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阿里的雄心
金融,作為阿里巴巴的三大戰略方向之一,近年來發展勢頭相當可觀,阿里在金融方面的布局也緊鑼密鼓展開,2015年上半年,阿里系的互聯網網上銀行也獲得牌照,開始試運營。
阿里的一系列動作使得廣大傳統金融業惴惴不安,甚至不斷有人驚呼“狼來了”。阿里金融,到底要鬧那般?這是很多互聯網金融業和傳統金融業都在思考的問題。
阿里金融,目標何在?
互聯網金融會不會顛覆傳統的金融業,個人認為在近幾年是完全不可能的,傳統金融業的根基十分穩固,從業人員的金融背景也遠遠超過互聯網金融業從業人員,傳統金融業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況且,國家現階段乃至未來很長一個時間段都不會允許傳統金融被顛覆。
以上所說都是客觀因素,從主觀上而言,阿里金融的目標也不是“顛覆傳統金融”,就像是馬云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只不過在做傳統金融行業不想做,更做不了的事情?!?/p>
阿里金融的基礎在于支付寶和余額寶,前者解決支付問題,后者完成吸儲目的,兩個產品相互輔助,不僅為阿里金融帶來了錢,而且培養了一大批忠誠用戶,成為阿里金融的基礎。
另外,阿里的其他業務,尤其是電商業務和支付寶、余額寶業務,產生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為阿里金融的信用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支持。馬云先生所說的“傳統金融不想做,也不愿意做”的事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為什么他們不想做又做不了呢?金融業(尤其是銀行)的主要業務,簡單來說就是:存和貸。“存”是為了吸引資金,為“貸”提供基礎支持;“貸”是為了產生利潤,為“存”提供吸引力。存款自不必多言,沒有那個銀行會阻止個人或企業到自己銀行存錢的,但是貸款,卻需要很多的限制,很復雜的流程,其目的就是確定還款率,降低壞賬率,簡單來說就是:“我銀行把錢借給你,我要確定你能還上?!边@個在金融行業,就叫做“征信體制”。
傳統金融的征信非常復雜,并且成本很高,所以傳統金融的貸款利率很高,此為其一;其二,正是因為征信的高成本,所以傳統金融對于小企業、個人貸款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因為這些貸款客戶“貸款金額少、貸款利率低、沒有抵押物品”,在他們身上能得到的利潤可能還沒有征信花費的多,因此傳統金融要么“不愿意做”,要么想做卻“不能做”。
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尤其是阿里金融之中,所有傳統金融面臨的問題卻得到了很好解決。
第一,阿里巴巴的服務對象就是中小企業和個人,服務的對象與傳統金融沒有沖突,重疊性很低。這一點具有很大積極意義,可以想象,如果阿里的客戶是與傳統金融的服務對象重疊性很高,那么阿里金融一旦興起必然會極大地影響傳統金融業的根基,傳統金融也必然會猛烈反撲,如果是這樣,阿里金融很可能胎死腹中;
第二,阿里的電商基礎雄厚,電商用戶轉換成阿里金融客戶的成本很低。支付寶的種子用戶大多都是忠實的淘寶粉絲或者阿里巴巴網站的忠實用戶,阿里的電商平臺作為阿里的“龍脈”產業,它吸引了大量的用戶,而這些用戶在網上購物的時候自然會遇到如何支付的問題,當阿里推出了便捷的支付方式“支付寶”之后,電商用戶自然就轉化為了支付寶用戶。這就相當于我們在咖啡店消費,每次付賬時候都要找零,這時候咖啡店推出了刷卡付費,付費比原來方便很多,自然也容易獲得大家認可。
但這一切遠沒有結束,支付寶雖然產品最開始的設計目的在于“支付”,但是它卻沒有止步于“支付”。當支付寶的業務越來越多,用戶越來越多,吸引到新用戶的數目也就越來越多,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比如說本人申請支付寶的目的就很是有趣:“班上大多數人都是直接用支付寶交班費,轉賬到同學賬上方便?!?/p>
第三,阿里的電商平臺、支付寶、余額寶平臺產生的數據與經濟行為關系密切,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信用體系”可靠性更高。產生數據是數據挖掘的前提,也是大數據戰略的基礎環節。BAT三家公司的數據積累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說到數據和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性,個人認為阿里巴巴絕對是第一名,阿里積累的數據大多數都和用戶的經濟行為有關,這些經濟行為數據直接可以應用于互聯網金融,并且可靠性非常之高。
舉個真實的例子來說:某淘寶商戶想要貸款數萬,傳統金融因其無抵押物并且難以對其征信考量而拒絕放貸,但是阿里小貸卻在一天之內就決定向其放貸。并無任何抵押物。阿里小貸之所以敢如此,原因就在于阿里的電商平臺通過數據分析,知道他的店鋪資金流正常并在盈利,而且個人的信用良好。
可以想象,這個事情只能在阿里發生,因為騰訊的數據和百度的數據可能只會說明這個人在社交、游戲、搜索等領域的行為信用,但是卻不能說明他的經濟行為信用。
2015年6月,阿里宣布從6月底開始,阿里用戶使用芝麻分和芝麻信用報告就可以申請新加坡和盧森堡簽證,而不用提供資產證明、在職證明以及其他復雜資料。這從側面也說明了阿里信用體系的高可靠性。
這里需要多說一句的就是關于騰訊的金融業務,騰訊金融業務主要產品是“財付通”,其最近備受關注的微信支付也是建立在財付通第三方支付牌照之上的。騰訊的金融業務之所以相對落后于阿里,主要原因也在于這點:騰訊沒有強大的電商平臺,單純靠微信紅包、QQ紅包確實很難與阿里支付寶抗衡。但是騰訊已經知道了這點,與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的合作確實也見成效,因此,未來阿里金融與騰訊金融看來還有一戰。(騰訊與京東的合作,騰訊確實是大贏家,這個問題以后還會談到)
因此可以說阿里有天然的中小企業及個人金融服務的優勢,阿里金融的目的不在于顛覆傳統金融業,但是絕對也不會止步于只做“傳統金融行業不想做,更做不了的事情”。阿里金融的目的在于:以支付寶為核心建立一個服務于各類交易的金融生態系統,讓資金流、數據流成為生態系統的血脈,不去搶奪傳統金融的飯碗,但是卻要將它收入旗下。
阿里金融,一路坦途?
阿里金融的發展必然會面對“三座大山”:
其一,國家政策。
金融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金融一旦出現問題,會迅速波及到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這個從2008年金融危機對美國乃至于資本主義市場的影響就可以窺探一二。此外,隨著國際化、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一個國家的金融和世界金融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金融是完全獨立、不受外界影響的,也可以說,國家金融從某種角度講變得相對比較脆弱,尤其是對于小國家、小經濟體而言。這個也是為什么希臘債務危機歐洲各國都需要伸出援手,目的不是做慈善,而是怕其危害到本國經濟。
由于金融影響面十分大,并且相對脆弱,所以導致了國家對于金融業的管理力度相當之大。在中國,有錢也不一定能進入金融業,必須獲得國家頒發的牌照。
現階段,由于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和個人,做的是傳統金融“不想做也做不了的事”,填補了傳統金融服務(尤其是貸款)的空白,對繁榮國家經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從2015年年初開始,國家對阿里系和騰訊系的網上銀行陸續頒發了牌照。
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前途尚未明確,在這發展的過程中肯定會出現越來越多不可預見的問題,比如個人貸款P2P業務從幾年前開始就出現了大量的“違法吸儲”、“老板跑路”的亂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給國家經濟帶來危害。因此,國家對互聯網金融也是由很大限制的,比如注冊資金限制等。
其二,傳統金融。
雖然阿里做的是傳統金融“不想做也做不了的事”,對傳統金融未造成正面沖擊,傳統金融業的利潤也沒受到巨大影響。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傳統行業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指的是20%的客戶會產生80%的利潤。雖然傳統金融業的很多客戶轉移到了互聯網金融,但是這一部分客戶往往是“貸款數目少、無抵押物、貸款利率低”的中小企業和個人,這些客戶對于傳統金融而言大多屬于剩下的80%客戶,他們所能給傳統金融創造的利潤并不是很大。
但是互聯網金融,并不完全都是“二八定律”的天下,互聯網從業者大多也相信“長尾理論”。長尾理論指的是哪怕某些客戶創造的利潤從個人角度講是極低的,但是如果客戶數目巨大也能產生總量上和傳統金融相抗衡的利潤。這就相當于一個極小的數乘以一個無限大的數結果也是無限大一樣。
并且,隨著國家對于互聯網金融業的政策放寬,網上銀行對傳統銀行也會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因為互聯網金融讓金融業務更有效,并且互聯網金融產品,比如支付寶,所提供的存款利率往往高于傳統傳統金融業,用戶更愿意將自己的存款存入余額寶,因此必然導致銀行的存款數額總量的相對減少。銀行錢少了,放貸規??隙ㄒ矔鄳獪p少,進而使得銀行利潤減少。
更為重要的是,傳統金融業的利潤主要來源于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差,但互聯網金融業利潤來源卻更加多樣化,不僅僅是賺取利率差,客戶的經濟行為數據,還有基于經濟行為數據而建立的信用評價體系,都是有巨大價值的。個人認為,當這種信用評價體系更加科學與完善,它所能創造的價值將遠遠超過所謂的利率差。
因此,雖然目前互聯網金融并未對傳統金融造成正面沖擊,但是傳統金融已經感受到了畏懼?;ヂ摼W金融掌握互聯網技術,懂得互聯網游戲規則,但是在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背景卻不如傳統金融業,傳統金融業利用自身優勢,加緊部署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大戰終會打響。
其三,同行競爭。
以上所說都是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共同挑戰,但是對于阿里金融來說,它的挑戰還來源于同行的對手,主要是騰訊系的金融業務。
2015年春節,大多數中國人春晚的主要活動不再僅僅只是把看春晚,包餃子,吃年夜飯,搖一搖,發紅包一夜之間風靡大江南北,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騰訊。搖一搖,發紅包從營銷方面來說,無疑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騰訊此舉的最終目的,卻是在于互聯網金融的。
據報告顯示:除夕全天微信收發紅包總量達10.1次,2015年央視羊年春晚微信搖一搖達110億次,峰值達8.1次/分鐘。這個數據好似和互聯網金融沒有多大關系,那么深層次的來了。
微信發紅包,總值5億,但是這5億,是贊助商給的,等于說是微信用贊助商的錢讓自己的微信火了一把,無本萬利;其次,微信紅包必須通過開通微信支付、綁定銀行卡才能領取,有數據顯示,微信支付綁定銀行卡數除夕一晚達1.2億,這個數目據說支付寶做了幾年;還有,微信直接獲益和資金沉淀數額巨大。假設微信當時的用戶數為6億,平均10%用戶發一百元紅包,那么就會形成60億資金流動,延期一天支付,民間借貸目前月息2%,每天收益率約為萬分之七,那么每天沉淀資金的保守收益為420萬元;如果30%的用戶沒有領取現金,那么騰訊賬戶上就可以多出18億現金沉淀,并且無利息。
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馬云先生稱在除夕夜發放紅包,共將有99萬9999人有機會獲得,但是一夜過去,鮮有人記得。難怪在之后的采訪中,馬云也稱騰訊的“珍珠港偷襲”是成功的。
我前面說過,微信單靠發發紅包是不能和支付寶相抗衡的,因此,支付寶雖然在除夕夜風頭被微信支付蓋過,但是隨后我們很多人還是會使用支付寶而不是微信支付。騰訊當然知道這點,在2014年3月的時候,就開始與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京東的合作,并占有京東15%股份(在京東上市之后,持股比例增至20%),為自己的金融注入電商基因,加快互聯網金融布局。有評論稱:京東為微信支付將會很大程度上擴展使用場景。
另外,騰訊系的網上銀行在去年7月也獲得銀監會牌照。
可以預計,在未來阿里金融與同行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作為現在走在互聯網金融前列的阿里,難免不會成為眾矢之的。
金融藍圖,如何實現?
阿里金融雄心壯志,但是實際實現起來,確實有很大難度,如何搬掉“三座大山”呢?
其一,提高電商平臺價值。
阿里的“龍脈”在于電商平臺,阿里金融的基礎也是電商平臺(這一點已經嘮叨了好多次)。這是支付寶最大也是最好的應用場景。
其二,積極推進數據戰略。
一方面,數據是建立征信體系的前提;另一方面,數據的其他潛在價值也是十分巨大的。比如用戶畫像、產品的精準投遞等等。
其三,構建完善信用體系。
互聯網金融的最大難度,一是牌照,一是信用體系。對于第一點來說,阿里已經拿到,雖然還是受制,但是這點作為企業也常常無能為力。對于第二點,阿里需要積極完善并強化。并且,信用體系的價值不僅僅在于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的應用場景十分廣闊,從宏觀上講,信用體系就是一種實現安全的手段,生活中涉及到與個人相關的安全評估的大多數場景,都得用到信用體系。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簽證。
其四,設計風險控制系統。
互聯網金融還是一個未知領域,進入者一定要設計風險控制系統,如何面對困難?怎樣解決困難?解決不了怎么辦?面對“三座大山”應該如何繼續前進?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對于阿里來說,對于這艘立志于航行101年的航空母艦來說,不僅要考慮將要駛向何方,也得考慮如何面對風浪。
記得《阿里巴巴》歌詞中有這么一句話:“有一天他(指阿里巴巴)正好在山中砍柴,許多人走進來,走進一個神秘的山洞,里面都是錢財?!?/p>
本文由 @西安趙夢圓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人人都想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