒂固地認為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是全宇宙中最好的工作,哪怕國企單位效率低下、沒有激情、宮斗嚴重,剛畢業的大學生也要削尖腦袋往里擠。前幾年,考公務員的盛況空前絕后,正可謂: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一些熱門的崗位競爭率竟然達到3600比1,甚至有網媒報道大學生為求國企正式編制甘愿掏兩年大糞,美其名曰: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是分工不同。事實上,這個思想并不是天生而來的,因為這一代人的父輩大都經歷過“批量下崗”的慘絕人寰,對于那些沒有準備好自謀生路的人,“明天不用來上班”的通知簡直就像是晴天霹靂,摧枯拉朽又顛倒晨昏。于是,父輩們從小就把工作穩定的重要性灌輸給80后,而且不遺余力地幫孩子獲得鐵飯碗。

政策造就了公務員熱,同樣也能造就“創業熱”,事實上,中國眼下的創業熱與政策導向以及由其衍生出了社會性格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新《公司法》的實施,是創業者的一個節日,也是創業者的一個祭日。相關法律規定,創業者申請公司注冊時,不再需要最低注冊資本,也無需再提交驗資報告。事實上,如果你愿意,僅用一元錢就能注冊公司當老板了,這意味著創業門檻大大降低,最起碼創業者不用再為了擺平有關部門而殫精竭慮,甚至望而卻步了。此外,中國的創業公司正享受著讓全世界都羨慕的政策支持,一個個署名“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在北京、上海,甚至中小型城市的郊區拔地而起,領導們不僅幫助創業者興建了廠房、辦公室,還在稅收、人力招募方面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國家電視臺和中關村村長則經常把一些有閑錢的明星請來給青年創業者投資,一些90后小伙創意得到10萬投資的現象屢見不鮮。

chuangye1

面對巨大的政策支持,創業者首先要做應該是感恩,單從政策支持力度方面,他們要比印度、韓國的青年幸福多了。但政策終究只提供了最基礎的條件,以及或對或錯的大方向,政策也無法中和創業的痛苦和壓力。事實上,青年創業勢必要做好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甚至會落得血本無歸、露宿街頭的下場。據相關數據統計,大學生創業僅有3%能夠取得成功,更多的人只是在這個巨大的泡沫中過了一把癮就去繼續找工作或者回家啃老了。另外,我們必須承認創業熱很大程度上源于就業壓力。2014年,中國高校畢業生達到700萬,去年也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筆者每每去人才市場總會感覺到莫名的悲哀:這些曾經被稱作天之驕子的人們,如今真的就如同“餃子”一樣被企業不斷煮沸著,隨機和幾位大學生聊聊,他們的感覺統一地悲愴:我們就像五毛錢的大蒜,讓人挑來挑去。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很多大學生選擇就業只是出于無奈。

創業者們大都有一腔的熱情,但也就只有這些熱情了。因剛剛走出校園,大學生在思維、認識能力,社會上實踐上都嚴重不足,這也是為什么成功率他們只有3%的重要原因,而這也應該是政策下一步要關注的焦點。事實上,大學生迫切渴求的不是投資者的啟動基金,而是如何在學校內獲取匹配于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和謀生本領,以及對創業、對行業、對社會運行規律的深度思考。而且要有明確意識,創業應該是一個比較低調的事情,更不要太迷戀馬云、李嘉誠的美麗傳說。

活得憋屈,創業路上魚龍混雜

如前文所述,創業者需要對行業、對社會運行規律有著深度思考,唯有這樣才能找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而那些相對明顯的機會,不是被巨頭壟斷了,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陷阱。比如之前傳說股市大善,傻子進去都能賺錢,但當80后紛紛涌入之時,卻發現自己成了傻子;房地產十年長盛不衰,但這真不是小創業者能玩得起的,我們只能老老實實地交首付,然后還20年的月供;2008年爆發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后續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讓很多創業者瞄準了“綠色食品”市場,但魚龍混雜的社會以及中國人淡薄的養生意識,讓這個行業始終未能爆發,反倒是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烈。事實上,綠色食品的創業者都曾躊躇滿志,但完美的設想卻敵不過重重的困難,每個人都能想到把農民的新鮮蔬菜直接送到消費者的廚房里,可中間過程非常艱辛,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如何保鮮,事實上,冷鏈物流連馬云都搞不定,他們也就只能焦頭爛額了。

筆者舉例綠色食品創業,無意否認這個行業,只是想勸誡青年創業者要有詳細的評估和周密的調查再去實施,這不同于考試做卷子,不是理論上的博弈,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行業中,熟悉其運行規律。于是,對于青年朋友們,最好的選擇應該是選擇好行業之后,先去比較優秀的企業去實踐幾年,獲取必要的行業知識,建立有效的人脈以及夯實創業的根基。即便按照時下“唯利是圖”的價值觀,筆者也要提醒創業者,做職業經理人同樣能富甲一方,比如庫克,比如鮑爾默。

話題回到創業環境討論,其實,中國這種創業熱讓人感覺有種病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急功近利的心態以及山寨化的競爭方式。在美國,今天還在編寫程序的窮小子,明天有可能就成為百萬富翁,比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剛剛30歲就坐擁200億美元資產,而且他不忘初衷,前不久還回到電腦前親自編寫了一段代碼;此外,小扎又花了190億美元收購了圖片應用WatsApp,讓另外50個青年創業者一夜暴富;相比之下,這樣的神話在中國就非常少,因為中國的創業者剛剛編寫出一個優秀的游戲,剛想登錄QQ告訴女朋友,卻不巧地發現已經讓別人相中了。于是,在中國創業成功的人,一般都需要比模仿者跑的更快,至少要比兩家企業跑的快,比如當年人人網跑贏了SNS網站,新浪跑贏了網易、騰訊等門戶,微博一哥地位無人撼動,至于,那些數以千計的中國Group依然在撕逼和洗牌中艱難度日,用燒錢續命,煎熬中等待著對手先倒下。

最后,筆者再次提醒:創業應該是一件低調的事情,成功固然偉大,但實現它的過程卻并不都是轟轟烈烈;所以失敗也未必可恥,這是創業軍團中最普遍的下場。畢竟創業者在初始階段,應該去尋求有經驗的人幫助,要注重團隊精神,不要蠻干,更重要的一句話是:關于創業,方向比堅持更重要。

 

作者:康斯坦丁

來源:百度百家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