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媒體變現天花板,內容付費SaaS做對了什么?!

0 評論 2575 瀏覽 22 收藏 13 分鐘

付費的品類的多元化、用戶決策及學習的理性化、內容輸出日益基礎價值,摒棄了喧囂,回歸到服務,對于行業長遠發展是一件好事。而內容付費的技術服務商,正日益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工具引擎和基礎設施,這也可以算得上SaaS服務領域獨特的存在。

KOL或大V為粉絲們開設課程收費的模式,在過去2年已成讀書人、自媒體、音視頻達人們實現階層躍遷、財富自由的一種體面方式;知識付費經過啟蒙之后,人們知道了,不僅要內容生產的好,還得有粉絲買單,這是一個值得長期經營的事情,全職做知識付費的人越來越多。

盡管微信公眾號的付費產品一直沒有搗騰出來,在這個去中心化的社交生態之中,各個圈層中意見領袖們基于不同的定位各顯神通,這使得知識付費可以迅速爆發,并與免費內容呈現分庭抗禮的趨勢。

“自媒體”毫無疑問是知識經濟或者說是內容付費的底色。不僅是頭部的內容付費大佬們,一些低調的、悶聲撿錢的腰部自媒體也得說出這樣一句公道話:「微信依然是內容付費的主場,感謝張教主賞飯吃!」

內容付費如何變現,依托什么樣SaaS工具實現變現,已經成為自媒體圈一門顯學。

一、內容付費在微信生態中自然生長,“送水人”的紅利仍在

其實,除了微信生態中的內容付費外,還有多種產品或平臺在參與,共同構成了蔚為大觀的“內容付費”大潮。

音頻類的玩家有喜馬拉雅FM、蜻蜓FM購買VIP會員就能獲得相應的名家付費音頻課程。商業知識伴讀類玩家有得到App和樊登讀書,前者是羅輯思維團隊轉型打造的付費專欄,后者是把書本提純式精選模式。還有知乎Live、在行等等。

摘自恒大智庫對內容付費產業的分析,比知識付費覆蓋領域更大,相應的第三方技術服務也比較多。

微信是用戶操作最為簡單、粘性最高、有社交信任感和支付場景的產品,但是如果沒有第三方內容付費工具的參與,微信做內容付費很容易遇到瓶頸,付費社群突破500人之后得另開新群;用戶微信消息被信息轟炸之后,社群活躍度及打開率下降、課程資料無法備份等等痛點。

趁著知識經濟的風口,頭部IP成為了知識付費沖在最前面的一撥人,比如吳曉波、咪蒙、郝景芳、六神磊磊、樊登讀書、豆瓣時間等頭部自媒體與第三方合作獲取微信流量,解決自媒體大V核心痛點的技術服務商的小鵝通在過去2年為客戶創造了共22億的流水。

而在微信生態中還有其他一些技術服務商,SaaS行業爭奪也相當激烈。這意味著“知識或者內容”作為虛擬的商品,可以成為一個理想的電商品類,并適合自己搭建店鋪來做進行售賣,這是繼淘寶之后的又一次全民創業運動,技術服務商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賦能者角色。

二、2018年,用戶需求深層化、內容產品多元化促進平臺躍遷

我們有必要反思為什么用戶愿意為優質內容買單的勢頭并沒有停滯的跡象?這是這個行業存在的基本面。

阿星認為:

  1. 海量信息讓用戶精神世界產生“漂泊感”,用戶需要以付費形式強化與意見領袖之間的身份或價值認同感。
  2. 對用戶來說是,付費意味著節約搜索的時間獲取到優質內容,對于運營者來說,付費是粉絲精準度的檢測和篩選,本質上用戶是在購買KOL的時間。
  3. 為同一個人或同一份內容買單的用戶之間容易形成圈層文化和凝聚力。

真正相信凱文凱利“一千粉絲”理論的KOL更愿意與時間做朋友,他們不會因為經濟風向而放棄對知識付費、社群運營的執念,畢竟他們獲利了,這樣他們也更有動力購買更加專業化的SaaS解決方案。

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一大批知識付費產品如分答、在行、得到開始引爆;借勢“內容創業”的風口,在技術工具逐漸被頭部IP以及內容機構采用之后,內容付費如火如荼。

經過2017這一年多的野蠻生長,各種二級分傭課程刷屏、講師造神之下,人們已經開始對知識付費產生“審美疲勞”,很多用戶購買的專欄和課程還沒來得及消化,課程變得越來越不好賣,甚至出現19.9元、9.9元的課程。

2018年,連一向擅長做營銷的新世相也不能免俗做起“硬廣”,而用戶在面對內容付費產品時已經集體進入到“理性期”。

主打用戶淺層的痛點課程滯銷,陷入到簡單粗暴的推廣和運營,加劇了人們對于內容付費行業的爭議,以致于外界以為知識付費的風口不在了;其實“不是風停了,而是內容的供給方變多了;不是課不好賣了,是消費者對服務的訴求提升了;不是知識付費不行了,而是逐漸在貼近教育與學習的本質;不是消費力不行了,而是流量和品類在下沉式發展”小鵝通COO樊曉星認為。

內容付費領域的轉向是更強調“知識”和“內容”,而非是依靠人氣進行流量變現,互動類課程從2017年4%上升到34%。一些專業的教育機構以及培訓玩家的進場,大量更硬核的知識領域的內容涌現。

據了解:教育培訓類客戶占40%,知識商品涵蓋了K12教育、語言培訓、學歷提升、留學考試、職場創業、興趣教育及早教幼教等等,用戶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與學習興趣被點燃……

隨著各個品類的教育課程興起,運營方更強調對學員學習效果的跟蹤、學員在線化學習行為的督導,相應助學類的工具模塊豐富化、細化。這意味著,知識付費進入到了“深水區”。

三、2019年競爭將更激烈,內容付費呈現4大風向標

內容付費行業發展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是一次大的推動,從粉絲精準度、用戶體驗、變現效果上看,內容付費相對于廣告、PR、社群等來說更健康的商業模式之一。

2019年內容付費行業競爭將格外激烈。一方面,獲利者包括頭部IP、專欄作家、網紅、人氣講師等等均不會輕易退場,知識付費復利效益能夠“滾雪球”;另一方面入場的將會加劇,這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對于用戶而言,第一波是沖動式消費,而現在逐漸回歸到理性消費,在價格上也將去衡量商品的價值。

對于參與玩家以及待入場的人來說,如何把握2019年趨勢顯得格外重要,這不能只看主觀判斷,還要透過圈層眼界的束縛,基于平臺數據和戰略才能進行觀測。

以下是內容付費行業的四大風向標,解讀如下:

01

知識付費開始從“KOL-粉絲”關系切換到“老師-學生”的角色,專業機構進場之后把內容付費“師徒化”關系固定,并且形成線上傳幫帶模式。用戶不是在一次性消費內容,而是系統化接受課程動態,小鵝通搶先推出了打卡、線上老師直播、測驗、線上互動、課程表等助學工具。

02

越來越多的知識大咖們正把“復購率”看得比“轉化率”更重要,前者是服務老客戶,后者是獲取新客戶。如何提升課程的學習體驗,并追求學習的實效,無論是對于講課老師,還是專業的機構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對于內容付費服務SaaS產品來說,如果說個人老師當做是小b商戶的話,那么專業機構則相對于大B。為大B定制SaaS產品的難度和功能要求顯然更高。

企業在篩選SaaS服務商時,也會更傾向于選擇擁有更多成功案例、更落地的具體行業知識付費解決方案的團隊開發,以便穿越產品開發和迭代成本。

03

課程分銷將越來越成為內容付費團隊創收部門的KPI,并且與學員口碑評價、教學效果密不可分,為了更好的進行課程分銷以授課,知識授課及社群互動的主場將從微信群逐漸轉移到相應的小程序之中;便于技術服務商接入更多的API功能模塊,引入到視頻、直播等富媒體教學,甚至可以便于運營者獲取和分析更多用戶行為數據,以便于改善自身課程效果。技術服務商還會優化好渠道與好內容之間的匹配效率,幫助內容從業者嚴選課程。

04

除了個人培訓提升以外,企業內部培訓本身也是內容付費SaaS巨大的增量市場,一般中型企業有培訓部、大公司還升級為“企業大學”,但是企業培訓線上解決方案一直沒有很好的開發。

企業內訓技術解決方案一方面能夠把市面上優質課程銷售給企業,另一方面也能夠借助企業SaaS軟件更好幫助員工進行職業技能與企業文化的充電提升。如果技術開放商能拿下這一款市場,那么將實現to C粉絲經濟、知識經濟與to B的職場培訓的匯合。

結語

2018年是內容付費行業的分水嶺,也是泡沫被擠掉、實現蝶變的一年,知識付費不是一個略顯浮躁或者說大V影響力變現的“玩票”,而是真正用技術做服務方案,細化到付費課程的每一個流程節點,內容付費正變得更加專業化、規范化,其門檻也越來越高。

這個發展才兩年的新興行業,付費的品類的多元化、用戶決策及學習的理性化、內容輸出日益基礎價值,摒棄了喧囂,回歸到服務,對于行業長遠發展是一件好事。而內容付費的技術服務商,正日益成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工具引擎和基礎設施,這也可以算得上SaaS服務領域獨特的存在。

#專欄作家#

作者:李星,公眾號:靠譜的阿星;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哲學碩士,科技媒體專欄作者,個人微信即QQ:1598145405,歡迎交流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