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選擇欺騙客戶?

3 評論 3172 瀏覽 8 收藏 13 分鐘

我們一直都說,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要真誠對待客戶。然而,《后來的我們》假票房,馬蜂窩假數據,吳亦凡假銷量。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我們更傾向于欺騙客戶?

201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Justin Gardner,進行了一個測試,想要知道人們在存在一定動機的情況下,是否更容易說謊。 他邀請了200 名大學生,將他們分為兩組,每人單獨測試,做一套較難的數學選擇題,并告訴他們,這個測試是為了“測試大學生的數學平均水平”。

A組成員是事先預付了20美元參與費,而B組成員被告知,是依照他們的配合程度來確定參與費(和試卷成績無關)。而試卷的末尾,會有小字寫出試卷的答案。

教授認為,由于參與費與成績無關,A組和B組成員隱瞞試卷末尾有答案這個事實的比率,應該相差無幾。

然而,最后的結果顯示:A組有3%的人隱瞞了事實;而B組成員,則高達26%。

我們一直都說,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要真誠對待客戶。

然而,《后來的我們》假票房,馬蜂窩假數據,吳亦凡假銷量。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何我們更傾向于欺騙客戶?

我們為什么選擇欺騙客戶?

“想要賺錢的話,不說點假話,哄客戶開心,我們賺不到錢?。 ?/p>

我認為,不能單純的從經濟利益角度上看待這個問題。

欺騙客戶,可以分成很多不同的類別。

一、欺騙原因

行為研究學家表示:我們在欺騙他人時,一般是基于四個原因:自我推銷、自我保護、影響他人、其他原因。

我們為什么選擇欺騙客戶?

而對于公司來說,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

  1. 自我推銷
  2. 自我保護

1. 自我推銷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向客戶說謊,都是由于我們希望對公司的產品,聲望,影響進行推廣。

這其中分為三點:

(1)獲取經濟利益

利用欺騙獲得直接的經濟利益,這也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的,大家所認為欺騙的主要原因。

例如這幾天曝光的外賣料理包問題,餐館直接加熱料理包,然后裝入外賣盒,假裝是現做的食物。這種方式極大的節省了餐館做菜的周期,從而節省了餐館人力與物力,獲得了額外的利潤。

(2)獲取優勢

公司可以利用欺騙來獲取自己的優勢,讓自己相對于其他公司有更高的技術水平。

前段時間的食物酸堿度被爆出造假,就是其創始人為了推廣自己的名頭,而推出的偽科學理論,并且依靠這套理論進行詐騙行醫。

(3)獲得積極印象

一個良好的公司印象,會帶來更好的公司效益。而有些公司則利用欺騙客戶,來獲得良好的印象。

例如各種假榮譽證書,網紅店的假排隊,等等,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來獲取公司的優勢,讓產品看起來受歡迎,從而增加自己的銷量。

2. 自我保護

而有的時候,公司是基于保護自身的名譽而撒謊。

其中分為兩點:

(1)掩蓋錯誤

有時候,公司會犯錯。而有些公司的處理方式,就是欺騙客戶,來掩蓋這些錯誤。

例如三星Note7手機的爆炸后,三星連續發公關文說自家的手機不會爆炸,將錯誤推卸給客戶。然而最后,還是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錯誤。

(2)逃避他人

有時候,公司會得到一些負面的報道。而為了反駁負面報道,公司會選擇欺騙客戶

正如滴滴和收購Uber的當天上午,網上已經流傳滴滴與Uber最近將有大動作。而滴滴的回應仍然是:“我們不知道這件事,網上流傳的是假的”。

然而當天下午,滴滴官方就宣布,將與中國Uber進行合并。

所以, 有些公司基于以上原因,選擇對客戶進行欺騙。

二、欺騙手段

這種公司往往利用了兩點:

  1. 信息不對稱
  2. 客戶非理性

1. 信息不對稱

如果我們想要賣出一個產品,那么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產品價值多少,我們就將產品價格標為多少;第二種是公司利用客戶對于產品生產信息的不了解,欺騙客戶,讓客戶誤以為產品生產很困難,從而使產品的價格提升。

例如一些無良的留學中介,他們利用了大家對于國外學校的不了解,聲稱留學申請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從而收取高額的中介費用。

2. 客戶非理性

如果我們下班吃晚飯,我們肯定不會去一家豪華餐廳。

但是如果是結婚紀念日呢?生日呢?難道我們就在家里下掛面么?

人在大多數時候是理性的,那只是因為非理性的誘惑還不夠。大家是不是在雙十一買了許多東西,可能以后再也用不到?

這就是因為:雙十一利用了用戶的非理性心理:一年只有一次,平時省吃儉用,現在可以趁著打折多買點。

更深一層的是:如果大多數人是非理性的,那么理性的客戶也不得不選擇非理性。

站在理性的角度上:鉆石的價值很低;而在結婚時,女性對于鉆戒的非理性需求,抬高了鉆戒的價格。被捆綁在結婚上的男性,不得不為這個溢價付出額外的資金。

三、如何保持公司口碑?

那么,一個公司想要保持一個長期的良好口碑,我認為需要做到這兩點:

  1. 創造環境
  2. 適當犯錯

1. 創造環境

不同于過去的“小公司服務固定社區”,現在的公司往往是同時服務不同的人群。由于市場的擴大,不論是公司還是客戶,雙方的選擇權都變多了。那么,公司欺騙客戶就變得更容易了,大不了換一波客戶再騙嘛。

于是,有些公司開始了欺騙,賺的盆滿缽滿。

其他同行看著眼紅,也紛紛加入了欺騙客戶的行列。最后 “劣幣驅逐良幣”,良心公司很難在這個行業繼續支撐下去,而那些欺詐的公司在行業中混的風生水起。

真的么?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建立于雙向交流上的。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客戶與客戶之間的交流機會變多,最后客戶建立了自己的關系圈(豆瓣小組,百度貼吧,各種BBS)。這個關系圈中互相信任,大家可以對于公司的產品進行評論。

后來某些長期做評估的興趣愛好者,逐漸變為了專業的評論家,開啟了自己的評論網站(ZEALER,愛范兒)。再如今,一些公司變成了客戶關系圈的提供方(小紅書)。

我們為什么選擇欺騙客戶?

但是我覺得這樣還不夠。

公司需要將客戶關系圈控制在自己的管理中,將產品的口碑限制在一個較為可控的 環境中,這樣可以強化客戶與客戶之間正向信任關系,間接的讓客戶對公司的信任感增強,最后成為公司的忠實粉絲。

我們為什么選擇欺騙客戶?

小米為什么成功?

因為他們親自為客戶打造了關系圈,讓客戶在一個更加良好的,可控的環境中交流,避免了其他公司的惡意競爭。這樣打造出來的關系圈中,會存在“互惠寬容”:由于公司和客戶都會得到好處,那么對對方也會更加寬容。

“那錘子手機呢?他們也打造了自己的客戶關系圈啊,而且這個關系圈內部非常牢固呢!”

那是因為他們過分的利用了客戶關系圈,忽視了產品本身的質量。

在客戶關系圈中,夸大自己產品的質量,本身對客戶就是一種欺騙。這種欺騙初期十分有效(錘子手機初期擁有大量忠實粉絲),但是隨著后來的產品質量問題的凸顯,這種問題會反過來對產品本身造成更大傷害(忠實粉絲變路人,甚至黑粉)。

2. 適當犯錯

“剛剛不是還說要誠信經營么,怎么這里就要開始欺騙客戶了?”

這里的犯錯,不是指“故意做損害客戶利益的事情”,而是“適當的犯點錯誤,并且改正,會有利于公司形象”。

阿克塞爾羅德所撰寫的《合作的進化》中表示:如果有失誤時,適當的寬容,反而會促進互相信任的關系。因為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 ,而公司作為人的集合體,犯錯的可能性會更大。

例如在1982年,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泰諾感冒藥,被他人惡意下毒,導致7人死亡,引起社會上的巨大恐慌。在警方已經宣布與事情強生公司無關后,公司依然選擇召回所有已銷售泰諾,并且重新設計了包裝,防止假藥摻入。

結果一年后,這個巨大的失誤(盡管和公司無關)所照成的損失就被全部挽回。

所以,如果公司的產品出現了失誤,對客戶造成了傷害,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對于失誤本身進行道歉,承擔相應責任,并且在以后用更好的管理方式減少這種失誤。

當然,我們要注意到,客戶的寬容是有限的。不論是犯錯的次數還是道歉的次數,都需要仔細斟酌。但是,任何一個對客戶或者潛在客戶會造成直接負面影響的過失,都需要及時的彌補。

四、總結

最后,我們總結一下:

  1. 欺騙原因:自我推銷;自我保護。
  2. 欺騙方式:信息不對稱;客戶非理性。
  3. 應對欺騙:創造環境;適當犯錯。

哦,還有一點,開頭的例子,是我編的。

#專欄作家#

鹵豆干,微信公眾號:鹵豆干,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90后英國博士在讀。讓我們用科學的手段,找到合適你的商業模式。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為什么文章開頭說欺騙的原因有自我推銷、自我保護、影響他人、其他原因,結論就只剩自我推銷、自我保護了?

    來自北京 回復
    1. 當你自我推銷,自我保護這些動作開始的時候,已經在影響他人了

      來自上海 回復
  2. 難怪我看了幾遍也沒看懂你第一個例子是什么意思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