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互聯網的人才趨勢

1 評論 10675 瀏覽 19 收藏 8 分鐘

關于互聯網人才,未來將有3個演進趨勢:技術全?;?,產品技術化,運營數據化。更快的資源配置,更低的溝通成本,更快的迭代速度(PS.試錯成本更低)。

技術全?;?/h3>

從目前的招聘崗位需求也可以看得出來,技術的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產品sense,產品最好是技術出身,運營需要做數據分析,先且不講這是不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我們就拿10年前的狀況來說,以當年的技術,寫一個購物車的功能可能就需要30人天。但是如果放到現在,各種開源框架和成熟的技術架構層出不窮,2人天都嫌多。以前,或許QA、SA、DEV的職能都可以分得很開,但現在,DEV兼任SA、QA的更加常見。(PS.很有可能再過若干年,只有QA或SA技能的高端職位很有可能絕跡,我的判斷是基于測試驅動開發的模型的主動權將重新回到實際開發人員手中)。

產品技術化

由于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技術學習門檻的降低,且技術實現的時間成本和學習成本都開始比以前低很多,工程師有更多時間去學習,橫向擴展自己的技能。隨著技術的廣義復用性即開源軟件崛起(PS.開源運動的崛起在百年后看,絕對是歷史性的事件,影響深遠),工程師將有更多的精力從苦逼碼農狀態切換到技術復用的組合者狀態。

QQ20150606102518

而產品本身也是講究嚴謹性的。在體會到大量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制造的大量損耗、溝通成本后,勢必會有大量兼具一定的產品技能的技術人員轉到產品經理的行列(PS.產品經理也勢必去學習技術)?;蛟S對有技術背景的產品經理進行訓練,培養出一批務實的技術策略型產品經理。這樣的產品經理在人才市場上會更受歡迎。

再拿產品經理這個角色舉例,10年前的產品經理可能能夠羅列清楚基本功能點的12345條的邏輯,并且在收發郵件上能夠傳遞清楚意圖就好了。如果能夠畫原型圖和把控產品迭代(PS.貌似那個當時是項目經理的事情),那可能就驚為天人了。而今天,如果一個產品只會畫一個產品原型圖,可能也不過是一個產品助理而已。

由于市場的快速變化和對用戶體驗的更高要求,產品經理需要具備更多的技能。但同樣,伴隨產品工具的多樣化、競品的豐富性、信息獲取成本的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急劇下降。那么對有產品背景的技術進行訓練,將培養出一批能夠縮短技術和產品人員之間的溝通的無效時間、能最大化提高迭代速度和降低溝通成本的人才。這同樣值得期待。

運營數據化

再聊一聊運營數據化?,F在很多產品決策是拍腦門決定的,而非數據驅動的,總之而言,可能是不嚴謹的。

前一陣子,一個創業的朋友問我一個問題:一個app到底是一打開就登錄(登錄前置)好呢,還是用戶使用之后需要登錄的時候再登錄好呢?

其實本質上這兩種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因為無論如何,用戶的行為沉淀都必須靠在登錄后產生的平臺用戶關系來完成。其實,這里只需要看這兩種方式最后帶來的用戶沉淀的數據。舉個例子,同樣有100個用戶進來,前置登錄場景下最后有20個用戶注冊登錄平臺,而后置登錄則有40個。另外,還要考慮最終符合平臺氣質的用戶,比如登錄前置雖然注冊少,但這20個都是符合平臺調性的用戶,后置的可能只有10個。這些數據都是可得的,那么很顯然,基于數據的決策比拍腦門或者大家爭論一個結果要好得多。這個時候就要從產品技術的角度考慮如何獲取可得數據以判斷功能的正確性。降低試錯成本,這很重要。

大家或許聽過Growth Hacker(沒聽過的自行谷歌),我覺得這個Growth Hacker簡直就是為程序猿們量身定制的職位(PS.硅谷很多公司已經開始公開招聘Growth Hacker了)。一個人從技術到數據營銷的轉變,這可能性遠遠大于營銷人員掌握技術。

這里需要提一個未來視角的觀點:技術需要和人文結合,才能有科技之美。

科技的美感,是精益實現的最佳載體。既然科技是未來,精益是未來,那么這個更簡單更快速更低耗的未來是可期待的,這酷感是顯而易見的。(感覺到沒有!So coooooool?。?/p>

未來的高級互聯網人才,至少都是會擁有科技感的,即有一定的技術背景(技術不代表科技,但技術可以讓科技可期),未來的技術形態不一定是代碼或者語言,它可能是實現科技美感的任何方式。無論從事技術還是產品,亦或運營,他們都是為了工作,都將具備一定的科技美感。在人才構成上,與今天相比,10年后,溝通成本將急劇降低,迭代節奏會更快速。這就是基于大家對產品、技術、運營的基本面,思維達成一致,在科技協調的節奏上能夠保持在一個步調的結果。

技術全?;?,產品技術化,運營數據化一定是可期的,這是未來。我有預感,未來的精益團隊,會越來越多只有3、4個人的團隊,他們將做出更多驚為天人的事情。

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且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未可知,歡迎有識之人與我討論。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王懿Lucien(微信公眾號:jishugou)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道理,長見識了。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