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閱讀下跌24%,騰訊是時候統一內容矩陣了
公眾號閱讀下跌24%,難道說公眾號的時代要結束了嗎?
自媒體時代公眾號自成一派,它誕生于微信生態之中,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內容創業神話。如今爆火的羅輯思維、一條、咪蒙、新世相、差評差不多都是在這個生態上挖掘的第一桶金,然而隨著以上幾家大號估值紛紛達到數億甚至更高數字時,近兩年卻一直未能誕生新的爆款公眾號。
不僅如此,據新榜發布的《2017年中國微信500強年報》,公眾號整體平均閱讀數下降了24%。要知道,去年微信日活達到10億,本來是好消息,公眾號閱讀整體反而出現下跌,原因其實是多方面所造成。
公眾號時代結束了?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內容行業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從最早的電子公告欄、BBS、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公眾號、今日頭條、抖音,網友似乎非常喜新厭舊,各個社會化媒體平臺類型各領風騷三五年,難道說公眾號的時代要結束了嗎?
答案:并不會。
原因有三:
- 首先:微信流量優勢,將是公眾號發展最堅挺的支持。公眾號誕生之初并沒有明確的目標,2012年8月,微信公眾號平臺上線。據負責上線的產品經理楊魏茂后來回憶,公眾號誕生之初并沒有什么遠大的布局戰略,可憑借著微信上沉淀的龐大流量支撐,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大號。作為日活10億的大平臺,每天對內容的吞吐量仍然非常駭人。
- 其次:微信網友閱讀公眾號習慣已養成。從新世相、咪蒙、羅輯思維等大號上用戶的活躍度來看,在微信上打開喜歡的公眾號,已成為許多微信網友的一種習慣。正是由于他們的活躍,才有了這些大號動輒數億的強大估值。
- 最后,社交生態內容的微信公眾號具備獨有的商業價值。社會化媒體平臺的不斷迭代,給了越來越多的內容創業者“火”的機會。然而,無論BBS、博客、微博、今日頭條、抖音,在商業價值方面微信公眾號都具備著很強的優勢。
因為在公眾號每個點擊背后,是一個又一個真實的微信網友,因此相比于其它平臺的流量,社交生態這一特質,讓微信公眾號的每個點擊都具備了更高的商業價值。只要公眾號商業價值存在,內容創業者就有動力源源不斷的進行創作,有內容,微信生態就不會死。
但是,公眾號吸引力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那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家對公眾號的視覺疲勞呢?
傳播鏈條過于單一是問題源頭
雖然,公眾號的火爆多多少少有點偶然,楊魏茂透露的消息證實,微信最開始并沒有將公眾號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來布局,即使到現在,公眾號的地位相比騰訊力推的錢包、小程序也要差上那么一點。
舉個栗子,訂閱號至今仍然集成在一個入口內,大部分訂閱號每天只能發布一次內容,服務號每月只允許發布四次內容,以及防誘導規則的限制等,都在限制公眾號自由發展。原因很簡單,就是張小龍極簡主義作祟,從始至終,張小龍都怕某個功能泛濫,致使微信原本社交溝通的功能被影響。
理論上,這確實符合微信的定位。畢竟功能繁多的QQ不斷流失用戶,大家主動擁抱微信的理由,就是微信的整體功能設計更極簡??蛇@種“克制”也為微信公眾號生態的正常發展帶來隱患,其中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傳播鏈條的單一性。
內容消費這方面,用戶永遠都是挑剔的。因為內容服務大多數是免費的,越是免費的東西,用戶就會越挑剔(換平臺的成本為0)。由于微信種種維護“社交”核心的規則設計,導致公眾號的傳播鏈條及其單一。最早的時候朋友圈、聊天框分享(微信好友、微信群),這兩個渠道基本就是公眾號全部的擴散渠道。
去年5月18日晚上,微信 iOS 版更新了 6.5.8 版本,「發現」頻道上線了“搜一搜”、“看一看”入口。這為公眾號的擴散帶來了新的形式,用戶可以通過搜一搜關鍵詞,或打開瀏覽看一看里面的文章去“發現”好的公眾號,而不像此前只能通過朋友圈、聊天框分享有限的方式接觸到公眾號。
然后,作為一個公眾號眾多運營者之一,從一年來公眾號后臺的閱讀、關注來源的數據上發現,搜一搜、看一看對公眾號的“拉新”極其有限。因為本身這兩個入口就是微信上三級入口,用戶需要打開微信,點開發現,然后再使用搜一搜或看一看才能打開入口。這兩個入口權級過弱,導致對公眾號的傳播補充非常有限。
我們知道內容平臺的傳播鏈條決定自身的天花板,既然朋友圈、聊天框分享成為唯二主要的粉絲來源,那么決定了在公眾號上能夠火爆的內容,一定是符合這兩個傳播渠道喜好。隨著時間的推進,公眾號上的內容越來越統一(流量效應),內容同質化造成用戶審美疲勞,所以在微信日活不斷暴漲的情況下,公眾號整體閱讀會出現下跌的怪現象。
如果不能讓微信公眾號的傳播鏈條“豐滿”起來,其結果將是可怕的,微信公眾號內容生態的豐富性會不斷地縮小,最終適合社交鏈傳播的娛樂化、標題黨、生活化內容將統一整個微信內容生態。
打通騰訊內容矩陣:公眾號的新機會
其實,每個內容創作者都希望粉絲沉淀在公眾號上,我們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內容創作者在非騰訊系平臺發布內容時,也都會在文章的下方或個人介紹里留下公眾號二維碼或微信號,甚至大部分網站也在顯要位置防止自己的公眾號入口。其原因很簡單,把粉絲留存在公眾號上的價值非常高。
也就是說,相比于微信公眾號團隊,內容創作者們更希望粉絲能夠在微信上閱讀自己的文章。
一方面,微信也一直謀求公眾號的破局;一方面內容創作者也希望粉絲能存留在公眾號上,怎么能夠掀起公眾號的第二春呢?
筆者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今日頭條和百家號。今日頭條上不斷地向我們推薦抖音、西瓜、火山短視頻,我們從今日頭條上關注了這些號后,粉絲會同步到這些短視頻App上。而百家號也是打通的百度App、百度搜索、百度瀏覽器等多種渠道,用戶從任何一渠道關注,各渠道都會同時共享。
反觀騰訊內容矩陣卻非常復雜,不僅微信有微信公眾號、QQ有QQ訂閱號,天天快報和騰訊新聞也都各有自己的體系,如果把微視、騰訊視頻也加入進來,我們會發現,騰訊各個內容平臺都是相互割裂的狀態。
這種內容平臺的割裂,給用戶發布帶來困擾的弊端還是其次。它會導致內容創作者在擴張自我影響力和粉絲發現好內容上擁有非常多的不便,而這種不便在天浩看來非常沒有必要。
例如說:我很喜歡在微視上看papi醬,在微信、QQ、騰訊視頻上如果能夠一次關注多平臺共享,其結果對天浩而言是體驗的上升,對于papi醬而言也是非常好的舉措,無形中提高了騰訊各平臺自己的曝光度。
更重要的是,微信公眾號的傳播鏈條就會無形中的從僅有的幾個渠道,輻射到更廣的范圍。一旦公眾號和騰訊其他內容平臺的“號”打通,也就是說,微信用戶在觀看騰訊視頻、微視、QQ看點、天天快報、騰訊新聞時,也會在不斷地“關注”公眾號。
這樣,我們的公眾號來源就不僅僅基于社交鏈條,日常內容行為也會把喜歡的公眾號沉淀下來。
無論內容平臺如何變化,無論圖文時代還是短視頻時代,用戶選擇哪個平臺消費內容的初衷都很簡單,誰能更好的滿足我的“閱讀”需求,用戶就會頻繁的登陸哪個內容App。
今日頭條僅靠AI算法,就已經做到了內容領域的王者。手握多個內容矩陣的騰訊,如果把微信公眾號的社交特性與天天快報、騰訊新聞的AI推薦相結合,這種綜合了各方優勢的內容生態,必然會更符合用戶的需要,那么“豐富”多元化的公眾號,其用戶活躍度也必然迎來新的增長。
正如前文所言,由于公眾號背后每個點擊都是一個真實存在、擁有無數好友的微信號,所以無論是企業、內容創作者,都有極大地動力將全網所有內容的粉絲沉淀到這個生態里。而且,傳播鏈條的多元,也會讓我們公眾號里的文章內容豐富起來,粉絲來源不僅限于朋友圈也會讓公眾號運營團隊釋放手腳。
因此,打通騰訊內容矩陣為微信公眾號服務,對于各方都是利大于弊,而這種打通也不會違法張小龍“極簡”理念,何樂而不為。
本文由 @師天浩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作者提供
騰訊的各個部門已經是諸侯分裂了,想要一統內容,打通共享共融,實屬難上加難;相反,今日頭條則是中央集權制,可以通過今日頭條的統一調度將各自內容平臺的細分粉絲合縱為一。騰訊缺乏的是統一大戰略格局;頭條缺乏的是社交基因;他們都明白自己的病癥,但其實也都很無力能夠做到。
內部賽馬機制決定了各項目間、各事業部間對資源共享的抗拒,其實不僅僅是騰訊,很多大公司都存在這樣的情況
今年微信公開課小龍講微信公眾號推出了獨立的APP,一直以為是用戶這一端的閱讀的APP,結果是創作者那端的,其實一直希望公眾號能夠拆分做出獨立的用來閱讀內容的APP,可以和看一看的算法推薦內容放在一起,在APP內可以將其劃分成兩類模塊~
現有的微信讀書雖然也可以用來閱讀公眾號內容,但是要一個個導入,路徑太長嫌麻煩就不再弄了~
打通不好
微信再不把公眾號置頂 就要涼了
把公眾號內容以今日頭條的形式獨立出來做個app,微信登錄,也使用智能推薦,不用費勁聊天時打擾看文章。
不靠微信流量,公眾號是起不來的,分出去相當于就是把公眾號放棄了。
同意數據不共享是一個問題,但如果用戶每天同時使用QQ和微信,看到重復的內容,可能也會煩吧。
個人認為不同類型內容平臺交叉打通會比較好。類似在QQ音樂上聽一個音樂自媒體的翻唱時可以引導關注公眾號,公眾號做音樂內容發布,QQ音樂維護音樂粉絲群,不同平臺針對性的發布內容
諸侯格局,數據不通。一直是Tencent的最大弊端。
數據互通,容易產生內部競爭吧
內容矩陣統一起來,打破垂直劃分,鏈接橫向資源,縱橫交叉才能四通八達。管理上的橫向出規模,縱向出效率,矩陣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