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必修,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回答這個問題很久了,談談個人心得吧。要先聲明一句廢話,這篇回答是我朝這個方向努力的時候的一些體會,顯然并不代表本人的水平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
首先要明白的是,除了數學家生活的完美世界之外,所有問題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假設——你要做的是找到這些抽象和實際問題的邊界。如果你仔細考察抽 象的邊界,很多不縝密的地方就會暴露出來。比如說這樣一個常識:冰的熔點是零攝氏度,實際上包含了一大堆抽象和假設。如果你就這些領域深入思考下去,任何 一個方向都會很有深度
如果不是標準大氣壓,冰的熔點還是零攝氏度嗎?真空中冰的熔點是多少呢?
如果不是純水,各種溶液的冰點是什么樣子呢?
如果是重水,冰的熔點又是多少?為什么同位素氘會影響冰的熔點?
等等……
實際上,僅僅舉例第一個方向Wiki上有現成的答案。比如氣壓非常低的時候,水是不存在的,溫度升高冰會直接升華為零度的水蒸氣!而冰會有16種不同的狀態!可想而知,每一種新狀態的發現都會有大量的實驗和漂亮的論文出現,這就是深度和縝密。
其次,不要怕提問和討論,偉大的劍客絕不是武俠小說中那樣閉門修煉若干年一出關就可以一鳴驚人的,他們一定在很多地方跌倒爬起的過程中領悟了劍道的精髓。 我很幸運從大學開始一直有很多朋友能一起討論和抬杠。在這過程中我從討論過程中學習到了很多他們思維的方法,看到了他們思考問題的角度。這也會幫助提升思 維的深度和縝密程度。在討論的攻防過程中,你的自尊心和斗志會逼迫自己去發現別人觀點的漏洞,努力彌補自己沒有考慮到的漏洞。即使你被別人說服了,你也會 學到很多。舉例來講,我發現同西方國家的人討論問題,他們總有問不完的問題——因為他們在問問題之前總在思考,避免自己問出太愚蠢的問題。最后你會發現他 們問的問題越來越精彩,滔滔不絕能說半天,而中國同事通常就在那里發呆打盹(附送個人小竅門,如何避免開會打盹:會議有催眠的作用么?) 還有,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努力擴大自己的視野。這點對于上面兩點都非常有幫助。視野狹窄的毛病很容易理解:一個從來沒有見過月亮的盲人,是不可 能提出“月亮為什么有陰晴圓缺”這樣更有深度的問題,更不可能為之深入思考。我面試技術人員的時候經常會問一些同當前技術關系不那么大的問題,比如問這個 人的興趣愛好,看看他對這個興趣愛好究竟了解得多深,這個興趣愛好同哪些知識相關,這些知識他又理解到什么深度。一個對周圍新鮮事物不敏感沒有熱情的人是 很可怕的,我很難相信他/她會有思維的深度和縝密。而且,不要忘記,事物之間是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即使是毫無關系的兩個學科的知識也許會通過類比或者其他 途徑觸發你的靈感,給你啟發和突破口。 還有啊,可以建立一套自己的思維和理論體系,但是一定要時不時跳出自己的框框來看看。中國古人很善于建立各種各樣未經檢驗的理論,比如陰陽、五行等等,都 能自圓其說,甚至有時候還能解釋點兒道理。可是遇到解釋不下去的時候,老祖宗的辦法是硬往里套——譬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等等??上н@些流毒也多多少少影響 到國人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反觀西方的思維和理論體系,都是通過不停地跳出自己的框框得來的進步,大家熟知的相對論,就是在跳出又不否定牛頓力學的適用性情 況下,打了一個更縝密的補丁——當然,其深度和深遠影響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哦,還有前面的知友提到,我也深刻贊同。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定要自己動手才會發覺細節和疏漏所在——終日思考而沒有切身的體會,這種思考也會流于浮夸的抬 杠,而缺乏對于關鍵細節的把握。前一陣有個合作伙伴給我提交了一份測試報告,我看來看去覺得不對勁,但是又說不上來在哪里,于是要來他們測試的數據自己編 程序分析,一下子發現他們測量方法和測試結果的問題,并且共同討論了改進的方案。(順便販賣一個黃金雞蛋的實驗:瘋狂晃動雞蛋,煮熟后便得到了一個黃金雞 蛋,這是真的嗎?——我從這個實驗也發現了別人實驗失敗的原因,并且試圖較系統地表達出來,我想這點你一定看得出來。) 差點忘記說了,一定要學好英語。多數原創性的成果還是來自外文文獻,這能幫你快點兒找到有深度的成果來學習,同時他們的論證也更嚴謹一些。不要讓你的工具制約你的思維。 來源:PMTOO?? 作者:DD YY
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