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旅行,微博旅游為何能實現社交賦能?
我們有沒有思考過這么一個問題:為何微博能實現社交賦能,成為旅游內容的消費高地?
馬爾克斯在其著作《百年孤獨》中寫道,「生命從來不曾離開孤獨而獨立存在」。社交之于人類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相同的,因社交而產生的商業價值是今天互聯網時代最大的金礦之一。
去年“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曾在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提出,中國互聯網的附著力主要來自于廣告、商務、旅游和金融。其中,旅游與社交的高契合度,成為體現后者商業價值的最佳領域之一。
這樣的商業價值來自于社交媒體的高度內容消費。今年10月,歷時兩個月的#帶著微博去旅行#活動收官,最后的成績是總閱讀量達到突破400億次,活動參與人次突破1億,共推出227檔原創視頻欄目,視頻內容被圍觀近300億次。不久前,配合2018微博旅游V影響力盛典推出的“不止旅行”話題,從12月1日至26日,話題閱讀量增量27.3億。
可見,社交+旅游的內容消費能力有多強大,進而我們也引伸出一個問題,為何微博能實現社交賦能,成為旅游內容的消費高地?
社交+旅行的獨特內容屬性
從最簡單的口碑傳播,到如今的圖文、視頻分享,內容展現形式的具象化、豐富化是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革之一。而社交平臺的作用,則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不僅賦予了內容同步消費屬性,還強化了決策引導功能。
第三方調研機構波士頓咨詢發布過一組數據,一次四天三夜的旅行,用戶花在互聯網上的時間為42小時,其中了解、計劃和預定占據了77%的時間。其中,社交媒體對于消費者旅行決策起到重要作用。
社交媒體上的內容來自于每一個真實的旅行者,內容更加可信、全面和多維,可以幫助旅行者更好地了解目的地,甚至彼此發生社交互動。
數據來自2018微博旅游數據白皮書
2018微博旅游數據白皮書也提到,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壟斷特權,最直觀的就是微博數據占比遠高于網站、微信、論壇等其他渠道。這說明,社交平臺的內容更受旅行者認可和信賴。
有了這層基礎,我們再來看微博的布局。
內容消費的前提是不斷產出被信任的內容,而今天微博上這部分內容的生產者正逐步向“KOL化”轉移。微博數據顯示,旅游頭部用戶(粉絲規模>2萬或月閱讀量>10萬)規模超過8600人,年對年增長100%。
自媒體和多媒體內容的大幅增長,垂直領域“大V”們的意見對于粉絲們的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微博也在不斷加碼自己的MCN策略,借助MCN機構來孵化、管理和運營旅游頭部用戶。2018年,微博旅游領域MCN簽約數量達到69家,達人簽約MCN的數量達到1056個。
實際上,這是一個確保內容持續產出的方法。微博的運營策略也是遞進形式,從自媒體到達人再到MCN,一步一步提高扶持力度。這里有一個直觀的數字對比,簽約MCN后的達人粉絲量較非簽約達人增長數據相差2.68倍。比如微博旅游達人@旅游約嗎,其粉絲量增幅就達到了113%,閱讀量也有46%的增長。
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微博對短視頻的重視。短視頻是更受歡迎的內容生產力工具,微博旅游數據白皮書里提到,旅游用戶發博類型占比中,視頻已經從今年2月的19.83%躍升至11月的27.26%,而同期圖文則是從75.7%下降至68.72%。
數據來自2018微博旅游數據白皮書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就更容易理解微博的動作了,為何要在短視頻上強化PGC生產和增加IP短視頻投入。
- 其一,短視頻是今天內容消費的主要形式,上面數據已經說明;
- 其二,短視頻用更直觀的形式呈現個人特色、目的地及玩法亮點,更便于粘性粉絲積累;
- 其三,專業化、系列化生產視頻欄目有助于商業化變現。
數據顯示,2018年微博上周雙更旅游短視頻節目超過227檔,已有42檔頭部節目成功接入微博的酷燃視頻。效果也十分明顯,例如《慢游全世界》,3季節目視頻官方物料微博總播放量破2億,節目微博話題總閱讀數和互動量分別達到37億和4775萬。
從內容媒介到服務媒介
社交網絡作為內容的承載平臺,其核心要素始終沒有變化,即為用戶提供服務。實際上,內容也是服務的其中之一。單以旅游垂類來說,有攜程、飛豬這樣的機酒票務,也有提供攻略的螞蜂窩。
嚴格意義來講,微博作為社交平臺,所有的內容消費背后都指向服務消費。所以我們看到,微博在注重內容建設的同時,也未放松對服務消費的連接。
新浪旅游、微博旅游主編楊祎此前曾提到,移動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期已經結束,單純依靠流量分發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只有將流量紅利轉變為粉絲紅利,才能形成有效的流量循環。
而在我看來,粉絲紅利對于微博來說正是服務消費的一種體現。以支付寶和Google翻譯的案例來說,二者均選擇了聯合微博旅游來做營銷推廣。@世界的支付寶與微博攜手打造了話題矩陣,包括海內存知己Let’s支付寶、帶著微博去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亞、法國、意大利等五大超高人氣旅游目的地話題,閱讀量累計突破了5.9億,吸引189萬用戶參與討論話題,全場吸引粉絲突破76萬。
微博今年聯合Google翻譯定制的#帶著微博去美國#話題,眾多旅游KOL紛紛安利Google翻譯是出國旅游必備神器,錄制的宣傳視頻得到眾多網友響應,這些內容不僅給#帶著微博去美國#話題帶來了超過8000萬的閱讀增量,更是引導廣大網友紛紛下載Google翻譯的產品。
事實上,無論是支付寶還是Google翻譯,通過微博旅游它們最終收獲的不僅僅是營銷效果,還有服務轉化。這得益于微博積累了海量大數據和LBS整合,旅游局、景區、酒店、航空公司、OTA等均可獲得精準的用戶消費數據和旅游行為分析,進而圈定目標用戶群體完成精準投放。
微博的做法類似于搜索引擎,后者的核心在于索引信息,后來逐漸遞進為索引服務。用戶搜索信息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即希望獲得或使用某種服務,搜索引擎即縮短了這個過程,從搜、看、找、用到搜、用,微博也是如此。
旅行用戶從發現內容、瀏覽內容,到成為粉絲、使用服務,微博的定位就從內容媒介變成了服務媒介。這也是微博旅游為何能實現社交賦能的一個原因,定位的變化直接關系到用戶運營,就像楊祎提到的,要做基于粉絲紅利的流量循環。
總結
所以我們來總結一下,微博旅游為何能實現社交賦能?
- 社交內容天然的決策導向屬性,“KOL化”延伸出了MCN戰略和旅行達人扶持計劃,這是微博強化旅行內容的手段之一;
- 以內容帶動產業,聯合旅游產業鏈上的相關機構、企業進行價值開發,微博有海量的粉絲數據和閱讀量,進而帶動營銷及服務落地。
那么實現社交賦能之后呢?
不妨預測一下,隨著微博數據累積,從UGC、PGC、KGC積累下來的內容、數據,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力,是否能像DGC(數據智能)的方向演變,為旅游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提供更細分的數據支持,這更值得期待了。
本文由 @王大福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