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肖軼:知識付費涼涼了嗎?
知識付費,究竟他的激情和理性體現在什么地方?
什么樣的人還在消費音頻內容?聲音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在肖軼看來,用戶的消費行為可以分為感性和理性。感性消費的內容多是陪伴類的內容,理性消費人群則傾向于購買干貨類的知識。
寒冬中,行業能否健康發展取決于三個維度:一是聽眾數量和收入是否能持續增長,二是收入流能否多元化,三是行業生態是否會修正內容發現、數據監測和商業變現等方面的無效率狀態。而肖軼認為,好的內容提供者的要義在于給用戶更好的體驗,消費降級的另一面實際上是體驗升級。
以下是肖軼的演講內容:
各位下午好!今天是冬天,我們在講說文娛凜冬將至。在冬天,文娛究竟是走理性的四環路,還是走激情的平安大道?
我想解釋一下,今天在這講內容付費,內容付費特指音頻行業的內容付費,不是廣義上的內容付費。然后我們來說一說,究竟他的激情和理性體現在什么地方?
首先,我們今天說知識付費涼了沒有?
當然是涼了,我們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不為知識付費過。各位,你們已經付到麻木了。從你們出生開始一直到長大,甚至到現在大家都會持續付費,所以知識付費是一個老題目,但是老題目為什么這兩年突然火起來了,很簡單炒火的。虛火怎么能持久?但是我認為內容付費它不涼。
因為內容付費完全不等于知識付費。
如果在音頻行業,我們要去做一個像視頻行業的會員。那就意味著沃爾瑪要做一個會員卡,大家領完了之后就在沃爾瑪隨便買。我相信大家會說這生意沒法做。因為大家賣的每一單都是有剛性的成本的。
內容付費本質上是一個內容電商。在內容電商貨架式售賣的基礎上,我們去挖掘適合中國老百姓的包月會員,因為中國人最喜歡包月,這是兩種不同的商業售賣模式。
知識付費,涼是涼在哪,因為課程這個東西很重,大家壓力很大。大家其實沒空每天去為了交流而學習,我們很多時候在學一些泛知識。換句話說,我們是在消遣。因此蜻蜓做的是包含了硬知識、泛知識和娛樂類內容在內的內容付費。
我們為什么這么說?
從蜻蜓自己的數據來看,每年內容付費的收入是大比例在增長。
其次,我們從行業很多數據看到——人們越來越愿意為內容付費了,不管是視頻內容、小說訂閱,還是一些高客單的音頻的節目。
這個趨勢是真實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在機場、火車站。還是在公交車站,戴耳機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是需要降噪,有人還愛戴著耳機工作。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有很多特殊的場景利于音頻行業。我們的音頻內容就有機會進去。
在音頻付費領域,有理性內容與感性內容之分。
第一種,工作的時長相對比較固定的人群,比如:司機、保安、家庭主婦。他們容易去消費這些訂閱門檻較低、時長較短的內容,一般時長在15分鐘~18分鐘。在超過20分鐘之后,這類人就會產生聽覺疲勞。
比如晚上回家之后,我打開電視,我做好心理準備,我要看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決心很難下的。看一個3分鐘~5分鐘的短視頻倒是可以。
另一類理性的消費者是什么樣呢?
他們最典型的就是三高,高收入,高知識,高素質。
這樣的人特別喜歡聽一些著名的文學大咖去總結知識點,包括歷史的、社會的、科學的。“三高人群”喜歡聽知識的匯聚,他們不愿意聽雞湯。理性的消費人群的畫像就是——進取指數比較高,消遣指數不一定。他們需要有人用最簡單方法告訴我信息,然后到飯桌上去炫耀。
第二,在音頻行業寒冷的冬天,鼓吹消費降級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應該讓用戶的體驗升級。
我們希望給用戶什么樣的感覺,希望讓你坐在舞臺的中間,配音演員就在你的周圍轉,刀劍打擊的聲音從你的腦袋上飛過去,這個叫做體驗升級。我們把電影級的體驗:杜比和DTS的全景音、360度的收聽效果,融入我們的優秀廣播劇產品里。
第三,音頻的最后一個特點,也是最重要的特點——只有音頻可以全場景打通。
在文娛這個領域,音頻真的給用戶帶來24小時的陪伴。我們之前和艾瑞做了一個14萬人樣本的調查,我們發現晚上10點半以后,活躍率還在往上走的只有音樂和音頻類業務。其他的App用戶都開始睡覺了。音頻還能在我們身邊。所以這個行業能不能夠在凜冬里加把火,對此我還是蠻有信心的。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激情還是理性,也許一個新的玩家,一個小眾的朝陽型的業務的入局會給整個大文娛的冬天帶來一些亮色,碰巧蜻蜓的顏色是紅色的,我覺得很吉利的。
今天時間很少,跟大家交流呢,還是希望各位能“更多的世界,用聽的”。
作者:肖軼
來源: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4205.html?f=wangzhan
本文由 @虎嗅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