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解讀:微軟的愿景,我們的未來
從 2009 年開始,每隔 2 年,微軟公司都會發布一個概念視頻“Future Vision”(未來愿景),里面大部分都是當年微軟與其他公司合作思考的未來 10 年會發生的一些事情,而這些在當時看著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愿景”,在如今慢慢實現之后成了人們口中的“黑科技”。
雖說是可以實現,但卻沒法原樣復刻視頻中的內容;功能都在,只是它們的表現形式變了。
今天,筆者就帶各位解讀 2009 和 2015 來自微軟的“未來愿景”。廢話不多說,先奉上視頻(插一句,2009 年的未來愿景我只能找到的最高清是 720P,2015 年的未來愿景,我可以下載到 2K 版本)。
先看 2009 年的“未來愿景”,再看 2015 年的“未來愿景”,微軟在這過去的 6 年里,出現的那么多未來愿景,有哪些實現了:
1、即時翻譯
在 2012 年的時候,微軟研究院就公開展示了其開發的即時語音識別和即時雙語翻譯的技術。與傳統的語音識別和翻譯所用的“機器學習”方法不同,他們使用了一種在當時非常新穎的“深度神經網絡”(現在亦稱“深度學習”)技術。
微軟研究院主席瑞克?拉希德說,該技術模擬人腦行為,通過訓練可以提高系統識別能力,語音識別效果比上一代產品更好。通過對比之前的產品,新一代產品的單詞識別錯誤率下降了 30%,也就是說以前的語音識別系統中,沒識別 4-5 個單詞就有一個錯誤的單詞,現在可以降低到每 7、8 個單詞才出現一個錯誤(大大提高了機器翻譯的質量)。
只不過即時翻譯所支持的語言種類很少,需要更多的語料資源和計算能力。
2、在線教育
在 2009 年的未來愿景中,我們看到了美國和印度的小朋友們通過網絡將兩地的教室連接在一起,兩國學生上同一門課,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在即時翻譯、云計算等技術幫助下,他們可以遠距離無縫地交流。
而在當下,在線教育已經超越了教室的束縛,地球上的所有人,只要有網絡和電腦,就可以通過電腦屏幕登陸 Coursera、MOOC 等網絡課堂學習全球各大名校的課程,成績優秀者更可以拿到這些大學頒發的網絡課程完成證書。在美國和一些國際企業中,來自網絡課堂的成績單已經被視為是正規的教育背景材料。
只不過,同樣是受制于語言的限制,絕大多數網絡課程都使用英語來教授,學生首先要學會英語才能上課。當然隨著學習課程的人越來越多,自發翻譯課程的人也就越來越多。筆者強烈要求將 MOOC 的證書計算入學分。
3、云計算
2009 年的時候,微軟還沒有云計算部門。在此之前,一直推崇“云端計算”的是 Google 公司,隨后 Google 與 IBM 合作在大學推廣云計算技術,然而真正讓云計算走進人們視野的卻是亞馬遜的網絡服務“AWS”,這是全球最著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云計算服務。
然而 2009 年的微軟似乎已經知道了他們概念視頻中的內容需要云計算的支持。2011 年 2 月份,微軟任命“在線服務部門”主管納德拉成為“服務器和工具部門”主管,專注于發展云計算技術。2014 年 4 月份,微軟發布了 Azure 云計算平臺,對各種操作系統和工具的支持都非常好,雖然來的比較晚,但是發展勢頭好,深受企業用戶的喜歡。然而最近的一份調查中顯示,微軟的 Azure 云計算卻輸給了亞馬遜 AWS,原因很簡單:Azure 宕機次數太多,還有待改善。
4、Metro 風格
從 2009 年概念片的交互界面、設計風格來看,微軟似乎有意推廣更高效、更簡潔的 Metro 設計風格(雖然微軟侵權了不能用 Metro 改叫 Modern,但是人民群眾和微軟都喜歡叫 Metro),這種模擬地鐵、飛機場站牌、路標的設計風格可以大大地提高辦公效率。
然而 Metro 風格在 Windows 8 上落戶以來似乎并不受歡迎,原因很簡單,Metro 開始界面讓太多用戶無法接受,他們更喜歡傳統桌面。中國網站一開始在微軟的感召下這嘗試過這種風格,不過到最后也只剩下 MSN 在用了。Metro 風格有人喜歡,有人討厭。
在今年下半年會發布的 Windows 10 中,完整的 Metro 風格只保留在 Metro 界面的應用程序中和 Windows Phone 中,全屏覆蓋的 Metro 已經消失。
5、移動風潮
巧得很,這一年微軟的 Windows Mobile 手機埋沒在 iPhone 和 Android 手機大潮中。微軟在接下來的 6 年里,見證了蘋果和 Google 在移動領域的崛起和自己在 Windows Phone 上的作死。在這個 09 年的視頻中,我們還能看到手機界面保留著 Windows Mobile 6.5 的影子(右上角的 x)。
只可惜 Windows Mobile 6.5 雖然界面優秀,但在 Android 和 iOS 的競爭之下,優勢蕩然無存。但起碼微軟是看到了這么一個趨勢,在接下來的幾年里,移動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確實引領了一代潮流,帶動了許多行業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6、大數據分析
視頻中,我們看到每個人都帶著非常輕便的計算、顯示設備,在當時是不可能具備這么強的計算能力的,所以只能求助于云計算。在 2009 年的視頻中,我們還看不到大數據分析的影子,但是到了 2015 年的視頻里,我們看到了太多大數據分析的足跡,比如女主簡歷篩選、海底生物收獲模擬計算等,這全部都是大數據分析的結果。依托大數據分析的,則是其背后云計算技術。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數據分析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打開購物網站,網站的系統根據我們的購買記錄、瀏覽記錄和瀏覽器里的其他蹤跡計算出我們可能需要的東西,雖然有不少人對此很反感,但的確在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比如 09 年視頻中出現的這張電子報紙,它可以根據用戶興趣自定義內容,而且可以做到實時更新(視頻中點擊的這篇文章寫著“發布于 2 小時前”)。
7、遠程協作辦公
從帶著走,到隨身辦公,這是所有上班族最近幾年都能體會到的一個變化。09 年的時候,所有人還都是在辦公里面辦公或者隨身攜帶一臺筆記本電腦辦公,但是到了 2015 年,即便團隊成員散落世界各個角落,每個人依舊可以方便地用各種設備通過網絡視頻、協作平臺等方式來進行協同辦公。
微軟則致力于提供這樣的服務,2007 年,微軟曾經發布過一款高科技產品 Microsoft Surface 平面電腦,它是一個桌子的造型,能夠識別手機、傳輸文件,具備少量協作辦公功能。09 年視頻中就有一段類似的場景,不過后來這一產品因為價格過高,銷量少而消失在市場上。
然而當年的微軟還未考慮到移動辦公的巨大前景,因為他們的移動設備除了筆記本和 PC 之外,弱爆了。這還得感謝蘋果和 Google,是他們打開了移動辦公的大門,不過微軟也是迎頭趕上,順利地用“三屏一云”、“移動優先”的策略趕了上來,再加上多平臺 Office 辦公套件、OneDrive、OneNote、Outlook 的發布,微軟快要升天啦!
8、語音助手
語音助手其實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但是下面要講解的人工智能部分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而且語音助手需要與其他產品融合才能起效,所以只好單獨拿出來講。
作為一個微軟產品忠實用戶(軟粉),看到 09 年視頻中的語音助手時,我表示真的是太熟悉了,這標志,這動畫,這文字顯示風格,和現在的 Cortana 一模一樣。當然外觀上可能一樣,但“里子”發生了大變化,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語音識別系統背后的系統從機器學習變成了現在的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模擬人腦思維的技術大幅度提高了人工智能的智商水平,當然也消耗了更更更更多的計算資源,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提高了效率。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從之前的辦公用途變成了現在的覆蓋生活方方面面的助手。無論是微軟還是 Google,這兩家的語音助手可以真的稱之為是助手,再加上某些政策原因,微軟在中國可以說是“一不小心就駛得萬年船”了。不服請看國行 Moto X 和 Siri 幫你找廁所。
9、物聯網與智能家庭
關于物聯網,微軟當年的腦洞已經被現在的產品填上了。09 年視頻中可以測水溫的水杯,現在已經有了;09 年的智能家庭使用綠色能源,實時監測用電量、太陽出來自動切換太陽能發電、根據需求自動分配儲備用電和電網用電、家中設備全部聯網,現在也基本上實現了(如果你愿意承受雜亂無章的系統和幾十款不同產品的應用程序的話)。
10、紙媒革命
這張報紙上包括了:定制新聞、好有新鮮事、視頻訂閱和股票價格。可以說,這已經不是一張報紙了,而是一個以報紙為載體的內容平臺,再也沒有了送報員,再也沒有了紙質媒體,甚至連電視都不需要了。
微軟的愿景如愿以償,從 12 年開始,多家國外大型雜志、報紙意識了這種“紙媒消失”的危機,紛紛??D作電子媒體,起初被人看不好后來被證明非常成功,國內的澎湃和界面都是紙媒轉型的典范。而到了 2015 年的《未來愿景》中,甚至連報紙這種載體都不在了,顫抖了報紙、雜志們。
11、人工智能
有關人工智能,微軟可以拿來講的黑科技實在是太多了:語音識別、物體識別、思維控制物體、手語翻譯、手勢識別、深度學習等。
最讓筆者覺得恐怖的是,微軟在中國推出的微軟小冰的智能化程度讓人咋舌。作為 Cortana 的姐妹,小冰具備相似的人工智能水平??催^《星際穿越》的都知道,里面的機器人是可以設置各項屬性的,現在的 Cortana 也是被設置過屬性的,同理小冰也是。小冰剛剛發布的時候,它居然會用自己數據庫中的臟話來回罵用戶,放在以前,人工智能是萬萬不敢做此事的,很快微軟就調低了屬性,讓她變成了乖乖女。就在幾天前,微軟為小冰解鎖了新的功能,讓它可以“頂嘴”,對用戶不再百依百順。這不是《光暈》里士官長和 Cortana 的故事情節嗎?
本想深入解讀這一條,但想說的太多,想得越多,內心就覺得越可怕,惶惶不安。到此為止吧。
12、現實增強
現實增強或增強現實(AR)是一種與虛擬現實(VR)相對而言對立的技術,前者可以在現實的物理空間中疊加虛擬內容,后者則是讓用戶置身虛擬的世界中。在 09 年的時候,無論是 AR 還是 VR,都是說說而已,完全無法實用。但到了今天,AR 和 VR 技術都已經成熟。
微軟在現實增強領域有許多成功的嘗試,比如 2012 年微軟開發的 Translator(翻譯者)應用程序,可以直接翻譯圖片上的文字,用譯文覆蓋原語;諾基亞在 Windows Phone 上發布的“城市萬花筒”應用程序,可以讓用戶在手機屏幕上看到周邊的商店。前者的功能并未在視頻中出現,但取而代之的是即時翻譯;后者則在 09 年飛機場的場景中出現過,通過手機屏幕的指引,用戶可以知道附近哪里有商店,哪里可以取到行李。但是說到應用,Android 和 iOS 平臺做的要更好一些,許多 AR 的應用程序,既可以用來娛樂,也可以幫助商家進行宣傳,比如最近在社交網站很火的小熊病毒應用。只不過,這些只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屏幕上。
轉到 2015 年,微軟發布了 HoloLens 全息投影眼睛,將顯示增強技術帶到了我們的身邊,增強現實給的虛擬內容,讓我們觸手可及。
我們不能盲目地說,微軟帶給我們的就是未來的場景,畢竟還有許多沒有實現的功能,但我們可以確信,微軟的這些視頻可以讓改變當下的思維,嘗試在思維中融入未來的世界,感受未來的樣子。
作者:張瓏馨
來源:TECH2IPO創見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