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得到“上得到的一些啟示

1 評論 1923 瀏覽 18 收藏 13 分鐘

本文作者為大家分享了自己從產品“得到”中獲取的一些啟示。

早上起來翻得到的時候,發現萬維鋼的《精英日課第三季》上線了,才想起來,看他的個專欄已經三季,用得到APP也用了兩年,記得得到剛推出來的時候,李翔的專欄還需要付費,萬維綱剛辭職開始他的科學寫作旅程,和菜頭在專欄里依然延續他在《槽邊往事》的嬉笑怒罵。

期間還經歷過另一個“羅胖”羅永浩在得到上了一個創業的專欄又下架,“比特幣首富”李笑來寫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成為最多人訂閱的專欄(后來記錄被薛兆豐打破了)的故事。

這兩年里,得到和他上面的作者都發生了許多故事,同時得到也在不斷優化和迭代自身產品細節,成為付費知識領域的領頭羊。從產品的角度而言,我覺得得到還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優秀互聯網產品。寫一下我自己用于得到兩年來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一、為什么說得到是一個好產品?

“好的商業模式順應人性”,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乏好的生意模式,而好的生意模式里關于產品這個部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打造一款讓人上癮的產品,這也是每個商家夢寐以求的事情,外國有本叫《上癮》的書,就是專門講如何如何打造一款能夠讓人上癮的產品。

這里引入一個問題:你可以猜一下生活中最能讓我們”上癮“的產品是什么?——煙酒、咖啡等的刺激性食品!

這些食品本身天然帶有上癮的成份,很難讓人抗拒。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把一盒索然無味的雞胸肉和糖分含量高的可口可樂擺在你面前立馬做選擇,你會選什么?

估計你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可樂,一般人天生對糖類帶來的喜悅感極度依賴,讓我們順應本能做出決定,只有下定決心要減肥的朋友,才會在減脂期間,毅然決然地用毅力選擇遠離可樂雪碧這種高糖的食品。

羅振宇的”得到“,為什么是一款優秀的互聯網產品?

高糖飲料售賣是一門順應人性的好生意

另一個例子就是健身房,開健身房這種就是一門對抗人性的生意。想想我們大部分人在健身完以后發的朋友圈,內容大部分都是關于勵志和刻苦,很少會講自己如何享受健身的過程。

為了能把健身房這門對抗人性的生意做好,商家們可以說花了不少心思,像年卡制度就是利用人性里面的”貪小便宜“還有”懶惰“的本性來開展,精明的消費者一算下來,開一張年卡花的錢可比周卡、月卡要劃算。

不過他們忽略的一點是在這個計算里,他們把自己當成是理性的決策者,可以周而復始地去健身房健身,但是他們卻忽略了自己的慵懶,往往熱情一過,就不知道把卡放去哪里了。

同樣的道理,得到這門做知識付費的生意,就需要消費者利用自己的意志力對抗自身的懶惰去學習知識,從本質來說也是一門對抗人性的生意。

但是得到完全跳出了各層面的桎梏,跳到一個更高的層面,把學習需求包裝成一種人們的焦慮,仿佛擁有了知識就擁有了一切。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里,知識其實承擔了太多的任務,每個人都渴望通過短時間快速的學習,能夠提升自己,從而獲得職場或者事業上面的飛速提升,幾十再不濟,也能多了一個“終身學習”的稱號,也是一種不錯的榮譽感。

順應這個缺口,得到提倡的碎片化學習,提倡人們用每天5到1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獲取到知識,完全滿足了人心里渴望解決這種超捷徑的思維,誠如具備職業技能的設計師或者程序員都知道《7天學會photoshop》、《10天突破JS語言》這類的書最多只能算是一本入門指南,而不是什么武林秘籍。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得到順應了人性,加深了這種焦慮感,在信息過載的時代里的確是一個符合人性的好產品。

二、得到里面的細節,優秀在哪?

羅振宇除了是一個優秀的演講者,還是深悉人性的產品經理。得到的里面的各項細節設置,都體現他對人性拿捏的恰到好處。

有句話叫”魔鬼在細節“,得到方面曾經出過一本《得到品控手冊》的電子書,把得到在做品控的細節都展現出來,在手冊里面不難看出,得到從選品、錄制一系列出品都花了很大心思的。我曾經聽過市面上一款專門做垂直電商培訓公眾號出的音頻課,撇開課程內容不談,在價格幾乎相同的條件下,許多細節就并沒有得到做得好:

1.音頻錄制的時候有卡頓也沒有重新錄制,而是直接放出來(得到是要求重新錄制的);

2.在連續播放上面也很不方便,必須自己手動按播放才行,而得到可以直接進行課程的連續播放。

除了品控方面的細節,得到在人性的把控上面細節也做得很出色:

  • “徽章”制度:激發起讀者的榮譽感,把得到的用戶塑造成是知識的戰士,不斷激發起用戶的榮譽感。
  • 學習進度條化:專門開了一欄”學習計劃“來,提示用戶沒有學習部分進行學習。
  • 示學習時長:顯示用戶的學習累計時間,這點許多運動型的APP也很喜歡用,也會用到這個小技巧?!睂W習時長“可以成為一種社交貨幣,讓用戶展現自己的學習時間,顯示自己的身份,幫助得到形成二次傳播。我曾經在一個得到的分享群里,看到一個讀者驕傲地說自己在得到上面已經學習700個小時,又是得到在小細節的一次成功。
  • 獎勵隨機化: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就可以送一本電子書,書的內容是隨機的。如果獎章贈送的禮品可以設置得更加隨機化,利用優惠券+電子書的形式,有點像打游戲掉寶箱的形式,也許更有吸引力一些。
  • 知識城邦:知識城邦是得到社群化營銷的體現,讓用戶在城邦里面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通過曬筆記和討論的形式,提升了他們的歸屬感

羅振宇的”得到“,為什么是一款優秀的互聯網產品?徽章化的設計

三、怎么樣用得到“得到”,提升自己?

其實工具本身是無罪的,一方面以得到為代表的知識付費型商業模式雖然加劇了我們的知識焦慮感,但從另一角度而言,得到的確是一個非常成熟好用的知識資料庫,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利用好這個工具去提升自己。

1. 學會利用“搜索”功能

得到的搜索其實已經把得到打造成一個閉環的”知識百度“,我們完全可以把得到當成是一個資料庫,對于得到上面的知識我們并不需全盤接受,而是吸收對自己最有幫助的知識,一旦平常我們有什么疑問或者想找一些資料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在上面搜。

有一次我回答知乎上面關于情緒的文章,想起之前關于里面就有關于”正念“和斯多葛派”關于情緒的文章,就直接在得到里搜“情緒”,沒想到反而搜到更多的資料可以做為參考。

把得到當成你的”知識資料庫“,隨取隨用,還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羅振宇的”得到“,為什么是一款優秀的互聯網產品?

2. 兩倍輸入法

得到每節課程設置短,基本上完全可以用平常零碎的時間把課程解決,以自己為例,每天上班通勤的時候就用1.25px的時間聽完當天的專欄,然后回公司吃早餐的時候把書稿看完,然后做寫筆記和。

這樣下來一天其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就把當天的課程聽完了。完整的時間端拿來啃大部頭的書籍,零碎的時間用得到來聽書,在得到上面勿需花太多時間,當成一種知識的廣播即可。

3. 保持輸出的習慣

其實說使用得到沒有什么用,對自己沒什么幫助的人,多半忽略了一個事實:他們只注重”輸入“而不注重“輸出”。

得到給我們灌輸了一種”知識焦慮感”的確沒有錯,但是我們要應對這種的“病癥”最好的做法,并不是每天要盤算自己有多少書、專欄沒有看,而是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這點我們就可以學王小波對待知識的態度

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所以面對得到的電子書和專欄,我們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吸收,然后再進行轉化。

比如在訂閱萬維鋼《精英日課》時,中關于物理天體還有有一期育兒的書籍,我不怎么感興趣,我就選擇直接忽略。寧愿把時間拿來反復聽一些信息量比較大,但是還是沒能一次性吸收的新書里面,就比聽自己完全沒興趣的書要好多了。

在聽得到專欄的時候,其實的完全可以按看書的邏輯去做筆記,先把書的目錄寫下來,再里面摘抄自己覺得有啟發的句子并且跟以前的知識進行關聯,輸出成稿子或者筆記,這樣才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最近看劉潤有一篇講關于利用工具提升效率的文章,開篇引用了一句古話”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其實對待得到或者是其他付費知識,我們不應該恐懼和焦慮,而應該學會思考怎么合理地利用他們去解決問題和提高自己。

 

本文由 @加加林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謝謝作者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