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大敗局:別傻了,00后不需要專屬于他們的社交產品
所謂革命,是那些顛覆式的創新,而不是微創新。
15年初,一個大胡子的兄弟本來還坐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辦公桌前,帶著他標志性的黑色鴨舌帽,用數位板畫著各形各色的淘公仔,在他腦海里,有紛亂無數的創意想法。那些畫面根本來不及全部記錄下來,就一閃而過,總是覺得有很多有趣的想法在剎那間迸發,又在剎那間消失。
這種感覺很折磨,折磨到一定程度,大胡子終于按耐不住了,約上了已經是一個大投資人的自己從前的老大,十幾分鐘,假裝沉著地講述著自己的一個好想法,想做一個專屬于80后的社交軟件,這軟件里面沒有大胸妹也沒有大長腿,只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提問,然后有2個更奇怪的選項。
這個想法充滿了藝術家的氣質,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泛濫,但是卻莫名地讓人有很多想象空間,摸不準藝術家給到的故事結局。300萬對資本來說不是大錢,給藝術家賭一賭也是成人之美,于是投資很快落定,快得讓大胡子也猝不及防,快得讓他來不及辭去阿里的工作。
于是,他拉上的球友開始兼職創業,畢竟一個海龜算法技術博士配上阿里品牌設計師的搭配,感覺優勢互補,同時無懈可擊。于是,他們在阿里附近的夢想之地開始創業。
后來沒想到的事情很多,最沒想到的是,本來想做一個針對80后的社交產品,結果發現95后最為熱衷,APP上線以后全是95的小孩。也罷,那就好好給你們做。
也就是相隔300米的地方,另一個團隊就顯得更加冷靜,這個全是浙大畢業的創業團隊,背后罩著世界級高校的光環,拿到了更多的融資,底氣好像也更足。他們瞄準了校園市場,畢竟剛剛從學校走出來的他們嘗過很多校園社交的甜頭,簡簡單單搞一個匿名社交軟件,一個星期就在浙大拿下近萬用戶,那幾百萬用戶不就是時間問題了么?再有資本夾持,百萬千萬只是努力不努力的問題罷了。
當然,努力不是一個所有創業者都最應該具備的基礎條件嗎?
白天在烈日下擺攤,晚上就跑去寢室樓里挨個發傳單,雖然好不容易敲門進入房間,“同學你好”。好個屁,根本沒人理你,看到的只有一個個打LOL、爐石傳說的背影,聞到的只有泡面和臭襪子味交織的酸爽。
即便這樣,還是要假裝觀眾無數的樣子,亢奮地把臺詞講完“我們是咱們學校的一個創業團隊,想跟你們推廣一下我們新開發的一款校園社交APP,你們下載一個,我們就送一個小掛件?!痹捯魟偮洌由系牟皇钦坡?,而是“臥槽,這個射手傻啊,媽的不知道站位靠后一點啊?!薄叭祟^狗,只會搶我的人頭。”
大概面對過300個背影,會有30個人給點面子下載吧,然后寢室恍惚的燈光下,面對打開APP的頁面白屏,幾秒就好像幾個世紀,“嗯……可能是網不太好,我再幫你試一下?!薄八懔怂懔?,不裝了,什么垃圾APP?!?/p>
求爺爺也無非如此,關鍵是在座的全是爺爺,爺爺生氣了掃地出門,回過頭在團隊的群里抱怨幾句能不能把bug修一下,這要我們怎么推廣啊。抱怨完還是敲開了下一個寢室的門,好家伙,又是6個爺爺。
這個世界有趣就有趣在很多事情的成敗跟你的努力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所有人卻都在教育我們不努力就沒有機會成功。像這么努力的團隊這個市場上沒有成千也有上萬,他們都在同時演繹著一樣的故事和一樣的結局:留存做不出來,沒有好的增長點,沒有流水,沒有下一輪融資。
然后全死了。
小團隊有主意但是沒錢不敢花,大團隊有的是錢,就怕沒有好主意,一單有了好主意,不管你原來是不是做社交的,都卯足勁兒希望奮力一搏。幾乎在同一時間,仿佛是16年初,兩家前兩年風生水起的拍照APP都生出了一個社交小APP,定位都一模一樣,指名道姓地要做95后社交。
但是95后打開APP一看也沒看懂這怎么社交,所以那陣子的社交APP都讓95后懷疑自己是不是95,讓90后相信是自己老了,讓80后堅信這就是95后喜歡的東西。
他們對所有人都講訴著一模一樣的故事:95后這一代是很特別的一代,他們從小都是獨生子女,眼里只有自我的世界,自私但有個性,而且他們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從小就知道怎么玩手機。所以QQ和微信都已經過時了,他們需要屬于自己的社交軟件,他們的網絡語言你都不懂,所以在QQ和微信里面沒辦法盡情釋放自己。
這個故事我猜在這個時間的中國可能同時有1000個人同時在講。聽的人似懂非懂,卻感覺似乎很有道理,沒辦法反駁。關鍵是,我又不是95后,我要是說“不是這樣的”是不是在暴露我老我out?
于是你只能不明覺厲地點點頭,連聲嘆息年輕人的世界真是不一樣。越是這樣,那些講故事的人就越加堅信這個故事的真理性,更加堅信不是自己,就是那些競爭對手即將拿下95后的社交市場,成為下一個馬化騰和他的騰訊。于是除了迫不及待成為新時代社交霸主的激動以外,只剩下如何快速拿下市場超過競爭對手的焦慮。
往后,但凡拍照軟件出名了,10個里面有8個都想著要做社交,不知不覺成為了一個傳統。大概拍照軟件掌握著相機技術,于是他們有著天然的優勢能想象出更多的社交玩法,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社交論壇信息流之類的東西,發展到頂峰時期,將攝像頭的玩法運用到極致,甚至做出了視頻聊天的社交產品。
國外社交產品火熱總是國內社交創意的風向標,國外Yik Yak火,于是國內產生了一大批匿名社區;國外tinder火,于是國內社交軟件絕對不能絕少了左滑右滑;國外Monkey、Houseparty火,于是國內全是視頻社交“新潮流”。
即使是陌陌這樣的社交小巨頭,也按耐不住沖動,上線了一把視頻群聊功能,把自己APP中10個用戶9個大叔的事實暴露在視頻鏡頭前,摘下了自己最后一塊遮羞布。倉皇幾個月,匆匆下線以后再也不敢提視頻社交,還是老老實實地做做直播賣賣X(嘟)吧。
視頻社交的敗局與狼人殺游戲APP的敗局同時上演,最終,這些尷尬讓快手和抖音的崛起掩蓋了過去,終于國內創業者有了個臺階下,“我就說視頻是未來的風口吧?!?/p>
是是是,是風口。風口上,抖音最終也要做社交,不給你推薦幾個“可能認識的人”,我怎么鏈接人與人之間的節點?
我也不管你看到認識人在鏡頭前偷偷拍自己扭屁股嬌喘息息,我就是要做社交?。∥揖褪且獓樀抿v訊趕緊上線微視,我就是要嚇得微視連假評論數量大于點贊數量的策略都能做出來,我就是要嚇得微信直接封殺所有其他視頻軟件還給微視搞一個朋友圈最強推廣位。
別說騰訊和今日頭條的戰爭看起來很搶眼,你以為阿里會默不作聲么?
來往APP的慘劇還沒好好總結反省,新來往的征程早已開始。阿里的社交被世人團結一致地認定永遠落后于市場,然后阿里人還不斷在例證這個結論。
這世界上最大的謎題就是當團隊有一呼百應的領袖,這個團隊永遠做不出一個一呼百應的社交APP。大概是因為,只有那些真的不會社交的人,才真的知道怎么才能做出一個好的社交軟件,至少馬云不是。
馬云擅長社交,更擅長管理企業,于是釘釘本著幫助企業統治者如何更好地統治企業的使命,拿下了一個億的用戶??上н@一個億的用戶并不拿釘釘來社交,只拿他來打卡,不僅僅拿它打卡的人們,卻對他深惡痛絕,這里面不包括部門的領導們。
釘釘是不是在做社交大家心里有默契,大概釘釘自己也有默契,所以新來往的團隊雖小,卻一直以一個事業部的方式完全不死地存在著。他們講述的故事讓人很熟悉:95后這一代是很特別的一代,他們需要屬于他們的社交APP……停停停。我知道了,下一位。
對了還有個故事忘記說了,那些“屬于95后”的社交軟件還有一個附加故事:95后因為個性張揚,所以他們喜歡有趣的事情,看到微信這么古板的界面,肯定是不喜歡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趣的功能!這就是我們新社交的機會!
還真別說,創業者里有一半人都是有點創意的人,不然創什么業?
不說人人都有大胡子兄弟那么有趣,多多少少有個創意是不難的。搞投票社交的不多,但搞一起半夜唱歌社交的、搞語音陪聊社交的、搞桌游社交的、搞LBS社交的、搞情侶社交的、搞匹配社交的、搞興趣社交的、搞模糊照片社交的、搞辯論社交的、搞叫床社交的(我是說叫起床的那種)……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這里面有些是團隊真的是有趣的人在做有趣的事情,但是有更多人是一點兒都不有趣還要強裝自己有趣做出一個有趣的東西來。
但是你知道嗎,有趣從來都不是社交的需求,他最多只是社交的調味劑。但敗局中,有一半人以為自己有趣了,就是專屬于95后了。再說一遍,有趣,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一個產品做,“有趣”放在網易那是刷屏H5。放在湖南,那是綜藝節目,放在其他地方,只是讓人會心一笑,笑過無痕。
既然要戳穿真相了,要不咱們就一戳到底。
QQ和微信過時了?
Sorry,沒有,不管從數據上還是從體驗上,都沒有,甚至也沒有趨勢要過時。你說QQ不適應長大的年輕人,微信上只有他們的父母和父母的紅包,所以他們需要另一個APP,你錯了,故事不是這樣的,而是這樣的:
小五老師最近接學校需求要給一個女孩輔導英語,因為這個小女孩過幾天要用英文主持學校的晚會,在QQ上溝通好,約定了一天輔導。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但這天小五老師在辦公室等學生過來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地方,先是門口領導和幾個人在細聲說些什么,然后又來跟自己打了一個很刻意的招呼。
隨后小姑娘進來,小五老師照常輔導小姑娘英語稿子怎么讀比較好,隱約看到門口一直有些男子在守候。小姑娘英語倒是不錯,比一般的學生要好一些。輔導結束小姑娘謝過老師,開心一笑,離開了辦公室,門口的男子一并離去。
之后同事八卦,跟小五老師一提,她才嚇了一大跳,是那種真的從凳子上跳起來的那種跳,原來剛才輔導的小姑娘是某超級無敵巨大互聯網公司CEO的女兒,難怪英語不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告訴我們,你不管是哪個大公司大佬家里的小學生,你都得用QQ。哈哈哈哈,這個結論足夠牽強扭曲又符合邏輯吧?牽強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告訴你是哪家公司而已。
所以你知道為什么小學生、中學生、一部分大學生喜歡用QQ嗎?
哦不對,不是喜歡,是沒有選擇,因為選擇來自于老師和現在穩固下來的社交格局。小五老師如同其他老師一樣,非常討厭跟家長溝通,也非常討厭家長占據自己的生活圈子,加上學校辦公還在臺式機PC時代。因此喜歡用QQ跟家長溝通跟同事溝通,用QQ群建立班級群,建立家長群,是最合理不過的事情了。
于是小朋友首先擁有的社交關系,大多都在QQ上。小學生,QQ好友50上下,無非1個班的人數;初中學生,QQ好友100上下,無非2個班(小學的班級+初中的班級)的人數;高中生,學會找網友了,QQ好友猛漲200人,到了大學,發現學長學姐都是微信,于是在大二上下也開始轉移到微信,在那之前,微信都是大人們和紅包在的地方。
這中間需要其他社交軟件?
Sorry,也許需要,但不必要。
從微信確立霸主地位開始,所有的社交軟件,出了認識陌生人的需求以外,都成為了非必要的存在。但是那些社交創業者們從來不愿意接受這個事實,他們覺得微信會像“人人網”一樣高潮幾年就退出視野。
所以每一個“專屬于90后”、“專屬于95后”、“專屬于00后”的社交軟件,都是學會了自欺欺人,幻想著有一天以獲取年輕人社交而獲取整個社交市場。當目前為止,這些故事都幻滅了。但是這些幻滅是注定的。
理由有二:
- 其一,伴隨著一個孩子的成長,從老師引領使用QQ到微信的過度銜接基本毫無縫隙,有的縫隙都是支線腳本,副本任務,大格局已經基本落定,其他操作都是小掙扎;
- 其二,自90后以降,正因為移動互聯網的極速發展,信息的通暢程度發展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信息的隔閡近乎消失。于是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獲取的文化洗禮是等同的,你刷到的抖音,00后,10后也在刷;你吃的外賣,00后,10后也在吃;你看的中國有嘻哈,00后,10后也在看。于是代際的隔閡差異越來越小,等你的孩子長大,你跟他的共同語言會更加多,你也許會跟他一起喜歡同一個TFgirls。
所以他們的年輕,只是你的過去,他們的特征,只是你過去的特征。再也不會有專屬于某一代人的社交軟件,只可能有專屬于某一年齡階段的人的社交軟件。
你說難道微信從此屹立不倒?
當然不會,這個世界最大的規律莫過于新陳代謝??傆幸惶煊幸粋€產品會像微信取代短信一樣干到微信,他是不是子彈短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個革命的發生,絕對不是因為一些不痛不癢的創意,大許是因為一個技術革命或者一個效率革命引發的連鎖反應。
所謂革命,是那些顛覆式的創新,而不是微創新。
大胡子大叔現在不干社交了,但是還有一些創意idea在腦子里紛飛,他想做的,只是他喜歡的東西,跟屬于哪一代人沒有關系。最近他有了孩子,也許他會做一個跟他的孩子一起用的社交APP。
相親交友APP越來越多,有人看到這上面的金礦,有人不以為意覺得很low,但他們的存在猶如降級版的世紀佳緣,能成一對是一對,善莫大焉。
小程序社交倒是風生水起,盡無奈處無非是在微信帝國里建個小鎮,再崛起也莫非王土。圖片軟件還在社交困局中無法自拔,困住他們的不一定是社交夢想,還有工具產品的天生弊病。
浙大團隊不再干社交了,務實一些多干一些電商、零售的事情,于是做的風生水起,大概當年早點開始做零售、電商今天會更好吧。
這個敗局的親歷者大多轉行,大多放棄社交夢想,重新腳踏實地,審視商業邏輯。
#專欄作家#
光羽,微信公眾號:光羽筆記,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某獨角獸公司運營總監。曾全面負責圖片社交產品 in APP的社交業務,長期研究社交、視頻、知識付費等方向的產品與運營。多年社交、知識付費、視頻領域創業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有意思哈哈哈
很欣賞作者的觀點以及闡述,在提倡萬眾創新的市場下,即使資本不給力,仍然有數量非常多的創業者投入社交領域,把偽需求包裝成痛點,講故事給投資人和市場聽,然而在資本的推動下似乎真的有用,但是在經過市場驗證之后終會顯露出它的本質。
喜歡
說了很多實在話;第一部分讀出了預測失敗而被證明這個預測是對的的小驕傲;
我只是覺得,無論多成功的新app,都逃不過被收購被控股的命運。所以無論95后的社交在哪里,他都是一個很簡單的商業問題,而不是一個需求問題。
看到推校園的場景,莫名的感同身受哈哈,同校園社交出生,目前做游戲社交。
+1
雖然很有趣,但是本質并不是微創新不能做社交產品。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圈子,他們需要新的社交產品去認識小眾的圈內人,你聽得懂“擴列”嗎?問題是,當從新朋友轉向熟人關系后,最終都要流失到QQ和微信,因為QQ和微信是屹立不倒的維系熟人關系的app。
哈哈 你咋知道我聽不懂擴列 我還聽得懂KK呢
哈哈,這波很秀~~
你說的是社群
你懂BC嗎?
哈哈哈嗝
都錯了,抱歉,我們95后,是最沒有個性的一代,是最成熟最聰明最務實最不叛逆的一代。苦悶的環境才能喚醒叛逆的基因,而我們,從小就被指明了莊康大道,而且絕大多數挺順利。
現實生活太疲憊匆忙,我們需要能在最短時間帶來快樂激素分泌的產品,像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社交帶來的溫暖來得太慢,投入太多,性價比太低,大人才懶得和陌生人社交懶得投入感情呢。00后在模仿大人的世界,況且現實夠疲憊了,誰還有精力在網上認真塑造另一個世界,所以QQ寵物小雞們趕緊餓死吧,我們需要付出最少,快樂最多的東西。而和人的社交需要用心思耗心血去灌溉的。
所以下一個社交革命性的產品是什么呢?是用算法單獨為你打造的一個世界,是讓每個人都待的最舒服的一個區域。和你聊天的是QQ小冰而不是人,人都是有脾氣要哄的,而機器人可以只為你付出只照顧你的情緒。所以最值錢的是用戶信息,以此畫出的用戶畫像。想法很多,技術不夠。QQ小冰,阿里旺旺,你們準備好了嗎?
這不就是電影Her嗎
美劇 西部世界
同意耶,我無聊了就會和小冰聊天。
95后這一代是很特別的一代,他們從小都是獨生子女,眼里只有自我的世界,自私但有個性,而且他們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從小就知道怎么玩手機。所以QQ和微信都已經過時了,他們需要屬于自己的社交軟件,他們的網絡語言你都不懂,所以在QQ和微信里面沒辦法盡情釋放自己。
知道了,下一位
哈哈哈哈哈哈
電商也差不多
“只有那些真的不會社交的人,才真的知道怎么才能做出一個好的社交軟件”。果斷關注
很會抓住重點嘛!
浙大團隊的那個社交 是十一點十一分么?
你猜。。哈哈哈
你說對了,我去年用過11點11分,大胡子應該是他們的老板,楊泱
楊泱并不算大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