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產品都給自己貼“智能”標簽時,你還記得“智能”最初的意思嗎?
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汽車、智能吸塵器、智能飲水機、智能電燈、智能自行車、智能菜刀和智能筷子……有一天我醒來,可能發現枕邊的伴侶也變成智能的了,驚醒,趕緊看看床頭的雜志是不是也智能的翻開了我最想要的那一頁。
智能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從感覺到記憶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智慧的結果就產生了行為和語言,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過程稱為“能力”,兩者合稱“智能”,將感覺、記憶、回憶、思維、語言、行為的整個過程稱為智能過程。”簡單說就是會想又會做。
最早把智能這個詞語提升到高大上層面的應該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這一概念普遍被認為是由計算機科學家?John McCarthy 在 1955 年達特矛斯會議上提出的。是一個包含意識、自我、心靈、無意識精神等說不清是哲學還是科學的眾多元素組成的課題。
真正將這個晦澀的概念呈現到大眾面前的第一次,是 1997 年 5 月 11 日,世界第一的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輸給了計算機“更深的藍”,人們第一次意識到計算機將會超越人類的思維。(其實 96 年那次卡斯帕羅夫贏了,但是誰還管那個呢……)
再之后,2001 年,一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AI》讓人工智能更為大家所接受,這個時候智能已經升級為有著人類形態人類思維甚至比人類還厲害的未來科技。人們將會有著機器人管家,機器人傭人,不在需要自己動手,只用動動嘴就能完成每天的生活工作。這時候考慮的是,有一天他們代替了人類怎么辦。
一直以來,智能的英文單詞都是“Intelligence”,直到?Steve Jobs 在馬士孔尼會展中心拿著那個圓圓的盒子,并且用了“smart”開始,智能就被拉低了一個水平,可能是因為有著思維太難實現了,所以退而求其次就把有操作系統的叫智能好了。
這下好了!原來智能這個概念還能退而求其次呢!當發現了這個驚天的事實,廣大互聯網人才們開始尋覓自己的捷徑。比如既然有操作系統就叫智能,那么能與智能聯動也能叫智能吧?
不能聯動?沒關系,我能聯網!都能聯網了還不叫智能么?比如電視,而且它確實有操作系統啊,雖然看 CCTV 不用操作系統。
網都不能聯?主要聯了也沒用,那能觸摸操作是不是也勉強能算呢?
最夸張的,就是不能聯網、沒有操作系統,大概有個芯片之類的,能通電,就算智能了吧。
這兩天我看到一個凈水器,問工作人員他怎么智能,工作人員說:他有三大智能,第一,他能顯示濾芯狀態,第二,他能顯示入水和出水的水質,第三,他能出常溫水和熱水。天啊,我怎么覺得我的智能下降了呢?凱撒也比他聰明吧?
作者:jaxlee
來源:PingWest品玩
原文地址:http://www.pingwest.com/artificial-intelligence-not-smart/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