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也因為春節紅包嗨嗨皮皮,因為他們完成自我升華了,不想和微信比
東東導讀:自從進入春節開始,微信和支付寶紅包的比較就一直沒有停止。截止到大年初三,是參與新年紅包的總人數超過了1億,在大年初二那天,還有近2000萬人在用支付寶紅包。
昨天,我從螞蟻金服處獲得了一個數據。截止到大年初三,是參與新年紅包的總人數超過了1億。這個數據是經過去重的真實用戶數,支付寶方面非常的開心。另外支付寶紅包一直保持了熱度,在大年初二那天,還有近2000萬人在用支付寶紅包。
自從進入春節開始,微信和支付寶紅包的比較就一直沒有停止。我們也不能免俗,除夕當天,兩家公布的數據分別是這樣滴
微信
支付寶
我也覺得這回微信的搖一搖玩得很酷,不過從數據看來騰訊和阿里紅包之戰結果也不是壓倒性的。據支付寶方預估,最終的數據可能接近四六開,無論最終的數據結果是四六開還是三七開,都已經實現了支付寶錢包最初的戰略目標,對此支付寶紅包的人們也覺得非常振奮。別忘了,微信是屏蔽了支付寶紅包的。否則,支付寶和微信打個平手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還記得去年的紅包,最終微信公布的參與人數是 800 萬人。當時支付寶紅包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你說微信和支付寶最終是九一開都是在夸支付寶。從去年的不值一提,到今年成為有競爭力的對手,支付寶的進步還是驚人的。
其實支付寶同學們倒也不是非要和微信比。真正高興的是,紅包讓他們完成了升華,找到了點做社交的感覺。
首先,他們搞懂了紅包的產品邏輯
去年,微信和支付寶都推出了紅包。都借鑒了廣東的拜年習俗,微信借鑒的是“抽利是”,支付寶借鑒的是“討利是”。但顯然,抽紅包具備的社交屬性比討紅包搶的不是那么一點半點。因為群紅包極強的社交游戲屬性,所以微信紅包火了。
抽紅包的方案,支付寶當然也考慮過。只不過他們受限于歷史包袱——交易邏輯——這么多年支付寶的產品架構都是基于現實的交易,現實交易一定是一對一的。沒想到群紅包這種一對多的模式。而騰訊遵循的是賬務邏輯,因此可以實現一對多。
所以去年紅包大戰之后,支付寶回去反思了。把交易邏輯更改為賬務邏輯,簡單的說,就是
把產品的出發點還原至“用戶”,這樣也更方便標識交易背后的一個個真實的“人”
這種改變讓很多產品的視野都更明朗了。還有,由于支付寶起家于 PC 時代,有很重的歷史包袱,比如密碼早期就是必須超過 6 位,數字字母混搭的,這在移動時代確實不夠方便。這種產品邏輯的更改,讓支付寶甩包袱也更容易了?,F在螞蟻金服要推芝麻信用,很多人有過 n 個支付寶賬戶,你不能讓一個人有 n 個不同的信用分吧,這些賬戶要通過大數據技術被整合起來,變成一個信用分,芝麻信用才能真正實現信用分的準確。
第二,口令紅包讓支付寶錢包看到了新的商業模式
萬事真是福禍相依,因為微信的封殺,支付寶黑科技都玩出來了。但口令紅包出人意料的也被很多人玩起來了。
比如這幾天的湖南衛視新聞聯播里,一家叫惹巴拉的企業就開始用支付寶口令發紅包,這個事情之前支付寶自己也不知道。還有一些特定的群組,如記者群里,一些企業比如趕集網、58 同城,也開始用支付寶口令發企業紅包,引發很多參與活動的人將口令紅包的頁面在朋友圈傳播,實現了更廣泛的傳播效果和展示效應。
相比搖一搖,口令的確游戲屬性更強。搖可能是一時新鮮,微信需要持續給這個動作增加新的使用場景,重新定義它。但口令這事,天生帶有強大的游戲味道。我們小時候就聽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沒事會填填字謎。所以對于用戶來說,這是更獵奇的。搖到的紅包,用戶覺得是幸運,口令得到的紅包,用戶會覺得自己又聰明又幸運。
支付寶一直是個工具,過去也一直強調其工具屬性。這回的口令紅包,讓他們找到工具玩社交的感覺了。這有可能讓生存困難的傳統媒體起死回生,人們不買報紙雜志了,信息在網上看就行了,但要是報紙上有口令紅包呢?用戶就更愛買報紙了吧。
尤其是大年初一的馬云紅包,第一次出現了中文口令,這將打開了紅包更多的商業化前景。比如在今天的傳統媒體上,廣告的效果非常難以統計和形成互動,如果一家企業比如美特斯邦威在報紙上投放的廣告是口令紅包的形式,用戶需要輸入“不走尋常路”才可以完成跟企業的互動并且領取紅包或者優惠券,這將非常容易統計廣告的實際效果。這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可能意味著一個新的錢景。當然,目前尚不知道支付寶錢包什么時候會對企業打開中文口令。
當然,口令紅包微信也可以玩,好像門檻也不高,羊年全年就看他們誰更有創意,誰更懂用戶了。
最后,紅包只是一個太小的場景,對大公司來說才剛開始
我想說,無論紅包大戰輸贏,對于大公司來說,都不能決定什么。如果是一家創業公司,通過一次漂亮的紅包大戰足夠進行幾輪融資了,但它夠上市嗎?對大公司來說,更加不夠了。微信今年強調的是場景,紅包真的只是個小場景,大公司要牢牢抓住那些用戶生活中必需、高頻的大場景才行。
所以紅包大戰之后考驗的是這個場景如何遷移,微信也做了,今天搖一搖又出現了一個搖 TV 的功能,這樣搖一搖就延展到看電視這個高頻場景里了。做得很酷,很聰明,未來肯定這個功能可以和電商嫁接的。
必需得承認,騰訊對社交之了解,對用戶心里把握之精準,高山仰止。阿里在這方面有太多需要探索的。但轉過來說,阿里對電商、支付方面的體會和積累,也不是騰訊短時間就容易追上的,至少大部分支付場景里用戶用支付寶的習慣已經養成了。
未來,若真論輸贏,贏家一定是在用戶現實生活中出臺率使用率最高那個。所以紅包大戰只是序曲,2015年騰訊阿里線下生活服務大戰才是真值得期待的呢。
本文作者:@黑豆;轉載于:36氪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