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場景、流量和產業的重構
不論是騰訊新近所提的產業互聯網,還是阿里一直強調的經濟體概念,強調的都是一個打通和協同。
手機不僅是人類的新器官,還是瘋狂種草機。
整個十一的線上線下,都是一大片草原:
旅行黨們在各個景區打卡、買買買、發照片,參與朋友圈攝影大賽,成為旅行種草達人。
御宅族躺在床上開始了從微信、微博到抖音、淘寶、絕地求生、B站、餓了么的網上沖浪七天樂;他們刷著人山人海的景點照暗自感慨,十一不出門是對的,回頭又種草了這個旅游景點,將其列入自己的旅行清單中。
無論是旅游還是購物,線上軌跡的流轉,亦或者線下實實在在足跡的流動,都反映出年輕的消費觀念,品牌的營銷策略以及互聯網流量的遷徙。十一黃金周,其實也是窺探當下互聯網消費趨勢變化的一個好窗口。
一、種草一代的種草形式多樣化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曾提出移動互聯數字時代的SICAS行為消費模型:互相感知→產生興趣形成互動→建立連接互動溝通→行動購買→體驗分享。而體驗分享之后又開始對網民發起新一輪消費誘惑。
SICAS行為消費模型在被稱為“種草一代”的95后身上能得到更直觀的驗證。
艾瑞資訊發布的《95后時尚消費報告》顯示,互聯網原住民95后熱衷分享和種草:41.8%的95后會向親友推薦好用的品牌,超過33%的95后會轉發有用的資訊、教長輩使用APP,超過28%的95后悔給親友安利潮品。
種草,其實也是年輕一代自我表達,彰顯自我個性的一種新型社交方式。年輕人熱衷網絡表達,喜歡在網絡分享自己喜歡的產品,給別人種草。
種草是第一步,攻略是第二步,種草一代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分享和輸出,在社交網絡上表達自我,得到認可。
按照SICAS行為消費模型來分析,不止是95后,人人都能成為種草達人。但以往成為達人的門檻較高,隨著社交媒體呈現方式的多樣化,圖文、短視頻、直播各類途徑豐富了我們獲取信息的來源,也降低了參與全民種草的門檻。
以往,我們獲取旅游攻略會去馬蜂窩、窮游網這類傳統旅行攻略分享平臺,搜索健身方式上keep,尋找美妝上微博或小紅書。而現在,行業界限再一次模糊,興趣社區定位和流量再分配滋生了一批新平臺,也賦予了老平臺新功能。
比如提供城市潮流地圖的mars,提供電影旅行指南的“片場”融合了時尚潮流元素成為旅游達人們的新寵;分享生活的小紅書上不僅有美妝攻略,還有健身攻略、旅游攻略以及戀愛攻略;抖音上美妝、健身、旅游、雞湯、美食各類短視頻也是花開遍地,儼然成為視頻版的攻略網站。
以往,品牌往往以“時尚”、“潮流”、“新品”這些關鍵詞來揣測年輕人的喜好,但這屆年輕人身上卻表現出少年老成的矛盾點,讓品牌屢屢抓不住年輕人的脈搏。
他們剛滿20歲就自稱老年人,一邊深夜蹦迪一邊喝泡枸杞的啤酒養生;愛看李子柒的精致田園視頻,也對華農兄弟的土味吃播津津樂道;養軟萌可愛的貓狗,也想嘗試養竹鼠、蜜袋鼯這些非常規寵物;一邊跟風唱著想去浪漫的土耳其,私下里也對樸實的鄉村田園風光十分向往。
年輕人的喜好看似非常隨機,但其實也有跡可循,關鍵點就在于酷和獨一無二。喜歡時尚和復古的混搭,跟風網紅同款,pick獨一無二的定制產品,這些大量體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行為中,也成為品牌捕捉年輕人喜好的重要依據。
二、原生內容成種草品牌營銷法門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說過:“真正的廣告不在于制作一則廣告,而在于讓媒體討論你的品牌而達成廣告?!?/p>
對于如何讓媒體討論你的品牌,以前企業多采用硬廣營銷方式,比如淘寶雙十一降價促銷廣告、58同城魔性洗腦廣告,簡單粗暴,十分有效。一方面,隨著受眾審美疲勞,硬廣營銷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圖文、短視頻等新媒體渠道帶來的內容越有趣,用戶就越反感混雜在其中生硬的廣告。
要想跟上時代的腳步,企業營銷也必須進行迭代升級,品牌營銷的軟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 營銷方式趣味化、故事化
如果說傳統營銷是自嗨式的,那么品牌營銷的軟化,核心其實則在于和消費者對話。參與的消費者越多,傳播度越好。如何吸引廣大消費者參與?趣味化、故事化成了品牌營銷的第一要義。這種營銷方法,網易最拿手,“生成你的使用說明書”、“睡姿大比拼”、“娛樂圈畫傳”等等案例,靠著趣味性刷爆朋友圈,獨立訪客數均破百萬。
H5營銷原本是過去時,能否引爆全靠原生內容的故事性和話題性。而相比圖文,短視頻營銷正當其時,各路品牌在十一期間自然也是各占展拳腳。比如十一黃金周期間攜程在抖音發起旅行季的旅行IP,并通過抖音UGC核心模式的挑戰賽進行話題發酵,通過“攜程FUN肆之旅”趣味挑戰,抓住了當下年輕人熱衷于用視頻記錄生活的興趣愛好。代古拉K、臨界十纓等抖音達人,和超過25萬抖友一起,用短視頻的方式講述旅行故事,他們的旅行打卡收獲了超過19億次觀看。
這有點像是中國版Vlog,用戶自己就是主角,剪輯、配樂和影像取代了文字來記錄生活,這比傳統旅行日志更具視覺形象,比搞笑娛樂的短視頻更真實,UGC內容和品牌達成深度融合。Vlog似的審美也是出當下年輕人生活態度的投射,旅行視頻反映出精致、充實的生活態度,學習生活視頻透露獨立的品質,開箱測評視頻有更強的參與感和沉浸感等等。
2. 營銷內容場景化、產品化
吳聲在《場景革命》一書中提到:場景是重構人與商業的連接,產品即場景,分享即獲取,跨界即連接,流行即流量。營銷內容場景化,不僅可以實現更好的品牌傳播效果,還可以將瀏覽量轉化為切切實實的購買量。
比如,網易考拉的戲精營銷就打造了一個高轉化率的場景?!坝米钯F的眼霜熬最久的夜”、“填不滿夢想中的衣櫥,就不要說斷舍離難能可貴”每一個文案都在制造各種刺激消費的場景吸引消費者買買買。
場景營銷,融合度最高的除了時尚美妝,還有旅游領域。一個最簡單的事實,十一黃金周攝影大賽,只要拍攝出風光美景,你就能開啟種草模式,朋友圈越來越多的人開啟了視頻曬旅行的模式?!皵y程FUN肆之旅”,就是用旅行Vlog完成旅行種草,同時抖音的記錄美好生活和攜程的美好旅行概念無縫銜接。
想必不少抖友在刷短視頻的時候回看到酒店、門票等內容,其實是攜程和抖音打通了POI(Point of Interest),用戶可以直接點擊跳轉到攜程來了解攻略內容,以及預訂該產品,這是個一站式的體驗。這其實也是增長黑客思維,提取具體的、有意義的且實時的用戶行為洞察,然后制定相應的戰略,進行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增長策略。
營銷本身就是一種產品,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閑魚的興趣魚塘以及小紅書的興趣標簽,都在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做內容和產品。他們在社區氛圍上面下了不少功夫,打造各類興趣場景,分享干貨、知識點,又在其中進行營銷推廣,使得用戶對營銷廣告進行無差別的接納和認可,或者說,在用戶眼里,這并不是廣告。
銷售大師喬·吉拉德曾說過:“推銷的要點不是推銷商品,而是推銷自己。”以往,品牌通過硬廣推銷自己,如今品牌通過營銷方式的趣味化和營銷內容的場景化,讓品牌形象更立體扎根在消費者腦海,讓消費者在種草階段就認識到品牌,從而觸發與品牌的長期互動行為。
三、娛樂流量和消費流量打通
流量池理論提出者楊飛提到,品牌是最穩定的流量池。
近期互聯網行業都在唱衰移動互聯網下半場,人口紅利不再,線上流量昂貴。但實際上,如今的線上流量已經形成了多個巨大的流量池,無論是抖音、微博還是淘寶網,都能直觀感受到,以往需要花3-5年養起來的流量效果,如今只需要花3-5個月就能達到。
以微信、抖音和王者榮耀為代表的App搶奪了用戶大部分時間,信息流如何產生價值,泛娛樂產品如何商業化,這些都是互聯網下半場的角逐焦點。
有贊白鴉說:
互聯網商業的本質是流量。歸納一下,大致可以把流量分為三類,即資訊流量、娛樂流量和消費流量。這三種分類所對應的巨頭是百度、騰訊和阿里。
百度和阿里相互封殺了各自的鏈接之后,百度至今沒有賺到過基于消費者交易行為帶來的錢,也沒有賺到過真正的消費型效果的錢。
騰訊通過微信支付、滴滴打車、微商、小程序、游戲、微店、小程序電商、拼多多的消費閉環快速實現了“微信流量消費化”的進程。最近騰訊事業部組織架構調整,無非也是想進一步深耕B端,以及打通用戶時間與商業消費之間的轉化。
阿里平臺充滿消費流量,其實它對娛樂流量的渴求非常迫切,今年我們可以看到手淘變得越來越側重內容營銷,各類種草文頻繁出現在首頁和搜索頁面,接連推出了好幾個短視頻APP去做內容轉化。
此外,淘寶和微博、抖音合作,對閑魚戰略升級,試圖將更多外部娛樂流量轉化為消費流量。前面提到的“攜程FUN肆之旅”,其實也是抖音娛樂流量和攜程消費流量打通的做法,讓用戶在旅行前期抖音種草,旅行中期用攜程出行,而旅行后又用抖音進行記錄,實現了完整的從種草-旅行-記錄的通路,畢竟旅行天然與短視頻有關聯性。
BAT之外的另一極,頭條系的崛起,同時打破了百度對資訊流量的壟斷,和騰訊系對娛樂流量的壟斷地位,一時之間成為各大品牌獲取流量的新寵。
不論是騰訊新近所提的產業互聯網,還是阿里一直強調的經濟體概念,強調的都是一個打通和協同。
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場景、流量和產業的重構。線上和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娛樂和消費的流量不斷循環流轉,不論是BAT,還是諸如頭條、攜程這樣的第二梯隊巨頭,都身處互聯網新一輪大變革之中,誰也不想被時代拋棄。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