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還是租賃?區塊鏈或許可以實現真正的共享

0 評論 1640 瀏覽 9 收藏 11 分鐘

在經歷了野蠻性的增長后,此時更應該冷靜下來思考未來應如何發展,也許與區塊鏈的結合會是共享經濟的一個方向。

這幾天,有關ofo的新聞搶占了各網站頭條。這家企業正在風雨中飄搖。

何以至此?

馬化騰一句“是一個veto right”把ofo的管理內幕暴露了出來,當一群利益不一致的人湊到一塊,還各自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時候,ofo決策就變得無比困難。

想靠向一邊岸,另一邊卻用繩拉住,最終哪兒都到不了,現在就已經漏水了。

這是導火索,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當大家都在討論這是誰的錯的時候,潛意識里面始終認為這場失敗是人為的,而忽略了這種經濟模式是否合理。

共享經濟的本質

自從2015年走出個ofo以后,就冒出了許多“共享XX”,汽車、雨傘、充電寶、KTV、健身房,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能共享的。共享經濟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共享單車更是被稱為新時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縱觀所有共享經濟,有兩種模式,一種為C2C,一種則為B2C。

其中B2C模式居多,這種模式下,一切都要平臺支付,從資源的投入到維護,都需要不斷注入資金,然而平臺卻沒有切實的盈利模式。

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么?”。

于是摩拜交到美團的成績單就是:虧損4.8億。今年9月4日,美團點評更新IPO招股書后,其招股書顯示,2018年4月4日-30日,摩拜收入1.47億,虧損4.8億。

具體來看,摩拜騎乘次數為2.6億次,每次騎乘收入0.56元,共計收入1.47億;單車和汽車折舊3.96億,經營成本2.58億,毛利-4.07億;錄得凈虧損4.8億。

燒錢搶占市場成了共享經濟的唯一打法。錢從哪里來?不斷找接盤俠,同時,押金也成了資金的來源。

然而,這年頭寒冬漫漫,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沒錢給你燒了,于是ofo就蔫兒了。

在今年年初,ofo的負債表就顯示:彼時ofo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其中,用戶押金為36.50億元,供應鏈為10.20億元。

事實上,當小鳴單車、酷騎單車等一干玩家因經營困難而退場時,眾玩家早就應該有心理準備了,ofo不過是這場地盤爭奪戰下失敗的又一員而已。

燒錢的后果是造成了更大的浪費。

共享經濟本原是對閑散資源的利用,但是粗放型的共享單車卻產生了更多的“閑散資源”。這也是它失敗的原因,你很難相信一個鋪張浪費的企業能有多長久的打算,朱嘯天套現后抽身就是這種模式的寫照。

B2C模式與其說是共享經濟,不如說是租賃經濟的重新包裝。

相對來說,C2C模式更接近于“共享”。但是C2C今年以來也遭遇了種種問題,如今深陷泥沼。

滴滴打車、Uber、Airbnb等企業就屬于C2C模式,但是它們都遭遇了信任危機。

今年以來,滴滴順風車屢次發生了安全事件,以致于不得不關停該業務;Uber也同樣發生過諸多此類惡性事件,數據顯示在過去4年中,美國至少發生了103起Uber司機性侵乘客的案件;共享民宿也沒有例外,其中最受人詬病的是Airbnb經常會發生針孔攝像機偷窺案件,在高雄、新西蘭、福岡、佛羅里達等全球各個城市都曾發生過此類案件并被曝光。

現在看來,除了一開始的新鮮勁兒,共享經濟并沒有再給我們帶來什么驚喜。

這就是共享經濟嗎?

共享經濟原本的愿景

共享經濟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引發的思考,物質日益豐富,大體量的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據中國舊貨業協會統計,目前國內每年僅個人閑置物品總額就超過5萬億,且以5%的速度增長。

資源不是能夠無限增長的,回收利用或交換使用會變得越來越廣泛和流行。這也是近幾年,二手交易平臺能興起的一個原因。

共享經濟在1978年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提出時,意在讓個體借助某些平臺,交換閑置物品,或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

在這種經濟模式下,能更有效地使用閑置物品,提高效率、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使用成本同時還起到環保作用。

然而實際上,人們并沒能實現這個愿景,大多數的共享經濟使用的并不是閑置物品——

  • 網約車的司機大多是專職司機,造成的交通擁堵和尾氣排放不比出租車少;
  • 共享房間的閑置房源有多少?Airbnb2014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擁有兩個以上房源的房東比例僅為6%;
  • 而且,隨著短租的興起,價格也在攀升,據美國經濟研究局研究發現,Airbnb的短租房數量每上漲10%,會帶動租金0.39%的上漲和房屋售價0.64%的上漲;
  • 粗放型的擴張也產生了更多閑置資源,各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墳墓觸目驚心……

與此同時,質量差、盜竊、破壞物品、安全隱患、侵犯隱私等等問題頻繁地發生,共享經濟似乎與定義背道而馳。

正如加拿大學者湯姆·斯利說的:“他們最終會變成他們一開始所反對的東西,共享的理念則被拋諸腦后。”

說起來,“共享”一詞更接近于慈善,當把它變成一種商業模式,并試圖從中獲取利益時,就已經不可能存在共享的意思。

當然,要想完全實現“共享”也不太可能,那是“大同社會”的理想狀態。至少要讓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也能夠避免各種風險。畢竟,技術和模式的新穎不能成為忽略它帶來問題的借口。

在我了解了區塊鏈和共享經濟的結合后,發現,在能源、存儲、帶寬等資源的共享方面,上述的效果并非不能實現。

?共享經濟+區塊鏈是什么情況?

通過分布式的節點打造真正的點對點溝通,做到去中介化的信任,這就是區塊鏈。在鏈上,誰都可以是共享者,也都可以是使用者。由于沒有第三方機構的分成,資源也可以更優惠。

而如果是能源、存儲、帶寬、數據等資源的共享,因為沒有身體上的接觸,所以也不存在生命安全和隱私侵犯的問題。

至于信任問題,區塊鏈雖然沒能絕對保證,但可溯源讓其可以受到很好的監督,至少目前也沒有什么機制比區塊鏈更值得信任。

如今也開始陸續出現這兩種模式結合的企業。

Safeshare是一家英國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共享型經濟”服務提供商,它通過智能芯片,結合區塊鏈技術和激勵機制,試圖打造出一個共享經濟生態網絡,讓閑置資源實現共享,給所有共享貢獻者經濟回報,給共享服務接受者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服務。目前實現共享的資源包括電力、流量、算力、存儲、氣象數據、實時交通數據等等。

國內的根源鏈也屬于此類項目,而迅雷鏈更證明了這種模式的可行性。

通過共享計算節點,使用閑置的帶寬資源,迅雷大幅降低了成本。迅雷2018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帶寬成本降到了1020萬美元,比二季度的1210萬元下降了19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10萬元下降了690萬美元。

由于成本下降帶來毛利增加,當季迅雷毛利潤顯著提升,從2017年同期的35.5%提升到52.7%。

并非要宣傳區塊鏈,但是區塊鏈也正在探索落地應用,如果能幫助共享經濟更好實現最初的愿景,不也是功德一件?

共享經濟有其存在的意義,雖然眾多共享生意都失敗了,但不可否認共享經濟的初衷是好的。正如前面所說,資源有限,合理利用資源有利于社會可持續發展、可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讓個人生活變得更方便。

只是在經歷了野蠻性的增長后,此時更應該冷靜下來思考未來應如何發展,也許與區塊鏈的結合會是共享經濟的一個方向。

 

作者:鏈外參,公眾號ID:jiucaifin

本文由 @鏈外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