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創業漫游指南上篇:關于二次元的十個常識

2 評論 19584 瀏覽 15 收藏 21 分鐘

在一場活動上,某CEO向臺下眾人推薦《三體》,書中講述了降維打擊等流行于互聯網行業的概念。這時,一名稚氣未脫的女孩當場向他介紹江南的《龍族》:若要了解她這樣的95后,應讀此書。

這是一幅很有趣的圖景,按某些分析人士所言,再度驗證了90后到95后個性張揚、思維獨立的特質。更有甚者會提出要向90后取經,只聘用或投資90后來做產品為90后提供服務:80后都已經老了,更遑論70后60后。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龍族》一書的作者江南是70后——一個“老人”們無法理解的“95后”,需要用一本70后寫的書來標榜自我。

與“90后”關系密切的“二次元”概念,同樣存在著種種誤區。因此,在分析二次元細分產品之前,三文娛首先要講講“二次元產業”的一些常識。

Screen Shot 2015-05-19 at 9.20.22 am_meitu_1.jpg

一、定義:沒有人能定義二次元

“二次元豈是你一個圈外人能評價的? ”

“這篇文章,一派胡言?!?/p>

“只不過是對某些事物抱有熱愛,只不過恰好這個事物是二次元,這些人就得在這里讓你妄加揣測嗎?”

試圖分析二次元的人,一般會收獲這樣的評價。

即便是所謂圈內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最終定義。因為,勾搭、安利的時候大家都是二次元,被黑的時候“你們都是偽二次元,給二次元丟臉”。實在不能開除教籍的,比如日本的宮崎勤,就說他只是個案。亨利·福特的名言在這里同樣適用,“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想要什么,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p>

盡管混亂,三文娛還是找到了一些脈絡。

二、他有他的仁波切,我有我的二次元

我們都需要去異鄉尋覓心靈的寄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方式。很多事業有成的明星富商熱衷追捧各路仁波切,許多女星不惜為活佛生子。仁波切是成功人士與準成功人士們在面對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時的寄托,也是中產階級自我標榜身份的工具。名聲和財富來之太偶然,明日財運星運太不確定,需要仁波切來加持。

上行下效,崛起的中產階級也需要活佛上師來作為身份標簽,凸顯文化品格和地位優勢,區分開蕓蕓眾生——手頭沒幾個錢,真做不起愛的供養。

二次元仁波切.jpeg

年輕人之于二次元,是一樣的道理。每一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都會有自我意識覺醒的環節,要證明自己與老去的上一代人不同,要證明自己與身邊平庸的大眾不同。

在重金屬搖滾、朋克、奧地利經濟學派甚至黃納、黃俄等思潮當中,二次元成了新一代人的身份標簽,借由對“跟不上時代”的恐懼和無法與同齡人愉快聊天的同儕壓力,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青春”代名詞。

三、二次元流行的本質原因:社會對新思潮新現象有了更高的包容度

標新立異、彰顯個性的行為每一個時代都有,模仿一個心中的“真善美”也不是90后與二次元的專利。

比如雍正和乾隆,就多次在圓明園穿漢服“cosplay”魏晉隱士,還有歷朝歷代的“服妖”現象,明末江浙一帶就有許多公子追求華麗斗艷的服裝,而清末北京的貝勒貴胄又普遍喜歡著乞丐裝。

乾隆漢服2.jpg

不變的是這種心理根源,變的是社會的包容程度。在雍正乾隆的時代,如果一個漢人或八旗平民穿漢裝,就要被砍掉腦袋,但滿洲皇帝老兒自娛自樂就沒事,沒人來給他們施壓?!胺爆F象被目為天下大亂、王朝氣數將盡的表現,在封建政權控制力強的時候要嚴加打擊。即便在新社會的80年代初,穿短褲上街都可能要被當流氓抓起來,穿喇叭褲也被看作不務正業吊兒郎當。

到了21世紀,社會的包容度真的提高了很多,不光年輕人更自由地表達,連老年人都更自由地用廣場舞來擾民了。人們對奇裝異服,對寄托心智于虛擬事物、御宅、事業上缺少成就甚至啃老,容忍度越來越高。與缺乏選擇自由的前輩們相比,二次元群體是幸運兒。當然,在中國舉行的漫展上cos二戰侵華日軍還是挑戰人們底線的。

四、二次元更傾向于動物化的享樂

人類是社會化動物,在動物化與社會化的兩端之間,每一個人都享受社會化,因為它可以驅逐孤獨獲得溫暖,但又想逃避社會化隨之而來所對應的責任,傾向于另一端,也就是動物化的享樂主義。

比如幾個月前“春節防身術”系列在朋友圈刷屏,背后就是年輕大眾的這種共鳴——如果換作孤獨無助而親人伸出援手的場景,怎不見有人惡向膽邊生要暴打一通。

2015021219481499aa1.png

二次元能戰勝諸多思潮慢慢成為主流,就在于它越來越多的動物化和享樂主義屬性。

首先是“廉價”的視聽享樂。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在中國獲取動漫產品的經濟成本極低,而來自日本的內容,畫面美型夢幻,劇情有著強烈代入感,聲優也有極強的表現力(比如嬌滴滴喊著“歐尼醬”),再加上同人作品滿足意淫,讓少男少女容易與虛擬角色之間產生感情的羈絆。

這當中軟色情(soft porn)的成分比較大。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里含有大量性的內容,且不論成人向游戲、里番與工口本,“萌”這一概念的核心就是精神上的性刺激,正合對異性產生好奇心的少男少女。起初“萌”是呆毛是大眼睛是絕對領域,隨著用戶能夠感知到的刺激閾值不斷上升,在向廢萌和重口味發展,妹控、賣肉番等內容都多了起來,比如流行過一陣子的“俺妹”《我的妹妹哪有這么可愛》和《我的妹妹最近有點奇怪》。韓國人把這一點更加放大,制造了一個又一個賣胸賣腿女團和整容男團。

胖次 p1535097536.jpg

(“胖次”什么的,在日本ACG中早已泛濫)

俺妹.jpg

(妹控作品《我的妹妹哪有這么可愛》走向了兄妹禁斷之戀)

其次,許多近年的日本動漫有意制造“CP”,利用的也是少年對異性的好奇心、開始喜歡談論異性與同性情侶(八卦之心覺醒)。

再次是逃避現實,有些人會沉浸在二次元世界,試圖獲取現實世界中得不到的溫暖或奇遇。二次元中有無數超級學霸,不努力學習也能優異發揮;無數少年資質平庸,卻可以不用謀生,只需拯救萬千美貌少女開后宮。

用上海大學葛穎的專業話語,就是,“二次元審美是一種關于’逃避’的文化。異世界本質上是一個容納少年煩惱與無因反抗的桃花源。雖然它對現實世界的矛盾與沖突有著曲折的呈現,但其提供的解決方式往往是一廂情愿或浪漫詩意的?!?/p>

陽炎 20140522230608_cyeXT.jpeg

(講述水手服拯救世界與宅男拯救世界的日本動漫有很多)

五、在日本流行的二次元內容,在中國也會流行

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本土的娛樂與時尚業當中,外來文化有著更強勢的地位。

有崇洋與自卑心理的元素,比如中國的時尚行業要向法國、意大利乞靈,一線明星也要用去戛納走紅毯、去好萊塢沖擊小金人來證明自己真的是一線。

有制作水準上的差距。好萊塢影視工業在全球都有著傾銷優勢。

二次元的漫畫與動畫部分,日本在中國也有著傾銷優勢。

其一是上述的軟色情因素,而且日本動漫自身慘烈的市場化競爭,更適合普通消費者口味的內容才能脫穎而出,倒逼創作者創造出更多符合年輕人心目中“真善美”標準的內容。

其次日本人的武士道價值觀和天皇崇拜(圣斗)并沒有被美國改造掉,軟色情內容之外他們也更擅長去創造熱血的內容,即便是死宅也需要在虛擬世界中代入一個角色去保衛什么東西。在很多日漫中,主角為了心中的某一道義把擋路者殺戮殆盡都在所不惜,也符合少年要宣泄不要負責、要特點不要邏輯的訴求。

這種精神內核,加上日本現代動漫的題材包羅萬象,體育、科幻、愛情、文藝、歷史、教育、笑話(吐槽)等等,迎合不同社會階層的需求,日本快速自我復制和微創新產生的海量內容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

其三,中日兩國在文化與國民性上的接近,讓日本的二次元內容更易流行,美式惡搞動畫《南方公園》在中國就遠遠沒有日式吐槽《銀魂》受歡迎。這種接近,不僅僅是由于泛儒家和大乘佛教文化圈的歷史淵源,也根植于漢字這種象形文字之中,象形文字帶來的思維模式與拼音文字有非常大的差別。(貌似要談到薩皮爾沃爾夫家說了,三文娛就此打?。?/p>

此外,日本與中國的社會結構也有相似之處。李常慶如此總結動漫在日本的盛行,其中一點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漫畫的興盛刺激了日本漫畫的發展,而那個年代日本進入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社會競爭和升學競爭更加激烈,孩子們轉向輕松、易看、想象空間大、不需要嚴密邏輯性也能理解的漫畫?;剡^頭來看看中國,是相似的情景,社會競爭壓力大,人口稠密而彼此封閉孤獨,公共空間和線下休閑不如歐美豐富……都讓中國的年輕人選擇與日本相似的娛樂方式。

向左走向右走.jpg

(描繪現代都市孤獨感的作品,有非常多的人產生共鳴)

六、更豐富的KGC和網絡互動

圖1.1 B站彈幕738.jpg

(在B站彈幕經常出沒的跟風內容)

對于經常泡A站B站的人,這些并不陌生??床坏脚c“個性”與“創新”的關系,看到的是跟風,是從眾。

二次元是現象是顯學,同樣來自日本的殺馬特卻成為引人戲謔的黑歷史,比如電影《心花路放》中殺馬特的刻板印象。原因除了殺馬特沒有足夠多的PGC內容支撐,也由于二次元有更多的核心粉在生產內容、擴大粉絲圈并捍衛集體的榮譽。仁波切被網絡輿論所嘲弄,也是由于寄托于仁波切的人并不熱衷于在網絡上表達,特別是在網絡上保護仁波切的榮光。

二次元人群總體年齡層偏小,想象力與無遮無攔的表達方式沒有被過多遏制,而且生于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上比前輩要活躍得多,有強烈的意識和自負,就算被指責也不退縮,有輿論表達的優勢。

他們不僅僅要從言論上捍衛“愛”,還要從衣著等衍生品上宣示,而且在二次元群落的social ladder中成為大觸的榮譽感,會驅使著粉絲去創作內容。甚至有這樣的說法,“要么你自己創作過內容,要么你掏錢消費過內容,否則不能稱為真二次元”。

大觸與想要成為大觸的人生產的內容,這種介于普通的UGC和PGC之間的力量,三文娛稱之為KGC(key opinion leader generated content),包括翻唱、同人畫、cosplay等二次創作。

PGC的內容成本高,UGC的質量難以保障,對于很多作品和平臺,PGC是源頭而KGC是引爆點,“大觸”們生產的KGC可能起到更關鍵的作用,它們數量更多,而且KOL與粉絲們可以高頻互動,有PGC難以帶來的參與感,粉絲的粘度更強。

七、未來:娛樂的邊界正在消失,二次元在擴張

有人說,“有圖的理想主義是二次元的本質”。但是有沒有二維化的圖,早已被打破??梢钥纯丛谥袊母鞣N二次元大本營,金坷垃三人組、吾王比利海靈頓、葛平葛炮的形象,有多么頻繁地出現。

二次元起初可能是A(日本動畫Anime)和C(漫畫Comic),后來加上G(游戲Game),再加上N(小說Novel),現在是ACGMN(音樂Music)……

不管核心二次元眾作何感想,但二次元是個筐,正在把一切流行的、有趣的、美好的、魔性的東西往里裝。比如B站上另一常用彈幕,“來來來,吃我一記洛陽鏟”,它的源頭《盜墓筆記》還常出沒于各種漫展。

盜墓筆記&全職高手.jpg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和蝴蝶藍的《全職高手》,是漫展??停?/span>

核心二次元眾可能會堅守對日本動漫甚至日語的忠誠(山新給日本動畫配音都有“真二次元”批評),但現在二次元概念已經采陰納陽吸收進了美漫,還有以《劍網3》為代表的中國風游戲,連穿JK制服、lo娘裝的都有人覺得自己“打扮很二次元”。

看過幾部動畫就自認為入坑的人,最喜歡濫用二次元這個詞,但這種人占大多數。而二次元同好在互相交流時,話題會逐漸擴展到別的興趣領域甚至日常生活,也熱衷于挖掘其他娛樂內容的二次元屬性標簽,將其歸入二次元或稱之為以二次元審美為核心的三次元產品,二次元成了一種動漫化的表達形式而不是局限于日漫舶來品。

接下來被吞噬消化的,也許還有星球大戰501軍團(stormtrooper)、AKB48甚至韓國偶像娛樂,在中國的“二次元”徹底與主流“流行文化”劃上等號,與日式二次元以及“宅”文化的定義越走越遠。

八、二次元排斥又不排斥商業化

一方面,二次元有著“淳樸”的屬性標簽,會排斥和鄙視急功近利的商業化,對資本介入與商業氣息有著某種反感。

但另一方面,“你女朋友的新抱枕套/痛衫/手辦/同人本收了嗎?連心愛妹子的周邊都不收全,還敢說愛她?”

究其原因,還是洗腦前與洗腦后的區別。對平臺無愛,就會排斥;被內容洗了腦戀了愛,就會買買買。

于是可以看到各種平臺與產品自稱xx娘xx姬,要拉近用戶與信徒之間的距離。

九、二次元的用戶對平臺缺少忠誠

平臺往往缺少平易近人的特點或者說“萌點”,二次元群體則往往只追逐內容,對平臺缺少忠誠。

當一個KOL比如說某UP主在A站,ta的粉絲會蜂擁而至。

當一個PGC比如說《銀魂》網絡點播權在土豆網,它也可以有巨量的彈幕。

土豆銀魂彈幕.jpg

(土豆網《銀魂》動畫的彈幕)

生于互聯網時代的二次元群落,對互聯網產品的使用是如此熟練,粉轉路人的時候也是如此果決。

不過人們又說,好的內容永遠稀缺,而好的模式永遠有市場。(在本文第二部分,三文娛就要來對模式做一番探討)

十、來點數據吧

B站有過一個估計,中國的二次元群體以90后為主,15-26歲為主要人群,男女比例56:44,總人數預計在3000萬到8000萬。B站對外宣布的DAU是500萬。

筆者則認為,如果二次元成功吞噬掉文藝青年、韓范等等,與年輕人流行文化畫上等號,那它的群體會是85后90后加上00后(05前),數量會超過2億。

不過現階段,比如五一前后在杭州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參與人數137萬。粗略估計核心二次元的量級,在此數字基礎上乘以5,在七百萬左右。

 

本文為作者@三文娛?(微信公眾號:hi3wyu)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希望能加大佬VX,向大佬討教問題

    來自廣東 回復
  2. 非常深刻的分析,看了那么多二次元的文章,只有這一篇能觸動到我。我覺得對任何事物的分析最后都要歸到人性和時代背景,這篇文章做到了,而且非常的深入,學到了很多,雖然不能直接用在產品,但讓我對這個領域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