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下一步,可能是組織
互聯網的便捷讓關系重構,關系形成組織,組織帶來信任,而基于這種信任,可以產生各種商業(yè)行為和利潤。
PC端到移動端,主要釋放的是流量紅利。
2010年的時候電腦都不多,上網對大多數人是件奢侈的事情,到現在人手一臺手機,幾乎全天在線,釋放了巨大的流量紅利。
在這股紅利里,用最快的速度搶占最多的用戶才是正經事。融資、燒錢,都為了DAU,風口上豬也能飛,很多公司成功都因為搶占了有力的生態(tài)位,砸出了足夠多的用戶量。
但這股紅利在2016年就開始放緩,18年見頂了。象征性事件,是頭條系時長增長多少,騰訊系時長就降低多少,曾經的增量終于成了存量池。
在這股浩浩湯湯的潮流里,互聯網公司好像遷徙的牧民一樣,逐流量而居。線上流量便宜就買線上;線上買不起了就去做線下,共享單車、無人購物架;線下燒不動了就去微信,做小程序。畢竟大多數公司的留存和變現水平都差不多,誰能搶到便宜流量,就成了關鍵。
可這股紅利畢竟吃完了,接下來怎么辦?
騰訊倒是指了一條路,產業(yè)互聯網,不是過去的互聯網+,顛覆傳統(tǒng)行業(yè)。而是+互聯網,用互聯網工具輔助傳統(tǒng)行業(yè),提升效率。主角,得是傳統(tǒng)行業(yè)。不過這條路不太適合大多數公司,都做的太薄了,又不像騰訊家大業(yè)大,對各個產業(yè)上下游早有布局,資金、資源、認知、經驗,都不足以支持產業(yè)互聯網的選擇。
還有一個選擇,組織。
一、App的紅利是流量,組織的紅利是關系
這條路其實已經不少先行者在走了,比如:社區(qū)電商。但還有很大的紅利可挖,這個紅利就是關系紅利。
比如之前我買電腦可以問問隔壁老李,他比較懂,現在我可以問問發(fā)燒友社群里的老王;比如之前我想唱歌,只能跟幾個朋友約K,現在可以在全民K歌家族群里發(fā)自己的作品;比如之前我買咸鴨蛋只能去超市,現在有種草群給我講,高郵的鴨蛋是多么好吃。
互聯網的便捷讓關系重構,關系形成組織,組織帶來信任,而基于這種信任,可以產生各種商業(yè)行為和利潤。
2016年崛起的知識付費,是關系紅利的第一波。之前只在報紙、電視、書本上見過的名人,能給我上課了,北大的經濟學教授能給我講東西了,我還不得掏掏錢么?
相比App,組織更難起規(guī)模,運營成本更高,但商業(yè)價值也更大,這種價值源于信任。
信任的威力,在微信公眾號生態(tài)里已經顯現過。個人理財號一篇文章幾千個閱讀,卻能帶來上千萬的投資引流,不算什么。但公眾號的信任主要源于作者的個人魅力,建立在一篇篇有質量的推文上,但這種信任還不夠強,且很難復制。
組織,有機會做出更強的、可復制的信任。最強的組織是宗教,基督教快速發(fā)展的關鍵不是上帝,是傳教士,是教會,是社區(qū)互助小組。
二、組織的價值模型
PV、App、組織,三者的價值模型完全不同。
PV是流量,模型是價值=流量*轉化率。
App時代,更強的桌面入口、隨時隨地可打開、加上push喚醒用戶,讓留存成了關鍵,單個用戶價值變?yōu)?strong>LTV=LTD*Value,留存越好,單個用戶價值越高,價值越大。
組織的價值源于信任,單個用戶的價值變成了價值=信任領域*信任程度=品類*Arpu值。
這和App的價值模型完全不懂。都是100人,高郵鴨蛋群,和北京學區(qū)房投資群,價值差幾十萬倍。
三、組織變現的核心
八個字,基于信任,滿足需求。
組織的變現要基于信任,一定要滿足用戶真實的需求。變現之后信任要加強而非減弱,變強的信任支撐更高的Arpu值,更多的領域。變現和信任好像DNA的雙螺旋一樣盤旋上升,相互支持,而組織本身的聯系也愈加緊密,如同兩條鏈中間的堿基。
這是組織自身的商業(yè)閉環(huán)。
信任有兩個維度:
- 一是領域,你是理財專家,我可能會問你買哪個城市的房子,但不會問你哪兒的鴨蛋好吃。
- 二是程度,你是珠寶商,我不信你,可能就只會買十幾塊的手鏈試試,信你,幾萬的翡翠也會買。
領域是可突破的,比如槽邊往事就既可以賣松茸,又可以推薦電影。因為他已經超脫了單個品類,化身為「美好生活的代表」。
組織的巨大價值,在直播里是最直觀的。很多直播里的大R用戶,都是三四線的小企業(yè)主,這些人玩哪個平臺,主要靠朋友推薦。依靠買量,很難洗到他們。所以做直播的都知道,只要抓住幾個大家族,業(yè)務就能做起來,否則買再多量都很難打平。
四、組織的商業(yè)價值來源于哪兒
主要是三個方面:
- 商品過剩,提供選擇。B端收取溢價,為什么媽媽們會在母嬰群里買東西?因為他們不知道哪種尿不濕好,哪種感冒藥吃了不傷娃的身體,哪種手推車用起來最方便。
- 服務體驗差,提供定制化服務。C端收取溢價,目前線上的各種訓練營,線下的各種主題旅游,都是定制化服務的體現。
- 信息不對稱,提供信息。B端收取溢價,前兩年賺的金銀滿缽的金融超市,用各種測評鑒定琳瑯滿目的線上金融產品,提供各種投資紅包。
五、建立組織的關鍵
社群不是組織。
2014年,羅輯思維大火的時候,產生了成百上千的羅友群,大家都在群里吶喊「U盤人生,能力交換」什么的,但這些群都是基于羅振宇的個人影響力產生的,他自己又沒時間服務。社群對用戶也沒有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所以陸陸續(xù)續(xù)都死掉了。
所以微信群只是組織線上聯系方式的一種,QQ群、YY、陌陌,也都行。
- 組織要能提供穩(wěn)定的長期價值。
- 組織要有明確的使命、愿景、價值觀。
- 組織要有清晰的利益、信息、榮譽流轉形式。具體表現可能是等級、積分、榮譽體系、勛章系統(tǒng)。但組織的核心不是利益,而是榮譽?;诶娼ǔ傻慕M織,并不牢靠。
- 組織要有很強的儀式感,周期性的大型線下聚會是比較好的形式。
六、組織能力
建立組織,需要一定的產品設計能力,很強的用戶運營能力,較強的品牌營銷能力。目前社群運營的能力模型相對接近,但還差不少。
組織的本質是人,所以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話說回來,服務業(yè),哪有不勞動密集型的呢?
#專欄作家#
孫金龍,公眾號:金龍聊運營(id:jinlong946),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運營方向,歡迎多多交流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我們是這一塊的實踐者,可否加個微信向您請教?
按照作者的說法,那一下步的戰(zhàn)場其實是在微信,除非有另一個社交產品能對標
個人覺得下一步還是利用互聯網去改造社會
社會鏈接的深化,泛中心,多維度~不同維度的社群鏈接形大分子絮凝,相近似或統(tǒng)一的生活方式,產生共同消費特征或消費行為~~從原來的 單個客戶終身價值,社群終身價值,形成幾何方式的價值膨脹或紅利期望。
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互聯網對商業(yè)的升級好比熱武器對戰(zhàn)爭的升級:之前的PC于手機相當于早期單兵步槍時代,隨著時代發(fā)展,終將發(fā)展到后期大集群作戰(zhàn),應運而生的的炮兵部隊,海上炮艦、航空母艦等~~對應的就是社群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