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版支付寶看其發展之路

0 評論 11620 瀏覽 15 收藏 16 分鐘

7月8日,支付寶9.0上線,阿里稱之為十二年之最大變革,但幾日內業界質疑之聲不絕于耳,很多人認為新版本只是對大眾點評與微信的純粹抄襲,以不顧支付寶產品定位而強行加入O2O與社交功能。但如果透過現象看本質,可發現UI抄襲僅為表面之術,O2O與社交功能也并非粗暴復制,而實為支付寶在場景支付領域的進一步拓展深耕。新版本中,支付寶基于多年的技術積累、用戶積累、數據積累,以“支付”與“信用”為兩大核心,搭建起全場景支付閉環體系,開始實現由應用向生態的穩健轉型。

回首支付寶發展歷程,其一直以支付能力作為自身核心功能進行打造,進而形成自身核心優勢。由最初應用于淘寶發展至覆蓋互聯網,再由線上深入線下,支付寶始終以支付功能吸引用戶,再迎合用戶更豐富的支付場景,進而以更多的場景吸引更多的用戶,形成良性循環。

抓住核心,以點帶面,是支付寶的成功之路,也應該是其他產品的發展之路。

抄襲為虛,場景為實

支付寶9.0一經上線,就遭到了業界鋪天蓋地的吐槽,質疑集中于9.0版本新增的“商家”與“朋友”兩個tab,毫不避諱的說,這兩個tab幾乎是絲毫不差地復制了大眾點評與微信。乍看之下,新版支付寶完全不顧自身定位,強行塞入O2O與社交功能。鑒于之前淘點點與來往已被市場宣告失敗,這讓人不自主的懷疑阿里是否企圖依靠支付寶的巨大用戶規模與流量,重新首付O2O與社交領域的失地。然而只要拋開表象深入分析,就會發現收復失地或許是阿里意圖之一,但絕不是核心意圖。

從歷史看當今

眾所周知,支付寶的出現是為了滿足用戶于淘寶網購物時的快捷支付需求,隨著淘寶網一步步壯大,支付寶的支付功能也越來越成熟,于是被更多的電商平臺所使用。強支付能力帶來巨大的用戶量,據支付寶官方匹普,目前支付寶活躍用戶規模已達4億。由于用戶的支付行為貫穿線上線下,于是近幾年開始,支付寶逐漸在線下發力,便利店,菜市場等處處出現支付寶的身影。

11

縱觀支付寶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支付寶一直以迎合用戶更多支付場景作為前進導向,與此同時,越來越豐富的支付場景可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經過十二年的穩健發展,如今支付寶已具備了貫穿線上線下的支付能力,并積累了大量具有多遠支付需求的穩定用戶。線上、線下貫通而催生O2O,海量用戶而催生社交金融。

場景之社交金融

于支付寶而言,新增“朋友”tab,并不是為了重新入主社交,而是為了滿足用戶于社交金融場景中的支付需求。

經過若干社交產品尤其是來往的失利,阿里已甚至自身并沒有社交基因,其核心優勢還是在于金融及金融中的支付。既然已經積累了巨大規模的用戶,那用戶之間必然有社交關系,用戶的社會交往中必然會出現轉賬、平攤費用、借款等場景,這就是社交金融場景。既然已經積累了強大的支付能力,那何不用其支付能力來解決用戶于社交金融場景中的支付問題?

在社交領域,微信始終是繞不過的話題,微信亦有支付,而且社交只用微信已是多數用戶根深蒂固的觀念。那么支付寶的“朋友”功能何以從微信版圖中分的一杯羹?

用微信解決社交需求是用戶根深蒂固的觀念,而用支付寶解決金融需求亦是用戶根深蒂固的觀念。在社交金融中,金融所占權重應高于社交,以借款為例,一方面,憑據、自扣、芝麻信用等產品不僅解決出款方羞于催款等問題,亦可保證借款方的賴賬成本高企;另一方面,由于產品屬性不同,支付寶可保證用戶實名等,而微信則不能,所以資金往來安全性也可得到更好的保證。

在支付寶的定位中,不需用戶于支付寶聊天、不需用戶于支付寶發朋友圈,只需用戶在收款、借款等場景中選擇支付寶,即達到了其想要的效果,畢竟用戶的金融行為數據才是支付寶真正需要的。(具體見本文后續部分)

場景之O2O

如上文所述,在支付寶的前期發展階段,已經奠定了強大的線上支付能力,并且已聚集了初具規模的線下資源。當線上支付能力與線下資源相結合的時候,O2O自然而然的被催生。

9.0版本以前,支付寶app已遭遇尷尬的困局,巨大規模的用戶量并未帶來同等規模的流量,與地位相當的微信、淘寶、百度等app相比,支付寶屬于低頻應用,畢竟用戶打開支付寶app的目的是轉賬、還信用卡、手機充值等,用戶并不會每天都遇到此類場景。在9.0之前,余額寶已是支付寶app上最高頻的產品,然而用戶亦不會每日都進行余額寶的買入與贖回。將用戶量直觀的轉化為流量,是9.0肩負的重任之一。

既然已經具備了O2O的能力,且O2O屬于高頻互聯網產品,而再考慮支付寶導流乏力的困局。將O2O功能整合入9.0版本幾乎是最順理成章的事。

縱觀O2O領域,美團、大眾點評、百度糯米已呈三足鼎立之勢,尤其美團與大眾點評已分別在該領域深耕多年,占據了O2O領域七八成的市場,目前的格局似乎已難容第四方插足。但支付寶做O2O具備天然的優勢。

一方面,在支付寶發展前期,已具備了開拓線下的能力,雖然當時的目的是爭取線下商家引入支付寶支付方式,但二者之間的聯系已建成,既然可以與商家談支付接入方式,那繼續談將線下業務搬至線上也就順暢很多。此外,目前線下商家已非常愿意甚至渴望接入支付寶支付,于商家而言亦有與支付寶合作的意愿。

另一方面,雖然美團、大眾點評等O2O廠商均使用支付寶作為支付工具,但支付寶可為自己的O2O提供更便捷的支付服務。在傳統O2Oapp中,用戶需首先購買優惠券,再提供給商家相應券號,支付體驗甚不便捷。即使在美團的“先消費再買單”產品中,也需用戶手動輸入消費金額,甚至區分優惠金額與不優惠金額,支付流程也較繁瑣。而在支付寶app中,用戶支付時只需提供一個二維碼,商家掃描后即可自動扣款??梢哉f支付寶已將線上支付優勢最大化的應用于其自身O2O產品中。

雖然單純依靠支付體驗的差異不會吸引太多的用戶,但當其與線下資源相整合,亦可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支付寶目前或許并無超越O2O巨頭的企圖,但O2O功能確實可以破解支付寶流量轉化不力的困局,亦可更好的滿足用戶O2O場景中的支付需求。

以支付寶本身的用戶規模,只要引入流量,就可以輕松的將流量變現。

抄襲之因

支付寶新版本的“朋友”與“商家”功能并非粗暴加入,而是多年發展下邏輯的必然。上線以來,大多數人并未關心功能背后的邏輯,而是將注意力集中于這兩個功能UI面對友商的完整抄襲。

拋開商業道德而言,支付寶的選擇是明智的,因為無論是社交還是O2O領域,微信與大眾點評已獲得了廣泛擁護的認可并且培養了深刻的用戶習慣,抄襲這兩個產品的UI,有利于用戶快速上手使用。

在產品界,相互學習甚至抄襲已是普遍規律,其中核心在于是否學到了精髓,是否超出了自己的特色。如果原封不動的抄襲別人的產品邏輯,即使重新設計了UI,也是必死無疑。而像支付寶這樣,產品本身有自身的定位與邏輯,而僅僅是抄襲UI從而降低用戶學習成本,實際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支付為本,信用為道

支付寶9.0版本的“朋友”與“商家”功能雖然博盡了業界的眼球,支付寶本身亦對新功能寄予厚望,但其本質上依舊是在滿足更多場景支付需求上的進一步開拓。

再回首支付寶app的發展史,最早只有匯款、轉賬等功能,滿足用戶的基礎金融需求,之后的城市服務、生活繳費等功能,滿足用戶的生活金融需求,到余額寶、娛樂寶等產品上線,支付寶app已能滿足用戶的理財金融需求,到9.0版本新增社交交融與O2O,支付寶app支持的支付場景越來越多,但每個場景中均離不開其最本質的功能,支付。

截至目前,支付寶已與國內外近200家銀行建立了合作,合作銀行規模與銀聯不分伯仲,且支付質量與用戶體驗均遠超其他支付產品。支付本身才是支付寶的本,至于其他產品,不論是“朋友”還是“商家”,不過是基于支付之本延伸出的產品而已。換言之,只要支付寶保證其在支付領域的絕對優勢,就可以延伸出與支付相關的所有產品,只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罷了。

如果支付寶只以支付為本,即使其能力再強大,也不過只是一個好用的工具,用戶并不會與工具發生強依賴關系,如果有了一個更好用的工具,用戶隨時可能棄之不用。支付寶亦認識到了只做工具的不足,于是年初時推出了其又一戰略性產品,芝麻信用。

基于海量實名用戶多年的支付行為數據,借助人民銀行征信數據等外部信息,支付寶為每位用戶提供了信用評分。高評分用戶不僅可于阿里體系內享受“花唄”、“借唄”等金融產品,還可于班里簽證等場景享受優惠。在未來的發展中,芝麻信用會越來越成為更多用戶的信用證明,用戶亦可使用信用評分在更多的場景享受便捷優惠。

鑒于芝麻信用于用戶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而欲想增加評分,用戶就需要為支付寶提供更多的金融行為數據,即在阿里提供的產品中進行更多的支付行為。在強大支付能力的支持下,支付寶可為用戶提供更多的產品,而用戶為了獲得更高的信用評分,就會更多的使用這些產品。使用產品的用戶越多,支付寶獲得的數據也就越多,信用體系也就更成熟,從而吸引更多用戶,形成良性循環。所謂兩儀生四象,支付與信用,就是支付寶的兩儀。以支付與信用為兩大核心,支付寶為用戶的金融支付打造了完整的閉環,基于支付能力可延伸更多產品,而基于信用體系可吸引更多用戶。

此時再回頭看9.0版本上線的“朋友”與“商家”兩大產品,“朋友”功能為支付寶提供更多的用戶行為數據,以壯大信用體系,而“商家”可為支付寶導流,吸引用戶加入支付寶的閉環。如此而言,“朋友”與“商家”不過是由支付與信用之“兩儀”所生的“象”罷了,只是這些“象”可反饋壯大“兩儀”,從而生出更多的“象”。

12

總結

發揮核心優勢,圍繞核心優勢打造產品,將核心產品做精做透,以爆品建立品牌以及核心競爭力,從而具備吸引用戶的能力。在用戶規模達到一定量級之后,圍繞用戶設計更豐富的應用場景,以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吸引更多的用戶。海量用戶的積累將帶來新的核心優勢。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這是支付寶的成功之路,也應該是其他產品的長遠發展之路。

 

本文由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產品經理 @李維丹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