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桌上的小程序
自微信小程序問世之后,便激發了互聯網上新一輪熱烈的討論。全國風靡“跳一跳”的那段時光相信大家都還記得,然繼此之后,微信小程序的腳步也不曾停歇過,各式各樣的小程序相繼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內……
小程序剛上線那天,張小龍發了條朋友圈,配了張iPhone發布會的圖,并寫下了一個日期:2007.1.9。
或許多年以后,張小龍在回憶起做產品經理的很長一段時光中,有兩個日子是他無法忘懷的。
一個是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版本悄悄在iPhone上露頭,即使只是測試版;另一個是2017年1月9日,六歲的微信把內測了四個月的小程序,推到世人面前。
現下,微信在社交賽道上的龍頭位置不言而喻,而小程序仿佛也正在引領一個互聯網的“小時代”。
就小程序爆發的時間節點來說,最初觀眾的熱情漸漸退散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小程序是無人問津或者說處于空白期的,曾經上線一周時羅輯思維的羅振宇便宣布離場,上線一個月后還在堅持繼續開發的人員僅剩9.2%。
直到今年被“跳一跳”再次引燃。
股市里的老油條說過,強扭的瓜不甜,反彈要靠自然熟。
從空白期到今天,小程序的反彈無疑是成功的,這一點在資本市場表現最為明顯。
數據統計,小程序自去年初上線以來吸引資本注入的金額超過60億元,而單單是今年上半年,資本投資的總額就已經越過30億元,占總注入金額的一半多,其中入局的包括紅杉中國、IDG以及金山江等在內的一線基金占比為80%。
同時,BAT三個玩家的先后入場在瘋狂暗示著,互聯網的下半場賭局在小程序牌桌上,書寫互聯網故事的接力棒,自然也交到了小程序手上。生子當如孫仲謀,娶妻當如黃月英,創業當選小程序,也成為你我他心照不宣的態度。
那么,小程序真的能引領出一個小時代嗎?
一、圍獵小程序
新事物一向不缺話題性,尤其當新事物旁邊的推手是站在馬化騰背后那個叫張小龍的男人時,這個東西本身就被賦予了IP。
小程序還沒問世之前便有人扮演先知的角色,說這個東西將要顛覆APP。
但這種唱好的情緒在小程序問世后,激發了一波熱烈的討論,對其豎大拇指和擺中指的人不斷用口水戰的方式,力證對方的認知愚昧。
那時外界流行一個段子:APP如原配,一年不用幾次;服務號如情人,一個月固定幾次;訂閱號如酒店小卡片,天天可以賣廣告;小程序就像pa友,用完就走。
大多數人都將這個段子視作是對小程序的鄙夷,可實際上你很難說這個段子究竟是在夸還是在罵,縱然后者本身自帶道德反派體質,你也不能否認這兩者一個原滋原味一個自由刺激各有千秋。
到了幾乎人人都在把握小程序的今天,你再說出類似的模棱兩可并充滿質疑的言語,會顯得太不合群。
互聯網標桿BAT對小程序的認可,最具說服力。
微信上線小程序一年多時間里,其小程序的更新次數已超過三位數;百度在今年的AI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其智能小程序正式上線,表面上是三個月前進的場,不過細心的人發現其實在4月份的時候百度就悄然上線了一個叫“優信二手車”的小程序;上個月25日淘寶小程序“輕店鋪”也開始內測,此前,12日螞蟻金服就已宣布支付寶小程序正式上線。雖然看起來比百度晚,但其實人家的小程序已經開放公測整整一年的時間。
拋開發布小程序的BAT平臺,往小程序扎堆掘流量的玩家數量也在增長,體量更是不容小覷。
曾經拒絕小程序一心專注得到APP的羅振宇,半年多后默默在得到上再次上線了小程序,當時還有人調侃,得到APP的開篇語“讓我們一起終身學習”應該改成“讓我們一起打臉”。
禮物說也開始看重小程序,其創始人溫城輝說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曾一直暗示他多研究微信,把產品放在社交上,于是溫城輝干脆把產品團隊搬到了廣州海珠區TIT創意園,后來便推出禮物說小程序。
微信的辦公園區也在創意園,更加有趣的是,唯品會的小程序團隊也在那里,而蘑菇街在第一版小程序上線之前,還將自家一個近90人的小程序開發團隊從杭州打發去了廣州,和微信團隊一起工作。
儼然一股哪里有小程序,哪里就有追隨者身影的風氣。
高德地圖的打車業務與實時公交也已上線支付寶小程序,前不久哈羅出行小程序同樣躍然于支付寶上,其中還包括哈羅最新的網約車業務,當然,其打車業務還處于在上海、成都及南京三個城市試運營階段。
更早的時候谷歌還在微信發布了一款叫做猜畫小歌的小程序,短短幾小時引爆朋友圈,帶來一波“人人變身靈魂畫手”的熱潮。
粉絲為愛豆打call的方式也通過小程序得以更好的實現,微博上“快進入小程序為偶像打榜”隨處可見,而百果園集團的運營中心總監孫鵬也對外表示道,“沒有任何猶豫,百果園今年在線上部分會all in 小程序?!?/p>
一直遵循延遲滿足感的張一鳴,自然也沒放過這個風口——上個月18日,今日頭條表示要開始內測小程序,而它是繼BAT之后第四家入局的互聯網平臺。
在小程序這個浪潮中張一鳴似乎也尊崇延遲滿足算法,接近一半的人認為頭條只能算是趕上小程序風口的末班車,在一定程度上與BAT相比,失去了先發優勢。
但美國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總結出:能為眼前的利益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人,之后普遍都會有更好的表現。
頭條在小程序的發力,結局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不過有一點是清晰明了的——全民都在圍獵小程序。
二、競爭沒有邊界
圍獵后小程序的競爭,說到底還是微信支付寶百度以及頭條四家發布小程序的互聯網平臺間的競爭。
于開發者而言,做小程序某種程度上是把控時機最大限度地盈利,于商家而言是為了爭奪流量,而無論是哪個平臺上的小程序,之于用戶都是為了得到提高使用體驗感。
那么對于這四家發布小程序的重體量級互聯網平臺來說,吸引或爭奪開發者商家以及用戶,其實就是在為自己增加流量,流量在哪里,商機與可能就在哪里。
每家標榜的定位聽起來都各不相同,微信一開始說重心在線下場景的拓展,支付寶對標商業與生活服務,百度主打開源生態,頭條呢?
官方對其小程序的說法是:希望小程序提供更豐富、更有價值的服務給不同需求的用戶。
但每家的天花板開始慢慢顯露出來,也都在打破各自的邊界。
張小龍曾經在微信公開課上舉了這樣兩個例子:一個是在公交車站,你掃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下一輛公交車到站的時間,也就是實時公交;另一個是在汽車站,掃一下汽車站的二維碼就可以購買車票而不需要排長隊,就像12306出行。很明顯,兩個例子對標都是線下場景。
然而現實情況是,微信小程序儼然成為了一個操作系統。
計算機界對操作系統的解釋是:管理硬件與軟件資源的計算機程序。
其中,軟件資源是微信自帶的龐大人流量,硬件是存在于微信上的小程序商家或開發人員,微信控制一切。
張小龍雖然計劃打造一個封閉的小程序生態圈不開放分享朋友圈入口,但其他碎片化的入口已經開放了65個,而小程序上各行業交易的產生大多依靠于微信中人與人之間關系信任的背書。
換句話說,微信想考小程序切換到線下場景,結果還是一直在挖掘線上下沉的社交流量。
支付寶活得比較清晰,一直聚焦工具類小程序,可以看作是生活服務站。
雖然已經大大小小開放了35個碎片化的入口,可除非是遇到生活繳費或信息工具查詢,其余時間很少有人會特意點開支付寶搜某款小程序kill time,以至于到現在你依舊無法在支付寶上找到像“跳一跳”這樣現象級的小程序。
這是支付寶的瓶頸,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同時也是它的長處。
支付寶上例如高德打車、生活繳費比如蘑菇租房以及基于芝麻信用分數采取免押金模式的怪獸充電等,都是生活的剛需。
剛需雖不代表高頻,卻有用戶高粘性的特點,且平時用支付寶進行生活繳費消費時會推薦一些小程序,再加上涉及購買類的小程序始終需要支付環節,支付寶天然的加分項至此顯露無疑,所以近期才會有支付寶小程序平均七日留存率高出微信小程序兩倍有余的說法。
那么就開放的百度而言,它更像是一個共享體驗站。
百度曾放話將在12月份實現全面開源,這意味著一端開發多端運行,流量全域開放,這對于開發者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上線了百度智慧小程序,簡單修改代碼就可以接入到百度體系的各類APP及百度合作伙伴的APP上。
百度的另一大亮點在于將AI技術融進小程序里,語音識別、AR渲染等技術開發者簡單輸入幾行代碼便能完整調用百度的AI能力。
AI技術加入,百度智能小程序前景就寬廣了嗎?不見得。
眾所周知百度最有力也最有利的武器,是搜索,許多媒體人也認為比起微信用過即走的低留存,百度的用戶更加精準粘性也更高。
然而,說到底大多人用百度是為了解惑或是對知識等的補充,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知道了就關掉了百度APP。
誠然,百度會在搜索的時候推薦相應的小程序,但問題解決后依然是用完就走。
精準比不上支付寶的剛需,也沒有微信具備的社交因子。而百度還在支付方面存在一個很大問題,那就是開發者變現困難。
百度即使有度小滿,也難以與支付寶微信兩者在支付市場的地位抗衡。
兩年前百度曾說過將會在技術層面對金融加碼,但根據去年Q4易觀發布的第三方支付移動市場報告,支付寶以54.26%的市場份額占據首位,騰訊金融(微信支付)位居老二位置,份額為38.15%,反觀百度錢包的份額僅為0.26%,無異于大象與螞蟻。
頭條在支付上當然會遇到跟百度一樣的問題,不過頭條的底氣來自于它的流量僅次于微信。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顯示,這一年以來,頭條系產品(包括抖音等)占據用戶的時長從去年的3.9%增長到了今年6月的10.1%,而騰訊則是下跌了6.6%。
頭條小程序的另外一個亮點在于它能夠將小程序分享到微頭條,而微頭條是今日頭條的社交媒體產品,是粉絲經濟的主要體現,是一種跟微博采取的用戶互動模式相似的存在,那么微信無法分享到朋友圈的封閉狀態,頭條則通過微頭條得以體現。
這對商家來說,是致命的吸引。
不過,iPhone端目前只能搜索到貓眼的小程序,并且支付界面跳轉到的是支付寶,安卓端也僅對部分企業開放了小程序入口,即使未來大量引進企業吸引開發者,其支付問題依然無法忽視。更不用說還不知道它到底什么時候正式上線。
三、顛覆APP引領下一個時代?
小程序的信徒朱嘯虎說,小程序就好像北京二環內的房子,最初賣500一平米,很快就到5000,大概今年年底應該就是5萬起價了。
在他看來,紅利即將消失,之后再入場只能望而卻步,而我們從已入場的各類玩家來看小程序這個東西,它也許會引領一段小時代,但難以顛覆APP。
就如上文所說,即使是三大巨頭和今日頭條,作為發布小程序的平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無法忽視的問題。那么再從各個角度剖析小程序本身的問題。
首先站在垂直行業角度,真的不是每個行業都適合小程序的,小程序更像是為電商為游戲而生。
阿拉丁最新關于小程序的數據統計里,前100名的小程序中光是游戲和電商就占據了一大半比例,真正觸及線下場景服務的零售業或出餐飲,僅有4%。拼多多作為第一個開發小程序的電商,現在是怎么樣不用我多說,唯品會從去年9月到今年1月份,小程序的用戶呈幾倍數在增長,還曾預計這一整年小程序帶來的GMV增長將是去年的10倍,以上。
即將到來的雙十一,電商企業將不再只著眼于電商行業了,而是對準所有行業包括餐飲,像餓了么及美團,這個雙十一都將迎來大活動。
從APP到線下實體店,如今還多了一個戰場,小程序。去年雙十一,“蘑菇街靠著微信小程序直播間銷售額達到平日的28.57倍”這份耀眼的成績單至今都讓人心動不已。
黃崢還說過:我認為所有的電商都應該做小程序。
游戲也是小程序最受歡迎的玩家。全國風靡“跳一跳”的那段時光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小游戲不僅能與好友比排名,還通過分享復活的方式,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聯系。
阿拉丁發布微信小程序9月榜單顯示,上線以來一直霸占榜首的跳一跳,被海盜來了PK下來了。取代小游戲的,最終還是小游戲。
那么別的行業呢?同程藝龍9月排名不錯,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十一旅游出行所致,時效性明顯。
而根據深響的報道,不止一位資深網站編輯告訴他們,至今還沒有看到任何資訊類小程序爆款,除了那套在H5已經很成熟的知識付費玩法外,找不到新方式及增量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新聞類資訊類APP會不定時地推送一些要聞或黑幕內幕?是因為他們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去觸達相應的讀者,但小程序只能是用戶自發的去找這些類容。
那么問題來了,沒有推送,讀者怎么知道這些要聞?不止是新聞資訊類,你放在別的行業,是一樣的道理。
再站在開發者的角度。微果醬CEO黃永軒說:“曾經在微信開發過800款小程序,但沒有一個爆款,從4月到8月,用戶數沒有動過,下不來也漲不上去?!?/p>
同時,苦干一年日活上千的開發者也大有人在,比如萬國深藍法考微信業務線產品負責人杜佳丞,就在前幾天給量子程序發去了流量實在稀少的苦言。據了解,萬國法考APP日活用戶基數在五位數,而小程序卻在四位數,所開發的幾款小程序平均日活也不及APP。
還有一點是,假如平臺對發布的小程序進行改革或者增加一些制度要求,那么依附在這些平臺上的開發者可能會面對重構代碼問題。
比如微信,相關開發者表示它老是改接口導致后期一直在修改代碼,不然就出現Bug用戶無法進入小程序,顯示不出畫面。
可以說,平臺既是守門員,又是裁判——這對開發者來說,明顯處于受制于人的下風。
回到用戶體驗感上,小程序真的比APP方便了生活嗎?拿微信來說,用完即走是小程序的初衷,less is more是微信信奉的主義,喬布斯與扎克伯格也是Less is more注意的信奉者。
Less指目標明確,不要多余的東西,意味著專注與克制,不是單調是簡潔,而more不是復雜而是豐富。這些從初代微信都可以窺探。
訂閱號與些許廣告的加入,并不讓人感覺到復雜,反而是為微信及上面的用戶提供了適當的價值內容。
然而小程序之于用戶來說,最多也就是少給手機下載幾個APP,給手機省下些許內存,可無論是從界面還是從商品品類及瀏覽功能來說,在小程序上買東西遠不上在APP上購買的體驗。
還原一下傳統的使用APP與使用小程序的流程:下載APP打開APP下單和打開微信找到小程序再下單相比,從步驟來說顯然還是前者更加簡單吧。
再比如支付寶上的高德地圖小程序,高德地圖接入了滴滴出行、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許多網約車平臺,有人說小程序簡化了打車流程。
其實,你只需要打開高德的APP就可以同時打多個平臺的網約車了,反而用小程序還要先打開支付寶,再去小程序里搜高德地圖,然后打車。
有點諷刺的是,羅永浩做出了個子彈短信,有人說老羅在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條路上一直走在最前線,那么反過來,站在用戶角度,某種程度上小程序是不是也有點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呢?
即使市場上不斷更新的數據傳達給群眾的訊息,似乎是錯過小程序將錯過一個時代,但客觀來看,不盡然。
小程序剛上線那天,張小龍在朋友圈配了張iPhone發布會的圖,寫下日期:2007.1.9。微信小程序上線的日子,雖然與iPhone問世相隔十年,但卻是同一天。也許小程序會跟iPhone一樣,帶來一個新時代,但無法顛覆當下的時代。
作者:陳蘭,公眾號:鹿鳴財經(ID:luminglab)
來源:鹿鳴財經
本文由 @陳蘭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