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的四個小時,我經歷了什么?
現在的我們好像生活在手機的虛擬世界中,手機對于我們來說,就好比水之于魚,一旦沒了手機,我們就像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空氣一樣難受。如此強烈的手機依賴癥狀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對于現代人,都說電量+Wi-Fi是高于馬斯洛需求中的生理需求,還有更絕的是,手機的需求高于電量+Wi-Fi的需求。
01
聽到“砰!”的一聲,往地上一看,手機掉地上了。
“別碎屏,別碎屏……”心里默念著,趕緊撿起來看,不堪入目,只想給個“微笑”表情。
如此,開始了我4個小時修手機的”旅程”,尷尬又不失微笑。
“手機碎屏”的外部事實,觸發了我的內心后悔以及自我抱怨情緒,心里奔騰著那什么……
查理?芒格大人說:“如果我知道我會在哪里死,我一定不會去那里”。
睿智的話,但真是一句有用又沒用的話,我怎么知道今天的碎屏呀!我想到就是當時應該割肉買上兩年的Apple Care。這兩者同時向我涌來時,告知我要去解決這種不痛快。
看著蜘蛛網一樣的手機屏幕,體驗急劇下降,不爽的情緒再度上升,這時候,我開始行動了。
我下意識地打開瀏覽器,在網址上輸入Apple.com/cn,在Apple官網輸入了關鍵詞“碎屏”,搜索到結果,閱讀完成后,Apple提示我,是否預約,我立馬點了確定。提示我登入Apple ID賬戶,以及輸入地理位置,Apple給我推薦了附近的維修點,并且還有一個勾選按鈕,是關于可以提供現場直接維修的。
出于對Apple維系服務的速度好感,我馬上選擇了現場維修,最后預約完成。(預約是不是很方便,速度是不是超快!)
(圖 Apple預約)
我順暢在Apple官網預約到了維修,整個過程就幾分鐘。我甚至沒想到打電話咨詢或者先百度搜索一下:如何修理iPhone手機碎屏問題。
在我預約完成后,我才到淘寶搜索了碎屏修理的價格。因為官網修理碎屏的價格,是1348元,真的很感人。
但我在與面對iPhone破碎體驗糟糕做對比時,猶豫了下,有爽快地選擇了預約。
我要馬上讓手機修復,回到原來的體驗,這一動機讓我快速行動。盡管碎屏了,但是觸屏點擊是正常的,打開Apple官網來預約修理手機的時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不得不提,得再說一遍,iPhone的手機碎屏真貴!但是Apple全家桶真好用,又讓我覺得值,我已經習慣了使用這些服務,那就行動預約吧。
02
打開手機地圖,地圖APP很快告訴我很近,并且告知了我路線,我馬上坐上地鐵前往預約地點,也很快就到了現場。
當交給現場維修人員,告知不能現場維修時,我感覺受到了來自Apple的欺騙,明明提示可以,連檢修都還沒開始,就被告知做好15天后取手機的準備。
原本的期待感,一下子就沒了,變化太快的事實,再次激發我了負面情緒。本著我還是個文明人的身份,我說了聲謝謝,把錢交了,還附加了100元修理服務費。等手機和錢出去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著魔了?
此刻時間是17:00左右,我成了一個沒有手機的人。
我走出維修大門,想著怎么解決備用手機問題?去小米之家。順手抬起了左手,空空的,沒有手機給我導航??!在才意識到我記憶中還記得有一家小米之家順路就能到,只需要待會提前一站出地鐵站。
手機對我的影響,已經不自覺把我的思考代替了,習慣性打開賴以生存的手機。
地鐵上的每一個人,都很專注,盯著手機。我干站在那兒,看著他們,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真不適應。
大約自我無聊了40分鐘,出站后直奔小米之家,準備入手一個千元備用機。
問小哥:4+32GB有嗎?小哥:沒有,6+64GB有。
我:黑色有嗎?小哥:還有粉紅色和紅色兩款,你要嗎?我:……
小米之家是延續了小米官網的饑餓營銷?這都什么年代了!iPhone發布都沒人排隊,全力供貨,小米還持續斷貨,只能說明供應鏈有問題。(扯得有點遠了)
事實真多變啊,比打boss還難測,但是我一點也不上癮,這不是在玩游戲啊。看了下小米8設計的,也真是……我最后決定不買了。
距離住的地方一站,不想走路,此時擠地鐵人超多,騎個摩拜回家成為我的首選。
掃碼騎車。手機呢?我想起了我是一個沒有手機的人吶!
現實用事實告訴了我,這年頭沒有手機寸步難行,有手機真是無所不能。
吃飯的時間快到了吧,我肚子也餓了,這可是日常自動觸發呀。那就要行動了,我要去吃飯了。這回我機智地掏出了錢包,付了款。之所以帶錢包,是因為修手機需要帶身份證,不然,這頓飯就要成“霸王餐”了。
03
回到家,發現3小時過去了。我想登個微信呀,看看有沒有消息。找出我的半殘廢的安卓手機(屏幕有一部分不能壞了),試圖強行使用。
上手機卡的時候就卡住了,我沒有更大的卡殼,怎么辦?
那就先不管了,先網上下個單,買個手機。京東的送貨速度最快,選京東買部手機,熬過今晚就有手機了。
網址輸入jd.com,登入,提示要手機安全驗證一下。我此刻只想問,能刷臉嗎,能刷臉嗎?怎么辦?
想起隔壁還有住著一位小姐姐,說不定她有卡殼,甚至可能有備用手機呢?發揮我社交能力的時候到了。
“梆梆梆……”
“誰呀?”小姐姐問。
要是有手機,我直接微信一下小姐姐,也不用這么尷尬回答:“我,你隔壁的XXX……”(怎么感覺有一種隔壁老王的感覺,哭哭哭哭,我不姓王)
小姐姐熱情打開了門,我說了大概原因,小姐姐很熱心告訴我,她沒有卡殼,備用手機在公司。
哭!我再次遭遇了現實的一記重拳。
準備拿出手機查附近的營業廳??!怎么可能,現實用事實告訴我好幾回了,我是一個沒有手機的人。但是,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內心告訴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就能上網,登錄微信。最后會成為一件讓我愉快的事情。
我想起了附近有一家聯通營業廳,但是不知道晚上營不營業。我拿起了鑰匙、手機,飛奔下樓,來到了營業廳,果真,繼續讓我失望,沒燈都能看清楚大門掛著一把大鎖。
緊急之下,冒出了“剛路過不是OPPO營業廳嗎,說不定……”
這會我終于用上腦子開始想問題了,而不是用手機查看附近營業廳。
我終于體會到OPPO線下門店多的好處了。OPPO營業廳的小哥友好地給了我一個卡殼,助我解決了卡殼的問題。
時間到了晚上21:00,我成為了一個有手機的人。
登錄微信后,在朋友圈發了一消息,簡直像是官方版的公告:
歷經4小時,我終于再次回到了網絡世界。
04
我回顧了下這苦逼的4小時的過程,跟上癮(習慣養成)模型的莫名的相似。
難道日常生活解決問題就是一部現實版的上癮模型?還真是。
- 觸發:手機碎屏是外部觸發條件,引發的不痛快是內部觸發條件,在內外觸發同時的擠壓下,我習慣性采取了行動,解決這種不愉快。
- 行動:動機是想修好手機,更深層次是想重新找回愉悅的體驗;能在Apple官網預約、有地鐵去維修點現場,線上能夠支付款,這些工具簡單、快捷幫助我行動。
- 多變的酬賞:期待手機修好;解決一個個問題,自我獲得了成就感(當然,這種體驗,不會有人喜歡的,上癮就更談不上了,只能說是解決問題的習慣養成)。
- 投入:碎屏的手機修一下還能用,里面還存在這么多數據等原因,迫使我急切地想要修好它。
眾多產品想要的高留存的機制,沒想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某一小問題上,就能一清二楚地體會到這種已經養成的習慣。當靈活用起來時,還能夠幫助自己理解這些看似下意識的行為。
與此同時,還可以將這種邏輯,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比如,教育小孩完成家庭作業。
上癮模型是為了讓用戶養成習慣的產品邏輯。
在修復手機的過程中,我就已經深刻地體會到智能手機已經成功地使我上癮,出門攜帶手機和時刻使用手機處理事情是我的一種習慣。
沒有手機,就等于與世隔絕一般。中毒已深,無力自拔。
#專欄作家#
Fong,微信公眾號:馮山開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深圳某互聯網金融產品運營,深究用戶行為&心理。不定期輸入輸出,升級打怪。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打開手機地圖,地圖APP很快告訴我很近,并且告知了我路線,我馬上坐上地鐵前往預約地點,也很快就到了現場。
這個又是哪一部手機了? ??
你關心的點??哈哈哈哈(文章有提及,屏幕碎了,還能用)
————————————
看著蜘蛛網一樣的手機屏幕,體驗急劇下降,不爽的情緒再度上升,這時候,我開始行動了。
我下意識地打開瀏覽器,在網址上輸入Apple.com/cn,在Apple官網輸入了關鍵詞“碎屏”,搜索到結果,閱讀完成后,Apple提示我,是否預約,我立馬點了確定。
。。。這都是啥??????
日常生活與用戶上癮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