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下半場的趨勢探討

10 評論 12921 瀏覽 94 收藏 34 分鐘

知識付費下半場該如何產生并展開?其呈現邏輯如何?本文將為你一一解讀,enjoy~

“知識付費”一詞并不新鮮,它并不是互聯網催生出的專屬詞匯。

交學費上學、拿錢補習課外班、付款買書、甚至購買禮品去尊師訪友以求指點,都屬于付費獲取知識。

為什么早在幾千年前孔子時代就出現的“知識付費”,卻在這幾年被互聯網“裹挾”,仿佛新生詞匯?近三年時間,知識付費行業迅速發展,為何外界依舊褒貶不一?知識的供求雙方與平臺方皆在局中,好像萬事俱備,卻總差一股東風。未來,知識付費又該如何破局?

本文將從“互聯網知識付費”的過往經歷、當前呈現的邏輯、未來前景展望,三個方面闡述。

一、這一輪互聯網領域的知識付費,如何產生并迅速發展?

關鍵句:知識本身就有價值;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資本的力量。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1. 知識本身就有價值

為什么給知識付費?在手機上聽音頻、看視頻、瀏覽圖文竟然要交錢?有那么多免費的知識內容獲取,為什么還要付費?

最初,圖片、音樂、音頻、視頻等內容客戶端普遍都是免費播出模式。

但作為內容生產方和平臺方,獲得收益唯有廣告和電商兩種方式比較有效,且這兩種變現路徑較長,容易催生灰色地帶,干擾最終效果,加上內容越來越多、魚龍混雜、版權費用昂貴,優質內容變現獲利這件事變得越來越難!由此,內容平臺開啟了免費向付費的轉型。

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無論用戶喜歡與否,從內容市場的供應方和平臺方角度,付費模式使得內容變現更加短、平、快。

隨著供應方和平臺方對付費模式的“強行”推進,用戶也逐漸接受了為優質內容付費。據《中國青年報》統計:從2010年前后開始嘗試的付費服務發展到今天,視頻網站付費會員總數超過1.7億人次,比例已經達到會員總數的42.9%。

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在線視頻已經有近20%的收入來自用戶付費,這一數字預計到2019年將達到約40%,與廣告收入占比基本持平。據36氪研究院《知識付費研究報告(完整版)》,2016年有知識付費意愿的用戶增加了3倍,知識付費用戶達到近5000萬人。

知識內容產品,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在互聯網快速生產、快速傳播、快速變現。

知識,本身就有價值!上學交學費、買書花錢、聽講座買門票等等例子不勝枚舉。知識,需要付出成本才可以獲取,是因為知識的產生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正是因為互聯網付費模式的產生,優質內容才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

2. 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熟

為什么直到2016年左右,才興起了移動互聯網知識付費內容產品和平臺?

主要原因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包括三個方面:智能手機普及、4G網絡和Wifi獲取便利、以及移動支付技術成熟。

智能手機普及、4G網絡和Wifi獲取便利,都使用戶獲取音頻、視頻、圖文等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內容生產商創作的作品在網上傳播的成本也極低。內容市場的供求雙方與平臺方皆因此而受益。

知識付費的供求雙方本質上產生的是交易行為,線上交易的便利取決于移動支付技術成熟。用戶在線下場景的購買行為在“線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由此催生出電子商務,如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巨頭。

同理,用戶在線下場景付費購買內容產品,也延展到線上場景。從交錢去學校或課外班上課,變成付費上網課;從花錢買書,變成花錢在線上聽書;從提禮登門拜訪名師益友以求答疑解惑,變成線上付費求解答生活和工作中的疑難困惑。

移動互聯網上興起的知識付費,必然依托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

3. 資本的力量

從三年前分答、得到APP興起,到喜馬拉雅123知識節《好好說話》等爆款,再到今天知識付費APP、小程序琳瑯滿目,新世相、網易等知識付費內容不斷刷屏?!爸R付費”是如何一路走紅、形成規模,進入更多人視野的?

答案是:資本的力量。

文化傳播是需要資本助力的。自古,孔子能辦學、傳播思想,是因為孔子的家庭經濟基礎較好。吃飽、穿暖、讀書,為他創造條件。而后,名家名士著書立章,也要憑金錢去支持出版和發行。

即使當今,自媒體人想僅憑創作好內容,而沒有強大的傳播能力,也是無法大規模推廣和變現。

文化傳播本身是有成本的。資本助力的商業化運作,更有效地激發了內容創作的活力和傳播的動力。

例如:公開資料顯示,喜馬拉雅2014年完成了A輪1150萬美元、B輪5000萬美元融資,2017年9月完成了D輪融資。

在資本的幫助下,喜馬拉雅在廣告推廣、內容版權采購、活動營銷、產品用戶拉新等各項工作上迅速推進,品牌知名度迅速擴大,收益也因此而增長。

今年8月8日,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正式宣布:知乎已完成 2.7 億美元 E 輪融資,知乎將加速全民知識內容平臺的建設,加大在 AI 技術、內容生態、知識服務和商業化等多個維度的投入。

知識付費的高利潤率已是顯而易見,資本也愈加青睞。李笑來在接受“界面”專訪時說:“我給羅振宇寫專欄,總共獲利4000萬,得到平臺要分一半,交稅要交一半還多一點,到最后分到我頭上只有900多萬左右?!?/p>

由此可見:文化在資本力量的加持下,大幅度提高傳播效率。在浩浩蕩蕩的內容產業浪潮中,資本甚至決定了內容生產方與平臺方的生與死。

小結:知識付費,就是這樣在保持其原有的價值、在互聯網技術成熟的依托、在資本的助力下,從2016年,一路馳騁,迅猛發展至今。

二、這一輪互聯網領域的知識付費,內容呈現的邏輯是什么?

關鍵句:剛需催生的干貨小課;為偶像花錢不計成本;付費享受高質量內容。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1. 剛需催生的干貨小課

從用戶角度來說:在生活、工作中各個方面,會有各種各樣的“想不開”。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從校園走向社會,面臨更復雜的環境,父母、師長、朋友可能已無法解決你的難題。

比如:遇到職業發展的瓶頸,或是情感方面的問題,或是投資理財的困惑,或是想快速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等等,所有這些“想不開問題”都高度垂直、非常具體。

比如:羅胖在愛奇藝的節目《知識就是力量》,每期半小時,用高密度、高質量的知識去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小問題。

如:情侶吵架的問題,找工作投簡歷的問題,有效經營時間的問題。

又比如:知識干貨《五步迅速提升職場工作效率》,20分鐘,告訴你公式化答案。自認為或被批評工作效率低下的職場人,在遇到這檔知識付費欄目時,非常容易產生興趣。

用戶通過互聯網,可以直接獲得答案,聽到什么就照做什么,并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求知的需求會非常強烈;雖然,在用戶閱歷增加后會逐漸減弱;甚至,在用戶度過了“想不開”階段后,有可能會認為這種知識付費產品其實很無用。

但是,總會有新的適齡用戶補充,他們也會遇到同樣的生活、工作各方面“想不開”。因此,有這類需求的用戶會源源不斷。

對于內容生產方或平臺方,提供大量因上述這種剛需而生產的干貨小課,就是對癥下藥,會獲得市場正面反饋。

此類小課,大多10-20分鐘,“總-分-總”結構,內容高度精簡,明確分析原因、提出公式化解決方案,列出1、2、3點并解析,最后加以總結。策劃制作這樣的小課,名家聲音不是最重要,而編輯工作要做到引經據典、有理有據、高度簡潔、通俗易懂、便于記憶才是最重要的。

這部分內容,得到APP里的《羅輯思維》和部分專欄,做的很好。

2. 為偶像花錢不計成本

每一代人都會有自己的偶像,尤其互聯網多元文化環境下,新生代偶像的數量和更迭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但是,無論何時何地,偶像對自己的粉絲,永遠是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導者)。

粉絲對于偶像的信賴和崇拜,不僅表現在千里迢迢去北京工體看一場TA的演唱會,也會表現為幾乎不計成本的花錢支持偶像周邊,甚至發生更多行為以表現支持甚至“忠誠”。

這里的偶像與粉絲,不局限于娛樂明星,也包括文化名師對于學生、包括宗教領袖對于信徒、包括地域性名人對于本地百姓、也包括自媒體大咖對于用戶、甚至并非人而是一部劇或者一個機構等等。比如:周杰倫、TFboys、徐崢、易中天、創造101、遼寧都市廣播FM92.1等等,都可以是KOL。

偶像們的盈利模式,通常以舉辦活動的門票收入、出席活動的出場費、獲得廣告和贊助支持的費用、售賣周邊產品的收入為主。

而第四種“售賣周邊產品”,在過去通常是CD、簽名海報或者著書,在“知識付費”興起后,一部分尤其是以有聲語言表演為主的KOL,便選擇策劃和制作“知識付費產品”,本質上同樣是“偶像周邊”。

對于內容生產方或平臺方,KOL是當下必爭資源。

首先,為KOL精心策劃制作知識付費產品,成本較低、輸出較快、效果較好。

原因有三:

  1. KOL必然善于輸出自有想法和觀點,善表達;
  2. 粉絲對偶像的接受度非常高,甚至會有這樣的想法:不論TA說什么,只要是TA,就很滿意;
  3. 依托KOL的影響力和傳播渠道,能夠快速并精準吸引目標受眾,付費轉換率極高。

這部分內容,咪蒙的《咪蒙教你月薪5萬》、馬東為首的奇葩說團隊的《好好說話》、郭德綱的《郭論》、做了6年免費《曉說》的主持人高曉松的付費節目《矮大緊指北》,周杰倫的歌詞作者方文山的《方文山的音樂詩詞課》,都是具有代表性的KOL的知識付費產品。

3. 付費享受高品質內容

正如視頻客戶端大多轉型付費會員模式,需成為付費會員才可享受優質新鮮內容和無廣告體驗;又如音樂客戶端也大多轉型付費會員模式,需成為付費會員才可以收聽、下載新歌、好歌。

知識付費也同樣興起VIP會員制。原因與上面兩條跑道基本相同,第一、內容版權之爭日益嚴重、版權采購費日益高漲;第二、高質量內容本該獲得其應有的價值回報。

知識付費,以音頻形式呈現居多。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在艾瑞2018峰會上表示:知識最原始的傳播方式,就是人與人之間通過聲音講述出來。后來紙質出版技術成熟,才出現了書籍,以便快速普及。知識付費在移動互聯網音頻這條跑道上釋放了極大活力。

對于用戶來說,享有優質知識付費內容,與享有優質新鮮的視頻、賞聽優質音樂的心理和體驗是類似的,例如:解悶、陪伴、消磨時光、獲得談資。

尤其是談資,比如:你沒看過《歡樂頌》,但是聽過有關《歡樂頌》的講解音頻,你和別人聊天談話時就有了話語權;你時間閱讀《必然》,但是你聽過這本書的轉述講解,再遇到這個話題時,你就可以發表意見和看法;你沒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但是聽了別人評述,你也敢做一些點評。

網評知識付費專屬于中產階級的“知識焦慮”者,也有評說所謂的“知識付費”產品并不能真正使人獲得智慧,認為學習新知這件事,不能是簡簡單單聽某個節目就能實現的。

但是,無論外界是褒是貶,這部分中產階級的“知識焦慮”圈層會長期存在,有人走出這個圈層就會有新人補充。用戶愿意為內容買單,內容實際有效與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像馬云、柳傳志、雷軍等大咖推薦了,你接觸到了就會有成功人士的感覺,你和別人聊天就會有話題。

當下內容市場上的“讀書類”欄目,細分品類如:歷史人文、商學、管理學、科學、藝術、財經等等。展現形式上,有音頻專欄點播、音頻直播課、音頻問答等;售賣形式,有整個專輯、直播課、問答社群售賣、單條聲音售賣,以及付費會員的打包售賣;付費會員制的時間大多是按年度、季度、月度、7天、免費體驗等等。

如付費辦理會員制,諸多優質知識付費即可免費享有。

如付費會員制有時間限制,用戶則需要在規定時間內盡快使用會員權益,此機制也可以增加用戶活躍度;獲客方式主要是線上+線下,線上直接辦理VIP會員,線下招募讀書會、二級代理等。

目標用戶類別主要是toB(針對Business商家)+toC(針對Customer消費者),隨著toC的獲客成本愈加高漲,為B端(Business商家)提供知識付費內容的市場前景較被看好。

這部分內容和機制做的較好的,例如:得到APP的“每天聽本書”、愛音斯坦FM的VIP專區、樊登讀書會、今今樂道讀書會、知乎讀書會等等。

三、這一輪互聯網領域的知識付費,下半場應該何去何從?

關鍵句:內容為王、塑造極致IP;垂直深耕與區域下沉;ToB的銷售與獲客方式;新技術對傳統模式的顛覆。

1. 內容為王、塑造極致IP

無論怎么變換花樣,知識付費,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本身。對于作品的極致化追求應是所有內容生產者的核心創作理念。

未來,內容生產方更加注重IP的極致化塑造;知識付費平臺方更加注重獨立IP的版權保護,這應是知識付費行業有效、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所謂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它的組成部分是C+M+O。C是Content縮寫,譯為內容;M是Midea,譯為載體;O是Operation,譯為運營。成功打造IP,必須滿足C+M+O。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C(Content內容),它的定義是具有普世性的價值觀;它的屬性是可持續開發的故事。

例如:迪士尼IP,里面的米老鼠、唐老鴨比90后、00后的爺爺奶奶歲數都大,但是它們依然在陪伴90后、00后成長,一起“玩耍”。

又如:《金剛狼》中的大金剛狼在前幾部演完后,人物設定需要死去,但是一定會編入一個“小金剛狼”繼續演繹。

為什么?

因為它們的內容具有普世性價值觀——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人性戰勝獸性。

再如:漫威電影中,《超人》幾部電影之后、《蝙蝠俠》幾部之后,如何繼續編故事?

于是——蝙蝠俠大戰超人。

鋼鐵俠、綠巨人、美國隊長都先有獨立電影,后來如何繼續編故事,于是——復仇者聯盟,復聯1、復聯2、復聯3……

為什么?

因為它們的故事不能斷。

由此觀之,知識付費領域,塑造IP的第一條件就是Content內容。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M(Midea載體),它的組成是專業制作發行團隊 +平臺 +營銷機制;它的屬性是具有掌控力。

例如: 爆紅全網的知識付費欄目《用得上的商學課》,產自于專業制作團隊老路識堂團隊。思想獨到、編輯精致、制作精良。該欄目最大限度的在全網各個平臺發行,且諸多平臺都給予優質推薦資源支持,體現出該團隊的渠道拓展能力極強。

該欄目在“有書共讀”平臺上采用打卡學習營銷機制,極大釋放了內容運營推廣的活力,如虎添翼。老路識堂是專業制作發行團隊,找到了很多優質平臺并獲得有效營銷機制的支持,對該內容的載體具有極大的掌控力。

又如:《凱叔講故事》從公眾號做出自己的APP平臺、十點讀書從公眾號品牌做出“十點課堂APP”。

再如:初期全網發行,后期的在得到APP獨家播出的《羅輯思維》。

因此,成功塑造IP是有一定門檻的。是否具有專業領域思想,較高策劃和制作編輯水平,能否獲得某平臺或多平臺支持,營銷機制能否玩轉起來,都是決定IP三要素之一Midea載體成敗的必要因素。

最核心的,是掌控力。

缺乏掌控力的失敗案例,如:《羅永浩干貨日記》從最初興高采烈的推出,到中期拖延,以致后期停更。

目前,知識付費行業內幾乎所有商家的共同痛點,都是對主播的掌控力太差,尤其是對大咖主播。這致使內容生產不能被平臺方或生產方很好掌握,最終與成功IP失之交臂。未來,掌控力問題解決不了,成功IP的塑造就會困難重重。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O(Operation運營),它的組成是完善體系 + 持續優化細節,即成熟持久的變現能力。

好的內容產品是靠市場檢驗出來的,反之,市場檢驗的反饋會促使內容產品越來越好。

市場的反饋,集中體現為數據,根據數據反饋不斷調整內容細節,并形成完善的優化體系,即內容運營。

在移動互聯網音頻領域,內容的數據維度主要有以下幾種,僅供參考:簡介頁面停留時長、專欄訂閱量、音頻條播放量、喜歡量、評論量;音頻條播放跳出點分布;購買轉換率(購買該專欄人數÷進入該專欄人數);復購率(通常指購買限時產品,過期后再次購買的行為);用戶的直接反饋等等。

根據數據反饋,不斷完善、優化知識付費內容產品,不斷迭代后續產品,從而形成成熟持久的變現能力,這就是IP三要素之運營。

舉個例子:某平臺新上線一檔知識付費欄目,上線半小時后突然下架。

原因是這半小時內數據表現,反饋出該欄目諸多地方需要修改。根據數據和策劃團隊主觀能動性分析,馬上對內容細節做以調整,之后再上線平臺,數據反饋就比之前好轉許多。

知識付費下半場的4大猜想 | 新知觀察

知識即產品,知識付費本質上與電商邏輯類似。

剛興起階段,用戶存在“因沖動付費”,但最終會走向“為效果付費”。因此,知識付費的未來,依然尊重內容為王的規律,按照C+M+O 三要素,塑造極致IP,是通用法則。

2. 垂直深耕與區域下沉

最初爆發的知識付費內容,大多集中在職場、財經、創業、親子等幾大品類,并形成為數不多的爆款,紅極一時,一大批內容生產者蜂擁而至。

一方面,在熱門品類中,已有大量內容囤積,耳熟能詳的是屈指可數的爆款,中腰部內容有多少能被用戶消費?

另一方面,還有許多品類并未受到太大關注,但卻有很大市場空間;比如:農業及其細分領域、工業及其細分領域、醫療健康及其細分領域等等。

對于萬千內容生產方,一方面需保持冷靜,不可盲目跟風;另一方面應多關注垂直小眾領域,找到精準用戶、規避競爭風險,還將大有作為。對于平臺,若自身用戶體量不足或用戶喜好不聚焦,囤積太多內容,反倒是累贅。

應緊盯用戶需求,做垂直小眾平臺里的佼佼者,同樣是成功。例如“天天學農”等垂直細分領域的平臺和內容,還應更多更強。

除了垂直領域,區域下沉也是知識付費未來發展一條明路。

雖然,近幾年經歷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房地產等幾大行業的迅猛發展和升級換代,“消費升級”不斷地被人們所提及。但是,拼多多和趣頭條的成功,也喚醒了人們對于“小城市、大市場”的認知。

知識付費興起至今,內容大多數是解決中產階級“知識焦慮”,提供碎片化時間場景下的學習內容,這天然與一線、二線城市中高端消費人群相匹配。

然而,VC SaaS 2018年6月報告顯示,資本青睞、投資數量的趨勢,是二三線城市比北上廣要好。從當前的社會形勢來看,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到,“消費升級”浪潮致使很大一部分人 “被動中產”。

中國的社會總體富裕了,但不代表大家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資產階層。實際上,大部分人還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才是最大的人群。

在北上廣以及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大家較先適應前衛、新潮的生活方式。比如:上班路途時間長,催生“聽”的生意;又如:企業職場壓力大,催生各式各樣的職場技能付費知識產品。

然而,隨著經濟發展,現在相對不發達的地域,也會很快接觸到各式新鮮的生活方式。龐大的三線及以下城市市場亟待開發。內容生產者、消費者、平臺方,在這一點上依然有大好機會,即區域下沉。

內容生產者可以思考結合地域環境和產業,創造區域特色的付費內容,比如:《臺北故宮文物與歷史》、《探秘西藏:心靈解壓十講》、《互聯網營銷山西特產秘笈》、《上海2018十大熱門求職行業指南》等。

內容平臺方可以思考如何吸引下沉區域用戶,某一地域、某一省份、某一城市等。在這方面,愛音斯坦FM在“寶島臺灣文化”內容方面的探索與建設已見成效。

關注垂直領域和區域下沉,都是知識付費行業未來發展的比較被看好的路徑。其核心思想,都是發掘市場真正需求、規避競爭旋渦、切忌跟風。

3. ToB的銷售與獲客方式

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流量紅利驟減,C(Customer消費者)端獲客成本劇增,諸多線上內容平臺公司為此頭疼。

有一個客觀現實:即使你給一個人100元錢,請他下載某APP并使用,你也很難要求他持續使用而不卸載。

為此,內容提供方和平臺方想出很多解決辦法,比如:開通線下體驗店以增加粘性;又如上文所講的關注垂直領域和區域下沉;還有一種解決方案,值得思考和推崇——ToB(to Business)。

為什么做ToC越來越難?

試想一下:每個人本身就是Customer消費者,每個人都以為自己能理解消費者。

實際上,個人永遠沒辦法用自己的“想當然”去代替真正的C端消費者的想法?,F在的消費者嚴重的碎片化。

舉個例子:有一檔知識付費欄目,在蜻蜓FM是付費播出,在喜馬拉雅FM是免費播出。結果是,這檔節目在蜻蜓FM銷售的很好,在喜馬拉雅FM免費播出卻未獲得過多關注。你也許很難理解,這些用戶都是怎么想的?

因此,未來,可選擇的一條發展之路,是將你的用戶定義為企業級用戶,或者政府級用戶。即企業主、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即B(Business)端用戶。

ToB的業務本身容易規?;繕烁珳?。知識付費在做ToB的時候,需求更加清晰可見。通常是對方明確告訴你需求,你再提供合適的內容產品。如:企業管理的系列課程、國學知識禮包、財務管理付費知識等。雙方溝通起來也更直接,以便對內容進行快速迭代。

ToB也包括ToG(Government政府)。比如:文創、體育產業,政府還愿意提供補貼,這些優勢都可能為內容創業者提供了相對更穩定的現金流。

例如:與某城市相關部門達成一致,為居民社區打造專屬的醫療健康知識付費內容平臺;為企業主訂制公司培訓的管理類課程等等。

4. 新技術對傳統模式的顛覆

一個產業的爆發往往源于某項科技的進步。這一輪移動互聯網知識付費行業的興起,主要原因就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因為技術成熟,所以在移動端實現音視頻播放、移動支付成為可能,進而產生平臺,激發內容生產方活力。

按照這個規律,假設又有新的技術發展和普及,便會再次影響到一個行業。因此,對于知識付費行業未來發展,參與者都應積極關注各種新技術的動態,積極思考。新技術,意味著新機會。對新技術保持敏感,是內容產業“安身立命”的必備思維方式。

猜想:

  1. 5G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將進一步提高內容傳輸的效率,用戶觀看視頻將更快捷便利,到時候,視頻或短視頻知識付費會不會興起?單純的音頻播放會不會被取代?
  2. 人工智能的發展將進一步影響人類生活,新的生活方式催生出新的求知欲,如何捕捉這些新動向?
  3. 區塊鏈底層技術,為原創內容標記不可篡改的“數字指紋”,知識付費內容平臺的版權引進、法律維權等工作,是否會因此改變?
  4. 區塊鏈技術使平臺的“中介”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各大知識付費平臺會不會被顛覆?該如何順應趨勢、持續發展?
  5. 以上猜想僅供參考。

總結

知識付費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行業,已初見規模,由于其變現路徑短等諸多優勢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

在目前階段正在蓬勃發展,未來也將面臨“洗牌”。每一位參與者,對于這個行業的過去、現在都應有很好的認知,對未來的發展應做好相應準備,做到不沉于過往、不囿于現在、不惑于未來。

 

本文由 @大雷|愛音斯坦FM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文章 需要看兩遍

    來自湖北 回復
    1. 謝謝 ?? 一起探索、求知

      來自北京 回復
  2. 超人和蝙蝠俠是DC漫畫的…….很尬

    來自北京 回復
  3. 很有深度,收藏了!

    來自福建 回復
    1. 謝謝 ??

      來自北京 回復
  4. 個人一點淺顯的認識,知識井噴時代,各家都在思考我能提供什么、怎么讓用戶只認我一家。而恰恰應該思考,怎么做一個以用戶為中心的學以致用的功能。

    回復
    1. 服務用戶 ??

      來自北京 回復
  5. 求勾搭

    回復
  6. 難得的好文

    回復
    1. 謝謝 ??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