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沒有人,全是人設!

14 評論 18884 瀏覽 64 收藏 16 分鐘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是引起不少網友共鳴,大家紛紛感慨“朋友圈里沒有人,全是人設”。

  • 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線。
  •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朋友圈功能上線,用戶可以通過朋友圈發表文字和圖片,同時可通過其他軟件將文章或者音樂分享到朋友圈。在微信推出朋友圈這一功能后,在這漫長的歲月里,朋友圈極大得滿足了用戶社交的功能。
  • 2017年3月27日,微信推出“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范圍”的新功能,可以設置三天、半年和全部可見。微信這一功能一經發布,便引起熱議,有用戶認為功能很“人性”,滿足了社交平臺人們對隱私的需求。

也有用戶覺得這功能很差,不能了解對方的情況,甚至有專家稱這是一個敗筆,“三天可見正是在鼓勵自閉,違背社交原則”。2017年下半年開始,不少媒體紛紛發文“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不發朋友圈”探討當下網友“逃離朋友圈”的現象。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是引起不少網友共鳴,大家紛紛感慨“朋友圈里沒有人,全是人設”。

汪涵在2017年《火星情報局》一期節目中聊到微信話題時,向觀眾透露朋友圈人數達到一百多時,他就覺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都刪掉。

在朋友圈只有100人時,他感到很輕松,因為所有時間都是你的,自在得一塌糊涂。你會突然覺得,整個人生都發生了變化。

汪涵說:

彼此沒有微信,而且感情根本不會因為長期不聯絡就變得不好。

隨著人際關系的擴張,朋友圈越來越陌生,我們也越來越折騰, 標簽分組 ,僅三天可見,甚至漸漸逃離這個“ 陌生圈 ” 。

01

李默是一名大三學生,他袒露用微信已經很久了,工作、生活都已經完全離不開微信,但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微信群、朋友圈的畫風開始變了。

“各種外賣紅包、砍價鏈接、打折助力活動占領了微信群,一下子讓我感覺以為進入傳銷組織?!?/p>

一些商家為了營銷活動,為了多拉一個人頭,多增加一個點擊量,絞盡腦汁,利用好友之間社交關系的營銷活動層出不窮,讓他感到非常不滿。本來是單純用來溝通交流的軟件,如今被一大堆“無聊垃圾鏈接”推廣塞滿,李默感覺自己的微信變得越來越粗暴和雜亂。

有一天收到5個微信好友給他發助力、點贊的鏈接,他一怒之下把500個微信好友全都清理了一遍,其中刪了300個根本沒怎么聯系的朋友,清完之后他覺得自己的朋友圈非常清凈了。

也不知道微信為什么變成這樣了?哎……

02

以前看到別人朋友圈發的動態,偶爾會點個贊就匆匆略過。

最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在朋友圈“裝”,我感覺渾身難受。和他們相比,感覺自己過得水深火熱,感到好累,幾乎都想關閉朋友圈了。

尤其是在你在拼命工作,熬夜加班,或者最近壓力比較大的時候,看到朋友圈里各種曬旅游機票、演唱會門票,曬豪華大餐、曬Gucci等奢侈品………

那種對比給你帶來的打擊非常大。還有就是經常看到有的人每天敷個面膜都要發朋友圈,配上“女人就是要對自己精致一點”的文字。甚至明明是非常簡單的一段話,硬是要加幾個英語單詞或者是高級的專業術語,結果還是用錯的。

反正我每次刷完朋友圈,都感覺身體被掏空,和他們比起來,自己過的簡直太糟糕了。自己剛畢業工作沒多久,刷到朋友圈的同齡人已經升職加薪甚至賺夠了一套房的首付。我才23歲,我為什么慌得一匹,其實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朋友圈給我們帶來無形的壓力。

我也不是針對某個朋友,就是對這種朋友圈帶有炫耀的行為感到不適。我也明白大家都喜歡美好的東西,沒有人整天喜歡曬一些痛苦、艱辛、黑暗的事情??赡芩麄儼l朋友圈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一條動態可能會影響到另一部分群體的心理。

你說他們是故意的嗎?有惡意么?也沒有吧,最多炫耀一下,但是看到這條朋友圈的人,可能就受到了一萬點的打擊。

現在每次刷朋友圈就像是在一個真空世界,這種嚴重的失衡、雙方的平等、落差導致每次刷朋友圈都像是在吸毒,明明對自己傷害很深,但是卻像中毒一樣不刷就難受。

總之,朋友圈那些人,不管他們的朋友圈真實與否,他們的本意是什么,但確實對我影響挺大的。

03

關于社交網絡與幸福指數,密西根大學此前做了一項的實驗:他們找來兩組學生,A組每天花更長時間看朋友圈,而B組基本不看,結果發現相比B組,A組對自己生活的滿意度更低。而在《心理學報》上的一項研究,則更是直接說明了社交網站的使用與抑郁情緒之間的內在關系。

研究人員對1038名有社交網站使用經驗的中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社交網站的使用能夠顯著預測抑郁癥狀出現的頻率。

朋友圈的出現,由于它的種種特性,會使人滋生各種各樣的“隱性比較”,讓我們不得不潛意識的陷入到將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做對比的怪圈之中。

在《Facebook引發嫉妒心理:用戶生活滿意度的潛在威脅》報告中,研究者指出:

社交網絡引發的嫉妒心理無所不在,會降低用戶的生活滿意度。被動瀏覽會讓人產生反感,用戶主要是在嫉妒別人的幸福生活、度假方式和社交活動。

三分之一的人在瀏覽Facebook后感覺心情更糟,對生活更加不滿,而那些只是瀏覽卻沒有上傳任何信息的人受到的負面影響最深。

朋友圈的本質就是「曬」,它是一種新型信息傳遞方式,通過『曬』讓身邊的朋友知道我們的最新動態。涉及隱私的事情大家不會曬,涉及悲傷痛苦之事人們不想曬,毫無意義的事大家也不會曬,這就導致朋友圈中曬的多是幸福、多是美好之物。

曬者可能并無惡意,最多只是一點炫耀,但受者呢?

看到別人發旅游風景、看演唱會的照片,你會想到:

“為什么別人過得這么好我卻依然碌碌無為?”、“為什么別人可以經常去旅游而我卻每天都在加班?”、“為什么他可以去那么好的公司,我卻不行?”、“為什么他經常去聽演唱會,難倒他不用上班嗎?”

更糟糕的是潛意識中,你會拿自己與那個理想化的虛擬人物做比較。可是你看不到對方朋友圈背后的生活,他可能已經幾年沒旅行、已經單身很久、已經買股票多年都失敗了,這背后的一切你是看不到,人家也不愿意分享。

這就是朋友圈帶來的怪像「隱性比較」它總能通過潛意識不經意地影響你的心態。正是這種失衡的比較給你生活帶來巨大隱性傷害。

04

此外,談到朋友圈不得不提到點贊功能。

從2009年社交網絡平臺Facebook在頁面中加入“Like”按鈕,點贊功能就在各類社交網絡中沿承下來,不管是在朋友圈還是微博上,無論好事還是倒霉事,人們都習慣性地去點一下贊留個印記。點贊已成為人們在網絡交流互動中離不開的工具。

日本科學家此前做過研究發現:稱贊跟現金一樣,可以促使人們努力地表現。所以就會產生一種現象:有時候做事情最大的目的不是完成某件事,而是得到贊美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Larry Rosen在《點贊的力量:我們喜歡被關注》一文中寫道:

每天數小時沉溺在Facebook等社交網站上的年輕人,數次“小啜”式地與人溝通,就像喝水一樣,雖然一小口水不能滿足你,次數多了,饑渴仍然會得到緩解。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以及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的研究組發現,用戶們會比較自己和好友收到的照片究竟獲得多少個“贊”,點贊現象也成了引發嫉妒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點贊、認可代表著愛現心理。

在形成自己人格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周圍的人、環境、事物來塑造自己,通過自身行為獲得榮譽感,成就感,甚至是通過愛現滿足心理的虛榮心。朋友圈點贊功能的出現,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活在人們的贊美和羨慕中,而且這種狀態太久了,一天不發,渾身難受。

他們的情緒與分享內容時所收到的贊與評論有關,收到贊與評論越多,人就會越開心,相反無人問津就會讓他們感到失望。

05

俗話說,色有三原,人有七彩,人過一百,就形形色色,現實中如此,朋友圈更是如此。

關系鏈的擴張幾乎是所有社交產品的必然結果,所以社交產品具有天然的隱私衰減,尤其是熟人社交。每當熟人在好友中的比例被稀釋到一定程度,類似「三天可見」的被遺忘需求就會出現。

心理學有個詞叫“重要他人”是指一個人在人格形成及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自己具有重要影響的人。一個重要他人的理解、容納、承擔,足以改變你整個人生。所以當朋友圈好友超過 100 人時,汪涵說,“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這意味著你放在每個人身上的精力只有 1 %,每增加一個人,我們與重要他人相遇和溝通的時間機會就會更少一點。

很多人花大量精力時間社交,最后只不過是給他們不值得交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朋友圈原本是好友之間自我呈現、互相交流的一個通道,但如今不僅沒有讓我們更加真實輕松,分享生活,而是像個包袱,讓我們更加沉重,也導致不少人開始清理好友,甚至關閉朋友圈。

對于微信朋友圈現象,相關媒體也發表了看法:

心理學平臺壹心理:

當我們在朋友圈扮演功利的、虛假的自己,社交淪為形象管理或賺錢的工具,就注定只能吸引功利的、虛假的連接,注定和自己的重要他人越來越遠,讓內心走向無盡的空虛和孤獨。

如果我們寧愿多一點勇氣,用真實的自己跟重要他人連接,彼此接納和理解,我們的孤獨感才能得到真正意義的緩解,生命力才能延展和爆發。

人民日報:

今天我們關于朋友圈的種種討論,無論是喜歡也好,逃離也罷,都可能是因為,我們賦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義。朋友圈是我們維系人際交往的一種方式,但卻不是唯一方式。如果過度依賴線上的窗口來塑造一個人,認識一個人,可能潛在很大的危險。

正如有人說,“朋友圈只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小塊天地,真實的世界,在我們放下手機后才能看見”。因為現實世界,才是最真實的。

澎湃新聞:

想通了,就明白,坦誠做自己,真實過人生,朋友圈里的你,應是一個人,不是角色扮演。

微信誕生7年,一方面我們努力的增加微信好友,努力給朋友圈的人捧場點贊,另一方面我們忍受著被微信支配的恐懼,說實話這樣的日子我們過夠了……

本文部分參考來源:

  • 《點贊的力量:我們喜歡被關注》——Larry Rosen
  • 《Facebook引發嫉妒心理:用戶生活滿意度的潛在威脅》

 

作者:德魯大叔,微信公眾號:黑眼豆豆寫字的地方

本文由 @德魯大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點贊的力量:我們喜歡被關注》和《Facebook引發嫉妒心理:用戶生活滿意度的潛在威脅》,能分享下原文鏈接么?

    來自廣東 回復
  2. 論商業價值,微信首當其沖。
    論內容價值,本款甩微信千條街。
    同理,有質量的圈子往往都是群分的。
    比如各位看官!

    回復
  3.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很多人其實是在用朋友圈記錄、分享生活。
    以前羨慕的那些每天都寫日記的人,現在其實你也是了。

    來自北京 回復
  4. 現在的朋友圈已經變味了,屏蔽只是為了圖個清靜??,還不如看些有價值的東西

    回復
  5. 作者的主觀情緒太嚴重了吧?并沒有同感

    回復
  6. 表示對什么都無感

    來自廣東 回復
  7. 生活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但是你不加強自己的內心,反而屏蔽拒絕別人,那你只會越來越弱小。

    來自江蘇 回復
  8. 我只拒絕廣告和推廣鏈接,其他都接受,別人網上炫耀一下你就受不了,那現實中你怎么辦?

    來自江蘇 回復
  9. 既然參與社交,就別太玻璃心了

    來自北京 回復
  10. 其實很多時候,你怎樣去面對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你。你覺得朋友圈是用來展示陽光健康的生活態度,那么你會因為別人的積極生活感到一絲慰藉和鼓舞。而你覺得大家都是在裝逼,那么恭喜你你會越看越難受。

    來自北京 回復
    1. 贊同

      來自湖南 回復
  11. 公司搞電商,很多同事都利用公司的平臺頻繁發朋友圈,慢慢的把朋友都屏蔽了,沒辦法啊,也沒什么價值

    來自廣東 回復
  12. 所以我已經關掉朋友圈了,感覺對生活沒有什么意義??磩e人發的,會有比較,自己發的,會期待別人點贊和留言。太心累了,還不如在無人認識的微博上自言自語好,偶爾有兩個過客點贊留言感覺就是驚喜,但不會每條都會去期待會有人給你留言點贊。不過微博就是容易沉溺,刷娛樂新聞

    來自江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