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短信后新產品不斷,社交媒體還有創業“口子”嗎?
雖然社交市場似乎一直被幾款領頭產品獨霸,但是像POP、ECHO、唔哩星球、微臉、我是謎、Soul、一罐等一眾社交媒體產品還在源源不斷的產生……
當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忘記你時,你就死了。
——《西部世界》
子彈短信最害怕的不是用戶量的下墜,也不是口誅筆伐的看衰聲,而是有一天沒有人再談論它。
用戶量斷崖式下跌后,子彈短信仍然孜孜不倦地更新,不久前還大張旗鼓引入支付寶支付,實際意義有多大不得而知,但總歸還能撈一點關注。
不過,對喜歡看熱鬧的吃瓜群眾而言,社交媒體的新晉創業者不只有子彈短信吊著一口氣,下半年以來這個行當似乎又有了松動跡象,玩法也日漸豐富。
例如,就在最近幾天,APP Store和安卓各大市場又新上了一款稱作“Ta在”的社交媒體軟件,該產品在玩法上大打算法革新旗號,要顛覆傳統社交媒體用戶與內容的匹配方式,實現用戶間興趣和需求的真正契合。
而Ta在,也只不過是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眾多社交媒體產品的一個,在這之前,還有POP、ECHO、唔哩星球、微臉、我是謎、Soul、一罐等魚貫而入,一些產品,Soul還鬧出不少動靜。
被幾個產品獨霸之后,社交媒體興許還能一不小心真的創造奇跡了,如興奮的羅永浩在臺上所說。
一、社交媒體“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
總有人盯著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產品不放,挖出各種問題,但是,你能想到的,互聯網最好的產品經理們未必就想不到。
他們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罷了。不是不聽、不改、不優化,而是產品度過巔峰期后,大多數時候只得小心翼翼伺候著,能做得反而越來越少。
例如,微信最基礎的IM功能,我們總能找到一堆這個不好、那個不方便的問題。如何編輯、如何發送、如何語音、如何插入圖片與小視頻,來自不同背景的使用者,甚至專門挑刺的人,總能找出一大堆待優化之處。
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設計,IM一發一收,能做的文章太多,無法完美,總有不足。
用戶量越大問題就越明顯,眾口難調的最好處理方式——以及現實的結果,就是干脆不調。
微信公眾號,過去是用戶不愿意去關注新的博主,現在則變成了用戶甚至懶得“取消關注”。這樣一個對打今日頭條、百家號的巔峰內容產品,生態愈發死氣沉沉。
張小龍要仿照信息流的方式呈現推送信息,讓機會均等,在一片罵聲中匆匆收場。
朋友圈這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社交分享場所,雖然廣被詬病“偽裝場”、“微商天地”等,但除了小心翼翼加幾條廣告外,一直未有突破。
另一邊,同樣擁有龐大用戶量的微博,在媒體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想做一點社交嘗試,加個動態啥的,也是草草收場,用戶還是習慣少數大V發聲,多數人吃瓜,相互之間的交流……不存在的。
改動風險太大是主流社交媒體難以在產品上突破的直接原因,繼續僵持或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靠著使用慣性與天然網絡效應“小心駛得萬年船”。
不過,另一股力量又直接摧毀了這種“據守”的想法。
零點調查《中國00后群體研究分析》中提到,95后、00后才是真正的“移動的一代”(mobile generation)。
這幫“小孩兒”首次觸網年齡越來越早,平均已經到了6歲半,每天上網時間高達1.6小時。1995-2010出生的,已經全部掛在網上了。
喜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等主要知識付費平臺上,92年以上職場人士占據近6成至8成。
用戶未變,但人群卻在更新,在踟躕中畏首畏尾的社交媒體產品,能不能納入新新人類的法眼,很難說。
與此同時,產品經理又很難做點什么。
二、創業者青睞垂直切入,但垂直也有不同“垂”法
“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映的客觀事實是,帝國有強大的武力進行防守,但已無力再進攻、打壓它人。
這意味著,創業者只要能利用社交媒體產品的老態(仍然強大),找一個恰當的口子,就能博取市場空間,不會被“辣手摧花”。子彈短信初期的瘋狂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以子彈短信為代表,對突然涌入的諸多創業者而言,找個角度垂直進去是普遍的玩法。只不過,這種垂直化卻分化出不同的花樣來。
1. 功能垂直,肢解微信
以一個結構完備的類似產品去懟微信并不現實,肢解微信,選取某一個功能切入,成了某些社交創業的首選。
微信四大功能:IM、朋友圈、公眾號、搖一搖/漂流瓶,除了公眾號歸屬內容領域,其他三個都有對應的分蛋糕項目。
IM是最難切的領域,但風險總是與收益對等,打下IM的江山就幾乎打下了微信的江山,自來往、米聊、易信后,再次切入IM的勇士當然是子彈短信了。語音+文字輸入方式、快速聊天回復、稍后處理……
這些用戶體驗極佳的創新說明子彈短信對IM的改造下了功夫,如圖:
而微信自家出走的高管做的POP和ECHO,雖說是對標snapchat、instagram,但其玩法怎么看都想是朋友圈分享的強化版。
POP的即時拍照分享、虛擬貼紙形象,都在主打熟人社交及圈子分享,虛擬貼紙甚至類似QQ秀;而ECHO的首要功能就是“瞬間合輯”,在圈子內分享,且能形成類似朋友圈的時間線,如圖:
Soul、一罐等產品,直指微信的搖一搖、漂流瓶而來。Soul的靈魂社交憑借8月在微博投放一個長篇大論的故事突然小小火了一陣,說白了,不看臉、性格測試配對這些功能,都是為了“搖一搖”或者“漂流瓶”的效率更高罷了。從搖一搖起,陌生人的曖昧社交總有那么些可能,前有陌陌探探,后來者不會停下。
Soul界面如圖:
2. 用戶“雙垂直”
從不同的用戶人群垂直切入,本來也是平常的做法,不過這種切入事實上也有兩種方式。
一種就是普通的直接搶奪。例如靠著幾個匿名爆料突然大火的職場社交產品脈脈,最近的官方數據,所謂“高質量白領”注冊用戶的規模,已經突破5000萬,這是直接分食客戶群。如圖:
另外,就是不搶奪現有社交APP用戶的玩法,而是“收納式”垂直,盯住新入網的新新人群。打開唔哩星球app,“假面舞會”、“故事與酒”、“涂鴉拍賣”等95后、00后的玩法恐怕80后或更早的人群無法理解,但它的確創造了日活25萬、月活70-80萬、次日留存率約46%等成果,其中00后占到60%-70%,這是不可忽視的、微信微博難以觸及的新興力量。
如圖(來源:網絡):
3. 社交“方式”垂直
還有一類垂直切入,干脆打起了社交方式的主意,畢竟,似乎從來沒有人質疑過去默認的社交與分享方式本身是否有道理。
最近新上線的Ta在APP就自稱“新一代反常規社交媒體軟件”,不再給各類人貼上社交的標簽進行匹配,而試圖用算法搞出所謂“一人千面”。
例如,在內容分享上,Ta的主界面提供了3種方式,“Ta在”,用戶分享內容,特殊的無標簽算法推送內容;“我趣”,提高推薦的精準度,得出更為精準的推送結果;“合拍”,進一步提升精準度,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得出與之最“合拍”的用戶。
如圖:
對社交默認的方式進行改變,這種玩法或許打開了切入市場的新思路,但基礎層面的改變相應地難度也會更高。
當然,除了上述三種通過垂直的方式切入社交媒體的玩法,也有一些產品喝了洋墨水不信邪,要正面杠微信微博。
10月份剛剛完成近600萬元天使輪融資的微臉,就宣稱要做中國版的Facebook(雖然被網友稱作人人網詐尸),打造真實姓名、真實信息的移動社交網絡,一次把微信、微博全懟了。如圖:
該APP上線一天后,在iOS社交榜中的排行便達到了第38名,沖勁十足。雖然是借了臉書的名頭,但也足以說明社交媒體的江山并不穩固,用戶的審美疲勞后,替代的沖動難以預料和控制。
三、八仙過海,社交媒體創業自有神通
總體而言,選擇什么角度切入社交媒體創業,除了外部市場的考量,與創業者的稟賦同樣密切相關。
POP創始人為林少華是前微信基礎產品部產品中心副總監,ECHO創始人黃天晴是前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基礎產品中心總監(部門拗口,注意二人的確不是一個部門的)。
不過,兩人都做“產品”,在如何分享這種事情上顯然比做基礎的、死板的IM在行一些,在Snapchat與instagram兩個分享巨頭影響下,盯住圖片與生活分享方式在情理之中。
而子彈短信做IM,啃硬骨頭的玩法,實際上亦符合錘子系公司“研發能力過剩”的特征。
在如何更好地通訊這件事上,錘子的確有兩把刷子——無論是自家OS上曾出產過標志性的“大爆炸”功能,還是朱蕭木煞費苦心研究如何讓老年人、視覺障礙人士更好地溝通,甚至是錘子最失敗的產品TNT,也顯示了某些高效溝通的實踐。
雖然子彈短信只剩一口氣了,但其卻公認比微信在IM方面更好用,“引用回復”、“這是誰來著?”等小功能都是IM的高光創新。還是那句話,IM無法完美總有優化空間,子彈短信鉆了進去。
另一個攪局者Ta在,其本質上就是通過算法創新來拓展社交方式,這是新晉創業者可選的路徑,大佬級企業與創業企業之間,最為平等的是平均的智力資源,小公司的算法創新不一定就比大公司差,這在金融科技創業浪潮上已經表現出來。
而Ta在的一些社交媒體做法理念,都需要算法的支撐。
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1.0時代已經出現了信息過載,一方面信息太多,另一方面信息不匹配,“我關注的人發的東西并不都是我想看的”現象已經十分明顯,朋友圈影響力日益下滑,微博商業化越來越嚴重,不論是發出內容的,還是接收內容的,社交雙方其實并不滿意。
以此為背景,Ta在打的旗號,就是讓信息過剩時代社交過程中的內容分享、人群聚類更加準確。在實際操作時,“Ta在”、“合拍”,表現出越來越深度的匹配,此外,Ta在給了每個分享的內容用七種顏色的“鉆石”進行標記,暖色偏大眾,冷色偏小眾。如圖:
不同于Ta在試圖用算法完成所有人和社交內容的精確匹配,唔哩星球則利用創始人對95后、00后人群的洞察為產品設置一些“非我族類”看不懂但十分有用的功能。
例如假面舞會,每天由不同的星主(來自經過篩選的用戶)主持,根據男女比例,“舞池”人數150-300人,晚8點開始持續3個小時。這個虛擬的舞會還設置了一些規則,例如未報名的進入替補席,等著替代那些遲到5分鐘以上的名額。如圖:
這種看起來小孩過家家的玩法,已經成為唔哩星球重要的引流產品,按創始人竇漪的說法,相當于游樂園中爆款的旋轉木馬。
可以確認的是,這種光怪陸離又行之有效的玩法,真不懂95后、00后的,肯定想不到也玩不轉。
四、能攪局即是勝利
都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最難啃。但是,甭管有沒有原罪陌陌都市值百億了,橫空出世的探探也一下子躥火;子彈短信聲量小了但700萬沉淀用戶還在;Soul憑借微博的一個廣告火了一把;脈脈快速成長……社交媒體從來不是什么黑洞,至少最近一年尤其近半年以來,機會越來越多。
反倒是,游戲、服務類創業的壟斷跡象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游戲,過去機會大現在機會越來越小,已經被流量大戶把持,后進者幾無機會。
社交媒體的機會,與其他領域的機會,有著相反的演化。
回過頭來看,各種垂直方式、各種“神通”的出現,本身就證明社交媒體創業是一個有著很多口子的行當,能攪局就等于進入了這些口子,就已經算是勝利,剩下的只需靜待“時機”到來。
這種時機,先是外部的,社會需求劇烈變化引起用戶的質變,又分為兩種。
1. 現有人群的“霉變”
社交圈越來越窄、宅化傾向越來越明顯、B站流量越來越大,老網民們整天喊自己老了,實際不過是在發霉。
Soul打著“不約”的旗號,要做博客自留地、不小心被志同道合的人看見的心語……這些說來說去都是盯著“性”之外的陌生人社交需求——日益明顯的“孤獨”。而一罐APP把這種孤獨霉變體現得更為明顯,產品UI中透露著一種隔絕,更被評為社交恐懼癥患者專屬社交軟件。如圖:
2. 新人群的替代
95后、00后對現有用戶的替代是時間上和物理上的,必然發生、無法阻止。每一波新人,帶來的都是全新的機會,不再贅述。
然后是內部的,如前所述,社交媒體長期積壓存在著各種問題,IM、朋友圈、附屬產品功能總有不如意的,疲態顯露后給予創業者機會。此外,還有一些隱性的缺陷顯露,例如Ta在這個產品盯的就是社交內容匹配算法本身的不完善。
當前凡是涉及的人與社交內容匹配的算法,大多數都是制式教育背景下的產物,根本上遵循某些特定原則,實質是固化的。例如像Facebook、Amazon、Netflix、微博、微信、頭條、淘寶、優酷等網站采用傳統的標簽化分類方法,“標簽”是算法的基石,但標簽本身,以及標簽與標簽之間的底層關系(行話叫“知識庫”),說來說去都需要人肉輸入和整理。
這是Ta在的“時機”,它試圖建立一套制式化教育之外的算法,顛覆掉過去的算法核心——標簽,把原本由人控制和輸入的標簽也交由機器自己完成,這種玩法或能將同一品位的電影、音樂、詩歌和繪畫歸類到一起,而以標簽為核心的算法是做不到的。
社交媒體與過去的BBS相比,只是把所有的信息、知識和人聚合起來,但“我關注的人發的東西并不都是我想看的”,說明它并沒有解決分類問題。Ta在想讓算法不再被人為固定的標簽框死而冰冷,“讓機器自己玩”這種解決分類的方式,前方能走多遠、是天堂還是毀滅還未可知。
但無論如何,能攪局就是勝利,陌陌、探探、脈脈、子彈短信、唔哩星球、Ta在、微臉、Soul、一罐、POP、ECHO……社交媒體正變得越來越熱鬧,對“天下苦壟斷久矣”的移動互聯網而言,這一定是件好事。
以上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完】
#專欄作家#
曾響鈴,微信公眾號:科技向令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TMT新媒體“鈴聲”創始人,《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作者,《網紅經濟學》作者之一,《商界》等多家雜志撰稿人。重點關注SaaS、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O2O、新媒體運營方向。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三國鼎立”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