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屠宰場
人生的自由,某種意義上,就是概率的自由。
開始
我的人生充滿了隨機游走的特性,正如媽媽早年為我算命所指:生之地不養之,養之地不留之。生于武漢鄉下,長于襄陽,求學北京,謀生廣州,移居溫村。在那些回頭看來極為關鍵的時刻,平時心不在焉的我,總是分外決斷。
覺察到血液里的這種賭性,我從來不去賭場。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不喜歡置身于沒有掙扎余地的戰場。我已經要與這人世的虛無主義糾纏,不想再把自己置于毫無希望的概率困境。(然而我依然買了A股。)
所以,在廣東生活接近20年,我沒去過澳門。今年暑假,奔著超大型度假酒店,我帶親朋好友老少旅行團,住到巴黎人酒店。如同我在“兩眼論”里對拉斯維加斯的定位模型:賭城+會展度假,澳門如今煥然一新,到處可見家庭游客。
(我從酒店房間拍出去。)
對比全球賭城拉斯維加斯,低調的澳門2017年博彩收入接近前者5倍(332億美元 vs. 71億美元)。
如你所知,我作為“概率原教旨主義者”,要是不去下賭場,近距離觀察一下鮮活的概率實驗室(或者屠宰場),那才蠢呢。
以下是考察總結:
一、賭場人群分布
晚上八九點,酒店樓下的賭場大廳里大約有六七成人。粗掃一下,百家樂桌數最多,二十一點稀稀拉拉只有三桌,不到10人。大廳的液晶屏上如賣場促銷般,介紹推出的新玩兒法。最大下注可達300萬。VIP室狀況如何不得而知,也許大戶貢獻了大頭吧。
哪里人氣最旺呢?
押大小,桌數未必第一,但單位面積人數最多。也許押大小,最能滿足下注者“即時滿足”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二、即時滿足之地
即時滿足,原因有二:
- 要求立即看到結果;
- 不愿意或不能等待“延遲滿足”。
前者偏向于生理層面,后者偏向于心理層面。
延遲滿足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發展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 協調人際關系、 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
最早的“延遲滿足”實驗發生于上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發現,該能力對一個人的未來有很強的預測性。
今日頭條的張一鳴喜歡提及“延遲滿足”,亞馬遜的貝佐斯更是延遲滿足的典范。
中國人在賺錢上,追求“即時滿足”,但是在享受生活上,倒是很能做到“延遲滿足”,像是把性生活攢到老年再用。
這二者的原因是同一個——我們剛從充滿不確定性的稀缺年代走出來。就像我媽媽,不管巨大的冰柜里裝滿了多少食物,她都難擺脫“不夠吃”的焦慮。
《稀缺》作者塞德希爾· 穆來納森,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研究調查發現: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
實際上,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最理性的經濟模型和行為方式都會變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內在邏輯。最終,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沖動。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小概率心存僥幸。更何況,改革開放以來,賭徒似乎一直都是贏的,加上勝者為王的主流價值觀,更加強化了幸存者偏差效應。
賭場,像是我們現實世界的超級隱喻。
三、概率的秘密
據說一個人被雷劈中的概率大約為180萬分之一,而中樂透頭獎的概率約為2140萬分之一。而賭場的秘密是,并不需要太大優勢,給你貌似平等、有機會的錯覺。
我在賭場大廳里拿到簡陋的游戲指南小冊子,里面明明白白寫著賠率和賭場優勢:
賭場優勢看起來不大,但是憑借“大數定律”的魔力,能夠穩穩地形成對賭客的概率壓制。
這只是單局的概率差,一局局疊加下來,就像鈍刀割肉,要不了多久,你就會輸光本錢。偶爾(并及時收手)的大贏家,不會影響到賭場的概率優勢。
以人氣最旺的押大小為例,機器搖三個骰子,你可以選擇?。?~10,或者押大:11~17。
秘密在哪兒呢?
分別少了一個3和18。這就是賭場的概率優勢。押大小的游戲桌上,還有很多眼花繚亂的選項,例如:你可以押結果是4,賠率是1賠50。實際上你得到4的概率是1/72,這之間的差值,就是賭場的概率優勢。
再有,你可以押三個骰子上的數字全是一樣的,例如三個1,三個6等,賠率是1賠24。實際上你得到“三個數字一樣”的概率是1/36。
簡而言之,只要你進了賭場,你就掉入了概率的陷阱。而且,你玩兒得最爽的,能夠最大實現即時滿足的,應該都是賭場最喜歡的項目,即輸得最快的。
據說跳出大數定律的超級絕招是——只玩一把!
但這只是對個體。對賭場而言,只要有人源源不斷地來,大數定律依然穩穩奏效。
四、屏幕上的智慧錯覺
在本次蜻蜓點水般的考察中,最讓我覺得有趣的是押大小游戲桌旁邊的屏幕。該屏幕有過去12把的結果,分別用“大”和“小”顯示。所以,看起來就是12個隨機分布的“大”和“小”。
我觀察了一下,90%的人會根據牌子上顯示的數字來下注。
根據隨機原理,我們知道,過去骰子出現的結果,并沒有“記憶”(除非賭場想讓它有),所以對未來毫無影響。
但是賭徒都熱衷于“小數定律”——把從大樣本中得到的結論錯誤地移植到小樣本中的傾向,比如:人們知道擲硬幣的概率是兩面各50% ,于是在連續擲出5個正面之后就傾向于判斷下一次出現反面的幾率較大。但事實上下一次出現反面的概率依然是50%,在小樣本中,正反分布并不會被無形之手拉平。
好玩兒的地方是,大部分情況下,賭徒們并非會是在連續出現5個大的情況下,去押小,而是繼續押大。例如:我看到有一局,大約有十幾個人同時押了小。除了因為屏幕上顯示連續出了好幾把小,還因為,當有六七個人都押了小之后,又有三五人羊群般跟上。
大家對“熱手效應”的推崇很讓我意外,因為骰子并非籃球運動員。我們知道,熱手效應,來源于籃球運動中。指比賽時如果某隊員連續命中,其他隊員一般相信他“手感好”,下次進攻時還會選擇他來投籃,可他并不一定能投進。僅憑一時的直覺,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斷就采取措施就叫做熱手效應。
過去連續投進或投丟的球,真的會影響下一次出手會不會命中嗎?
康奈爾大學的托馬斯?季洛維奇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會。
研究者們認為,人們之所以會“感知”到“熱手效應”的存在,本質上是對隨機性的一種錯覺。
這個顯示屏幕上的“規律”,大概就像經濟學家的預測,成功企業家的經驗總結,訂閱號上的成功學,商學院的案例分析,股神們的選股。
五、假如有秘訣
前年去邁阿密坐郵輪,照例有賭場,老外玩兒得最多的是21點。在賭場采用更多副撲克前,通過算牌,21點被認為是賭場中最有可能贏錢的游戲。
你只要記下如下策略矩陣: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追溯了21點戰勝賭場的歷史。本文并非探討賭術,倒是下面的懸念比較好玩:既然數學天才們破解了21點,為什么賭場不關掉這個項目?
為了對付你們這些聰明家伙,賭場增加了撲克牌的數量,增加數牌難度,有時候還會用無限循環的發牌機。
但,重點不在這里。
電影《決勝21點》里的原型張約翰解釋了有趣的原因之一:
算牌術未發明前21點只是賭場的小賭戲。玩的人遠比骰戲(Craps)和輪盤少。算牌術開始讓賭場害怕,后來發現大多數人懶得學。
“21點可以用算牌擊敗”的概念隨算牌術的傳播,令21點成為美國賭場內最受歡迎的賭戲,大多數人因為聽說21點可以贏,又自認自己(比一般人)聰明懶得學算牌就玩21點,結果賭場賺更多!
多么活生生的例子:成功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到底是如何變成毒藥的?
就是讓你以為自己可以贏,然后產生了成功幻覺,結果,反而加大了你“仍然什么都沒做”的可能性。
據說很多人拿著必勝秘籍,在飛機上匆匆翻一下,一到賭場就迫不及待地投身其中。幾乎必勝的21點賭場秘籍擺在面前,都沒有多少人認真去練。
何況是在并無真正秘籍的股市呢?
六、馬丁格爾策略
盡管我們都知道賭場請得起最好的數學家,人們始終有一種僥幸心理,覺得自己可能有機會找到賭場的漏洞。例如:“馬丁格爾策略”,即:在某個賭盤里,當每次賭金“輸錢”時就 以2的倍數再增加賭金,直到贏錢為止。
還有“反馬丁格爾策略”:在某個賭盤里,當每次賭金“贏錢”時就以2的倍數再增加賭金,若一直贏,就再加倍賭注。
以上策略并不可行,因為其所承擔的風險和獲得的預期收益是不對稱的。更何況,賭場通過設置投注上限的方法,讓你即使有無限多錢,也不能不斷加倍下注。
你得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和誰對賭?
無論是專業性,還是團隊,資金,游戲規則,你都毫無優勢。
七、賭場套利
大致上有兩類:
- 是利用賭場對賭徒的激勵機制,玩兒那些盡量少輸但又能積累會員積分的項目,然后“套取”豪華酒店的免費吃住。對于該策略,有人懷疑其可行性。
- 混跡在賭場里,做賭場的二道販子。即,利用賭場過大的優勢,以更優惠(但仍然有收益空間)的賠率,讓賭徒把本來下給賭場的賭注下給自己,實現套利。技術細節不說了,但顯然很容易挨打。
簡而言之,都相當于賣水。好的商業模式,某種意義上,都是套利或者賣水。
八、中國人為什么好賭博?
此處不能且不愿展開,隨便羅列一下:
- 稀缺+追求即時滿足;
- 發財夢+不愿意付出時間;
- 不愿意為自己無法享用的樹蔭去種樹;
- 缺乏安全感;
- 現實中,游戲規則并不固定;
- 主流價值觀推崇敢沖的人,至少幸存下來的那些人看起來很不錯。
大部分老外膽子特別小。例如老外做預算,卡得死死的。有嫁給老外的朋友,老公不太敢買太貴的房子。不像咱們,房子漲多高,都敢追。
中國高速發展,機會更多,一夜暴富,屌絲逆襲,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
對于只是找個樂子的人,包括體會一下概率的趣味性和殘酷性,以及對于需要通過小賭來練練手的職業投機和投資人士,賭場是個概率實驗室。對于希望靠賭博發家致富的人,賭場就是一個概率屠宰場。
在澳門賭場,我穿行其間,一邊觀察人群,一邊心算那些游戲的概率,深深地感受到:在一個概率劣勢被鎖死的場所,最好的對策是遠離該地。
人生的自由,某種意義上,就是概率的自由。
不賭的人是自由的。
作者:老喻在加,公眾號:孤獨大腦(ID:lonelybrain)
本文由 @老喻在加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以我個人觀點看來,再以中國人的尿性,中國人比較適合即時滿足。
寫什么不重要,寫的好才重要!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像是產品經理該有的樣子。
我就想問這篇概率文章和產品有幾毛錢關系????
了解人性
作為產品經理,了解人性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