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角度談決策完整細節:如何決策,你真的懂了嗎?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每個人都離不開“決策”。為什么常常有人決策失誤懊惱不已,而有的人卻能神機妙算,所做的決策都是明智的呢?下面,筆者將從正向與逆向思維兩個大的角度,結合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等多元知識,展示決策的完整流程與細節,教你如何做好決策。
一、正向思維
1. 決策的核心——機會成本
德州撲克曾經風靡投資圈,通行的說法是德州撲克和投資非常相似。在德州撲克界,有一位知名的華裔牌手邱大衛(David Chiu),通過練就專業的德州撲克技術一步步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且看他如何描述自己的德州撲克世界觀:
不同于人生的是,撲克的好處是可以重來。當你一年玩上萬手牌的時候,好壞運氣就會抵消,技術起著決定性作用,歸根到底就是控制風險和回報。專業牌手追求預期回報(EV)最大化,不做負EV的事,他們會經常反思自己的技術漏洞,找出負EV的毛病并消除之,而業余賭徒只是為了爽。
而決策的核心在于:機會成本。也就是說,假如你有3個不同的選擇,只需要研究其中哪個是最好的。
那難點就來了,人們很難分清,決策中哪個是最好的。有很多人的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能夠自由的支配時間不用再擔心老板的指責,因為加班而無法和自己的家人有更多的相處時間。
假如有三種選項:
- 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來增加收入,同時學習理財,將工資的大部分用來理財。通過足年累積使自己的理財收入,達到工資的水平。
- 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么,看能不能以此發展成一個不需要占用過多時間同時自己也有興趣的副業。在淘寶上就有很多人經營自己制作的產品,還有很多有獨特才能的人在公眾號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來得到打賞和廣告收益。
- 每天照樣摸魚,玩游戲,能不能發財就隨緣了。
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是最優選項,但也很容易發現最差的選項是哪個。(不過記住,不要把收益定義為金錢、物質,精神上的愉悅也是收益。)在不知道哪個選擇是最好的話,就用排除法,把最差的3排除,1和2選哪個就隨心了。
假如你擁有無限的時間、無限的資源,那你就能選擇所有的選項了??墒悄阒挥杏邢薜臅r間,有限的資源。所以能讓資源和時間效益最大化的選擇,也就是應該選擇的。這也是俗稱的經濟學思維,經濟學也就是研究在有限資源情況下,資源配置收益最大化的科學。如果人類所擁有的時間與資源都是無限的,經濟學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 深耕與多元發展,如何選擇?
商業里,能擁有豐厚利潤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專精于某一領域的。
專精,也就意味著舍棄其他的,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
年輕人或許都沒有聽說過春蘭空調這個在90年代是空調業霸主的企業,那時候格力還是個小廠勉強度日。
為什么如此繁盛的企業就此隕落了呢?
春蘭空調的管理層在空調行業做大之后便試了很多行業,精力分散,結果大部分新探索的行業都損失慘重,而主業也因為精力分散沒照顧好,被競爭者搶食了市場。
可口可樂,在60、70年代的時候已經相當賺錢了,然后有投行的人向可口可樂ceo建議搞其他產業。全公司上下都覺得這主意不錯,就去法國買了幾個酒莊買了幾個酒莊。結果兩三年經營下來,賣紅酒的凈收益還不如賣可口可樂,CEO就果斷拋去了那些不賺錢的副業。
很多人都說跨界,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沒有深入認知?;ヂ摼W公司跨界更容易,卻沒有幾個成功的。騰訊搞電商就沒成功,搞微視頻也沒成功。跨界,之所以困難,是因為需要很多的經驗,和合適的人才而且投資回報率很可能不咋樣,還容易失敗。
營銷強調市場廣度,跨界很有可能提高市場的大小,這對營銷是有利的,但對公司可沒什么好處。跨界,僅僅對于公司內部的營銷 和ceo高層有好處,因為營銷額上去了,他們就能領更多的工資,卻沒人在乎凈利潤。
這里提到一點,行業壁壘。它指的是,你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才能進入這個行業。比如bat 就占據了搜索、電商、社交三個山頭。qq和微信,即使有人砸幾千億人民幣也不太可能把騰訊的市場份額給奪走。
茅臺酒,只能在茅臺鎮上釀造而且具有歷史原因有國酒的美稱,茅臺更多的喝的是那個身份,即使有人砸幾百億研究出更好喝的酒也不可能把茅臺的市場份額奪走。
有些人跨界,哪來行業壁壘,格力想搞芯片,它既沒搞芯片的人才,也沒科技公司的文化,光靠砸錢,能搞出像英特爾的產品?
這叫自不量力。
王小波說:“對于什么叫美好道德、什么叫善良,我有個最本分的考慮:認真地思索,真誠地明辨是非,有這種態度,大概就可算是善良吧。”
那么,把跨界當做一種好事大加推崇的就是道德敗壞的惡人,現實永遠是骨感的。
試看賈布斯,正值2015年,全國上下,很多人把他當做神人一樣崇拜,樂視的股價也是很高,可看看財報,業務是有一大堆,全是虧錢的。還在想繼續拓展更多的業務,結果正如所知道的,公司破產邊緣,欠一屁股債。賈布斯,他是有愿景的,他是一個領袖,但是,他并沒有考慮到公司經營所需要的現金流,盲目多元化。
多元化并不是不可以,但是它不應該是一個目的。和決策一樣的,得考慮風險收益,要是專精于主業能收益更多為什么還去多元化。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才需要選擇。
比如說你是一個工廠老板,每年有100萬的凈利潤。
(1)你可以增加自己的產品線,提高管理水平 這有90%的可能性能增加20%的凈利潤
這需要花費50萬,也就是:
EX=90%*100*20%-10%*100=8
投資回報率= 18/50=36%
(2)你可以選擇做其他副業,需要投資300萬,有30%可能性成功 成功以后能有100萬的凈利潤
EX=30%*50-300*70%=-195
投資回報率=100/300=33.3%
企業在考慮跨行經營時一定得考慮資本回報率以及數學期望值。假如資本回報率還不如自己做的主業那就什么也別做,無為而治不是懶惰,而是看透事物知道不做要比做更有用。同樣要是數學期望值為負,即使回報率很高那也別做,買一只彩票的投資回報率是上十萬倍的,可是數學期望是個大大的負值,買彩票的人收的就是智商稅。
3. 更多的研究是為了更少的決策
《投資中不簡單的事》提到:
“更多的研究是為了更少的決策,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變量分析上持續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資確定性與大概率的最簡單、最樸素的方法?!?/p>
所謂深度分析,重點是找到最重要的變量,而不在于分析的多少。很多看似復雜的事情,都是由幾個關鍵變量決定的。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機會成本是決策的核心,然后努力增加知識認識到哪個是好的。
二、逆向思維
決策中正向思維是關于機會成本,但還得學會逆向思維。因為人總是感性的,會有各種情緒影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了解有哪些心理傾向,會導致我們做出錯誤決策有助于提高決策水平。決策的第二部分關于,人會有哪些心理傾向導致決策失誤。
1. 獎勵:超級反應傾向
普通人根本不會察覺自己決策的時候是否包含對自己利益的偏向,這個理論告訴我們,為了目標中想得到的事情,我們很大可能會忽視自己在做違背道德倫理或者組織本質利益上的事情。
比如:老板給你一個很棒的頭銜但天天讓你打雜,你天天做那些雜事,他就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了。他若真關心你的成長 , 必定在給予你任務的時候也會給你建議如何去完成。而且他還會覺得自己是在用心栽培你。所以你需要在別人給予你建議時,仔細思考這真的能產生更好的結果嗎?最好多問幾個人對此的看法,來消除利益帶來的偏差。
《客戶的游艇去哪了》這本書深刻的揭示了利益帶來的代理人成本。由于證券經紀商得靠著客戶買賣股票的傭金作為收入,假如客戶一年都不買賣股票,他們也就只有喝西北風了。但是投資者頻繁的更換股票會增加摩擦成本(稅費,傭金),導致收益更低。
但作為證券交易商為了自己的收入增加,就會用各種方法引誘客戶頻繁的更換股票,如:對市場熱點的推崇,各種股票概念的宣傳,暴富的神話。假如客戶聽信證券交易商的話,很可能虧得褲底都沒有,而交易商能賺很多錢。
2. 簡單的心理否認
在人做出某個決策之后,往往會偏向尋找證明這個觀點正確的證據而不是反例。
查理·芒格說過這么一個故事:
第一次給我極大觸動的事情,是我家一個朋友,她那有著超級健將體格、超好學習成績的兒子,從北大西洋的一艘航空母艦上駕機起飛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他的母親,一位心智健全的女子,從不相信他已經死了。
當然,如果你打開電視機,就會發現,那些罪行顯而易見的犯罪分子的母親們,也從來都認為自己的兒子是無辜的,這就是心理否定。有時,真相太殘酷了,讓人難以承受。所以,你就扭曲它,將之變得可以承受。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這么做,這是一種造成可怕問題的常見心理誤判。
3. 剝奪超級反應綜合癥??
這是芒格取的一個奇怪的名字,同樣經濟學里叫做: 沉沒成本。
人在傾盡自己的精力去做一件事之后,發現自己所做的是錯的。而大部分人都不甘心自己所做的是無用功,會騙自己繼續下去是有成果的。假如果斷放棄 會使自己承受特別的痛。
很常見的就是 一對情侶雖然在一起很痛苦卻不愿意分開,覺得不甘心,或者說愛上了一個錯的人,以為自己努力付出就能使她(他)變好,卻因為簡單的心理否認而忽視了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她(他)還是原來那樣,嘴上總是說的很好,卻什么也沒做。
但承認自己所做的是無用功太痛苦了,大多數人會繼續努力希望最終能成功。如果你已經在一條漏水的船上,那換一艘船可能要比修補這條漏水的船更有用。
4. 權威效應
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很多情況下,只要有正統的權威說了話,其他本來應該考慮的事情就變得不相關了。這種時候,我們并不從整體上來審視局面,而是只對其中的一個方面給予關注,作出反應,順從專業人士會跑來利用它。
說回醫藥領域,在我們的文化中,廣告商經常利用我們對醫生的尊重,找演員來假扮醫生,宣傳他們的產品。
5.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該原理指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這一原理尤其適用于我們對正確行為的判斷,特定情形下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我們的看法取決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
“別人都在做的事情肯定錯不了”,這種心態在很多場合都會遭到利用。每晚開始營業前,調酒師常常會在自己的小費罐子里放上幾張之前客戶給的票子,給后來的客人留下一個印象:把錢折起來當小費是酒吧里司空見慣的禮貌行為。出于同樣的原因,教會募款員也會在籌款箱里放上一些錢,以期產生同樣的積極影響。
6. 壓力導致的偏差
很常見的例子就是一個妙齡少女被父母逼嫁,這時候很可能就因為壓力嫁給一個錯誤的人 。壓力會導致神經質,不能進行正常的邏輯思考。
7. 易聯想性導致的概率偏差
猜測一下,在美國每年在沙灘上被鯊魚咬死的人更多,還是在自家游泳池被淹死的人更多?有多少人的回答是前者?
實際上,正確答案是后者。
這個心理傾向主要在于,人們會把自己容易想到的因素看成是更重要的,而把不容易想到的當做是不重要的。很多人在談戀愛遇到渣男(渣女)失敗之后,往往會高估渣男(渣女)在現實中的概率而不敢輕易的敞開心扉了,或者自己也變得不相信愛情放蕩起來。這就是由于渣男(渣女)在他們心中的印象太過于鮮明了,而很難想象好的對象是什么樣的。
記住當自己擔心某件事的時候,先問問自己:這真的是自己需要擔心的嗎?即使糟糕的事真的發生了,在十年之后是否還會影響到我?
8. 歸因錯誤
歸因理論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存在歸因失真的錯誤或偏見,比如:盡管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我們總是傾向于低估外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解釋了當銷售人員的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更傾向于將其歸因于下屬的懶惰而不是競爭對手的實力。
有個叫丹尼爾的心理學家就發現了這么一個情況:在原來以色列空軍的教官們,會根據飛行員的每次飛行水平批評或表揚他們。但每當飛行員某次飛行很優秀而表揚了他之后,第二次往往就飛行水平不好。而當飛行員在某次飛行很差勁而被批評之后,第二次往往就飛的不錯,教官就認為批評要比贊美更有效果。
但丹尼爾發現:不管是因為飛得完美而被表揚的飛行員,還是因為飛得差勁而被批評的飛行員,他們都只是在向自己的平均值回歸。就算教官什么都沒說,他們的表現也會出現浮動,有時更好,有時更糟。
丹尼爾后來在文章中寫道:
“由于我們很容易在別人表現出色時給予表揚,并在別人表現差勁時予以批評,又由于人們的表現總是趨于向平均值回歸,因此,當我們贊揚他們時,他們就會退步;而當我們批評他們時,他們就會進步?!?/p>
三、做完決策后怎么做?
1.?堅持并注意尋找反面證據
蘭迪·波許教授說過:
“我們不能決定人生拿到什么牌,但我們能決定如何打好手中的牌?!?/p>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一切最終取決于自己的選擇。有些東西,只有你真正堅持了,它才有價值。
笛卡爾的方法論中提及:
我的第二條準則是:在行動上盡可能堅定果斷,一旦選定某種看法,哪怕它十分可疑,也毫不動搖地堅決遵循,就像它十分可靠一樣。
這樣做是效法森林里迷路的旅客,他們絕不能胡亂地東走走西撞撞,也不能停在一個地方不動,必須始終朝著一個方向盡可能筆直地前進,盡管這個方向在開始的時候只是偶然選定的,也不要由于細小的理由改變方向。因為這樣做即便不能恰好走到目的地,至少最后可以走到一個地方,總比困在樹林里面強。
為人處世也是這樣,我們的行動常常必須當機立斷,刻不容緩。有一條非??煽康恼胬恚褪窃跓o法分辨哪種看法最正確的時候必須遵從或然性最大的看法,即便看不出哪種看法或然性大些也必須選定一種,然后在實踐中不再把它看成可疑的,而把它當作最正確、最可靠的看法,因為我們選定這種看法的理由本來就是如此。
我明白了這個道理,從那時起就不犯后悔的毛病,不像意志薄弱的人那樣反復無常,一遇風吹草動就改變主意,今天當作好事去辦的明天就認為很壞。
我的第三條準則是:永遠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運,只求改變自己的愿望,不求改變世間的秩序。總之,要始終相信:除了我們自己的思想以外,沒有一樣事情可以完全由我們做主。
而巴菲特說過:“當你知道自己是在給自己挖坑的時候,至少別再繼續挖下去了?!边@點要求我們,注意尋找反面證據,雖堅持,但不忘搜集證明我們決策是錯誤的證據,一旦發現真的錯了,要及時停止。
總結而言:做決定前深思熟慮,做決定要像認定它是正確的一樣實行。同時注意證明自己決定是錯誤的證據,在決定是錯誤時果斷改正。
2. 做好風險準備——冗余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
手機備份,以防重要信息的意外丟失,這些都叫冗余。
冗余在生物界也是特別常見的,比如說:我們有兩個腎, 兩只眼睛,即使其中一個損壞,另外一個也完全足夠應對工作。冗余的好處在于:世界是不確定性的。在不知道何處會發生危機之時,只需要加強防護,以不變應萬變。
在現實中,例如可以:
- 為自己儲存一筆意外事故的資金,保證自己在發生意外狀況時不至于茫然無措;
- 擔心滴滴打車有風險的女孩可以購買報警鈴,和防狼噴霧 震懾有意圖犯罪的人;
- 在工作中,為自己積累更多實用知識,即使失業也不至于擔心找不到工作。
但這個不確定性越高,發揮作用就越大;否則,在已經確定的環境中,就是資源浪費。
所以,在決策沒有充分把握時,多為自己留條退路。
以上為決策中的細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作者:真理劍客(兩人搭檔),微信公眾號:讀書實操家(ID:dushushicao)
本文由 @真理劍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經濟學嗎
也有其他學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