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校園市場年底復盤反思

8 評論 3975 瀏覽 48 收藏 11 分鐘

文章是作者對2018年校園市場的一些思考,一起來文中看看~

01

2010年末筆者在大學期間,誤打誤撞的進入大學市場,2014年開始撰寫一些自己對于市場的心得感悟,一些文章也受到業內的認可,當然更多的還是通過文章跟從業者們一起交流探討。

站在18年末,我翻閱自己的寫的校園市場文章,從渠道搭建、校園大使團隊管理、活動營銷,以及各類不同針對大學生的產品分析,發現許多事情得到了驗證,當然也有一些判斷失誤。

比如在2016年校園市場論壇上,我有幸結識ofo創始人戴威,并作為主持人組織了圓桌論壇,但那時我對ofo的未來發展判斷嚴重失誤,并不認為共享單車能夠大范圍鋪開。當然結果是我錯了,而且錯的很離譜。我關注了各種細枝末節的持續運營成本,而忽略巨頭對于線下流量爭奪的大勢。

而在今天,許多人分析ofo的失利頭頭是道,什么錯失于摩拜的合并,太囂張不愿并入滴滴,以及什么內部一票否決權埋下禍根等等,在我看來這不過是馬后炮而已,哪怕在一年前的今天,我也不會相信ofo會出現今天的局面。

商業社會,瞬息萬變,無人可以預測未來,風險投資,之所以稱為“風險”,就是因為無法預測,能夠大概率預測輸贏的投資,也就談不上風險了。

針對創業者也是如此,很多學生創業者,問我如何找投資機構拿投資,并且希望我幫忙去優化其的商業模式。

但說實話,在我看來融一兩百萬的項目,哪有什么商業模式。絕大部分需要割讓股份要投資的項目,本就是因為當下沒有商業模式,需要資本去助推,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比如形成壟斷,研發突破,心智占領等等。

如果一個項目,100%在投入后能夠受益頗豐,又拿用的到割讓股份找投資,借款就好了呀,更何況早期需要不多資金的時候,如果你的父母、親戚、好友都不愿意拿一分錢支持你的夢想,又有何理由去說服陌生人呢?

02

幾年時間下來,許多校園項目已經不見了蹤跡,許多從業者也換了賽道。

2015、2016年可謂是校園市場異?;钴S的兩年,雙創的推動,整體經濟的利好,而到了2018年國內整體經濟增速放緩,雖比起西方國家已經是較高的增速了,但國人享受30年高速經濟增長的紅利,早已習以為常。

一直到了2018年12月,陸續一些校園市場的朋友找我詢問工作機會,得之裁員還在繼續,對于一些人而言,還有40天即將到來的新年,或許不太好過了。

由于個人身處于校園招聘領域,18年的最后一個季度,為秋招高峰期,再加上老婆生產,我也無暇去分析這幾個月市場的變化,但按照我此前每月對市場的觀察,2018年的校園市場呈現出幾大特征:

1. 巨頭校園線下入局

隨著天貓超市進入高校,阿里的新零售新一步布局,京東、蘇寧均有相應校園動作,大學生人群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也具有超前消費意識,并且處于品牌植入的絕佳階段。對于零售企業而言,絕對是有利可圖,包括作為新零售末端的物流體系,菜鳥已經在校內設立超過1400個點位,后續值得關注。

2. 校園支付入口爭奪

2018全年,微信、支付寶、云閃付三家進校,通過官方合作或補貼的形式,強力爭奪大學生的移動支付行為,微信借助“騰訊微?!?,提供智慧校園一系列解決方案,圖書館、寢室一卡通捆綁等等。無獨有偶,支付寶升級其原有外包出去運營的校園版本,立起“未來校園”項目,同樣提供校園多元化解決方案,關于支付場景的爭奪,2019或將掀起更大的風波。

3. 校園招聘火熱

關于校園招聘市場,其實早已存在,發展了十幾年的時間,到了2015年左右,預計大盤不過4-5億元。但隨著大學生人群在新增勞動力的占比不斷升高,95后人群招聘難度增大,企業降低人力成將部分社招崗位轉為校招等多方原因,2017年、2018年市場暴增,如釘釘也開始了新校招業務。預計2018全年市場大盤已到20億元,2019還將持續增長。

4. 海外市場機會涌現

對于海外市場,拋開共享單車的出海,就連前兩年受到詬病的校園貸,如今也已在東南亞的校園內發芽。筆者所認識的多名校園從業者,也紛紛出海部署海外高校市場,而我自己搭建的智聯盟學生團隊,11月也已開始在美國、英國、德國等海外高校進行署。隨著大量留學生出國,讓許多落地工作的開展得以通暢。

關于海外市場,除了各國本地學生市場外,留學生人群,也有較多服務需求,同時這類人群也有較高的付費能力。

5. 職前教育風口顯現

從2018年伊始,我在每月的市場分析里,提及次數最多的就是職前教育,出現了多家公司的融資披露,在資本寒冬的今年,實屬不易。而關于職前教育整體的趨勢,目前服務對象已經由單純的留學生群體,開始下沉到國內的重點高校學生,預測接下來將會繼續下沉。參加求職培訓,將會與公務員考試培訓、考研培訓、留學培訓一般,成為相應學生的一大訴求。

03

對于,整體的校園市場而言,除了筆者觀察到的2018年的幾點趨勢,還有一點不得不關注的變化,則是國內大學生人群結構的變化。

2018年研究生報名人數達到290萬人,較上一年激增52萬人,增幅達到21.8%,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除了研究生擴招以外,雙一流”建設成為研究生培養規模進入擴張期的助推器。如復旦大學,去年增加招生計劃,達到5500人,今年又增加700人,達到6300人。

2017年初,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養規模適度增長,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2人,在學研究生總規模達到290萬人”。這意味著,未來幾年研究生擴招的趨勢很大可能還將持續下去。

2018年1月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對2017年學位授權點審核結果進行了公示。新增34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30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656 個,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數量有2083個。

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較上一年增加14萬人,高校畢業生數量近20 年來一直呈增長趨勢,就業壓力持續增大,尤其是面對今年經濟增長放緩的困境,就業壓力成為了學生考研最大的因素。

并且數據表明:2018年錄取的研究生中往屆占比45%,可見考研二戰、三戰人群也在不斷上升。

在此,除了提醒校園市場從業者,根據在校大學生人群結構的變化,做出一定的策略調整外,還要提醒讀研的學生,注意自己的心態預期調整。

人力資源在諸多維度上,跟普通商品遵循同樣的規則,物以稀為貴,研究生數量增多,畢業后的薪資待遇也會受到從事行業的諸多因素影響,因此盡量降低自己預期。

以上為筆者于2018年底,對于校園市場的一些思考,歡迎跟從業者們一起共同探討。

?#專欄作家#

孫凌,微信公眾號:創業者孫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連續創業者,資深校園市場專家,關注創新與創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90后校園創業者,還在摸索中,歡迎同行交流

    回復
    1. 你是做什么行業的,可以學習嘛

      回復
  2. 做校園做了5年了,我依舊認為校園市場體量龐大,群體集中,職前教育確實目前已經由留學生回國就業下沉到國內高等院校學生就業培訓。

    回復
    1. 可以加個朋友嗎?15721549880

      回復
  3. 有個校園方向的想法,能否加微信聊聊

    回復
  4. 雖然看文章知道有很多學生創業者問您如何找投資機構拿投資,怎么發展等等,估計您都煩了。
    但是我還是想問下您,如果我有一個想法關于校園應用的想法,想去找投資是應該把產品原型做出來?還是做個應用的demo或者說還要有一定量的使用人數?

    校園市場,其實更多的是“大學生市場”。(校園市場是主要指針對大學生市場這一細分群體進行的營銷活動)竟然和百度說的一樣。

    來自陜西 回復
  5. 能留個聯系方式,請教問題么

    回復
    1. 不能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