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十年,逍遙子背后的“變與不變”
每年“雙十一”,天貓都變著法兒地讓大家去剁手,每次又都伴隨著消費升級、用戶習慣、技術創新。而不變的是,消費者始終對優惠的追求和對好產品的需求,以及平臺不斷地對用戶需求的滿足以及對用戶體驗的提升。
2007年,馬云和剛加入阿里的一眾高管在西湖邊喝茶聊天,他向在場的每個人都問了同一個問題“你為什么來阿里”。2007年8月才加入阿里的張勇當時說:“我已經干過一個30億美金的CFO了,想干個300億美金的”。
同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業務在香港聯交所成功掛牌,股票代碼1688,上市當天阿里巴巴市值達260億美元。
阿里在上市前就一直想做B2C業務,卻一直是一波三折,事業部短期內多次解散,在無人敢接手的情況下,這時身為淘寶網CFO的張勇站了出來。2008年張勇兼任淘寶網首席運營官和淘寶商城(天貓前身)總經理,從此CFO開始出道做業務。
馬云曾說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逍遙子是CFO出身”。
逍遙子的十年堅持
CFO插手做業務,張勇肯定會引來眾人的質疑,相信最開始馬云也有過擔心。而就在2009年,逍遙子史無前例地創造了“雙十一”這個一直持續至今的購物狂歡節。按張勇的說法,“當時只想通過一個活動或一個事件,讓消費者記住‘淘寶商城’而已”。沒想到,當年“雙十一”淘寶平臺的成交額是5200萬,是平時的10倍。
其實,當時淘寶商城采取的是“雙十一”半價包郵活動,很少有商家參加,一是商家不愿意貼錢去賣貨,二是當時并不看好線上賣貨這種方式。連張勇最開始也沒想過要把“雙十一”辦成每年固定的活動,而今年已經是第十年。
在一個固定時間段聚集大量的人,完成大量的交易并不是容易的事情,而對于張勇來說,還要考慮淘寶商城的定位要區別于淘寶網。2011年,在執掌淘寶商城的第三年,張勇做了兩件大事,提出“開放的B2C平臺戰略”,并提高技術服務費和保證金,但卻被認為是要拋棄小商家的舉動,招來商家大規模的抵制,甚至讓阿里的名譽受損。
對于張勇來說,那是艱難的一周,他頂著壓力堅持了下來,也正是他這十年“孤獨的堅持”成就了今天的天貓。
2012年年初,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雙十一”銷售額191億元,其中天貓132億。2017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為1682億,其中移動占比90%,成交商家和用戶覆蓋222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5月,張勇接任阿里集團首席執行官。2018年9月10日,馬云宣布辭去阿里巴巴董事長,張勇將于2019接任。
一直以來,張勇都是阿里背后的男人,張勇用十年時間,締造了阿里速度。這十年,張勇創造了“雙十一”,“雙十一”也成就了張勇。
一直以來,張勇的信條是:“心要善,刀要快”,回看張勇在阿里電商戰略上的每一步也是既快又準,不僅創造了“雙十一”瘋狂購物節,打造天貓國際讓全球人一起參與,抓住移動端轉型機會,實施線上線下全面融合新零售等等。
在“雙十一”走過這十年間,這一天已成為所有人一年里約定俗成的重要日子,就像西方的“黑色星期五”一樣瘋狂,東方的春節一樣熱鬧,“雙十一”也成為一個帶有儀式感的日子,在規定的時間,幾億人做著同樣的事情就是瘋狂搶購。
百萬商家囤積了半年的貨,就等著這一天賣出去;上億消費者積攢了幾個月的錢,就等著這一天去剁手。一些人因沒搶購到心儀又實惠的好貨而懊惱;一些人也會因清空購物車而可以到處顯擺;一些人因在年底大賺一筆可以過個好年。
十年技術變革
每年“雙十一”,天貓都變著法兒地讓大家去剁手,每次又都伴隨著消費升級、用戶習慣、技術創新。而不變的是,消費者始終對優惠的追求和對好產品的需求,以及平臺不斷地對用戶需求的滿足以及對用戶體驗的提升。
云上支撐
2009年,阿里成立了云計算公司阿里云,背后的主導者也是一位新人王堅。王堅的阿里云和張勇的B2C一樣開始的并不容易,王堅有5年時間都是在質疑聲中度過艱難的時光,直到2013年才得到認可。尤其阿里云在對每年“雙十一”的支持上,成為其成功的最好證明。
每年的“雙十一”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一場集體狂歡,而對阿里人可以說是一場膽戰心驚的戰爭,在某一個集中時間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和交易,一般服務器根本承受不了,背后是龐大的服務器集群和強有力技術能力的支撐。
2009年“雙十一”訂單創建每秒鐘只有400筆,到2017年超過32.5萬筆,相當于9年前的812倍左右;2009年雙十一支付能力是每秒鐘200筆,而到2017年支付筆數超過25.6萬筆,是9年前的1280倍左右。這些成倍增長的數字背后需要的是對技術能力的不斷改進和迭代。
地上布網
2013年天貓“雙十一”包裹在?9?天內簽收了超過1億件,2014年只用了6天,2016年直接縮短到?3.5?天,2017年只用了2.8天,而且第一單簽收只用了12分鐘。張勇預測2018年“雙十一”包裹量將突破10億。
在“雙十一”期間,隨著訂單量和交易額不斷上升,也考驗著電商企業的物流能力,逼著快遞員加班加點送貨,逼著物流企業提高倉儲能力和分揀效率。
2013年,阿里成立菜鳥網絡,布局電商生態中的物流板塊,用來支持和解決商品配送問題。在此之前馬云曾明確表示“不做快遞”,同時還對京東物流非常不屑。
的確阿里是沒有親自去做快遞,卻整合“三通一達”等快遞公司業務來為自己服務。菜鳥網絡號稱,不會要一輛貨車,一架飛機,更不會要一個快遞員。菜鳥網絡主要通過建立集貨倉庫和菜鳥驛站,解決用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近日菜鳥網絡宣布,今年“雙十一”期間,無錫未來園區將投入700臺機器人,成為國內最大的機器人智能倉庫,菜鳥網絡正在布局智能化物流大網。
說到電商物流,就不得不提京東,京東物流開創了自建倉配物流網絡的先河,也是其一直引以為傲的電商模式。相比于菜鳥網絡,京東物流效率相對較高,只是運營成本也高,一直是燒錢的重頭。
隨時隨地支付
2014年春節期間,微信推出微信紅包功能,大家都在搶紅包的時候,微信支付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而這也危險到了支付寶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的霸主地位。
早在2008年,阿里支付寶就發布了移動電子商務戰略,推出手機支付業務。2013年,支付寶實名認證用戶超過3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
之后“雙十一”的交易量大部分都是通過移動支付來完成。移動支付帶來的變革就是可以隨時隨地即時完成支付。
十年消費習慣變遷
在“雙十一”十年間,隨著技術的變革,用戶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遷。
以前“雙十一”大家都是在電腦上瀏覽商品頁面,用銀行的U盾之類的安全工具進行支付操作,最少要等3天甚至一周才能拿到選購的商品。而現在,大家都是用手機來購物,用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工具來支付,兩天甚至當天就能拿到商品。
現在大家都在說“最后一公里”、“一小時送貨上門”、“樓下自助柜自提”,快遞速度提升讓我們節省了消費的時間,也讓我們變得懶惰,失去線下體驗的樂趣。
移動端超過PC端
2014年隨著iPhone、小米等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移動互聯網開始席卷PC互聯網。阿里在意識到移動端的重要性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全力擁抱移動互聯網,在“雙十一”中更是體現明顯。
2014年雙十一淘寶銷售額571億元,其中移動端為243億,占總成交額的42.6%,2015年移動端占比達到68%,首次移動端超過PC端。
曾幾何時,電子商務的崛起顛覆了傳統的線下零售模式,買東西不用當面驗貨,不用當面支付,甚至不用出家門,就可以完成交易過程拿到商品。如果說,電商改變了零售的交易方式,讓商品交易在線完成,那么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則再一次提高交易效率,交易變得隨心隨時隨地。
百變營銷玩法
移動互聯網不僅帶來購物的便捷、電商交易量的增長,也在改變電商的營銷方式。
首先,在時間上,“雙十一”狂歡季,從最初的一天變成了10天,有的平臺從半年前就開始備貨,從三個月前就開始調價,從一個月前就開始宣傳,從半個月前就開始預售。超長的購物期,一切的目標都是為了銷售量增長。
在“雙十一”前,幾乎每隔一兩天我們都會在手機上收到商家發來的活動提醒信息,例如:圖書打折券、某服裝品牌優惠券等等。而這些活動信息并不是隨意推送給你的,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而來。比如:你最近搜索或者瀏覽圖書類或者服裝類信息,電商平臺通過分析這些類信息來判斷你需要這類商品。
隨著大家對數據的重視,不光是天貓,很多像神策數據、個推這樣的大數據公司都在提供數據運營產品和服務,而且這些數據產品是互相補充的,比如:天貓有大量用戶平臺內的商品交易數據,而個推則有大量用戶在平臺外完整的畫像數據,兩者結合可以讓商家更好地了解用戶,服務用戶。
其次,在營銷玩法上不斷創新,套路卻不變。2015年“雙十一”,天貓首次發起“紅包雨”活動,共計發出3000萬個紅包,總金額8000萬?!凹t包雨”已經成為天貓的標志性活動,一直延續到現在。
同年,天貓11.10日晚上首次推出“雙十一狂歡夜”晚會(簡稱“貓晚”),從一個購物狂歡節升級成為全民盛典,用直播的方式拉進與用戶的互動體驗,就像春節晚會一樣具有了某種節日的儀式感。
“雙十一”不只屬于阿里
在淘寶商城打造“雙十一”的第二年,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京東,以店慶為由頭,打造了“京東618”購物節。至此,兩個電商巨頭以兩個電商購物節開啟了正面的“貓狗大戰”。
而京東每年也會參與“雙十一”的促銷活動,雖不及天貓的銷售額,但也會對天貓形成阻擊,而且差距逐年在縮小。不只是京東,包括唯品會、聚美優品、網易嚴選、蘇寧易購、國美商城等綜合類電商平臺,蘑菇街、貝貝網、小紅書等垂直電商平臺,也會加入到“雙十一”當中,“雙十一”也成為電商行業的集體狂歡節。
但是,阿里不干了,阿里覺得“你們都是在借我搭的臺子,唱自己的戲,揩我的油”。之后,阿里注冊了“雙十一”的商標,不準這些電商平臺再使用“雙十一”,否則屬于侵權。在一波廣告使用權爭吵之后,阿里的小心眼,似乎并沒有阻擋京東等電商平臺的野心,他們紛紛改名用起了“雙11”。
每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的激烈程度,不亞于菜市場大媽的叫賣,比的是誰家的嗓門大,誰家的東西全,誰家的品相好價格又便宜。爭搶大品牌商成為各家的重點,對品牌商的議價能力體現著實力。
所以天貓、京東這些財大氣粗的平臺,對品牌商提出“非黑即白”的二選一要求。很多品牌商對此反感,卻又無奈必須選擇戰隊,但在即將于2019年1月1日實施的《電商法》里,電商平臺“二選一”將被認定違法。
新零售,新戰場
今年天貓的新鮮玩法叫“雙十一合伙人”,?通過完成任務集能量的方式瓜分10億紅包,通過集贊和拼團的方式來沉淀關系鏈。而且今年阿里系首次全員All?in“雙十一”,包括阿里系線上APP,以及銀泰、大潤發等線下場景都會參與到活動中,充分詮釋了馬云對新零售的定義。
從2017年開始,阿里就把新零售納入到“雙十一”指標里,開啟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不只是阿里,包括京東、蘇寧、小米在內,都不約而同開始探索新零售的增長空間。線下消費場景成為各方爭奪之地,一是體現出線上增長的乏力,二是線下場景還有廣闊空間可挖掘,但是線下運營成本相對要高,線上線下聯動的協調性和利益分配也是問題,互聯網公司深耕線下場景并非那么容易。
村里來了叫板者
今年“雙十一”,還有一個變化就是阿里把村淘、零售通、天貓小店等也拉出來參與今年的“雙十一”,試圖把“雙十一”也覆蓋到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地區。這是明顯的渠道下沉,跟新零售一樣,阿里需要尋找新的增長空間,來保證“雙十一”的亮眼成績。
但是,今年阿里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強勁對手就是拼多多。
拼多多在今年上市后,似乎有了底氣,大力宣傳今年要血拼“雙十一”,而三四線城市及農村的廣闊天地正是拼多多主要的戰場。3年時間坐擁3億用戶的拼多多,不僅敢跟阿里、京東搶商家,叫板“二選一”,而且拼多多的社交玩法也對阿里和京東帶來挑戰。
拼多多的參與,也是今年“雙十一”的重要看點,大家都想看拼多多能否一炮打響,超越京東,挑戰阿里。其實不光拼多多,很多新的社交電商平臺今年開始躍躍欲試,從虎口奪食。
為未來布局
“雙十一”第十年,雖然增速在放緩,天花板觸目可及,但阿里巴巴通過購物、娛樂、本地生活服務等多元化的商業場景及其所形成的數據資產,與其正在高速推進的云計算結合,各個商業部門既產生數據,又利用數據,已經形成一個龐大而豐富的有機循環。
11月2日,阿里巴巴發布了今年Q3財報,收入同比增長54%,核心電商收入同比增長56%,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阿里巴巴的收入增速仍然超過其他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阿里數字經濟體的力量在即將來臨的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中將進一步得到展現。
此外還將全力幫助中小企業和商家擴大銷售增加利潤,扶助他們度過全球經濟震蕩期。
在Q3財報中最亮眼的是云計算業務收入為56.67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90%,意味著阿里巴巴不僅正在兌現張勇的承諾,逐步轉型成為一家技術公司,更將成為深度影響中國經濟的數字化商業基礎設施。
本文由 @人人都是增長官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作者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