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服務市場三要素:勢能、負荷、場域(一)
知識革命洶涌而來,阻擋我們成長的只能是我們對待學習的認知。把握正確的學習姿勢,就是你成長進階的最重要的武器。
知識服務是知識服務者與知識消費者共同構建的一個學習生態。知識服務者與消費者也是知識服務市場的兩大核心角色,單純的分析服務者或消費者都未免以偏概全。這里將其作為一個整體,按照知識學習的閉環流程來分析,梳理出核心的三大要素,即學習勢能、知識負荷與學習場域。下面將分別予以詳細介紹。
- 學習勢能(為什么學:WHY/WHEN):認知、價值觀、情緒
- 知識負荷(學什么:WHAT):熵值小、路徑短、吸收快
- 學習場域(如何更好的學:HOW):具身環境、交互網絡、學習深度
一、學習勢能
概念緣起及定義
首先介紹一個物理學概念“熵”,熵代表無序的混亂程度。
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系統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為“熵增”。而熵減則是一個由無序到有序轉化的過程,一切生命的自組織化過程都是熵減過程。
我們處在一個熵減的生命世界,學習本身就是熵減因子,它把個體認知系統外的信息知識,整合內化為個體系統結構化的認知。是一個由非結構化的資訊信息到知識乃至智慧逐步轉化提升的過程。
促進熵減發生的基礎條件是保持系統的開放性和能量的輸入,這是物理學的定律。在學習領域也同樣適用,學習也要保持開放性,學習的發生也需要有持續的“能量”輸入。此能量我們可以理解為促進學習行為發生的動力機制,這里我把它稱為“學習勢能”。
可以說學習勢能就是個體能力與認知提升的源泉。
“問題不在于教給人各種知識,而在于培養人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準則。”
——盧梭
學習勢能是人類進步最寶貴的特質,尤其是在人工智能、AI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最有可能替代甚至超越人通過死記硬背、大量做題而獲得知識的能力,并且機器在這方面有絕對優勢。作為人類的特質來說,擁有持續探究和學習的動力才是人類有別于機器的最大特征,顯然比掌握了多少知識有意義的多。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只要他感興趣的便會努力鉆研。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彼奈鍤q時,就對指南針發生興趣,長時間擺弄,他驚異那小針為什么總是指著同一方向。他還不厭其煩地搭積木,直到把那又高又尖的“鐘樓”搭好為止。正是這種濃厚的興趣和伴之而來的思索、追求,使他成為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是最重要的學習勢能之一。
國家《教育規劃綱要》中也提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p>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曾說過:“真正的教育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strong>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培養學生的學習勢能和獨立思考能力,并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SBS電視臺和首爾大學學生生活研究所共同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根據調查結果,進入首爾大學的學生能把書讀好的原因很簡單,并不是學校、補習班、老師、或家教等外部因素,而是學生自己的學習動機,有自己的讀書法。認為是藉由自己導向的力量,發揮讀書的作用力,這樣子把書讀好的學生比例是最高的。
讀書的成敗關鍵就在于自己的力量。只要這個問題可以解決,任何教材都可以讀得很好。無論是誰,若有自我導向的力量,畢業進入社會之后仍可以終身讀書持續學習。這比起哪一所學校畢業更加重要。
成人學習勢能特性
與學生不同的是,成人的學習動機更加復雜和功利。成人學習者通常有著更為清晰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動機。學歷提升的直接需求,適應個人職業或轉崗的發展需求,知識更新與個體修養的內在需求,以及致力于解決現實問題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等等,這些都決定了成人學習帶有功利性、實用性。
在這里,成人的學習勢能可以是個人價值追求、使命初心、好奇心驅使、興趣愛好、工作或生活壓力、認知升級等等,凡是能促使個人學習起來的內外部動力機制都可以稱為學習勢能。
總的來說,學習勢能就是打造一種內部深層次的持續學習的動力機制,或者說是一種底層需求,它有別于一般即時性消費產品需求,是一種長期性的延遲滿足心理機制。
這種底層需求往往和一個人的認知、秉性、毅力、態度、價值觀有直接的關系,代表了一個人積極向上、不懈努力、積極進取等最深層的特質。它一般不會輕易被滿足,可以源源不斷的蘊發出動力,動力持續的強弱就代表了學習勢能的強弱。
個人的認知/價值觀/興趣秉性/環境壓力都可轉化為一種長期的勢能需求,當需求有了清晰的目標時,個人就具備了學習動機,有了學習動機,下一步就是指導具體的學習行為了。但指導學習動機和行為的還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那就是人的情緒。情緒也是一種動機,情緒像需求和認知一樣,提供行為以能量,并且指引行為。同時,情緒可以算作是行為的一種反饋,它能激勵人努力學習,提升學習效率。適度的情緒興奮,可以使身心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適度的緊張和焦慮也能促使人積極的思考和解決問題。
相比個人的認知、價值觀這種長期勢能,情緒可以算作是一種短期勢能。情緒在學習行為中像一個需求調節器,可以起到增強或減弱學習勢能的作用。如果是興趣和高興的情緒反應,人們會加強該學習行為;如果是痛苦、憎惡或憤怒這樣的情緒反應,人們會減弱或終止該學習行為。
但是對學習者自身而言,并不是一味的積極情緒就是好的,或消極情緒都是不好的。
著名心理學者洛薩達提出過一個命題—— 一個人積極向上的情緒是由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綜合而成。其中的大致比例是17:6,比值約為2.9013,被稱作心理學的魔力數值。
洛薩達提出:當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比為17:6的時候,人是最積極向上的。當比例過高或低于17:6時,人都容易消極,太過積極和太不積極一樣有害。這就是洛薩達心理線。
對教育培訓或知識服務者而言,對學習者進行正向及負向的情緒激勵同樣也是必要的,要以正向激勵為主,輔助以適當的負向激勵。
只有積極的反饋才能激勵人們堅持自己的學習行為,并在學習行為中投入更多精力、決心和創造力。但是少量的負向反饋顯然也很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負向反饋很容易引起注意,如同在你耳邊重重一擊,同時也能夠防止陷入自滿或自以為是。但是要確保負向反饋是理性、客觀、冷靜的,千萬不能以“建設性意見”的名義進行人身攻擊。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你也永遠教不會一個不想學的人。想要學有所得,首先要探尋自身的學習勢能,理清強化學習勢能,知道為什么學,樹立清晰的目標,付諸于行動。合理規劃和選擇學習活動,把握自身學習情緒,利用情緒強化自身學習勢能,讓自己能夠理性的學,持續地學,快樂地學!
本文由 @伍修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大佬,有點東西哎
熵理論運用的棒棒的
??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