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重塑了娛樂產業,但技術才是決定游戲規則的關鍵

0 評論 5844 瀏覽 2 收藏 11 分鐘

剛過去的2014年,互聯網和娛樂產業的融合開始加速。最明顯的標志,是巨頭BAT扎堆,全線殺入影視業。對于想在文化娛樂界開疆拓土的互聯網公司來說,電影是傳統娛樂領域的產業標桿,也是相關文化內容的風向標,在這塊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不僅能從近300億的票房成績里分得利益,還能拓展未來“泛娛樂”市場的版圖。

阿里巴巴動作最大,斥資62.44億港元收購文化中國60%股權,更名為阿里影業,收歸王家衛、周星馳、陳可辛等知名導演,參與投資電影《心花怒放》,成功拿下6.58億票房。百度投資了位于洛杉磯的電影制作公司,斥資4000萬美元打造3D電影《悟空》。騰訊則于去年6月,宣布參與出品《天將雄師》、《鐘馗伏魔:雪妖魔靈》等6部電影。

視頻網站對娛樂影視的滲透,始于2005年。土豆和優酷兩大視頻網站相繼誕生,隨后搜狐、騰訊、愛奇藝、樂視等新勢力崛起,通過重金引進優質版權內容,共同將網絡視頻打造成影視劇收看的主力陣地。

經過10年經營,視頻網站在娛樂產業上的布局也開始升級,紛紛從自制劇,跨越到電影出品。從2013年起,優酷已聯合出品《等風來》、《小團圓》、《竊聽風云3》、《白發魔女傳》等熱門電影。樂視影業簽下了張藝謀,推出《歸來》和《小時代3》。

虛擬經濟的無限博弈

毫無懸念,傳統影視產業鏈,將會在這波新勢力的沖擊下,經歷一場重塑。未來我們買到的電影票背后,或許會悄然印上互聯網公司的名字。歷史免不了戲劇性的相似,互聯網所到之處,總是以顛覆者的身份出現,那些曾經在媒體業、唱片業發生過的革命,無疑會在娛樂業重演。

《福布斯》雜志早已預測過這場意義深遠的變化,影視業按照長幼強弱排定的市場結構, 將會在“數字泄露”的危機中重新排列。曾經井然有序的行業界限被打破,更要命的是,你根本不知道下一個對手來自何方,以及,他會以什么方式和你競爭。

互聯網主導下的娛樂業,將釋放出“破壞性創新”力量。藝恩咨詢的報告驗證了這個行業的高速成長,2001年國內文化娛樂產業的市場規模達1008億,2014年,該市場已擴大至2000億。

文化娛樂產業為何具備如此高的成長性?究其原因,和虛擬經濟的本質密不可分。在傳統工業經濟體系下,經濟發展遵循零和博弈規則:整個世界類似一個封閉系統,所有的財富、資源和機會都有限。某一方有所收益,必然會導致其它方的損失。

虛擬的互聯網卻向商業中引入了新的變化,和大煙囪社會的實體經濟有著本質區別,它遵從無限博弈規則:在一個無邊界的開放性系統里,參與者總是有無限機會。和封閉世界相對固定的運轉頻率不同,無限博弈的挑戰,來自游戲規則的瞬息萬變。你得不斷自我刷新,改變既有策略,讓游戲得以持續進行下去。

互聯網的顛覆性力量

互聯網對娛樂行業的顛覆,首先來自渠道的變化。數字化對于文化的意義,并不只是是多了一條傳播渠道,而是意味著成千上萬個新渠道誕生。網絡上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早已習慣用比特化的方式,消費社交、游戲、音樂、影視、動漫、文學。在“泛娛樂”概念的推動下,這些領域的文化資源,將在不同版塊之間自由傳遞。

在這種情況下,以導演和劇本為焦點的商業模式,將會逐漸向IP版權和品牌的持續開發轉移。例如騰訊旗下《洛克王國》的游戲,最后改編成了動畫電影;華誼兄弟旗下的狄仁杰IP,融入到主題公園的設計中;在優酷上以微電影起家的《老男孩》,成為大電影,成功拿下2.1億票房;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劇中人的同款寬邊太陽鏡、麥昆兒童浴巾、蝙蝠俠超人T恤等,皆在網上躥紅大賣至斷貨。這些都是泛娛樂時代最為典型的經濟現象。

那么問題來了,傳統娛樂業最引以為傲的產品能力,會在互聯網的沖擊下發生變化嗎?

體現該沖突的極端案例,來自那個聽了800遍的故事,Netflix通過海量用戶的數據分析,預測出了《紙牌屋》的熱映。更多人愿意相信這只是個噱頭,單憑“政治+懸疑”的關鍵詞,無法讓技巧拙劣的導演寫出精彩的劇本。娛樂產品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仍然離不開靈感與創意。

但技術卻為創意改進提供了基礎,并把它變成可量化的指標。對于網絡用戶的“耐心時長”,優酷給出了精確的45秒,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內容的吸引力還沒產生,那么只能換來用戶拖拽進度條,甚至關閉整個視頻的結果。這些數據對自制節目的調整提供了支撐,如同互聯網上的其它產品,娛樂內容也在以更快的速度迭代。

而傳統電視的調整流程,可能長達半年。某些機制靈活的節目,也開始看重社交媒體傳播,以及視頻網站的用戶行為分析。單憑傳統收視數據,已無法立刻反饋觀眾易變的口味。傳統影視通過大投入、長時間、精美制作所構建起來的生產標準,已被互聯網的碎片化閱讀、快速迭代、以及口碑傳播模式所解構。

技術重新定義游戲規則

綜合來看,技術在這一波產業革命里的作用,是對游戲規則的重新定義,作為必不可少的重要變量,它不僅會影響渠道,還能通過改變參與者的洞察和創意能力,從而影響文化的內容。

作為服務于創業者的技術公司,從2014年開始,我們發現七牛云存儲平臺上,文化娛樂類產品逐漸增加。包括歌手胡彥斌的音樂教育類應用 “牛班”、風行工作室的“全民星探”、馬佳佳的女性社區“High”、獨唱團執行主編馬一木的“短褲”視頻、提供60秒短視頻分享的“美拍”、視頻直播社區“KK唱響”、偉大的安妮“快看漫畫”,以及手機KTV“唱吧”等應用。大量誕生的新項目,印證了文化娛樂將引領下一波創業風潮。

娛樂類項目的普遍特點,是包含了大量的音、視頻及圖片文件。和其它類型應用相比,音、視頻對播放流暢度有較高要求,涉及的技術場景復雜,增加了這類項目的成功難度。“唱吧”技術總監田然曾說過:唱吧這類偏娛樂的App,對速度和穩定性要求非常高。因為用戶的耐心有限,如果一首歌不能在3秒鐘內完成下載,可能直接就會被關掉。

對于自建音、視頻服務的效率問題,Netflix曾做過評估。2009年,Netflix的用戶到1200萬時,CEO Hastings選擇在第三方云服務上構建基礎架構,因為視頻轉碼需要消耗大量計算資源,自建數據中心很可能跟不上用戶增長,讓公司錯過快速發展的機會。事實證明這個決定非常正確,到2013年10月,Netflix已擁有3100萬用戶,成功超越老牌電視臺HBO。

互聯網大公司憑借技術積累,努力想把新世界連入經營多年的生態系統。但也別忘了,這個領域遵循無限博弈的原則,自會鼓勵不同規模、不同角色的玩家參與。在基礎架構技術層面,利用第三方服務,通過專業的存儲、轉碼和分發,讓內容公司不必再擔心音、視頻文件的處理,為創業者提供流暢的體驗。

在未來數年中,互聯網和娛樂業的融合,將生出一片激動人心的新天地。技術的本質,是在對規則的重新定義中,創造一個更為平等的世界,它正在做,也必然會做到。

 

來源:艾瑞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