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年輕人都在網易云音樂“在線打碟”?
如何把握年輕人市場是當前幾乎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想要做到的,然而,怎么樣才能抓住年輕人的心呢?
雖說互聯網大佬們都想和年輕人玩到一塊去,但只有極少數擁有和年輕人一起“蹦迪”的能力和天賦。丁磊可能是其中,最有年輕天賦的企業家。
繼養豬以后,丁磊用現場打碟的方式,再次展現了他區別于其他大佬的特質,愛音樂、能自黑,懂得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秀出才藝。
(丁磊現場打碟)
如果說七年前,互聯網大佬們都在搶移動互聯網的船票,兩年前在為下半場加油,那么在現在大水漫過、凜冬已至的時候,應該考慮,怎么拿到通向未來消費互聯網的船票了。
“購票”的渠道或許五花八門,但核心要義都在于,如何贏得更多的年輕人,畢竟他們是當下日漸崛起的新生代消費力量,是日后社會主流話語權的繼承者。
一、年輕人生活方式和娛樂消費的蓋章認證
每一代網民對互聯網的印象其實不同。70和80后,成長于網絡萌芽期,他們對互聯網的印象更多是信息渠道,比如新聞門戶,現在的資訊客戶端。
90后成長于移動互聯網,網絡對他們而言更具有關系連接屬性。而到了00后,網絡更是融為他們生活化體驗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對90后和00后而言,互聯網關鍵詞在于,短視頻、直播和音樂社交,綜藝、追星和粉絲應援。
所以,不同年齡階層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對App的偏好存在明顯差異。最近,極光大數據發布了《2018年Q3移動互聯網行業季度數據報告》。從用戶洞察、飆升排行、細分領域洞察、排行總榜等維度,描述了現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狀況。
其中,不同年齡圈層用戶的不同偏好頗受關注。報告顯示,15歲及以下和36~45歲的移動網民對教育學習類app有較高的偏好;16~25歲移動網民對小紅書偏好指數較高;26~35歲偏好指數top 1是小豆苗疫苗助手;45歲以上移動網民對今日頭條極速版偏好指數達73.1。
16-25歲,是代表90后和00后的一個年齡層??梢钥吹?,他們對娛樂類APP更為在意,其中,網易云音樂與嗶哩嗶哩并列第二,網易云音樂也成了唯一上榜的音樂類移動App。
用戶稱嗶哩嗶哩為B站,把網易云音樂的社區叫做云村,這已經是年輕用戶表達方式變遷的一大表征。
陸續出爐的第三方數據都顯示,網易云音樂在俘獲年輕用戶方面,真的有一套。
此前,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4月大學生群體app行為研究報告》顯示,大學生人群APP偏好指數top 10的應用中,網易云音樂位列榜單top 3,同時也是娛樂類app中唯一進入前三的產品。在數字音樂領域,網易云音樂成為在校大學生最偏愛的數字音樂APP。
此外,TalkingData的《2017年90后生活方式研究報告》分析90后娛樂類應用類型偏好發現,看視頻又以看彈幕網站為主, 出門旅游以坐火車和高鐵為主偏好自由行,音樂類偏好中網易云音樂的偏好指數也強于其他在線音樂平臺。
如果我們復盤來看,網易云音樂出道比同行晚了近十年,但也正好趕上了90后和00后初長成的時間節點。這群年輕人內容消費的新特征和新動力,讓網易云音樂得到了他們生活方式和娛樂消費的蓋章認證。
二、自我呈現、情感投射、身份認同
事實上,年輕用戶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比如農村、城鎮90后和城市90后,因其出身背景、成長環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一樣,總歸在審美趣味上有所差異。但互聯網產品的強大之處就在于,找到人的根本共性,然后共情。
大家都知道,痛點是做產品的抓手,但到了這個階段,尤其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到頂,解決痛點只是基礎,并不是產品能夠突圍的充分必要條件。所以,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中談到了爽點和癢點這兩個概念。
當年俞軍在百度招聘產品經理時,招聘題目是百度如果要做音樂該怎么做?很多人都寫了洋洋灑灑的規劃書給他,有一個人只寫了六個字:
“搜得到,能下載”。
俞軍就挑了這個人,他就是后來當上百度副總裁的李明遠。當年互聯網資源非常少,人們上百度找音樂找自己想聽的歌,一搜就搜得到,還能下載,這就是爽。
有需求,還能被即時滿足,解決了不痛不癢。但這就夠了嗎?滿大街都是找到了商機的創業者,BAT都在搞短視頻和音樂平臺,優愛騰都在布局自制綜藝,但為什么只有抖音、網易云音樂和創造101觸碰到了年輕人的癢點呢?
癢點其實就是滿足虛擬自我。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認為,日常生活即是一個巨大的舞臺,人們的種種行為,都是根據舞臺的情境定義進行有意識的表演。在他人注視和自我期待中,個體有目的有意識地按照某種方式表達自己,塑造出個人在前臺的形象。
年輕用戶需要的是個性、理解、社交、共鳴、志同道合、情感歸屬等等。不管是抖音、網易云音樂和創造101,用戶參與其中,其實算是完成了一次自我呈現,同時在情感投射過程中尋找到身份認同。
不管是什么樣審美趣味的90、00后,他們都能在錄制或參與抖音短視頻的時候,發現另一個自我,也一定會在二次元、電音、國風、歐美等不同曲風的歌曲中找到心頭好,在101位女孩身上找到各自成長軌跡的對照和坐標。
隨著社交網絡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在建立起人與人交流的橋梁時,也圍繞人的內心建立起一座座墻,使大眾處于一種群體性的孤獨心理中,“音樂社交”的興起,發展了強烈的情感連帶作用。年輕人通過音樂的情感連帶作用與其他用戶產生線上的“親密關系”。
網易云音樂的歌單、評論、視頻等UGC內容板塊,為年輕群體提供了交流互動、尋找情感歸屬的一塊陣地,其個性化推薦、黑膠播放頁面、鯨云音效等產品體驗也給了年輕用戶自主選擇地帶。
云村用戶通過音樂評論和交互動態建立起自己的分享和社交體系,個體參與到該互動體系之后,能夠在這個互動體系之中產生群體興奮感,一種屬于群體成員的身份符號被建立起來,在這種以情感連帶為核心的互動儀式中,參與的個體能夠體會到群體歸屬感。
三、后在線音樂時代,平臺沒有邊界
90、00后不僅是充滿互動熱情的一代,也是天然付費的一代。不管是視頻網站還是音樂平臺,用戶購買會員,購買付費內容的動力和意識都越來越強。在音樂版權厘清后,音樂內容源頭能站著把錢賺了,歌迷也可以很方便地為喜歡的歌手和歌曲付費。
除了用戶付費意識之外,相比于唱片時代,音樂宣發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原來的單一形態發展到富媒體形態。很多場景化的渠道,開始重構音樂內容傳播的節點。比如說短視頻社交平臺場域已然成為了新的神曲制造機。
當然,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對音樂平臺來說,不是競爭而是反哺。短視頻場景,成為了音樂宣發的一環,流量非但沒有稀釋還帶來了新增,用戶的行為路徑是先在短視頻平臺看到—搜索背景音樂—在音樂平臺收藏—互動評論。
而以網易云音樂為代表的音樂平臺,除了繼續在原本就擅長的社區打造、UGC內容上下功夫以外,也在音樂基礎上延伸出視頻和直播等富媒體形態。從視頻和直播的發展歷程來看,只有依托具體的產業才能走通閉環,比如游戲、旅游等等。
而音樂平臺天然具備音樂產業依托,從作品發布、數字專輯發行、音樂現場、周邊衍生品,音樂人可以獲得平臺全鏈路服務。而對用戶而言,除了繼續在云村書寫故事,尋找同類,也可以在視頻板塊分享自己的現場體驗,在直播板塊秀出自己的音樂才藝。“在線音樂+平臺社交+場景傳播+產業重構” ,以音樂為核心不斷延展,網易云音樂的角色越來越多元,邊界也在不斷拓寬。
中國的音樂平臺已經走出了不同于西方巨頭的道路。在社區打造、UGC內容、直播和視頻等富媒體形態,以及向音樂產業上游滲透,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等方面,音樂平臺的想象空間巨大。當我們在分享音樂的時候,分享的是一種心情、一種場景,甚至也是一種年輕的文化。
#專欄作家#
吳懟懟,微信公眾號:吳懟懟(esnql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專注互聯網內容、品牌與公關領域個性解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