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9.0 不僅是微信中槍

7 評論 3473 瀏覽 12 收藏 7 分鐘

這幾天沸沸揚揚都是關于支付寶的文章,有人說,阿里是挖騰訊的產品經理,然后仿照的。也有人說阿里支付寶是大眾點評+微信的集合。大哥,拜托下,能不能,不要聽別人說什么你就信什么

說一說支付寶的9.0的性能有幾個版塊。

第一:安全,大數據

支付寶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支付工具,而是一個利用大數據交叉驗證出的安全支付工具。他的安全性利用我們平時點擊的屏幕,點擊的力度,點擊的順序,進行大數據的判別。當你打亂這個順序或者點擊力度發生發生變化時,支付寶則會提示警告甚至阻止 你的賬戶資金挪動,

支付寶01

支付寶02

支付寶03

支付寶強悍在于大數據的交叉驗證。這或許是為了社交的安全做鋪墊

第二:附近功能

附近的商城,附近的餐飲,也就是支付寶所說的新一代的大眾點評! 按照已有的消費習慣,你吃飯的時候會打開支付寶么?答案,肯定不會。? 那么支付寶為啥要構造這么一個附近的商城呢?

支付寶附近

第一:當你有需求就會想到他的時候,必須設有場景化,只有場景化才能激發起用戶的慣性。這也就是支付寶為什么打造一個社交能。

第二:附近的功能,有木有感覺有點類似其他的阿里其他的產品?

對。你猜的沒錯。就是淘點點。阿里把淘點點的功能搬到支付寶上來,打造另一個高頻的入口。 雖然阿里的有美團,淘點點兩位巨將,但是對付騰訊的微信5.49億的強大月活,支付寶沒有高頻的互動是絕對起不來的。打造另外一個場景化。所以,支付寶假如真的有一天起來,干掉的不是大眾點評,也不是美團,而是淘點點。

淘點點01

淘點點02

第三:螞蟻花唄

雙管齊下,繼續做金融,這個世道,有錢才是爺。及微信推出紅包補貼,一批又一批綁定自己的銀行卡,改變自己的消費習慣。再到京東可以打白條,擺脫銀行卡我也能消費。到支付寶的螞蟻花唄。 螞蟻花唄可是阿里又一大數據的交叉體現、通過你的消費習慣,網貸習慣,信用卡還款記錄習慣等,通過所有大數據的集合,得出你的信用值,批給你相應的消費額度,通過這樣的數據,從來不擔心你的還款能力。就跟信用卡一樣,花唄?;ㄥX的時候爽,還款的時候苦逼,再加上點手續費,服務費,利息費。微不足道的一點,阿里可是一大筆收入。當然阿里的這個做法:第一支持附近商城的消費,間接帶動了高頻,第二,為阿里的下一步的金融帝國做鋪墊。

支付寶04

第四:朋友

不得不說,支付寶這次抄的微信十足,從添加好友,到二維碼到群聊,再到一個服務窗口,唯一不足的是,差一個朋友圈。

朋友

大家最一直關注的是微信,而阿里的本質是什么? 在微信沒出之前,阿里自稱自己老大,但是微信出來,阿里慌了,制造出一個來往,馬云當時說了,每個人給我拉一百個人頭,時間久了,來往被大家遺忘了,但是支付寶的9.0,阿里卻是借著來往的“架構”創造出了一個“山寨朋友”的來往的二代。大家看下來往,跟微信基本也是一樣的,這次支付寶的朋友,不完全是抄襲的微信,更像是在來往上的改動,所以說支付寶此舉不是仿照微信,而是來往的過度。

來往01

來往02

所以,支付寶的9.0.革了來往的命,革了淘點點的命。干掉微信,時機未到,別再吹互聯網+? 騙你沒商量

 

本文由 @小猛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個人覺得,支付寶的額社交功能,僅僅是為了O2O推廣,畢竟微信不給推廣機會

    來自安徽 回復
    1. 擴散優惠少不了“人”這個因素,與其讓用戶跳出到微信或者QQ,還不如自己一鍋端了

      來自廣東 回復
  2. 支付寶這次升級我看主要還是增加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增加一些支付方面的功能,擴充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應用領域。做社交不是阿里的強項。

    來自廣東 回復
  3. 依據大數據認人,這個現在還不靠譜,,我朋友直接操作我的支付寶無壓力,除了最后的支付密碼

    來自四川 回復
  4. 對于騰訊和阿里的競爭
    我們看到的就是騰訊善于了結自己,在騰訊的大兒子QQ的活躍的下降之前,微信逆勢上揚成功的獲得QQ丟掉的半壁江山,讓用戶的即時通訊有了新的定義。產品的跌代保證了用戶群的穩定,更是從此舉將潛在市場又一次聚合。
    談到阿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淘寶,假貨,冒牌之類的關鍵詞,但是這正是阿里成功的所在。成功的把握市場的需求,應該說是大部分女士的需求:求新!女士在APP的需求上遠沒有男性在APP上較真較的多。她們喜歡簡便,喜歡美觀的設計風格。因為網購,支付寶應運而生;但是因為微信,來往卻何去何從。。。

    來自陜西 回復
  5. 支付寶相對于微信最大的劣勢就是用戶之間的互動性,次之是支付、使用體驗。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不也說了是叫支付寶嘛……第一點肯定是的了。別人又不是真的來做社交,只是希望通過一些金融社交場景提高用戶粘性。
      至于后面兩點,請問為何這么說?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