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菜君任牧:初創產品講好故事,既要有夢想又要談需求

3 評論 8211 瀏覽 5 收藏 20 分鐘

以下為青年菜君任牧的演講實錄:

我和我的兩個合伙人,都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我學的是社會學,他倆一個學的是社會工作,一個學的是公共事業管理人口學。我們學院總共就三個專業,整個學院一屆的男生加起來也就30個人,所以我們很熟。我們三個人都不是北京人,我是山東濟南人,他倆一個是南京人,一個是東莞人。

1.0版本:主要靠情懷和夢想,講給北漂青年

在北京這樣一個大城市,我們這些外地打拼的年輕人,生活上都不是特別方便。過年回家的時候,小伙伴兒們都會說:出息了啊,在北京混。但說著說著就轉到另一個話題:北京有什么好?空氣差、物價高、買不起房、買車還搖號、交通也堵得一塌糊涂……開始各種吐槽,會找出北京各種各樣的不好。

但你會發現,大年初五、初六時,大家會無一例外的收拾好行李,回到抱怨過不止一次的如何如何不好的北京,我們之所以回來,還是因為這里有很多其他城市無法提供的夢想和機會,所以我在講青年菜君的故事的時候,講到說:不管我們因為什么,畢業之后留在北京,我就會立刻想到一個畫面:每當黃昏時,一個疲憊的身影出現在人潮擁擠的回龍觀地鐵站,這種無力感是非常強烈的。

所以我會講,這個城市有那么多不好,然后其中的一個不好,就是我們吃晚飯的時候都會說,“晚飯到底吃什么,應該怎么吃?吃外賣盒飯,還是吃路邊小攤……還會遭遇地溝油或食品安全問題,對于我個人而言,我也會吃著麻辣燙,接到我媽電話“晚飯一定要好好吃啊”,我說“你放心吧,我吃得很好”,但轉過頭來,依然是很不衛生的食物。

所以青年菜君想做的就是讓吃晚飯變得簡單、干凈、方便一點。雖然我沒法改變這個城市給你帶來的各種各樣的不方便,但我們至少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青年菜君1.0版本所講的故事。

嘉賓插話,我認為你與其講夢想,不如講需求——豐富的、有營養的、實惠的、干凈的、放心的晚飯。

我當然知道講夢想和講情懷是有風險的,那我為什么要從這個講起?因為這種方式還是讓青年菜君占了很大的“便宜”,青年菜君的第一筆融資也靠著講來的。

青年菜君在產品還沒有上市的時候,其實第一個故事已經通過微信公號講出來了,就是《菜君的故事》(現在在青年菜君的公號下輸入“菜君”兩個字仍然可以看到),它先于我們的產品出現大概一個星期的時間。而事實上,就是這一篇故事讓青年菜君的產品,在第一天上線的時候,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都是“看了故事跑過來的”。我覺得對來講,效果已經達到了。

任牧以青年菜君的實際經歷,告訴大家:如果通過電視節目傳播時,講夢想的效果是好過講需求的。 |

1)花了一周時間調研,從利潤空間角度證明這件事兒可以做

去年九月份,剛結婚沒多久,我和老婆在商場逛街時收到了一個合伙人的商業計劃書文檔,就是一起開始的想法,因為剛進商場就收到了,然后那天的逛街我就幾乎都在對著手機,然后研究文檔里的內容,跟這個合伙人探討應該怎么怎么做。為此,我老婆跟我吵了一個大架,說“你陪我逛街的時候,能不能專心點不看手機?”。

我之前也有過創業經歷,但失敗了。說實在的,對于青年菜君這種生鮮類的想法我們都沒做過,所以最開始很簡單,就是市場調研。好在我們三個人都經歷過“社會研究調查”這種專業的訓練和學習。所以就每天跑菜市場、逛超市,看市場行情,計算市場空間。我住在南三環,所以每天都會去新發地(北京新發地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業內非常著名)去看,四五十種菜,拿著小本記,每天多少多少錢。然后我另外一個合伙人,每天逛超市,對比超市多少錢,小區外的菜攤多少錢。

跟蹤了一個星期后,我們把新發地、超市、小區菜市場的價格做了統計后,我們發現:蔬菜的利潤空間在100%左右,打個比方,新發地一塊錢的菜,超市就兩塊錢,小區菜市場可能就兩塊三、兩塊四,甚至更貴。對于肉類食品,利潤空間在70%左右。我們認為,如果只做原材料的供應商,我們把損耗、庫存、配送打掉,超過100%的利潤空間我們是能夠接受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加工,又會溢價。這個事從利潤空間的角度是能夠跑得通的,所以這事兒可以做。

2)和打折相比,抽獎更有助于獲取新用戶注意力

然后我們就開始真正做這件事,當然過程中也經歷了無數次拍桌子的時候。我覺得熟人或者同學之間創業有很大的一個風險就是:在一起吃苦的時候,都OK,都有很大的寬容度;但賺到錢之后,可能就有很大的變數和風險。前期的吵架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磨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一個更加合理的議事規則,確立了分工,哪部分事情最終由誰拍板,同時也確立了后期很多爭端時的解決方案。

講一個近期拍桌子的例子。我們做了一個現場抽獎的活動,主要為了獲取新的用戶。當時另外一合伙人(現在青年菜君做CEO)說,做抽獎什么意思?你要做就做折扣,我們兩個人在會議室里拍桌子,把整個公司的人都驚著了,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么了,最后誰也說服不了誰,我說,“ok,這事兒到底誰負責?”。因為對于分工來講,我更側重PR、品牌、營銷、對外的市場工作。既然說不了,那我們有兩個解決方案,第一個方案,問公司的女同事,因為這種活動更吸引女性用戶(青年菜君70%以上用戶都是女性)。

何川對現場的女生進行了調研,得出的結論是女生更喜歡折扣,但是…… |

在我的店面,如果我只是說五折,有多少對青年菜君完全沒有概念的人,會停下來,選擇說,我來了解一下,這到底是干什么的?

另外一種方式,我在現場,搭起一個棚子,擺上抽獎箱,旁邊有各種堆頭兒,比如說箭牌的電飯煲、電壓力鍋、iPad……

這兩種方式,到底哪一種更能讓人停下來?尤其是對青年菜君完全沒有概念的人停下來?很顯然是抽獎。而事實上,我們公司的所有女員工,在逛商場的時候,對于你沒有了解的品牌,打折與抽獎,顯然后者更容易讓人停下來了解一下。

所以吵架教會了我很多事情。

3)招聘的第一個人是蘭會所的頭牌砧板師傅

當商業模式的邏輯縷順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搭團隊。我們找的第一個人,就是跟餐飲直接相關的砧板崗,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切配,換句話說就是從一根兒茄子,變成一盤半成品,而事實上這種事兒我們都不專業。雖然我們之前也在家做飯。

在一個成熟的行業,怎么找到適合我們的人,還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一起開始我們見了不下20個切配員。這里面分成三類人:一是學徒,活兒也可以,但他只能做具體執行的,沒有更多的想法。二是干了三四年,活做得非常好的。但這種人仍然沒有辦法去統籌管理整個切配團隊。三是干了五年以上,一般在大型餐飲企業里是砧板團隊負責人。

我們確定的需要的是,一有主觀能動性,有熱情;二有能力帶團隊;三必須有足夠的想法,能彌補我們的不足。所以我們最終請的師傅是當年蘭會所的頭牌砧板。

何川進一步問了下:頭牌砧板的薪酬是五六千,而普通砧板是兩千塊左右。并不貴。 |

事實證明,一個優秀的砧板師傅,對菜君初期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在從家常菜的選擇到最終完成半成品的一些細節處理上,對于我們來講,洗菜、切菜、配菜標準化是非常重要的,這彌補了我們三個合伙人的不足。

其他方面,我們可以做好,比如自己搭店鋪、自己刷墻。記得春節剛過,天特別冷,我們東莞的合伙人會在地鐵外面的鐵皮房子,從早上八點鐘一直待到晚上9點鐘,回來之后身體都差不多僵硬了。而出發點只有一個,省錢。

當然,我們在其他方面花了很多錢,比如菜君的VI、LOGO設計上,我們找朋友刷臉,請了在美國的一個華人設計師(寶馬設計師,美國林肯公園的VI是他設計的),我們總共花了1萬塊錢,這對于我們當時來講,投入挺大的。包括我們的電商后來,也是刷臉+較大投入做出來的。

我們的辦公室很簡陋,但是我們面對用戶的時候,我們地鐵站外面的店面,整個裝修+采購,花了兩三塊錢,這對于當時的我們來說,這是一筆巨款。事實證明我們這樣是值得的。因為很多用戶一開始沒有聽到菜君的故事,也沒有見到菜君的產品,但是他會選擇停下來去窗口探頭,看看里面到底是賣什么的。我們也和很多用戶聊過,“你們為什么會停下來看菜君的產品”,他們的回答很簡單:地鐵站前面,其他的店面是那樣的,唯獨你們的店面是這樣的。尤其在回龍觀這種城鄉結合部,這種店面會立刻脫穎而出,吸引我的興趣。

所以,用戶對故事品質、網站品質、實體店品質的認可,最終會遷移到菜的品質上來。所以青年菜君在一開始完全沒有背書的情況下,我們是通過面子工程,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的。這也是青年菜君一開始的花錢策略。

再往后,青年菜君發展的比較順利,我們3月3日開了第一家店,四月底五月初的時候,我們就基本確定了第一筆真正的天使投資意向。

2.0版本:不再重點提夢想和情懷,而是講解決了哪些需求

所以之后青年菜君做的所有事情,都旨在告訴大家:菜君是誰?菜君在干什么?可以給你解決哪些問題?然而在這個時候,就會面臨很大的問題——用戶到底會不會聽你來講,或者說怎么讓用戶停下來,告訴用戶我是做什么的。這也是我希望和大家探討的,我目前所做的也都是嘗試。

剛剛提到的抽獎是一種嘗試,之前還有一種就是現場支爐子、支鍋,把青年菜君最有代表性的快手菜和家常菜,現場做出來。青年菜君的菜從烹飪的難易程度來講,分為兩個大類:有一類叫快手菜,比如黑三剁,欖菜肉沫四季豆,甚至包括宮保雞丁。雖然準備的時候感覺難度很大,但其實用戶在操作的時候,基本三四分鐘就能出鍋,可以確定的是五分鐘還不出鍋,那就做壞了。我們還選了一個標準,就是炒出來必須有香味,離得很遠就能聞到。

大家都知道,一般下班后,經過地鐵里各種各樣的擁擠、搏殺、氣味,好不容易回到回龍觀地鐵站,基本都虛了,就很餓。我們就會選擇這樣的菜,架上爐子鍋現場炒(何川說還可以架一個風扇),做好了之后邀請大家現場試吃。

其實我們這么做,是不得已的跟大家的習慣做一個挑戰。我們三月份的時候,大家的購買意愿非常強烈,但進入到6月中旬之后,店面和網上訂單的銷量有了較大下滑,原因很簡單,天太熱了,大家不愿意開火。第二,夏天人們的社交需求更加旺盛,而且社交的選擇更加豐富。第三,夏天餐飲的各種替代方案也會更多。這三點一中和,青年菜君每天的銷量仿佛回到了三月初我們剛剛開業的銷量,這太可怕了。

所以我們才開始想辦法吸引新用戶,因為通過原來的口碑傳播,青年菜君可能扛不住這種淡季。而在地鐵口現場炒菜三天之后,銷量迅速回升,比之前翻了四倍(一個實體店現場可以賣100多份兒)。這是我在吸引用戶的又一個方式。

其實我對五道口不太了解,所以當我知道西少爺肉夾饃排隊的時候,我特別想知道發生什么了。當我去現場之后,我發現,旁邊一個賣棗糕的排著更長的隊,再旁邊賣綠豆糕的排著一個更長的隊,再旁邊一個賣泡芙的排著更長的隊……我明白了,原來只要人多,就會吸引更多人,這是符合經濟學的馬太效應的。所以當我們的菜炒出來、變成小份兒,大家試吃的時候,外圍就會聚集一群人:他們到底在干嘛?

這個時候,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有機會講故事,因為他們停下來了。所以我覺得不能單純的用嘴或文字講故事,而是基于產品本身,通過更立體化的方式講故事。

而當這個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發現“試吃紅利”快結束的時候,我就立刻推出了前文所講的抽獎實驗。抽獎活動目前做了一個星期,我發現比做試吃的時候,又翻了70%~80%,一天能夠賣到200多單。

我認為這在抵抗用戶夏天習慣改變方面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坦白講,可能這個收入并不足以保證我的活動開銷,但這種活動所帶來的購買新用戶的成本,是我認為值得的。事實上,青年菜君不僅在商業模式上是O2O的,它在營銷上也是O2O的,而且它的O2O是off line to on line,反過來的。用戶從一開始的購買行為,都是從線下開始的,然后線上下單——品類更多、價格更低,通過這種方式,把用戶拉到了線上。

線上也一樣,我們不會通過購買流量的方式來獲取新用戶,我認為這種流量購買,即便有精準的可能,但具體到某一個用戶上,成本也是極其昂貴的。反倒是線下做這樣的活動,獲取新用戶的成本要更低。這是青年菜君2.0的講故事的方式。

3.0版本:講調整之后的關于需求的故事

我們目前很好的買足了用戶的方便、簡單、實惠的需求,其實吃飯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需求,比如健康的需求、減脂的需求、女孩兒生理期的需求、孕期的需求。對于更個性化的需求,我們可以講出更多的故事,講得更加性感。

我覺得這也是未來青年菜君可以去發揮的空間,包括現在有很多單品爆款的案例,這也是我們要學習,講出更多的更不一樣的故事。

多一句話,我認為青年菜君的競爭對手,不是市面上大家看到的很多做半成品配菜的公司,這一行在中國已經有15年的歷史了,有很多團隊也在做。

但更多還停留在作坊運作階段,而我更希望通過各類活動、傳播,讓用戶認識到,青年菜君是一個品牌,有著標準化的運作模式,更值得信任。

比如在文章出軌時,我們在店面前支起了一塊巨大的白板,讓大家投票:相信真愛,支持文章;相信原配,支持馬伊琍。你只要簽名購菜,我們就會送你伊利奶,我們跟伊利沒有任何綁定,我只是想表達一種態度:我們是支持原配的,因為我們送“伊利”,雖然吃完晚飯,喝一杯酸奶也是一個故事。但我們最終還是決定講:晚飯選得好,老公回家早。

我覺得這才是品牌的玩法。

來源: 插坐學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覺得他講的這些都不是什么手段,而僅僅是迎合了正確的需求。同時,我也覺得,需求,才是產品的來源。

    來自廣東 回復
  2. ? ? ?

    來自廣東 回復
  3. ??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