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重新定義可穿戴設備,國產消費級產品如何突圍?
?艾瑞克經常跟朋友說這個世界正在進入科幻時代,很多我們從前只能在科幻片里才能看到的東西,正在一件件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在過往的文章中,對于各種有關于“未來科技”的暢想文章艾瑞克寫過不少。就在不久前艾瑞克寫過一篇有關于虛擬現實的文章,那篇文章主要是站在理想角度去對未來的終極暢想,而今天這篇則是站在更貼近現實的角度,去講講消費級虛擬現實可以怎么玩。
虛擬現實重新定義可穿戴設備
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風口已經刮了好幾年了,然而因為技術的限制,可穿戴設備一直處在一個雞肋的位置上。曾經最受關注的GOOGLE GLASS幾番折戟,當我們備感失望的時候,微軟HOLOLENS帶來了新的驚喜。微軟HOLOLENS的出現,讓風頭正勁的Oculus也徒然失了幾分顏色。
HOLOLENS的立項目的,與Oculus完全不同,Oculus是為了創造一個完全虛擬的現實世界,也就是上一遍文章艾瑞克所說的那個“靈境空間”。而HOLOLENS則是通過利用虛擬現實的技術更加的幫助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工作、生活和學習。
HOLOLENS的終極目標,是讓用戶可以在這個設備上上網、看新聞和玩游戲,通過虛擬現實增強技術,將這一切與現實世界進行復合,獲取更加強大的感觀感受。如果這個目標得以實現,那么將會是繼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后的又一個互聯網入口——可穿戴互聯網。
自蘋果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之后,整個世界快速的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實現了一種更加靈活方便且永不下線的上網方式。而HOLOLENS則將重新定義互聯網的入口。
正如一個經典段子里講的那樣,沒有被手機砸過鼻梁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拿手機上過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是會變得越來懶的,而正是因為人類的懶,才催生了很多讓人不可思議的技術革新。總有一天人類也會厭倦手機上網,想要尋求另一種上網方式。比如像科幻片里那樣,直接將眼鏡變成一臺性能超強的微型計算機,就像柯南鼻梁上架的那種。
結合虛擬現實VR的現實增強技術,可穿戴眼鏡除了可以上網,還可以帶來無法估量的想像空間的。當技術足夠成熟可以實現的時候,手機做為互聯網的終端地位或許將會被完全顛覆,基于互聯網的各種商業模式都將被改變。
可穿戴互聯網將會帶來哪些改變?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可穿戴互聯網下,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不需要再去用手機或者電腦打字搜索,直接可以通過智能語音搜索技術,或者是其他的技術,直接用眼鏡去掃描物體,眼鏡上面就會顯示出相關信息,全程人類完全連動一下的必要都沒有。這明顯是一種比手機還要方便的上網方式。
然而擺在可穿戴式互聯網面前的問題也是很多的,主要集中在交互方式上,即如何去控制這樣一個可穿戴式互聯網設備。而一些人所擔心的體積問題,反而是最不用擔心的,以目前的技術來看,手機的體積一定是會越來越小的,最終實現可穿戴化完全是有可能的。
就在最近幾天網上暴出新聞,上海交大的學生實現了用人腦“意念控制”蟑螂,成功的實現了類似阿凡達當中“腦-腦接口”的技術,在這個新聞背后隱藏的,其實正是可穿戴式互聯網乃至于虛擬現實都急需的一種技術,即“意念交互” 。
雖然上海交大的學生只是控制了蟑螂的行為,而且時間很短,但是卻用實例說明了“意念控制”在技術上的可行性。雖然這種技術完全實現并且普及到可穿戴式互聯網還尚需時日,但是卻給可穿戴式互聯網提供了交互理論基礎。而在這之前,可穿戴式互聯網更多的還需要借助“語音識別”和“掃描”等已經取得了成就的技術來實現交互方式。
在艾瑞克看來,眼鏡和手環才是可穿戴設備最理想的載體,通過眼鏡和手環的配合,實現人機交互是最理想的狀態。除了“意念控制”這種可期的想像未來之外,消費級虛擬現實設備的體積會越來越趨向便攜、輕量及時尚的方向。
國產消費級虛擬現實面臨的困境
消費級虛擬現實產品及可穿戴互聯網的想像空間是巨大的,但是對于國內硬件產品來說,擺在眼前的困難也是很明顯的。上海首屆亞洲消費電子展CES Asia上深圳虛擬現實商家多哚的推出的虛擬現實產品DLODLO GLASS V1的目標,也是劍指可穿戴式互聯網。然而由于國內VR市場尚未成熟,不得不做出出走歐美的決定。
這不得不讓人想到了大疆科技,是先在歐美市場火爆之后,才開始在國內被人們所熟知的。除了技術上的限制之外,類似帶有“未來科技”感的產品,國內還需要一個市場培育和啟蒙的階段。然而即便是出走歐美,擺在面前的困難也是很多的。
其實最大的問題就是歐美市場普遍不相信中國可以研發出這種高科技的產品,中國硬件廠商始終沒有辦法擺脫掉“山寨”的帽子。不過好在大疆和星谷實驗室的例子在前,已經大大改觀了歐美市場對于國產硬件產品的印像。隨著越來越多的像大疆、星谷、和多哚這樣的硬件出現,國內硬件廠商乃至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會越來越正面。
除了消費級虛擬實現和可穿戴式互聯網的無限想像空間外,國產硬件廠商更多的還承載了改變國有產品國際形像的重任。我們需要更多像多哚這樣的國有硬件廠商的出現,通過高精尖的技術和過硬的產品去重新樹立國有產品的國際形象。
隨著中國市場的日漸成熟,越來越多的先進模式和技術出現在中國,中國企業將會擺脫掉COPY TO CHINA的帽子,TO CHINA COPY的事件一定會越來越多。這是一件值得我們期待的事情。
#專欄作家#
艾瑞克,微信公眾號:艾瑞克自留地(ID:zwlp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員,個人博客:www.ahey.me。自06年起持續關注互聯網行業發展,對互聯網各種商業模式和案例有些粗淺認知,長期混跡于各大新媒體,發表一些淺知拙見。
轉載請保留上述作者信息并附帶本文鏈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