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錢多:中國互聯網之另一面
摘要 :?我們好奇的是,中國互聯網什么時候在外人眼里也變成了“人傻、錢多、沒人管”的明星行業了?
每年央視的315晚會都像是一場運動式的整風和亂戰,總有不走運的大公司“身中流彈”。富有意味的是,2015年央視315晚會的制作團隊早在幾天前就透露,“人傻、錢 多、沒人管”的互聯網行業,將是今年晚會的“重點獵殺對象”,但在當天李克強總理關于互聯網的一番盛情贊美之后,在當晚3.15晚會上,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們居然“集體大逃亡”而得以幸免,以致于一家國外汽車巨頭在當天的公關文稿中抱怨,央視由于在當天不得不臨時更換了“獵殺對象”,像陸虎這樣的汽車企業就成了臨時替補的“替死鬼”。
關于央視2015年的晚會是否臨時更替了“獵殺對象”, 我們不得而知,這畢竟是一家超級國家宣傳機器的核心機密。我們好奇的是,中國的互聯網什么時候在外人眼里也變成了“人傻、錢多、沒人管”的明星行業了?
人傻:“積極的極少數”如何戰勝“消極的大多數(Xiao Bai Shu)”
說到“人傻”,國內的互聯網行業果真不假。
這里的“人傻”,當然不是指互聯網上活躍的呼風喚雨的各路英豪,他們左手拿著最新技術什么P2P/HTML5,右手握著股票期權、風險投資和動輒數億規模的用戶,這里的“人傻”實在不好意思直接挑明了說就是用戶,我們不妨稱動輒就容易這些被神奇技術嚇尿褲子的“消極大多數”們,就像是實驗室里的“小白鼠”,他們每天在光怪陸離的網絡世界里出出進進,或因種種引誘詢喚而入,或因種種網絡流氓行徑而逃,總而言之,在超級程序猿和網絡財富新貴們這些被稱為“積極的極少數”掌控的虛擬世界里, 小白鼠們幾同于數字化社會里的流浪漢,他們托缽何處,就會流浪何處。
(大多數小白鼠都是循著各種各樣的人性誘惑(你想約嗎?免費哦?要紅包嗎?)進入了被技術所獵殺的、那個幽暗而沒有底色的互聯網空間里)
還記得那些前朝曾是“流氓軟件”的制造者,突然某一天就扭轉乾坤、化身“網絡安全衛士”專家嗎?還記得小馬哥在經歷那個“艱難決定”之后、讓用戶在QQ和 360之間的二選一指令嗎?還記得馬云在2015年2月份香港的一次演講中特別提到,淘寶上的許多貨物既非假貨、也非正品、而是一種叫做“網貨”的“淘寶特供品”嗎?
很多年前,我的一個技術門外漢朋友請教業內某技術專家,究竟什么是HTML技術?這位專家說,所謂的HTML,其實和“HOW TO MAKE LOVE”差不多。沒錯,按照麥克盧漢的“Messege is Massage”(信息即按摩),大多數小白鼠們都是循著各種各樣的、時常突破底線的人性誘惑(你想約嗎?要免費嗎?想得到不勞而獲的紅包嗎?)進入了被技術所獵殺的、那個幽暗而沒有底色的互聯網空間里。
在技術面前,小白鼠們就是最廉價的捕獵對象,而國家在信息技術相關立法方面的嚴重滯后,更使互聯網成為了“重點淪陷區”。君不見,今天一大批披著互聯網金融 和P2P技術外衣的互聯網公司,正在打著“金融創新”、“普惠金融”、“服務中小企業金融市場”等旗號,又開始新一輪悄然無聲的獵殺了嗎?
錢多:享不盡的人口紅利和壟斷紅利
說眼下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上熱錢洶涌,一點都不為過。
就拿互聯網金融來說吧。其實,在美國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互聯網金融”這一說,因為幾乎所有的美國金融機構都很早使用而且非常重視信息技術,早就成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當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國的金融業不存在國家壟斷經營這一說,對于個人或者小型企業而言,信用卡貸款、各種銀行的個人無抵押貸款等資金渠道都非常地便利,這也是美國P2P龍頭Lending Club企業在美國本土獨領風騷的原因之一,通過網上競拍,它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讓借方和貸方直接匹配,從而降低貸款利率。
(國內的P2P網貸平臺創業熱潮,幾乎都喜歡頂著一個“金融創新”的帽子,覬覦著進入一個原先坐享壟斷紅利的“合法市場牌照”)
Lending Club在美國風行的背后,首先是基于其整個國家有一套完整、完善、實時的覆蓋大、中、小企業各個人的信用體系FICO評分系統。我曾經在美國的銀行和超市數次申請信用卡和打折卡而未果,其中一次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國銀行的一位客戶代表看上去是個年近五旬的老太太,跟我交流了一個多小時,無論我怎樣軟磨硬泡, 她一直微笑著解釋為什么要拒絕我的申請——因為我當時在美國生活的時間還不夠長,缺乏足夠的信用紀錄支持我獲得這張信用卡資格。
反觀國內“錢多”得難以估計的P2P網絡借貸市場,短短兩三年間,P2P平臺總數有名有姓的接近2000多家(還不包括那些在小地方隱形的影子公司)。這些所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不僅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都如出一轍,而且基本上全部生長在一個荒漠之上——這些新創的小公司不僅缺乏歷史金融業務交易,更缺少最基本的客戶信用記錄和相應監管能力,更重要的原因是,正是國內壟斷的金融市場才導致了地下資金拆借市場(包括市縣鄉村等地方的高利貸市場)如此活躍,個人市場和中小企業市場巨大的資金饑渴,使得這些 P2P企業才有機會以“金融創新”之名、獲得進入一個之前完全由國家企業控制的壟斷市場的“合法牌照”,這才是P2P如此火爆的最核心要義。
結果怎么樣?越來越多的P2P企業不僅業務完全同質化,更因為自身缺乏相應的監管能力而危機四伏?!暗归]”、“跑路”屢見不鮮,浙江臺州一家注冊資金5000萬的P2P平臺,開業第一天就跑路,創下了P2P最短命歷史紀錄,而深圳成立的一家P2P平臺,上線運營僅1天后,平臺老板就攜投資逃跑。無怪乎,前招行行長馬蔚華呼吁,P2P種種亂象,已經造成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
除了壟斷紅利,人口紅利同樣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共享的最大市場紅利之一。某種意義上,淘寶所謂的“網貨”模式,也是中國現階段線下市場缺乏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創新嚴重不足的現實病灶之“網絡版”,但如果這樣的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成為我們不思進取、一味攫取短期利益的合理口實,那么類“淘寶模式”行之不遠。
沒人管:技術對法制的勝利,還是僭越?
中國的互聯網是一個“沒人管”的地帶嗎?這完全取決于你從那個角度去觀察了。
如果從政府規制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在信息內容的控制方面,我國有3部全國人大制定的高等級法律,分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04年)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2012年);國務院各部門(如原先的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部門法規則有10多部,其中主要的法規包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高法等出臺的重要司法解釋也有4個,包括了《關于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臺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缺乏一部真正嚴格意義上的體系完整、最基本的國家網絡大法,意味著在將來很長時間之內,國內互聯網領域還遺留著許許多多重要的、從著作權保護和個人隱私保護等在內的“法外之地”)
這些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基本都是從政府規制和行政管理的著眼點出發,而且主要偏重對于傳播信息和內容的控制和管理。
如果從互聯網相關的商業立法、個人隱私保護和完整體系性來觀察,那么互聯網還是一個法律的“空白地帶”。雖然像 《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相關重要法律法規可望在今年完成初稿,但像《新聞法》、《保護個人隱私法》等相關重要法律的缺席,意味著在將來很長時間之內,國內互聯網領域還將繼續遺留著許許多多重要的、空白的“法外之地”。
在互聯網技術領域,法律一直在追趕技術的步伐,這是世界諸多國家的普遍經驗和現狀,然而,中國互聯網立法的最大特色是,我們的法律過于強調了政府管控,幾乎忽略了個人權力和隱私保護等基本權利(事實上,互聯網最大的改變是促進了社會資源共享);我們有多個部門如“九龍治水”,卻缺乏一部真正最基本的、體系完整的互聯網大法。
結果怎么樣呢?沒有相關的網絡著作權保護,很多像新浪網這樣的知名新聞門戶當年也是依靠“明火打劫”,公開剽竊“沒有主人”的傳統媒體的內容起家(國內媒體的產權都為國家所有,某種意義上,媒體內容的著作權缺乏真正的主人,只有“保姆”看家);而黃色內容至今還在互聯網上大行其道,這讓每一個家長一打開網絡就會心驚肉跳;直到今天為止,國內互聯網市場最大的贏利業務并非來自什么“技術創新”產品,而是最容易讓青少年“沉迷”而且缺乏有效管理的網絡游戲(至于相關部門制定的游戲防沉迷法規,其執行效果也只能呵呵了)……
“人傻、錢多、沒人管”,不只是央視編導眼中的中國互聯網市場,很大程度上,這些局外人好奇而不解的視角所窺見的,就是每天都正在國內互聯網領域上演的、活生生的另一面現實。
作者:陽光(微信公眾號:人在網絡)
來源:百度百家
原文地址:http://maxiangyang.baijia.baidu.com/article/49976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