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是下一個ofo!
從數據上來看,瑞幸咖啡月虧數億元,不少人因此開始“預測”瑞幸將會是下一個ofo,但目前,誰都無法斷言……
前幾天,瑞幸咖啡B輪融資商業計劃書曝光了。9個月收入3.75億元,凈虧8.57億,毛利率-115.5%。
數據可謂慘不忍睹。因而不少人嘲諷瑞幸咖啡就是下一個ofo。
這種嘲諷不是沒有原因的。
瑞幸咖啡創始人 錢治亞
燒錢圈用戶的做法幾年前算得上政治正確,投資人創業者都買賬。近年來卻有些“輿論破產”了。
活生生的就是共享單車的案例。
去年ofo還是共享單車領域的明星項目,融資100多億,瘋狂燒錢圈地。到最后,千萬用戶蜂擁退押金,創始人戴威也變成老賴。
如果瑞幸咖啡真跟ofo一般下場,創始人錢治亞大概率一樣會榮登老賴名單。
打法
瑞幸咖啡總部位于廈門,于2018年1月試運營。
創始人錢治亞是原神州租車COO,互聯網燒錢大戰那一套玩法,自是輕車熟路。
因為同是不計成本以換取時間和市場的互聯網打法,瑞幸咖啡在很多方面跟ofo確實很像。
首先野蠻生長。
成立不足一年,消費用戶1200萬,售出總杯量超8500萬。
最新的消息是,隨著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貨店于12月25日上午正式營業,瑞幸咖啡第2000家門店宣告誕生。
這標志著其2018年全年開店計劃提前一周完成。
至此,瑞幸咖啡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21大城市完成2000家門店布局,在北京上海城市核心區實現了500米范圍內100%覆蓋,顧客步行5分鐘就能觸達。
對比之下,星巴克進入中國19年,才總共開了3000多家店。
然后燒錢兇猛。
早先成立之初,瑞幸咖啡就宣稱要拿10個億來教育用戶。
除在線下店鋪燒掉大量真金白銀外,其在營銷廣告上同樣不手軟。
有媒體報道,2018年前3個月,瑞幸咖啡在朋友圈廣告的投放金額超過800萬元,另外花費3億元投入樓宇電梯廣告。
瑞幸咖啡雙十一搞活動,七天共銷售1820萬杯,收入超4億。但優惠力度令人驚嘆:“充1贈2”。
按照B輪融資計劃書,2018年前9個月,瑞幸咖啡銷售收入3.75億元,毛利潤-4.33億元,毛利率-115.5%(星巴克毛利率連續五年超50%),凈虧損高達8.57億元。
再者融資迅速。
ofo曾先后融資12輪(包括兩輪戰略融資),平均每三四個月就融資一次。
瑞幸咖啡不逞多讓,在所謂的資本寒冬里,一年內完成多輪融資。
2018年4月15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2018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2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后估值10億美元。刷新中國“獨角獸”最快“養成”紀錄。
5個月后的12月12日,瑞幸再次宣布完成2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翻了一倍多,達到22億美元。
B輪融資后,錢治亞曾對媒體稱:公司資金充足,賬上還有4億多美元現金。
正因為不差錢,瑞幸咖啡的管理層即使面對巨虧,也是絲毫不慌的。不但宣稱巨額虧損符合預期,還表示各種力度的補貼將繼續持續下去。
這同當年鼎盛時期的ofo如出一轍,即使面臨巨虧,也要將同摩拜的燒錢大戰進行到底。
賽道和產品
ofo可以和摩拜進行燒錢大戰。
但瑞幸咖啡的“補貼大戰”又針對誰呢?星巴克?
可惜星巴克不跟瑞幸咖啡玩燒錢,反而漲起了價,于12 月初降級了會員制度,買三贈一和買十贈一取消。
而且,傳統咖啡巨頭形象的星巴克,跟瑞幸咖啡根本不是一個類型的對手。
這就涉及到賽道問題了。
ofo和摩拜都是“新生”的共享單車,瑞幸咖啡面臨的情況則很不相同:它是在一個傳統領域向一個固有的巨頭發起挑戰。
在這點上,瑞幸咖啡更像當年手機行業的“顛覆者”——小米。
雷軍創立小米的背景,正值中國手機市場正由功能機向智能機過渡,手機市場正迎來智能機爆發的時刻。
當時中國市場智能機的老大是蘋果和三星。
瑞幸咖啡的創立背景,則是中國咖啡行業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
目前中國的咖啡人均消費水平仍較低(每年人均3杯,相比之下英國為250杯,美國為363杯)。
有統計顯示,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將達到1萬億元。
從咖啡消費量的比例構成看,中國速溶咖啡占據84%的市場份額,現磨咖啡僅占16%。全球范圍內,現磨咖啡在咖啡總消費量中的占比則超過了87%。
多重因素助推下,中國現磨咖啡將迎來潛在市場的爆發。
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咖啡市場,星巴克是當之無愧的巨頭。
其在中國經營多年,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句話說,中國消費者的咖啡品味都是星巴克教育出來的。
另外,在產品的定位和營銷上,瑞幸咖啡和小米也有諸多相似之處。
兩者都極為重視性價比。
小米在產品選用一流配置,保證性能發燒的同時,把價格定在1999元,比三星蘋果低了一大截。
瑞幸咖啡的口味仁者見仁,但定位是中國的高品質商業咖啡。
按照其公開的說法,制作團隊是WBC世界咖啡師冠軍團隊,咖啡豆則一直選用埃塞俄比亞、巴西等地的上等阿拉比卡當季咖啡豆。
價格方面,瑞幸咖啡比星巴克低一檔。
針對星巴克30元價位段,主動把自己的產品定價在21-27元的價位段。
營銷上,兩者也都大量動用了互聯網思維。
小米大搞饑餓營銷,給消費者造成了一種奇貨可居的感覺,在售賣時讓小米手機短時間內就被瘋搶為空。
瑞幸咖啡的廣告在朋友圈刷屏,裂變營銷同樣玩得很溜。
首單免費、“送TA咖啡”、“邀請好友各得一杯”,這種拉新的方式來讓用戶群迅速膨脹起來,用戶不再只是消費者,而是變成了瑞幸咖啡的推廣者。
“無限場景”
當年小米是用互聯網思維改造手機行業的。
瑞幸咖啡改造傳統咖啡業界,除了一個互聯網思維,還有一個新零售。
瑞幸咖啡甫一上場,就采取了快速建立門店覆蓋網絡的策略,通過“大額補貼+社交裂變”的杠桿方式迅速獲客,一下子形成了強大的線上線下勢能。
因而短時間內,瑞幸咖啡就成為新零售領域最搶眼的品牌之一。
其實,說到新零售形態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還有個對頭,就是連咖啡。
連咖啡最早為星巴克、Costa等咖啡提供外送服務,后來轉型成獨立外送咖啡品牌Coffee Box。
用戶通過公號在線下單,由Coffee Box在北上廣深的“咖啡車間”配送。
目前連咖啡已開設400家“咖啡車間”,還將在北上廣深杭開設超50家大型咖啡館,以加速新零售布局。
不過,同瑞幸咖啡的“無限場景”相比,連咖啡顯然有些相形見絀的。
“無限場景”是瑞幸咖啡今年5月推出的一個品牌戰略。
即,相較于傳統咖啡品牌的“社交空間”,瑞幸咖啡強調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滿足客戶各種場景的需求。
瑞幸咖啡所以在線下瘋狂開店,一年開店2000家,在北京上海的城市核心區,實現500米范圍內的100%覆蓋,用戶只需步行5分鐘就能觸達。
正是因為此。
而且,瑞幸咖啡的線下門店并非單一類型,而是分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賣廚房店等,各種門店類型差異化布局。
并以堂食+自提+外送相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實現對用戶各個消費場景的全覆蓋。
在“無限場景”的要求下,瑞幸咖啡還橫向推出了輕食品類。
既豐富了消費生態,增加更多的消費場景,也讓線下門店的氛圍得到改觀。
當然,這其中或多或少有對對星巴克“第三空間”的借鑒。
更值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對企業用戶的重視。
瑞幸咖啡官網,主頁上面寥寥幾個欄目,“企業用戶”就居其一。APP首頁也是如此。
有人分析說,企業用戶才是瑞幸咖啡真正的目標客戶,白領不是。
這話可能對一半,因為瑞幸咖啡的無限場景,必然是白領用戶和企業用戶通吃。
12月18日,瑞幸咖啡對外開放了企業API(應用程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平臺開放可實現企業間數據的實時交互,以滿足積分兌換、會員權益、員工福利、商務贈禮等需求。
瑞幸咖啡副總裁李軍關于API的表態,也是濃濃的“無限場景”風:一切有會員和福利體系的企業及平臺,咖啡是最適合的兌換及消費品。
挑戰
按照互聯網的打法,瑞幸咖啡當前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大規模的擴張,包括線下門店和用戶數。
以一年2000多家門店的速度看,明年線下門店數就會超過星巴克。而以當前的補貼力度,用戶數明年也會有個爆發式的增長。
這個過程中,巨虧是不可避免的,但仍然不會是瑞幸咖啡管理層關注的重點。
因為他們想要的,是中國咖啡市場的巨頭,乃至老大位置。
從瑞幸咖啡受資本追捧的熱度看,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真正的挑戰在瑞幸咖啡成為行業巨頭或老大之后——其實瑞幸咖啡已算是很巨的頭了。
一是補貼取消后,用戶能留存多少。
這個問題除了跟錢有關外,還跟用戶對瑞幸咖啡的“審美”有關。
咖啡口味的好壞,實是眾口難調,仁者見仁。
尤其是在中國這樣高速發展的咖啡市場,瑞幸咖啡除了應對消費者口味已受星巴克調教之外,還得肩負著教育咖啡新用戶的重任。
這個重任怕是僅僅10億拿不下來的。
二是盈利。
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現在的巨虧就是為了將來能大賺。
如果當了行業老大也沒法盈利,至少說明這個項目是不成功的。
三是包括數千家線下門店在內的公司管理。
數千家線下門店絕對是個大而重的資產,管理不好極容易滋生內部混亂、貪污腐敗的情況。戴威的ofo很大程度上,就是死在內部管理上。
四是對手的學習和反撲。
日光之下無新事。小米當年依靠互聯網營銷模式,二年半就成為中國手機行業第一。
但對手學了它那一套后,尤其華為搞了個榮耀品牌,小米很快就從神壇跌落。
瑞幸咖啡面臨的情況一樣如此。
雖然星巴克對燒錢補貼那一套不屑一顧,但在其他方面,星巴克著實跟瑞幸咖啡“學”了不少。
比如進入中國市場19年后,在終于搞起來的外賣服務。
今年9月,星巴克和餓了么合作,外賣服務“專星送”開始運營。上線三個月,星巴克在中國的外送服務已拓展到30個城市的2000家店面。
近日,“專星送”服務還與淘票票聯手,將開啟“觀影套餐”合作,為用戶提供配送星巴克至影院門口的服務。
連咖啡也不容小覷。
連咖啡雖然也打著互聯網和新零售的旗號,但其2017年底已經實現盈利,且咖啡銷量并不低于瑞幸咖啡多少。
結語
從瑞幸咖啡的身上,可以看到ofo的影子,可以看到小米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新零售的張狂姿態。
可以說,瑞幸咖啡是互聯網、新零售等方法論的最新總結。
或者像他們自己吹噓的那樣,瑞幸咖啡是新零售時代的新物種。
但不管怎樣,瑞幸咖啡目前還難言成敗。它不是ofo,也不是小米。
即使將來成功,也是資本的成功。
因為這種成功一旦在咖啡行業里得到驗證,資本就會在其他行業如法炮制,復制出一大堆新的“瑞幸咖啡”來。
本文由 @節點財經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還真沒看出哪里像小米,沒有補貼的價格比星巴克便宜不了幾塊錢
如果目前中國人均3杯/年的話,市場前景是有。結合大量90后新時代年輕人做營銷,培養習慣,確實有機會。
瑞星咖啡搶市場的套路跟ofo起初的模式如出一轍。至于想用前期的大補貼的方式,教育白領用戶,倒是不太可能,線下店鋪的環境,品質和定位都跟不上,短時間內無法讓目標用戶長期留存。故,前期可精簡店鋪數量,提升店鋪位置定位,氛圍和環境的品味,提供給目標用戶預期的場景感受。補貼結束后,提升運營活動氛圍,強化與用戶的互動,進一步改進服務品質及產品質量,以此來增強用戶粘性,提升轉化率。僅僅是個人短見。
味道還行把。
又一個萬億市場。。。。。。。。。
其實我覺得現在的老板們都是喝茶的吧??上Р璧膶傩院屯赓u不搭調。。茶藝上門服務,人力成本又太高,而且不好處理涉黃的行為。。
是個人才
太能吹捧了吧,教育這件事不是用錢就能鋪出來的,流氓打發占領渠道雖是關鍵,但這種野蠻生長的模式,資本還能撐多久?
關鍵數據都沒拿到,虧損的8個多億有沒有包含初期的建店投入,還是僅僅是補貼和廣告造成的虧損呢。如果是前者應該比OFO樂觀的多,畢竟咖啡店的折舊可比單車的折舊少的不是一點半點,若是后者,那就另說了
寫的像廣告文,為什么不說一下瑞辛咖啡的缺點,咖啡的痛點在哪里,星巴克的咖啡不是重點,星巴克重點是場景,是小資的生活態度,而且咖啡也不難喝。中國人對咖啡這類飲品其實本來是向來不習慣的,外國人喝咖啡除了提神,很大部分是相當于瀉藥,拉屎用的。中國人喝咖啡會拉肚子,所以咖啡在中國本來就不是高頻消費,瑞辛咖啡既然提倡無限場景,也就是提倡快,立馬就見到、買到,有別于星巴克一樣的場景,效率為先,應該更加注重的是口味,不是什么埃塞俄比亞咖啡豆,既然是低頻消費,硬要做成高頻,那你也得讓人有個買的理由。
痛點這個說的很好啊。說到口味,奶茶更符合國人口味,所以到處都是,但咖啡相對太少了,還是有市場的。另外一個,星巴克重點是場景,小資這點沒錯,但有一點,你在大街上端一杯咖啡,辦公室喝一杯咖啡,相對來說也是小資的,也是個場景。
搞個連鎖互聯網茶飲品牌還差不多,要不然就做細分市場,從咖啡本身上想招,那么問題來了,咖啡這玩意說到底還是源自西方,產品研發的本地化能搞起來?10億教育中國市場?笑笑就好了。
從來沒喝過星巴克,但lucking來了,喝了20來杯了,所以像我這樣的五環外人群會成為lucking的主要用戶嗎?
看你標題,再結合這兩個,我覺得他們,還真的是有相似。低價拉進來,產品不到位。。。我是被免費安裝了他,但是喝了一次之后,那個味道真的是。。讓人不禁感嘆,便宜果然沒好貨,免費喝了你的水,心里還要再吐槽一下你,最后卸載!小黃車就是真的難騎,騎過一次,腿都軟了,所以當小藍出來后,價格也好,車也好騎,轉換過去都不帶猶豫的!要做起來,真的是把東西弄好吃點吧,畢竟我們吃貨國,不好吃還賣個啥
是的,別說別的,瑞幸就是不好喝
大眾的消費決定了定價,定價20以上的咖啡,人群基本都是白領階層,而白領階層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屬中層,小藍杯逼格沒上去,白領是很少選擇的,而我們國家大眾消費水平,目前的主流飲品應該停留在蜜雪冰城之類的奶茶店,一杯十幾塊的咖啡雪頂我覺得都比小藍杯好喝
補貼只能打開市場,補貼過后又有多少用戶會留下來,瑞幸就像是買著星巴克價格的蜜雪冰城,B格上去才會有更多人自愿買單。品牌需要時間沉淀。
轉B端
想當年華為打入高收入人士不是靠年會抽獎送的么
連咖啡比瑞幸體量小很多,建議查好資料再寫
多家競爭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收押金!幸瑞還是要提高下B格,讓人愿意打卡。如果能把奶茶妹教育喝咖啡,把營銷做的跟喜茶一樣排隊,市場前景那就巨大了。是不是沒有找到這個G點,產品經理還是要多花心思了。話說我也變成羊毛黨了,為你們的用戶數做貢獻,共勉!
瑞幸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
要熱的嗎?
容易把話說死,關鍵自己還做不到! ??
又在騙吃騙喝 ??
主要是21-27元的咖啡,為啥我不多加3塊喝星巴克?至少口味比瑞幸好啊。
瑞幸現在在我朋友圈子里的形象和雀巢差不多,因為沒喝過所以覺得新鮮,新鮮勁過了后,他們還是拉著我去星巴克……真實感受瑞幸沒啥體驗感,就是外賣的感覺,適合上班族
瑞幸燒錢占領市場,終究會有停止補貼的時候,不像小米,小米的低價是基于成本之上的,其產品也能夠長久堅持“高性價比”的策略,而瑞幸停下補貼后,主要就是要看用戶對其品牌和產品是否認可,品牌的話一時半會是比不過星巴克的,產品如果是面向低消費者,能夠實現較低的價格享受美味的咖啡,成功的幾率就很大了??傊?,在燒錢占領市場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對咖啡本身的更新迭代,因為市場可以用錢燒出來,但最終留住用戶的還是要落在產品上。
對于一部分用戶不在于好不好喝 關鍵是在朋友圈發一下有沒有逼格(并不是在噴這類人)這是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也是要牢牢抓住的。
現有的任何行業用互聯網模式的套路下,同質化已經非常嚴重,無論是手機,共享還是奶茶,還是咖啡;只要是風口都一擁而上,其實都大同小異,只是在1到n之間,而沒有一個愿意去從0到1的。
瑞幸咖啡 有點咸
作為一個已經走在養生路上的產品,我已經放棄了很多飲料,開始回歸保溫杯泡枸杞了,當然交際的時候,還是會去星巴克喝杯紅茶
瑞幸的口感和味道不敢恭維,我這種天天需要喝咖啡的人,也是嘗試喝了幾次,喝幾次肚子不舒服幾次,喝起來就感覺那豆子發霉了似的。現在還了一些,說實在的還是喜歡星巴克多一些。不過文章分析的還是挺好的!
我邀請同事注冊了,得了五六杯免費的,但是喝了一次拉肚子,我就卸載了產品,再也沒裝過。。。反正我認為成事兒難
反正沒有押金,有什么關系。
老實說,我覺得還挺好喝的,我同事好像不太喜歡,他們還覺得貴,我覺得就還好。
其實中國的咖啡市場一直有種尷尬的境地:
會喝咖啡的人看不上星巴克,更別說瑞幸;
不會喝咖啡的人去喝咖啡無非就兩個理由:嘗鮮和分享逼格,但星巴克自古是逼格之王,味道也比瑞幸好…
文中說到 中國人均3杯咖啡/每年 就能看出來,咖啡在中國市場并不是主流飲品,相比咖啡,可能奶茶的每年人均杯數會是咖啡的數倍。
瑞幸的現在確實是在用燒錢來發展,至于以后要以什么為核心突破,取消補貼后會能不能回本/盈利,可能要等剩下的4億花完吧。
畢竟前幾天才說“不會取消補貼”
“因為這種成功一旦在咖啡行業里得到驗證,資本就會在其他行業如法炮制,復制出一大堆新的“瑞幸咖啡”來?!薄?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