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第二問:目標夠清晰、產品夠優秀么?
真正的創業開端,始于自己找到了那個燈塔,這樣所有人都知道要往那兒走,即便爬山涉水開荒辟地,那個堅信的愿景不會讓大家迷失。
在整理這“創業者問”系列的時候,我把自己的創業路也審視了一番,真是錯誤太多。這個系列可以說是在走過的坑邊上立一根旗桿,給其他人提個醒。
有人說,互聯網發展太快,你不需要想太遠,想太清楚,只管開始做。邊做邊迭代,那叫精益創業。然而精益是一種方法,不能替代目標。創業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堅持還是調整方向,這是一件很讓人糾結的事。想創業但目標還不清晰的時候,可以去做點什么來幫助自己去判斷,而真正的創業開端,始于自己找到了那個燈塔。這樣所有人都知道要往那兒走,即便爬山涉水開荒辟地,那個堅信的愿景不會讓大家迷失。
在YC與斯坦福合作的課程<怎樣創立一家創業公司>里說到:
首先,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你很難讓一群人專心、高效地工作。
再者,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需要十年以上時間耕耘。創始人本身也需要一個奮斗的目標以使自己更加投入到事業中。如果創業者對這個想法缺乏足夠的認同感,很可能導致中途放棄。創立一家公司的痛苦,需要想法本身帶來的使命感抵御。
最后,公司外部的組織也會樂于幫助這樣有遠大目標的企業。
怎么找到那個目標呢?《從0到1》的作者 Paypal的創始人彼得·蒂兒相信:
首先要勇于探索常規世界背后的秘密,每個創業者都必須做這場思維運動:質疑現有觀念,從零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所從事的業務。
初始階段切入點要盡可能的小。
用一句簡單的話解釋清楚。
與市場上現有產品相比要好上十倍。
同時,無論是YC還是彼得,都強調產生一個創業想法后,不要忽略了分析市場的重要性。包括很多投資人都會犯一個錯誤,就是他們太關注產品本身和市場目前規模,但卻忽略了產品在十年內可能的發展。一個規模雖小但在迅速擴張中的市場要好過一個規模大卻發展緩慢的市場。發展市場中的顧客,面對自己的需求急需一個解決方案。他們會因此愿意容忍一個尚不完美的產品。
有了一個自己熱愛并且有市場潛力的創業想法之后,下一步就是創造出一個優秀的產品。如何創造出優秀的產品? YC 是這樣建議創業者的:
創始人每天除去吃飯睡覺、鍛煉身體,剩下的時間全都用來不斷重復“與用戶交流”,“根據反饋改進產品”這一循環。創業者需要這樣一個把用戶的反饋轉化成產品的機制。
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一個對產品有認同感的人,觀察他使用產品的習慣,詢問他是否喜歡,是否愿意為此支付費用,是否會向朋友推薦這款產品。分析用戶的需求后,改進產品。新產品再由用戶試用,提交新一輪的反饋。這個反饋循環應該存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同時注意,這項工作必須由創業者親自完成,不可借由員工之手,因為這是了解自己目標用戶的絕佳途徑。
然后,先讓一部分人愛上你的產品。當有一批初始用戶非常熱愛你的產品時,他們會主動向身邊的人推薦。這樣不斷發散開來,用戶數就會飛快地增長??扇绻婚_始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表示還行,那他們后續也很難從這份“還行”,發展到熱愛。若用戶數沒有自然增長,說明產品尚不夠優秀。不要忽視這個現象,并抱著僥幸心里,只顧坐等合作伙伴的援助。
產品要簡單點再簡單點。產品日后的設計可以非常龐大,但在初始階段一定要簡潔易用。想想只有一個輸入框,兩個按鈕的 Google,你就能明白。簡單的產品還有一個好處,開發者能在一個領域將一個性能做到機制。這在日后會成為用戶愛上產品的理由。
CEO 要用能衡量未來發展的指標來評判產品的現狀,這些指標包括,活躍用戶數、活躍程度、用戶留存率、收入、凈推薦值等。不能達到指標就誠實地面對,不斷找原因,不斷迭代,直到結果在數字上被肯定。創業者有時會對過程感覺很好,聽到很多贊譽之聲,團隊也很努力地完成一個接一個任務,然而就是沒有可以拿出手的數據,那一定是很危險的,優秀的產品不會只是自己感覺好,還必然能獲取用戶,因為它是為用戶的需要而生。
過去一年,很多人在談社群和跨界,經常有文章把小米的成功歸根于社群。然而,如果沒有小米這個產品,又哪有社群運營的基礎?話又說回來,只有產品,也是不行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后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創業者第三問:好產品自己就能說話了嗎?
作者:@劉宛嵐
來源:品途網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