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VS企業戰略,你還傻傻分不清楚嗎?
上一篇我們分析了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區別,這一篇我們再次分析一個更容易和商業模式混淆的概念——戰略;看一看商業模式和企業戰略的區別。
一提到戰略,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個很高的層面,是指導企業的方向,再一想商業模式也差不多啊,于是又搞混了,當然,這兩個概念搞混了是情有可原的,畢竟都是企業高緯度的概念,那么為了更清楚的和大家闡述兩者的區別,我們又加入了一個低緯度的概念——營銷策劃。
下面我們就用表格展示一下三者的具體區別,讓大家更好區分:
一、應用對象
營銷策劃的工作對象是產品,它本身追求的核心問題就是用最小的代價讓最多的人知道,所以,如果一個產品沒有賣點,宣傳推出去之后,產品最終沒有達到宣傳的程度,沒有達到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就沒有人埋單,這就是營銷策劃負責的范疇。
所以營銷策劃特別適合什么呢?
特別適合你的產品的特色非常鮮明,或者產品優勢非常突出的時候,此時營銷策劃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效果。
戰略的工作對象是企業,戰略的目標是打敗競爭者,所以產品對戰略來講,是一個戰爭的武器,我要讓我的這個產品多快好省,叫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我的目標是要贏過競爭者,所以在戰略思維里面產品是打仗的工具,我最重要的目標是把競爭者都打敗,這是戰略。
商業模式和這二者都不一樣,商業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構建生態系統。構建一個我自得其樂,我活的很自在的生態系,所以商業模式的工作對象,不是產品,也不是企業,而是以企業為核心和他的利益相關者共同構建的那個生態系,這才是商業模式的工作對象。
那么商業模式追求的是什么呢?
商業模式追求的是我能夠進入一個新的價值空間,因為這個生態系包含著企業和消費者,所以商業模式追求的是,我要能夠透過這個生態系,為我和我的用戶塑造出什么獨一無二的價值空間;在這個價值空間里面,他很舒服,我也很舒服,大家都很舒服。至于外面的競爭者在干什么,我們不關心。
這是商業模式所追求的東西,所以商業模式追求的是進入一個新的價值空間,進入一個新的藍海,在這個新的藍海里面我們大家互生共存、長期發展,這是商業模式。
大家可以仔細的去看上面那張表,會看到更多更深的東西。最關鍵的東西是這三者他們的工作對象,一個是對產品,一個是對企業,一個是對企業所在的系統。
二、應用場景
當你的產品特色很鮮明,產品優勢很突出的時候。營銷是最簡單的,效率是最快的。如果說你的產品優勢沒有那么突出,那么,此時你可能需要借助于戰略。
戰略他更像一個規劃,他會告訴你說,未來二年、三年,我們該走哪一條路?依據什么步驟,一步一步的要增強我們的競爭力,打敗我們的競爭對手?
當你聽到這個說法,你就會明白,這兩個都有局限性:
第一:他往往能夠讓優者更優,領先者更領先。但他不太能夠讓,弱者變強,或者后來者居上。
第二:當我們的外部環境變化特別劇烈的時候,我們想去做一個未來二到三年的規劃,是很困難的,或者是做了也沒有用。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需要求助于商業模式了,商業模式能夠讓我們構建起一個以我為中心的生態系統,然后這個生態系統他能夠和外部的大系統充分融合之后,產生一種自發的生命力。
透過這種生命力,他能夠不斷的去生長,不斷的去擴展自己,不斷的把新的生態角色添加進來,這個生態系統會擁有自然增長的力量,幫助這個企業一步一步的,從小變大,而且是變成一個倍數、指數級的增長。
所以,當你離第一名很遠,但你又有一個雄心,想沖上你的行業的前幾名,或者說當你的行業正面臨急劇的外部環境變化,此時你應該考慮商業模式。 最后,我要說的是,不要只看到各自的優勢也要看到他們各自的局限性。商業模式,對企業的要求是最高的,付出的成本代價也是最高的,戰略其次,營銷是最小的。
三、舉個例子
麥當勞公司2009年在中國的企業戰略是門店數要達到1500家,要進入更多的三線城市,同時要推出咖啡這個新的產品挑戰星巴克。這就是它的企業戰略,放到哪里,它都愿意去宣傳推廣。
而麥當勞的商業模式,在過去的20年,或在未來的20年,基本保持穩定不動,變化很小。如果不是花很多的時間、精力去研究,是無法洞悉麥當勞的商業模式的,至少它不希望別人徹底把它的商業模式看透。
本文由 @琳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寫的很好啊,為什么不寫下去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