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風口初現:大佬布局,變現初具形態,觀眾需求高
最近,歐陽娜娜,憑借發布的日常vlog系列圈了一大波粉,強勁的明星效應也使得vlog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
Vlog沖出小圈子是必然的趨勢,其本土化的過程必然充斥著諸多挑戰與驚喜。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需求、觀眾、平臺等外部條件已準備就緒,現在入局或許是不錯的時機。
2018是互聯網巨頭們全面布局短視頻的熱鬧年度,它們相繼發布的數款短視頻APP在各個細分領域對用戶進行個性化截流。就在本月初,騰訊發布的最新短視頻產品yoo視頻又以最高每條補貼3萬元的力度引發行業熱議。
作為騰訊的第13款短視頻APP,yoo視頻這次是沖著Vlog來的。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2018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如此介紹道:yoo視頻將以人格化賬號為主體,通過Vlog和Vstory兩種不同的內容形態,來展示有故事的人和有態度的價值觀。不難發現,Vlog將在yoo視頻上具備更高的內容優先級。
Vlog作為視頻日志發源于YouTube,在海外經歷了從小圈子到大眾化的發展歷程,如今已是成熟的內容產品。
而國內的Vlog尚處于剛剛起步的萌芽狀態,今年年初卡思數據(ID:caasdata6)曾對Vlog做出分析,認為變現不明朗、內容生產門檻高與文化環境不利于Vlogger規模發展是3大主要障礙,“風口”一詞時常提起卻下文寥寥。
如今一年快過去了,不妨我們在來看看Vlog當初的困境如何了?
一、內容變現:扶持到位,廣告可行
能夠盈利是一款內容產品存活下來的首要條件,短視頻平臺常為創作者提供補貼來完成形成創作者入池的第一步,豐富平臺的內容規模。
1. 平臺補貼逐步到位
精品化及碎片化的趨勢短視頻行業有目共睹,Vlog以高度人格化的精品內容表現形式引起資本的關注。
2018年短視頻平臺繼續加碼Vlog領域,據媒體「娛樂資本論」整理,有所動作的平臺有:
- 1月,小影發布V光計劃,計劃用2018年一整年的時間孵化一部分Vlogger,并且使20%的頭部創作者獲得合作紅利;
- 1月,秒拍,宣布補貼作者,正式推廣Vlog;
- 1月,人人視頻APP,利用美劇愛好者聚集社區推廣Vlog;
- 9月,微博Vlog官方發出正式召集令,過往30天里,發布過4條以上Vlog,成為微博認證的Vlogger享受微博扶持,同時收回Vlog超話;微博Vlog官方運營也不斷和各種流量明星、大V合作拍Vlog,擴大Vlog的影響力;
- 9月,今日頭條與歐陽娜娜聯合開展首個明星Vlog計劃,并與其他多位明星進行Vlog接洽;
- 11月,騰訊發布短視頻平臺yoo視頻,以Vlog和Vstory為主要的內容形式,同時召集Vlogger,最高每條補貼3萬元。
資本的重視對Vlog的發展是利好的,更多的創作者能夠減輕顧慮投入創作,而類似“活躍主題數*主題價值*活躍時長”這樣的Vlog估值體系也在不斷的迭代,促進Vlog整體形成良性發展。
2. Vlogger都能找到契合自己的合作品牌
Vlog的發展緩慢少不了對Vlogger高門檻的制約,從去年至今,頭部Vlogger的格局幾無變化。
高附加值的商業合作機會總傾向于頭部,且雙方能夠具備較好的長線合作關系。
大概是井越去年為OPPO R15做內容植入后,今年又為R17 Pro拍攝了《發現夜的美》內容短片。而在攜程旅游的贊助下拍攝《京都大阪的日與夜》短片,與假笑男孩Gavin同框互動等形式也都是個人IP價值的延伸。此外,flypig的帶貨能力、cbvivi對儀式感的把控都為其贏得了不少的品牌好感。
廣告方面,Vlog的合作方式分為內容植入與贊助體驗兩種,以Vlogger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相互切換的視角帶入產品介紹,為受眾理解產品優勢及信任產品真實性方面加分。
經過了一年的發展,雖然Vlog領域沒有成長出改變頭部格局的創作者,但也得到了優質Vlogger的補充。
據卡思數據觀察,每個類型的Vlogger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定位。平易近人、親切的Vlogger更適合大眾消費品與輕奢品牌的投放,這些產品與目標用戶更為貼近。
生活富足的Vlogger更容易與潮流、消費升級類品牌相結合,向觀眾展示生活的標配,為他們提供一個與之看齊的通道。在Vlogger與品牌的結合過程中,后者其實消費的是前者的身份、階層與個人標簽。
不過在合作方面,Vlogger相比一般創作者需要更多的創作空間,這點也是具備高粘粉絲的正?,F象。Vlog中創作者對觀眾的分享往往是真實且真誠的,觀眾對創作者也是信任的,Vlogger更希望用自己理解觀眾的方式進行創作。他們需要在“告訴觀眾植入,觀眾因喜愛Vlogger而選擇支持”和“不告訴觀眾,憑隱性植入獲得信任”之間做平衡。
?▲? vlogger?叮叮叮片尾的品牌植入提示
廣告植入與平和合作相似,Vlogger的人格魅力與個人的價值觀的人格有很強的關系,優秀的Vlogger對被管制的接受程度都比較低。那么在這方面廣告主需要承擔的是植入程度的風險,平臺需要研究對Vlogger內容指導及變現的干預程度。
二、內容生產門檻持續下放
“將日?,嵥榕臄z成大片的炫酷感”是學院派Vlog的經典風格,它來自Vlog教父Casey Neistat。這樣的Vlog對鏡頭及素材的要求非常高,前期投入不菲。
微單+Go Pro的配置,再加上幾十個G的素材讓躍躍欲試者望而卻步。但不過不是所有的Vlog都需要達到這樣的高度, 一個連貫完整的事件才是Vlog主要的承載的內容,只要完成2個關鍵要素:故事線(誰,在哪,干什么;約70%)和空鏡頭(環境、過程、動作;約30%),那么這支Vlog就是合格的,完成它除了拍攝,還需要表達、剪輯、編劇等多項能力來共同完成。
平臺方面已經在拍攝、景別、主題等方面對Vlogger進行內容創作指導。
2017年末,以移動端視頻剪輯為大眾熟悉的短視頻社區“小影”用 #挑戰21天Vlog# 來調動創作者積極性,活動結束后產出了#21天告別溫哥華#、#21天給5只流浪貓做絕育#、#21天教會父母10個app#、#21天尋找消失的北京#等優質內容。
而一閃Onetake將時間縮短至1分鐘,在今年春節發起名為“一分鐘創作挑戰”的挑戰主題: “讓你拍春節Vlog,時長一分鐘,你打算拍什么?”
此番新上線的yoo視頻也提供了Vlog教學,詳細地向用戶分解了拍攝步驟。
時間短,拿起手機就能拍,“命題作文”。Vlog平臺下放了Vlog的創作門檻,先讓一部分人成為創作者,入局后再進行內容優化。小眾到大眾的過程中少不了外部環境的支持。目前來看,潛在Vlogger的技術恐懼正面臨著緩解。
業內還存在的一個顧慮是國人缺乏自我表達的熱情,現在再看發現這個假設不攻自破。抖音、快手的高漲已經是很好的說明,社交平臺上受眾的表達欲易于激發和培養,而Vlog自誕生之初被貼上的95、00標簽本身就具備原生表達欲。
井越11月初在《一拍即合——騰訊創作者社群計劃》發布會上說:
“Vlog符合人們在社交網絡中幾乎唯一在做的事情——自戀?!?/p>
自戀是人們拍攝Vlog的主要原因,而自戀可以說是人性的本能了。
三、內容環境的接受程度較高,Vlog正在出圈
Vlog體現了觀眾對個性化生活方式、特立獨行人格的內容需求,這樣的內容兼具感染力和真實性,在整個內容環境里的接受程度都較高。
上周我們分析了抖音新銳榜Top50,兩位Vlogger?itsRae與?叮叮叮?入榜,值得注意的是,兩位紅人的內容僅是橫屏剪輯,在沒有特別制作,觀看體驗有提升空間的情況下還是得到了市場的認可,足以說明觀眾對其內容的認可程度。
對短視頻紅人來說,Vlog不失為一種豐富人物屬性,展示魅力,增添親切感的好方式,打開辦公室小野等頭部KOL的視頻頁面,你會發現他們的Vlog也同樣被粉絲喜愛。
另外,不少知名短視頻達人的認證信息都加上了“微博Vlog博主”一欄,比如美妝達人扇子、美食達人大胃王朵一、搞笑達人喵大仙等。
在短視頻領域認可的基礎上,Vlog也經歷著“出圈”的考驗。近期歐陽娜娜憑借《nabi上學記》系列Vlog引得國內觀眾直呼可愛,“周中菜場買菜,周末秀場前排”式的日常記錄助其在海外延續著國內的影響力,而歐陽娜娜是今日頭條的首批明星Vlog計劃中的一員,可見短視頻已將細分領域投入到更大的空間中延展覆蓋面。
Vlog沖出小圈子是必然的趨勢,其本土化的過程必然充斥著諸多挑戰與驚喜。目前可以看到的是,需求、觀眾、平臺等外部條件已準備就緒,現在入局或許是不錯的時機。
作者:卡思數據,公眾號(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數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評論的理由:我是西碧微微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