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實踐案例:蘑菇街電商內容化嘗試
2018年8月,蘑菇街App正式上線V11.0,一次別具深意“轉身”。這是電商APP的一個新里程碑,是內容產品的又一次勝利。
此前由于負責公司電商小程序產品的緣故,迫使我不得不對行業內的標桿競品做細致的產品調研。說實話,一款以年輕時尚女性為目標用戶群體的電商類產品,本該與我沒有半毛錢關系。最終,本著產品人的好奇心體驗一番,切身體驗不一樣的產品調性。
怎么不“賣貨”呢?
我心里犯嘀咕,心生疑惑,但我并沒有那么驚訝。如何平衡好商品與內容之間的分寸,一直以來都是電商的大難題,誰都不例外。比如:淘寶、京東。
這一次蘑菇街有勇氣率先嘗試內容傾斜的產品決策,不知道哪來的勇氣,不過作為產品人是相當佩服的。在此,我斗膽以一個局外人(內容產品經理)的視角推演其背后的艱辛迭代歷程。
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 2011-2013,商品導購(流量化):產品初期,定位為電商導購社區,內容屬性,流量分發渠道。
- 2014-2017,零售商店(電商化):產品發展,自建自由商品,內容為電商服務,女性垂直電商。
- 2018-至今,內容平臺(內容電商雙驅動):產品轉型,專注內容建設,趨內容+電商雙驅動。
不同產品階段,產品定位是會發生變化,產品邊界不是一層不變的。但是,無論市場環境如何變化,產品的核心能力都值得持續打磨。從全過程的產品成長路徑來看(下圖),蘑菇街始終堅持做穿衣搭配、分享look,堅持初心做內容,我似乎看到了產品的匠心:
- 用戶認知的變化,從早期對價格的敏感,消費習慣的轉變,人們逐漸轉向關注商品的品質和格調;
- 外部環境的變化,2013年淘寶封殺第三方導購平臺,得益于蘑菇街自營電商的提早布局,成功應對危機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產品商業模式的轉型;
- 內部能力的儲備,依賴于自身對內容資源的嘗試、探索、實踐,肯定頂住了內部商品轉化率降低、收入減少的風險,來這么一次產品商業模式的轉型。
圖-蘑菇街App截圖
內容是人性底層情感的一張通行證,人類終將無法逃脫情感的束縛(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炫耀、得瑟、表達的需求源于用戶的天性釋放。在現實生活場景中,依賴具體的產品功能來實現,一系列有序、關聯的功能聚合起來形成了我們所見所用的產品。
除了以女性社區為核心的蘑菇街之外,所有購物平臺都對內容化趨勢躍躍欲試。初涉電商,得益于早期負責內容財經社區類產品,因而對內容產品還是很來電的。
在我看來,內容產品無非就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 內容從哪里來?
- 什么樣的內容?
- 哪些受眾群體?
一、內容源的布局
顯然,內容和關系是類似產品的關鍵字,因此產品解決的核心愿景也因此展開,結合公司資源和產品戰略,我嘗試給下文即假設的產品模型定一個調性:
(1)基于用戶分享、瀏覽look的內容產品
蘑菇街的LOOK主要以確保平臺內容的質量為主,兼顧效果,后期依據數據監控結果逐步調整開放相應的產品內容和能力,以Look形式為大眾用戶營造可“逛”的內容社區,用戶可以在滿足自身需求過程中,或在瀏覽行為中進行內容互動或發表look。
(2)基于KOL的用戶關系鏈條
- 用戶與內容的關系(單品策略與流量閥門)
- 內容與內容的關系(即用戶生成內容與平臺內容)
- 用戶與用戶的關系
蘑菇街的look主要以用戶與內容為主,后期日趨優化逐步開放內容與內容、用戶與用戶的關系,保持克制和理智。 一個解決生產、消費需求,一個解決用戶交互、連接需求,二者將搭起整個內容產品的調性。
二、產品內容路線圖
產品路線規劃圖(Product Roadmap)概括為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以內容生產為主,基于用戶認證體系,自建EGC內容團隊,引入KOL、大V/達人引領內容生產,務必保證內容質量、做好內容風險控制,隱性嘗試建立用戶與認證用戶的關系鏈。
- 第二階段:以連接關系為主,依據一階段數據分析結論,相繼開放商品屬性,比如商品、品牌,嘗試品牌價值釋放,加深品牌、用戶的價值連接。
- 第三階段:以內容生產為主,開始嘗試離散、碎片化內容的聚合,將分散內容往人群話題轉變,開放內容的釋放半徑,進一步挖掘社群能力。
- 第四階段:以內容整合為主,將PGC專業生產資訊內容與已有UGC、OGC融合,提升內容的品質和信任感,將平臺引導正式納入日常產品體系建設中。
產品走完產品路徑,逐漸交付,趨向運營側。當然,這一過程充斥著變數、未知,而產品經理理應順勢而為,也必不能忘記初心。
電子商務已經邁出了[泛電商]時代,已經邁入精細化運營階段,精準內容的推薦,高價值內容的生產都成為在線交易努力方向,線上與線下、內容與商品、場景與需求的全面融合也是必然的。
- 內容應對需求變化:在任何時間、場景下,通過任何方式都可以隨時隨地地買到想要的商品和服務,是流暢的慣性服務體驗,而不是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而觸發的行為。
- 內容提升需求增量:線上線下盡可能壓榨用戶時間,都想要最大程度占據用戶碎片化時間,行業做深的已經足夠深,行業做的垂直的已足夠直,規模效應有限。
- 內容控制需求成本:商品供大于求現象越發嚴重,市場營銷從“傳播性”走到“互動性”,貨架銷售從“展示貨品”變成“提供內容”,商品供應鏈反應速度要從“期貨模式”走到“快時尚模式”。
三、產品起點:用戶需求
3.1 用戶需求
在蘑菇街LOOK場景中,大致概括為兩類核心用戶:C類用戶和B類用戶。
這兩種用戶在商品分享LOOK場景中分別有以下實用需求:(C類側重獲取,B類側重表達)
(1)C端用戶
在逛LOOK中,獲取穿搭建議,學習時尚內容,縮減消費決策半徑,產生購買行為,并激發潛在的表達欲,向專業的內容生產者進階。
(2)2B端用戶 (包括:KOL、達人、官方自建EGC團隊、MCN機構)
- 作為專業用戶個人情感的觸發平臺,表達自我、記錄想法,獲得精神/心理的滿足。分享look作為商品的一部分,是C端用戶購物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建議被TA人采納,一種莫名的認可感。
- 收獲利潤、知名度、流量,通過KOL/主理人的明星身份深度影響用戶消費行為,甚至說購物行為潮流趨勢,形成聚集社群流量<炸彈>,從而獲得促進商品轉化率,引爆單品的爆倉可能性,側重商業價值轉化,同時提升品牌曝光率與品牌價值。
蘑菇街一直將目標用戶定位于年輕,追求時尚的女性群體,經過分析,大致分為以下兩種用戶模型:
- 專注時尚型
- 娛樂休閑型
3.2 產品特性
綜合上述兩類核心用戶的需求,再結合行業經驗(分享look)的通用標準功能,產品功能表現形態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要點:
3.2.1 LOOK信息的發布功能
務必提供簡單、便捷、有趣的發布分享look功能體驗,分享look是商品生命周期的最末端,是用戶購物行為的額外延展(用戶完全可以不去評價,比如:筆者本人),而不是不得不為之的強關聯行為路徑,如果分享look流程紛繁復雜,反而提高用戶點評的門檻。
3.2.2 信息聚合與分類展示
生產的內容需要不同產品結構的支持,產品結構三段論:聚合頁、列表頁、詳情頁。用戶產生的內容都遵循【段文字+多圖片+關聯商品】的結構,完全隸屬于UGC的范疇。信息架構(IA)頗為關鍵,信息聚合、信息分類展示需要兼顧用戶體驗與運營策略,與很多資訊內容應用的設計類似,產品思想與內容的交互。
3.2.3 交流與互動
分享的內容歸根結底是要表達個人對外界的向往,提供用戶交互連接的渠道,伴隨分享look內容的交流互動功能一定是不可或缺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似的總是總是有無數種方式表達彼此的意愿,無論是公開留言/評論還是關注,參與感是一個群體或者說人與人之間聚集的基本要素。
3.2.4?即時購物/商品曝光
對C端用戶而言,LOOK就是一個自我展示和尋求目標購買商品的內容消費平臺;對B端用戶而言,LOOK兼具用戶心理和商業寄托,商品曝光平臺。將雙邊用戶的需求融合在一套內容產品體系之下。目前全新版本的蘑菇街APP中,look信息流中特別強化了內容中出現的品牌標簽,已經可以以打標簽的形式直接添加購買鏈接。
四、產品模型:需求鏈條
LOOK產品構想嘗試將優質的用戶評價內容獲得更多的曝光,幫助更多的用戶決策購物,滿足LOOK內容所需的發布、關注、互動的功能,搭建用戶認證體系,最終實現基于商品和用戶、品牌和用戶的上下游關系鏈的連接。
相互關聯的需求,通過設計產品規律形成需求鏈條,建立場景與功能的對應映射關系,演化成自生長的產品體系。
下面將分別從UGC與PGC兩種模式鍛造需求鏈:
(1)UGC模式下的需求鏈
UGC產品模式主要是面向C端用戶,而用戶的差別來源于用戶身份認證體系,所以UGC與PGC存在功能需求交叉的場景。
- 瀏覽內容(獲取信息需求)
- 內容評價、回復、分享、點贊(內容交互需求)
- 商品的購買與分享(即時購物的需求)
- LOOK信息發布(信息發布需求)
- 信息流聚合與分類展示(FEED流展示需求)
(2)PGC模式下的需求鏈
- PGC產品模式主要面向專業用戶/商戶用戶,基于已有普通用戶認證而來,所以兩類模式共享部分基本功能需求,而PGC模式下也有獨享功能,LOOK信息發布(高層次的信息發布需求);
- 信息流聚合與分類展示(FEED流展示需求);
- 用戶身份標識與認證(身份認證需求);
- 用戶個人主頁展示(關系建立需求,鏈接個人與粉絲、品牌與用戶)。
五、產品視化:功能特性設計
完成核心用戶畫像、明確用戶的需求、分析用戶的情感訴求,可以完成基本的User cases的梳理,將原本離散的需求連接成環環相扣的強關聯的需求鏈條,逐一落實用戶需求與場景的連接,遵循產品功能邏輯將需求功能可視化。
從【LOOK】產品的需求鏈分析中,歸納了以下五個產品功能模塊:
- 信息發布模塊:核心功能——信息發布模塊的設計主要包括,關聯商品信息、編輯圖文、刪除/修改分享look信息等;
- LOOK模塊:LOOK信息被賦予了導購的職責,功能模塊設計主要包括:FEED流、FEED詳情頁、個人主頁、分類功能、專題活動等;
- 交互模塊:用戶的核心操作模塊,交互模塊的功能模塊設計主要包括:評論、回復、點贊、分享、打賞以及消息通知觸達機制等;
- 賬號模塊:賬號延續APP注冊賬戶,賬號模塊的功能模塊設計主要包括:用戶認證機制、權限控制機制、用戶等級成長體系、內部與外部關系鏈等;
- CMS模塊:內容產品的“心臟”,風險質量控制、運營內容活動分發,運營后臺功能模塊的設計主要包括:用戶身份認證審核、FEED流信息審核、運營活動信息創建與管理、數據監控后臺等。
小結
蘑菇街從電商導購平臺起步,借助社交場景順勢而為,迫于外部大環境(淘寶封殺鏈接)轉型嘗試構建以商品售賣為主的自持電商賣場,陰差陽錯成了如今的服務于年輕時尚女性的內容化電商平臺。
LOOK是蘑菇街的核心內容輸出渠道之一,致力于解決用戶穿衣搭配的煩擾,專業化運營內容生產機制為用戶提供了資訊瀏覽的渠道:
- 借助內容運營策略調動用戶的情感,用戶與內容之間建立強情感鏈接,從內在觸使用戶產生行為交互——評論、收藏、分享,多維度加深內容深度和傳播廣度。
- 蘑菇街的直播著重解決用戶難以實時互動了解商品內容的難題,可以在觀看過程中直接下單的電商屬性直播,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說實話,作為內容產品經理的我很羨慕甚至嫉妒蘑菇街的一票產品經理,因為他們可以將原本冷冰冰的在線商品交易流賦予人情溫度,是一件多么炫酷、有趣、有意義的事。電商一路向前,從傳統零售到電子商務,再到新零售,我認為不管怎么變,本質上都是——買賣。
以一個內容產品經理的視角,可以將任何產品收斂為“內容產品”,即一切產品都是內容產品。仔細想想,電商、資訊、社交哪個不是?
文末拋出一個事實:人不可能天天買衣服、買鞋子、買包,但可以逛一逛、看一看、kill time,而這一切都依賴內容的支撐。或許這一基本面,就是電商內容化趨勢的最好注筆,簡單、純粹、真實。
#專欄作家#
產品人白葦,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微信公眾號:IPMstory。目前從事電商內容產品,關注大數據、人工智能、商業產品,擅長產品管理、數據分析、商業模式。我是一個會生活的產品經理,喜歡收納整理、廚藝家務。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本文的最終解釋權歸作者本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