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天天滿25減21,商家們都是怎么掙錢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以為的便宜,都是進行過精心計算的。
是的 ,今天中午又點外賣了,依舊是我最愛的33元烤肉雙拼飯,半肥瘦叉燒搭配煎炸過的火腿,猶如鰻魚汁的拌飯醬浸入軟糯的米飯中,酥脆的花生米作為點睛之筆,妙哉妙哉!
猜猜看,這頓飯我花了多少錢?
菜品價格38元,店鋪有滿30減25的優(yōu)惠,再加上2元包裝費和3元配送費,總計18元。
比起自己下廚和外出就餐,外賣是現代人快節(jié)奏生活下的最好選擇,不僅可選擇品類多、方便、節(jié)約時間,關鍵是便宜啊!比起外出就餐人均50+的北上廣物價,外賣拯救了窮鬼、懶癌、還有單身狗(一個人去吃飯很尷尬的,好嘛)
如果你也經常點外賣,難免會和我有同樣的疑問:外賣天天滿25減21,商家們都是怎么掙錢的?
1、滿減金額多≠滿減折扣力度大
在各個外賣平臺上,滿減優(yōu)惠都是平臺排名規(guī)則的一個重要計算因子,往往商家折扣力度越大,排名靠前的可能性越大。
那么問題來了,滿減金額多=滿減折扣力度大嗎?
比如某A外賣商家和某B外賣商家:
多人多會覺得35減15力度更大些,但筆者咨詢了在美團和餓了么兩個開商鋪的朋友,得到確切回復如下:
折扣力度大小=滿減金額/滿減門檻,所以上圖兩個商家的折扣力度分別是0.5(10/20)和0.42(15/35),前者折扣力度更大。
A、B商家如果在銷量、評價、客單價等影響排名因素上差不多的前提下,商鋪A在外賣平臺上的排名會高于B。
2、單檔滿減VS多檔滿減
在外賣App(這里以大眾點評為例),我們會看到有的商家只有1個滿減活動,而有的商家有好幾個,前者稱為“單檔滿減”,后者即為“多檔滿減”。
單檔滿減 VS 多檔滿減
可能有人要問了,這兩個設計的依據是什么?哪個設計看上去更劃算呢?
根據我多年點外賣的經驗,發(fā)現了如下規(guī)律:
單檔滿減商鋪特點:客單價比較集中。
和合谷單人商務套餐集中在40-50元
品牌具有粘性
KFC的死忠,價格往往不是問題
多檔滿減商鋪特點:菜品種類多,且價格分散。
秦門外賣菜品多達50幾種,價格從9.9肉夾饃到68大盤雞不等
只做外賣,品牌識別度不高
如二十五塊半、優(yōu)糧生活、臺資味等外賣品牌
總結一句話,單檔滿減和多檔滿減設計沒有哪個更精明,根據商家情況而定才是王道。
3、滿減會設檔,利潤少不了
在多檔滿減的外賣商鋪中,我們會看到呈現遞增態(tài)勢的滿減門檻和滿減金額,比如:滿20減10,滿40減17,滿70減29,滿100減40……這些折扣檔位可不是商家拍腦袋決定的,每個檔位設置的背后都有著深刻的“消費心理洞察”。
第1檔位:引流檔位
在外賣篩選“滿減優(yōu)惠”條件后,會發(fā)現大多數商鋪的第1個檔位最為吸引人,比如:“滿25減12,滿25減13”,顧客稍微看一眼,就會很容易被吸引,這個檔位起到的是引流,并刺激用戶快速下單的作用。
但站在商家角度看,如果按“滿25減12,滿25減13”銷售的話,毛利只有13和12,雖然成本價可以繼續(xù)壓縮,但盈利空間非常小。這里,以我最常購買的烤肉飯商鋪為例,就能發(fā)現:店鋪里的主餐價格都比第一檔位的滿減門檻高出不少,減去滿減金額,商家仍有利潤空間。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第一檔位虛設,以呷哺為例:它的引流檔位設置的是30減12,但下單必須要點鍋底,鍋底最低就要13,再點1份肉菜+1份素菜+1份主食就輕松超50,而且吃火鍋一般是群體行為,多人點單會很容易直接到達第2檔位。
還有更極端的情況,比如某些商家把“滿25減25”,“滿10減10”設置為引流檔位,瘋狂讓利的背后,商家們又是怎么賺錢的?下面我具體分析兩種情況:
(1)高門檻滿減高金額(默認包裝費1元,配送費5元)
如滿25減25,一般商家會把主推餐品設置成兩個價格,一個為原價,一個為限時5折的活動價,顧客購買原價餐品和活動餐品費用相差不大,商家仍有利潤空間。
注:在美團和餓了么,折扣商品不能與滿減共享。
(2)低門檻滿減高金額(默認包裝費1元配送費5元)
如滿10減10,商家會提高店鋪的起送價為20元,這樣顧客不得不湊單,湊單的單品一般為飲料和小菜等毛利潤高的菜品,雖然滿10減10,但客單價提高了,商家的毛利潤也得到了保證。
注:在美團和餓了么,折扣商品不能與滿減共享。
第2檔:湊單檔位
有時候我們在點完主餐后,底部的TAB會提醒我們“再買3.2可減少22”,一般人的反應都是去小菜區(qū)或飲料區(qū)湊個單,爭取更高的滿減金額。這就是第2個滿減檔位設置的神奇之處:刺激消費者花比預計更多的錢。
有一天我特別想吃餛飩,在外賣上看中一家“滿30減12,滿50減22,滿60減28”的商鋪,心里想著可以18元吃頓餛飩,結果進入店鋪后發(fā)現餛飩的價格在27~35元之間,最終我點了份雞肉香菇餛飩(27.8元),一份海藻絲(10元),一杯酸梅湯(8元),滿減后加上包裝費和配送費共花了40.8元。
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遇到過,不知不覺就多點了小菜和飲料,而且還比預計花了更多的錢。比如:這次,我就多比預計多花了22元,心痛……通常一人食顧客,為了獲得更多的滿減金額,通常不會買兩份主餐,而是會購買小菜或飲料作為湊單,不僅豐富了菜品還避免造成浪費。只要店家在主餐價格和滿減金額上設置合理,顧客就會神不知鬼不覺達到第2檔位。
第3檔:拼單檔位
我們還會看到的滿減檔有“100減35”、“130減50”等,通常在商鋪的第3、4、5檔處,滿減的門檻很高,起步就超百,這個檔位針對的是2人及以上的多人食場景設計。
為什么辦公室里大家經常拼著點外賣?就是這個道理呀——拼單更優(yōu)惠。
4、神助攻:滿減門檻&滿減力度
商家如此樂衷滿減,除了能提升商鋪排名外,提高客單價,提高銷售額,從而實現盈利才是終極目標。
除了上面我們講的滿減分類(單檔和多檔),滿減檔位設計外,商家們在滿減門檻和滿減金額上的設計上堪稱“玄學”,值得深扒。
Q1:滿減門檻,是設計成20元起減,還是50元起減?
如果用平均客單價來定坐標的話,就很尷尬了!舉個栗子,某商鋪客單價分布較散,50%顧客客單價為80元,50%顧客客單價為20元,那么平均客單價就是50元。
如果把50元設置成滿減門檻,對客單價低的顧客來說門檻太高,可能就放棄下單了,對客單價高的顧客來說,“我都買了那么多,你才給我優(yōu)惠這么點”,也極有可能放棄下單。
A1:正確的做法是,把客單價最集中的區(qū)間設為滿減門檻。
Q2:滿減力度,究竟是要減多少,在我看來簡直是定價玄學中的“神學”
按正常邏輯說,應該先給菜品定價,然后再決定滿減力度,但實際上,這限制了滿減力度的設計,高了會虧本,低了又沒有吸引力。
A2:不妨我們倒過來推算,先根據區(qū)域內的競爭情況決定滿減力度,然后再用成本計算法,反算菜品定價,這樣既保證了利潤,優(yōu)惠吸引力也在。
5、總結
本文介紹了外賣商家在滿減設計中的定價策略。在設計滿減活動時,會圍繞滿減門額、滿減力度、滿減檔位展開設計,滿減設計的目的是提高客單價,提高銷售額,從而提高商家利潤。
- 滿減門檻的設計,正確的做法是,把客單價最集中的區(qū)間設為滿減門檻。
- 滿減力度的設計,正確的做法是反向推算。先根據區(qū)域內的競爭情況決定滿減力度,然后再用成本計算法,反算菜品定價,這樣既保證了利潤,優(yōu)惠吸引力也在。
- 滿減檔位的設計,分為引流檔、湊單檔和拼單檔。引流檔負責吸引顧客,主要利用抬高單品價格和提高配送門檻來保證利潤;湊單檔負責提升利潤,讓顧客花比預計更多的錢,而湊單商品一般多為小菜和飲料等毛利率高商品;拼單檔負責提升客單價,利用拼單能獲得更大優(yōu)惠的方式,鼓勵顧客搭伙吃飯。
天天點外賣,你以為占了便宜?
記住那句老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作者:木公子,某K12教育公司運營,5年運營經驗,策劃過多個PV千萬級別H5,始終保持stay foolish,stay hungry。
本文由 @木公子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源于網絡
加我微信15801582304,一起交流哈
之前點外賣精心計算價格,對比各商家,發(fā)現我只能盡量做到讓自己少虧點,誰讓自己有懶得時候呢 ??
關于提升檔位,外賣平臺同樣有動作,舉個例子,某外賣平臺的提示語:“下單減12元,再買14元可減18元”,并將“14元”和“18元”紅字突出顯示,通過視覺誤導,讓沒有精打細算習慣的用戶一遍讀過去誤以為湊單就是賺到了,實際上多買14元只是多優(yōu)惠了6元,自己還要至少多掏8元。
有的外賣的價格比實體店的價格貴一些,先提價再滿減,加上餐盒費,快遞費,哈哈哈,可能比實體店吃的還貴。餐館老板不會做虧本買賣的。太便宜的店不敢點…….
我真的不太懂,我中午點麻辣燙,35,減完只要5.01,還包括2塊錢那種聽裝可樂,我就不懂了,他們這樣也能賺錢?
哈哈哈哈哈那是你剛好撿漏了
我覺得是平臺給的紅包補貼吧
更精彩的是這條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推送的
讀來非常精彩,深入淺出的解釋了外賣行業(yè)的定價策略,因吹斯聽。有個問題可以和作者討論一下,假設說我根據折扣滿減的力度反推菜品售價,那么外賣平臺的菜品價格是否和店家堂吃價格一致?如果因為滿減力度,又要保證盈利空間,難免會抬高菜價,那么對于來店堂吃的客戶來說這價格并不友好,那么怎么保證競爭力?
如果我說商家是虧得,不知道多少人相信?邏輯請參考淘寶商家,做活動的商家一定是活動盈利嗎?
??消費心理學在外賣平臺展現得淋漓精致。神學
滿減的背后是菜品的減量,利潤是有了用餐體驗很差
折扣力度大小=滿減金額/滿減門檻,所以上圖兩個商家的折扣力度分別是0.5(10/20)和0.42(15/35),前者折扣力度更大。
文章中的這段文字,個人認為應該是 折扣=付款金額/滿減門檻,第一個正巧10元即是滿減金額也是所付金額,
但第二個應該是(35-15)/35=0.57 所以結論是沒有錯的 第一個的折扣力度大
文章所表達的與標題并不是很切合,我以為作者會從成本的各個角度去剖析外賣的實際利潤點,結果卻是寫的滿減提高客單的套路這些
混沌那個單再加幾塊錢就可以減22了,繼續(xù)湊單啊 ??
作者的這個文章,是我見過的比較好的結合案例來介紹背后的盈利定價策略,我一般是比較挑刺的人,看完作者的這個文章,我一點都沒有挑刺的想法,確實講的很透徹很清晰。但也有一些作者沒有涉及到,就是線上點單會提高菜品價格,比如你去店里吃,分量足,一份可能25塊,但你點外賣分量就縮水,還有包裝費,菜品價格也會有提升,比如提升到28塊、30塊。外賣平臺和商家就想是《讓子彈飛》里的兩大家族和黃四郎,用戶都是待宰的羔羊,不過這種宰人方法神不知鬼不覺,不會讓羊覺得痛苦,會讓羊開心的被賣了還在幫忙數錢。
沒辦法誰讓自己懶呢,明知道是這樣但是還是會選擇為自己的懶付費
還有呢!餓了么超級會員紅包和品質聯(lián)盟紅包 再加上店鋪紅包
確實,其中還有會員紅包換購店鋪紅包的騷操作~
不錯,學習了
滿減就是 加價以后再打折,商家不會吃虧而且比不搞活動的要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