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競爭進入“新常態”,多想想用戶體驗吧

0 評論 4898 瀏覽 1 收藏 8 分鐘

近段時間,關于手機的爭論可謂風生水起。先是格力雷厲風行的董大姐宣揚要殺入手機界,并現場向觀眾首秀了格力的手機外形,接著是媒體爆料樂視將于四月份在美國發布其超級手機,甚至連昔日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也有些按耐不住市場的誘惑,揚言要推出李陽牌的“瘋狂手機”。如果將時間拉長一點,1月份在數碼行業深耕13年的老兵藍魔也宣布將和比亞迪合作推出智能手機。

是這個行業太浮躁還是此地真的錢多?前有蘋果、三星、“中華酷聯”,后有小米、一加、錘子等新生力量,早已被瓜分殆盡的市場后來者是否還有希望?縱觀近年來國產手機的發展,無不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形式,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捍衛彼此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第一級:引資求變,抱團合作

不久前先是爆出360斥資4億多美金聯合酷派成立合資公司,正式踏步進入手機市場;然后是傳言阿里“聯姻”魅族將在雙十一之前推出了一款搭載阿里云OS的手機;近日又有網友爆料,錘子科技CEO老羅密會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后者將對前者進行戰略投資和深度合作。

筆者相信這樣引資求變,抱團合作的方式會越來越普遍。一方面由于手機升級換代帶來的紅利消失;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手機性能剛需的減弱,各大競品的擠壓,價格不斷走低,而與此相反的營銷費用越來越高,為了補全短板,不得不尋求互聯網巨頭們庇護。根據調研機構IDC預測的數字,2014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2億部,同比上升19.9%;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盡管將達到4.5億部,繼續穩居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但增速將明顯下滑至7.8%,系自2009年以來增長率首次降至個位數。這就意味著,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大轉移已經基本完成,由此帶來的增長紅利基本消失。

第二級:拓展內容平臺,加速高端手機和高端品牌轉型

談到平臺內容的拓展,不得不說的是原新浪總編輯陳彤跳槽到小米。陳彤跳槽到小米最大的影響不是手機銷量,不是技術實力,不是粉絲忠誠度,也不是品牌影響力,而是圍繞小米生態的硬件、軟件、視頻、游戲等一系列內容的建設。小米一直都將自己定位于“屌絲”一族,著眼于中低端市場,但中低端市場做的越大越容易陷入價格戰的泥淖,長此以往,導致的后果是在高端市場難有作為。

這不僅僅是小米遇到的問題,更是大多數國產手機都會面臨到的問題。憑著極致的用戶體驗,高出用戶期待的溢價,雖然小米穩坐國產手機的頭把交椅,但由于缺乏像蘋果那樣擁有自主開發的iOS手機操作系統和強大的AppStore封閉生態系統,以及像三星那樣頂尖的工業設計和強大的供應鏈,所以一直處于智能手機的中下游。一場轉型之路勢在必行。

比亞迪創始人增資藍魔,手機競爭進入“新常態”

如果說小米、一加、錘子是自立門戶,占山為王的話,那么依靠比亞迪作堅強后盾的藍魔就是“跨界打劫”,據業內消息,比亞迪創始人之一、董事夏佐全將對藍魔的智能手機新項目進行增資。藍魔CEO萬秋陽表示,藍魔首款產品70%的工作,包括技術研發,結構、硬件、底層軟件、組裝等均由比亞迪完成。對于藍魔這樣的新進入者來說,整體市場增速下滑甚至出現負增長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在仍將超過4億部的龐大盤子中,找到自己的立錐之地。

目前,比亞迪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板塊約有200億元的規模,業務內容包括為手機廠商提供部件及模組,以及手機整機的設計和組裝服務等,所服務的客戶包括三星、華為、步步高、HTC、蘋果、諾基亞、惠普等國內外知名廠商。

“跨界打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不是什么特別新的玩法,但比亞迪創始人對藍魔的增資卻足以顯現雙方在該行業的勇氣和魄力,比亞迪在手機產業鏈的整合能力毋庸置疑,藍魔只要處理好備貨問題,就可以有效縮小進入手機市場的風險,這對于很多剛踏入此行業的年輕企業來說是做不到的。

少談互聯網思維,多想用戶體驗

“專注、極致、口碑、快”,曾經紅極一時的互聯網思維在消費者越來越理智的今天,似乎有些失靈了。不管是小米的“為發燒而生”還是錘子的“天生驕傲”,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和用戶的青睞的產品才是經得起考驗的好產品。再玄幻的思維也只是一種行銷方式,一旦進入到用戶的手中他就會得到靈驗。

和將互聯網思維運用的暈乎其乎的其他商家不同,藍魔進入手機市場,某種程度上也與其現有業務——平板電腦的市場大勢密不可分。在代工、出口模式盛行30多年的深圳消費電子業界,藍魔是為數不多較早進行品牌化運作的企業之一,其借助MP3、MP4、平板電腦等產品在消費者中積累了一定口碑。在口碑集聚的形勢下,藍魔迅速積累了3500多萬的用戶,無論是從樹立時尚、年輕的品牌美譽度,還是技術研發,專業團隊,用戶基礎上等這些都是藍魔進軍手機業的優厚籌碼。背靠比亞迪在手機產業鏈上的積累,從熟悉的垂直領域切入能否突破行業的窘境,暫且先打個問號。但這卻不失為一種可能。

結語

未來不會有一統天下的產品出現,尤其是在手機行業,對于做手機的企業來說,任何時候進場都不晚,在手機市場逐漸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如果再去拼體量,打價格戰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似乎有些不現實,也很難在突破另一個高度。深挖用戶體驗,注重外觀的工藝和產品的性能以及易用性,后來者才會脫穎而出。

本文為作者夢里花開花謝投稿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