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Pokemon Go游戲刷屏后,也許我們離和皮卡丘一起生活不遠了

1 評論 6601 瀏覽 5 收藏 11 分鐘

繼AR Cloud風潮刮起之后,各大公司正在為該技術領域的發(fā)展布局,發(fā)掘新一輪的機會……

2017年底至今,AR Cloud掀起了一陣風。

Niantic獲得數(shù)億美金B(yǎng)輪融資,繼Pokemon Go后續(xù)寫多人交互的AR爆款傳奇,將要發(fā)布Harry Potter Wizards Unite游戲;Blue Vison Lab于今年三月獲得Google Ventures領投的1450萬美金A輪融資; Ubiquity 6 在三月獲得Google Ventures參投的1050萬美金A輪,并于8月獲得2700萬美金B(yǎng)輪;AR Cloud先驅6d.ai也在三月拿到了General Catalyst領投的種子輪。

為何AR Cloud如此吸引眼球?AR Cloud對于AR/MR技術發(fā)展、交互變革有著哪些意義?現(xiàn)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又能如何切入?

在這里,我們將從AR Cloud的產生原因入手,探討其定義和應用場景,并結合當今國內外大廠、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該技術領域的發(fā)展布局,發(fā)掘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機會。

一、“感知”與“互動”能力缺乏,AR應用難以普及

自2014年起,AR行業(yè)經(jīng)歷了Pokemon Go時期的熱潮,也經(jīng)歷了2016年的泡沫破碎。而在2017年,隨著蘋果ARkit和谷歌ARCore的推出,以及各大旗艦手機紛紛搭載前置深度攝像頭,移動AR迎來了“風口”。

獨立開發(fā)者和大廠紛紛入局,以游戲、貼紙等泛娛樂為主的AR 功能和應用層出不窮,如Facebook、Snapchat的AR camera,抖音的AR貼紙和特效、騰訊的AR+LBS游戲“一起來捉妖”等。

盡管如此,殺手級應用卻至今沒有產生。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三點:

  • 支持AR能力的機型有限,覆蓋用戶面窄。當下蘋果只有iPhone6S以上機型支持ARkit, Android則只有13款機型支持ARcore,因而觸達人群面積有限,短期難以培養(yǎng)用戶習慣。
  • C端AR應用以視覺輔助為主,非高頻剛需產品。當前C端應用集中在特效相機、游戲、社交、教育等,AR主要用于視覺效果呈現(xiàn),不具備社交性、交互性,因而缺乏使用粘性。
  • 當前AR交互簡單,缺乏對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當前的AR應用大都實現(xiàn)的是貼紙效果,即虛擬物體在真實環(huán)境的簡單疊加,無法實現(xiàn)虛實融合;且交互單一,無法遠程多人實時互動等復雜交互。

關于“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我們來舉個例子:

玩Pokemon Go,我們只能看到皮卡丘簡單疊加在真實環(huán)境中,每次都隨機落在奇奇怪怪的位置上。但是如果透過手機,你可以看到皮卡丘在真實世界的草木花叢中穿梭跳躍,仿若真實存在的生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你甚至可以和其他人同時在同一空間和皮卡丘互動,Switch游戲Pokemon Let’s Go(精靈寶可夢 Let’s Go)也許真能走入AR。

36氪新風向 | 被Pokemon Let's Go游戲刷屏后,也許我們離和皮卡丘一起生活不遠了

Niantic AR lab的皮卡丘互動案例

然而,現(xiàn)有的ARKit和ARCore只提供了基礎的平面識別、虛擬物體疊加能力,缺乏對物理空間環(huán)境的感知,也很難確定用戶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人人AR互聯(lián),離我們預期的虛實融合仍有差距。

而這個Gap,則需要AR Cloud去填充。

二、AR Cloud:架起物理世界數(shù)字化的橋梁

那什么是AR Cloud呢?

簡單來說,AR Cloud可以被看成是連接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空間瀏覽器。

將物理世界數(shù)字化后,用戶通過AR設備在物理世界中進行理解和交互行為,從而解放人類雙手,增強人的感知能力。如多人在物理世界中跨地域溝通協(xié)作、物體輔助信息展示、空間導航等。

不同于其他云服務,AR Cloud具備三個特征:

  • 基于高精地圖的厘米級和持久性定位;
  • 理解物理環(huán)境的3D空間結構和語義;
  • 用戶之間在相同參考系內的空間信息互動。

基于以上特點,AR Cloud推動了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從以建筑、交通為中心轉變?yōu)橐匀藶橹行牡氖澜纭?/p>

當人在使用具有AR Cloud能力的設備時,看到信息增強中的物理世界,獲取信息的方式將更加高效自然,同時令用戶再一次解放雙手。

而想要實現(xiàn)AR Cloud,從底層技術上則需要多模塊支持:

  • 低延遲的5G網(wǎng)絡;
  • 區(qū)域性的高精地圖;
  • 3D環(huán)境數(shù)據(jù)集;
  • 計算機視覺中的物體識別和環(huán)境分割;
  • 自然的人機交互。

當世界變成人人可共享、編輯的空間瀏覽器,我們眼中的物理世界也將更加豐富

我們路過的每條街道將充滿虛擬路標指示信息;逛商場時可以有商場店面上的虛擬打折商品、快速的虛擬試衣體驗;就連我們的每一次面基都能看到更豐富的用戶信息,而不僅僅停留在TA是誰,還有加個微信的分離狀態(tài)。

36氪新風向 | 被Pokemon Let's Go游戲刷屏后,也許我們離和皮卡丘一起生活不遠了

Wikitude曾提出的物理世界數(shù)字化的暢想

三、跨越技術鴻溝,創(chuàng)業(yè)公司可以從“多人共享、交互”切入

在AR應用普及道路上,AR Cloud是不可逾越關卡,而同時這也是個多模塊的復雜工程。

Ogmento——Flyby公司創(chuàng)始人、AR投資機構Super Ventures 合伙人Ori Inbar曾在文章里提到:

“實現(xiàn)AR cloud需要強大財力和技術實力支撐,大概率是大廠游戲,最有可能是蘋果、谷歌和微軟這三家公司?!?/p>

在這三家中,蘋果和谷歌已默默在AR Cloud上發(fā)力:

蘋果推出的ARkit 2.0提供了多人互動能力,WWDC2018演示的LEGO就可以通過3D對象檢測,讓實體樂高模型直接生成AR游戲平臺,支持多人實時共玩。

36氪新風向 | 被Pokemon Let's Go游戲刷屏后,也許我們離和皮卡丘一起生活不遠了

WWDC2018展示的游戲Lego

谷歌則在AR?core里引入了Cloud Anchor功能,通過采集視覺特征錨點,進行云端存儲然后生成獨立ID,云端錨點掃描ID則能實現(xiàn)跨設備、多人共享。

基于這一能力,谷歌也發(fā)布了一款實驗性產品Just a line,用戶可以通過掃描同一物體進行設備鏈接,共享空間、內容,多人協(xié)同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

36氪新風向 | 被Pokemon Let's Go游戲刷屏后,也許我們離和皮卡丘一起生活不遠了

Google Cloud Anchors

之前提到,AR cloud包含多個模塊,且在技術發(fā)展尚不明朗的時期,即便是大廠也要在每個模塊上逐一突破,這也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提供了機會。

在各個模塊中,“創(chuàng)建多人交互的共享AR體驗”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首選切入點,以Google Venture參投的Blue Vision Lab和Ubiquity 6為例,這兩者都在嘗試賦予AR社交互聯(lián)屬性。

Blue Vision致力創(chuàng)建“可共享的、可持續(xù)的AR程序”,基于云視覺能力、高精3D城市地圖推出同名App,可以支持多用戶同時使用AR,但目前還只能在倫敦、舊金山和紐約使用;Ubiquity 6則主要提供SDK,支持共享、多人共同編輯線下世界,今年也在舊金山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進行了公開測試。

36氪新風向 | 被Pokemon Let's Go游戲刷屏后,也許我們離和皮卡丘一起生活不遠了

Blue Vision Lab支持共享真實空間,并在AR世界里多人實時互動,賦予AR社交屬性

然而這一塊,國內卻鮮少觸及:

無論是華為發(fā)布了《迎接未來Cloud VR/AR白皮書》,還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亮風臺2016年推出AR云平臺,看上去都還是解決儲存、傳輸問題的普通云服務,并未觸及感知、互聯(lián)層面的事情。

對于AR創(chuàng)業(yè)者,攻城守城都不容易:

單做硬件,則會過于碎片化,且容易受到蘋果、微軟、小米等大廠沖擊;單做上層應用,基于現(xiàn)有ARKit、ARCore,場景結合限制多,只能做成展示層面的feature或者營銷工具,難具備規(guī)?;涂赏卣剐?。

放眼國內AR創(chuàng)業(yè),?悉見、亮亮視野、Oglass等針對B端場景布局硬件整機;奧本未來在著力上層應用,基于不同行業(yè)、場景提供AR/MR應用解決方案;還有疊境等公司專注3D重建,從內容提供端切入。

面向未來,AR 需要硬件、軟件、云共建生態(tài),誰來補足AR Cloud這個缺口,又會從哪個模塊切入?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鄭銦&Eric

來源:https://36kr.com/p/5158637.html?ktm_source=feed

本文由 @36氪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