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車為使用場景對移動產品若干思考
在他看來,真正優秀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必然契合了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并在最大程度為用戶提供便利。
本文獻給xxy,一路火車上有你相伴。
移動互聯網時代,你還坐在辦公室嗎?
互聯網時代,人們使用的終端設備是電腦,主要的使用場景屈指可數,家里的書房,網吧,辦公室為三大主要場景,所以作為產品經理,你大可以坐在辦公室內,看各種統計數據和用戶分析報告。
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使用的終端設備是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場景可以稱之為隨時隨地,家里以前沒有被覆蓋到的廚房、衛生間、客廳;交通工具中的公交車、地鐵、火車;娛樂場所中的酒吧、KTV、餐廳等等,所有你可以想到的用戶場景都被移動互聯網所覆蓋。
那么找到一個應用獨特的用戶使用場景就至關重要。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比較成功的應用,一定是從某個特定的使用場景發展而來。
不信?看幾個例子吧。
唱吧——從KTV從的使用場景中衍生出來
陌陌——從酒吧中認識陌生妹子開始
下廚房——以廚房為主要的使用場景
大眾點評——尋找附近的美食餐廳
百度地圖——找路線,查交通
產品經理在確定了自己的產品的使用的場景之后,需要的是深入一線,下基層,看看真實的用戶,在真實的場景中如何使用你的應用。
不說廢話了,切入正題。
快過年了,IT圈的民工們也需要逃離北上廣深,建議大家坐坐火車,接接地氣,為什么是要選擇火車?
火車上,坐火車對于一個產品經理來說是一個莫大的享受,因為只有在火車上才能聚集了如此多的用戶,如此多的終端,用戶足夠無聊,時間足夠充裕,只要你有一定與人溝通的能力,讓用戶開口講話,就能獲得很多非常多有價值的資訊——用戶眼中你的產品是怎樣的,用戶還有什么樣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你的產品存在什么樣的bug等等。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啞巴,同時又是一個產品經理(悲劇啊),你依然可以獲得很多總體的信息,這就需要你敏銳的觀察力和像間諜一樣的信息捕獲能力了。
表示不屑?
回答我幾個問題吧~ K、T、D、G字頭的火車上,不同終端的使用情況是怎樣的?大家坐火車最關心的設備的問題是什么?
案例一:
T61 北京到昆明的火車上硬座區,大二的某學校的學生跑過來跟同學聊天“……balabla……..我來之前把電腦充滿了電,還有兩塊備用電池也都充滿了電,就是等著在車上看電影,看個爽…….”。
跟她對話的學生,拿出自己的手機看看剩余電量說,“才過了3個小時,玩了會游戲,就快沒電了,一會我去插你電腦上充會電吧”
所以每次出行短途都坐動車和高鐵,長途都是飛機的產品經理們是不是已經忘記了設備沒電的痛苦?
很多人的手機中會安裝一個金山電池醫生或者360省電王這樣的應用,來關注和保養電池。同時在火車上,你會看到充電寶這樣的設備大行其道。在長途的T和K字頭的火車上,列車員一般會在第二天兜售充電寶,而且價格不菲。
從這個案例我們來看設備的情況,如果小米或者魅族發布自己下一代產品時,有一個主打的亮點是電池的耐用性,帶著這款手機你坐火車從北京到拉薩,行程43小時40分,待機時間超過行程,不需要充電寶這樣的設備,一臺手機,一個背包客,行天下。
案例二:
T145 北京到南昌的火車硬座區,三個北京高校第一次放假回家的學生,在他們班級的QQ群里聊天,兩個聯通3G的網絡,一個移動2G的網絡,2G的那個同學聊天信息永遠比別人刷出來的慢很多,信息永遠是滯后的,所以每次他發出的信息總是跟群里聊天的內容前言不搭后語,三個人一直在捧腹大笑。
所以每天泡在辦公室wifi情況下的產品經理們,在不同網絡情況下你的應用用都能被用戶完美的體驗嗎?你為用戶考慮過在2G網絡下節省流量的問題嗎?
微信朋友圈,在移動2G網絡下,北京的sim卡,在其他城市時分享圖片后無法獲取“顯示所在城市”的位置信息,已經嘗試過的城市有哈爾濱,南京,鄭州。轉到wifi網絡下,立即可以獲取。
豆瓣FM,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自動轉到紅心歌曲的播放,多么體貼的設計,同時,讓用戶不管在什么網絡情況下都能繼續聽豆瓣FM。
案例三:
T145 北京到南昌硬座區,一個農民工兄弟,用著一款叫不出名字的國產山寨機在發短信,用的是手寫輸入法,突然令我感觸很深,因為自己的父親也不會拼音。
每次發短信也只能用手寫輸入法,如果你的應用是為三線城市的中老年人設計,那在輸入法的選擇上,你應該如何選擇?是不是聲音輸入是對他們的一次解放?
同時想到自己的父母輩讓我幫助選購智能機時,告訴我的第一要求,你絕對想不到,不是什么雙核,什么屏幕,什么處理器,而是字號。已經年過半百的他們,眼睛都逐漸老花,而他們也沒有佩戴眼鏡的習慣,所以在看短信時,字號小的看不清,需要字號較大的字體。
所以,如果你是一款通訊軟件,或者一款閱讀軟件,那么字號的可調節性,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覺得你還是會一知半解,裝模作樣的給自己的應用加上調節字體大小的設置。像微信雖然設置了字體大小的選擇,但從小到超大,變化幅度不大,最大的字號,我給老花眼的母親看,她依然看不清楚。
再看一下iPhone的設置中,字體從20磅到56磅,一個大范圍的跨度,這就是真正貼心的用戶體驗。
案例四:
T18 哈爾濱到北京臥鋪區,一個滿頭白發的老頭,在刷微信的朋友圈,我感到十分驚訝。上去攀談,原來他愛好攝影,旅行,騎馬(好潮的老頭子),是他的朋友介紹他使用微信的,現在他通過微信和這三個圈子的朋友保持聯系。
他給我看他朋友圈的照片,用手機能夠拍出這樣的照片確實是佳作。但是……他接著跟我抱怨,他朋友都是在朋友圈一次連著傳很多張照片,前面幾張已經刷出來了,后面的幾張卻刷不出來。
他用的是移動的2G網絡,我告訴他是運營商的問題,他不同意,說“既然我用的是微信的朋友圈,就希望給它個火星就能點燃(老人家的意思是既然有網絡,給你一點網絡就應該把圖片都刷出來,而不是只能刷出來前面的幾張),每次都需要刷太長時間,刷的時間長了就不想看了,沒耐心”,又一個你的應用在不同網絡下的問題。
既然是網絡的問題,能不能給用戶一點提示。
像weico的客戶端刷出圖片,告訴用戶這張圖片刷了多少,大概還要刷多少,給用戶一個心理預期。
案例五:
逛車廂K598北京到廣州臥鋪區,第一次坐30小時的火車,這樣慢慢悠悠的火車對于IT圈的民工們來說是不能容忍的,還好我還沒開始工作,沒壓力,沒錢,有時間,正好坐這種慢慢悠悠的火車。
逛了6節臥鋪車廂,發現坐這種車的人和坐動車的人的手持設備是完全不同的,首先是iPhone數量的瞬間減少,在D和G字頭的車上,基本人手一部iPhone,如果不是蘋果,也是三星或者htc之流。而在這趟車上大量的國產機型涌現。同時這趟車的pad和PC的數目也要遠遠的小于D字頭和G字頭的列車。
使用應用的情況:拿出手機的人都在玩游戲,或者聊QQ和微信,基本沒有人在發短信,移動通信市場已是騰訊一家的天下。跟做動車的另外一個明顯的區別是,用設備看電子書,聽音樂,學英語的人基本沒有。
扯了這么多,希望IT圈的朋友們大家過年回家,坐趟火車,接接地氣,受受苦,多體驗。
晚上在宿舍水房,碰到一個在艾瑞實習的同學。問他們最近在做什么項目。聽說騰訊手機瀏覽器給了艾瑞58萬,做一個用戶調研。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多錢,他說大部分錢都用在電話調查上了。
好吧,對于這種人傻錢多的公司,建議他們的團隊人員都去坐火車吧!
來源:創見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