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正式與微信開戰(zhàn)?
近日,一則PC端QQ2013新春版狀態(tài)欄不再顯示“微信接收信息”的消息,意味著微信自此失去了QQ的推廣渠道,微信與QQ之爭話題又被提上了臺面。這個話題之所以能持續(xù)引發(fā)公眾討論,大抵與兩款產品的出身不無關系。
去年微信的用戶過宣布億之時,影響力開始凸顯。逐漸,從微信的4.3版本開始支持解綁QQ號,此舉具有標志性意義。此前為了完成微信的用戶積累,不論是支持QQ號直接登錄、還是允許用戶綁定QQ號到微信,幫助微信以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達到3億的用戶,還被《紐約時報》評價為“正積極嘗試扭轉中國本土互聯網產品無法推向世界的命運”。微信之父張小龍同時獲得了“創(chuàng)新人物獎”。所有的這些光環(huán),都驗證了微信的成功,被業(yè)內視為自QQ后,騰訊最成功的產品。
對于為何外界一直存在各種微信與QQ產品的爭論,我們嘗試以產品功能的角度上解讀:記得筆者剛開通微信之時,便明顯感覺到兩個產品功能上有不少重疊的部分:QQ上有語音功能,微信也有網頁版功能。而兩個號碼綁定后,QQ信息都默認發(fā)送到手機上,重復的接收信息某程度上加大了對用戶的干擾,微信不僅能獲取QQ好友關系,還能導入手機號碼。無論從產品細節(jié)到業(yè)務方向,皆十分接近。
前面提到的一些功能上的細節(jié),都使得微信的用戶粘度與商業(yè)價值更高,那么是否像有人說的,微信被QQ培育出來,又反過來革了微信的命?
于是在各類論壇上,都有人提出既生瑜何生亮的疑惑,有一個觀點如是說,”任何一件事,如果沒發(fā)生,你永遠都能找到一大堆理由來說這件事注定不會發(fā)生;但是如果發(fā)生了,你也永遠都能找到一大堆理由說這件事注定要發(fā)生?!边@用在微信身上,也許是其中一個合理的解釋:了解微信誕生史的朋友會發(fā)現,產品實際發(fā)布之時十分倉促,并不符合騰訊一貫的“最穩(wěn)妥產品策略”風格,當時米聊以不到一年時間便獲取了500萬用戶,這給騰訊敲響了警鐘:微信連續(xù)幾天內發(fā)布還在“demo”階段的iPhone、Android和WP版。
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當初騰訊內部支持微信的發(fā)布,更多是一個防御性的試驗。
如今,所謂用戶定位、平臺和產品方向不同更像是一個借口,根本原因或許是騰訊內部的派系之爭:QQ開發(fā)團隊隸屬于TEG事業(yè)部,張小龍則是廣州研究院的副總裁,手機QQ名義上是MIG,實際已經TEG在主導了。PC端QQ的態(tài)度已經代表了騰訊傳統勢力與微信的嫌隙,張小龍曾經說過,在做微信的初期,最大的對手并不是米聊,而是手機QQ。
言下之意,手機QQ代表著保守和不思進取,QQ在PC端的輝煌很大程度成為了移動端的包袱。微信則扮演挑戰(zhàn)者的角色。如果說起初騰訊內部支持微信的發(fā)展是看到手機QQ這款作為功能機時代的產品在智能機時代的瓶頸,現在則是公司內部競爭的“剩者為王”結果??梢灶A見,往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騰訊內部的派系之爭還將繼續(xù),兩款產品該如何定位,又能否給予第三者喘息的機會?
來源:雷鋒網
都特么喜歡內斗么,不去想怎么合作取得雙贏,這還真是中國式的企業(yè)
就像有人所說,國內想玩死騰訊的公司還沒出來,如果被玩死,那也是被騰訊自己玩死的~不過,在大公司,內部競爭是一種常見現象,只是不能由競爭變成內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