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超級產品 Super Product,與Apple、Ford決戰紫禁之巔!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在《超級產品的本質: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自傳》一書中,詳細講述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超級產品之一——“福特T型車”從構想到狂銷全球的全過程。一個世紀以后,福特的信徒史蒂夫·喬布斯,將超級產品的思想全面升級、運用到新的領域,又一次用最少的產品拿走了行業最高的利潤,征服了全世界的消費者。
160年前,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達爾文通過《物種起源》闡述了一個道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同年,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出版:他通過《序言》《商品》《貨幣或簡單流通》三個章節總結了自己15年來的經濟研究成果:這是《資本論》的初篇,也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9,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2018的寒冬已經愈演愈烈,這是挑戰、也是機遇,這一切都像是一個半世紀以前世界經濟的重演;同樣,只有“適者”才能生存。
那么,我們又要如何才能成為適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那些向我們迎面撲來的“巨浪”?
要知道同樣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早已“青出于藍”,并且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動搖資本主義“頭號玩家”美國的桂冠,也就無怪乎特朗普格外“緊張”;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中國乃至全球卻已然再一次陷入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之中。
但我們也沒必要過于悲觀,雖然這一次經濟下行重挫了全球93%資產,但大多都是因為資本催熟過度膨脹的互聯網平臺企業:不管是國外的Amazon、Facebook、Google,還是國內的ofo、趣店和陌陌,又或者是比特幣、區塊鏈和共享經濟,它們都無一例外遭遇了“當頭棒喝”。
至于制造業反倒沒有收到太大影響:華米OV依舊如火如荼占據中國手機市場80%以上份額,中國更是有60家制造業企業入榜2018《財富》世界500強,但是考慮到這60家制造業企業總利潤只占這120家企業總利潤的20%,就說明中國制造業當下的盈利能力極其薄弱,在凈資產收益率榜單上甚至被一家房地產企業給KO了,碧桂園飆升114名僅次于騰訊的30%,超越華為和美的。
于是,我們面臨的“巨浪”,也即是當下中國企業產業結構面臨的最大問題:
第一,上榜世界500強的5家房地產行業企業均來自中國;
第二,中國銀行壟斷的超額利潤已經尾大不掉;
第三,在衛生健康/食品批發、保險管理式醫療、食品生產加工、和娛樂等與人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的產業里中國企業顆粒無收。
在這滔天巨浪之下,我們就迫切需要越來越多就算一時之間比不上Samsung、Sony和Apple,至少也要向Tesla看齊,又或者媲美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我們需要他們站出來“力挽狂瀾”。
此時此刻,我們需要更加清晰的認識到就算中國的互聯網經濟再怎么發達,房地產和銀行再如何暴利,只有中國制造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互聯網只是想象力、銀行業是興奮劑、房地產頂多算是春藥),中國工業設計的整體提升才是中國制造走出國門的“良藥”。
一、消費升級
其實,當下一直有一個誤區:只談消費升級,卻不見工業設計升級。
一味的強調價格、玩法和平臺,而產品本身卻沒有“升級”,甚至是在降級,這本身就是在“耍流氓”;于是,就出現了快手、趣頭條和拼多多。
它們同樣是消費升級時代誕生的產物,只是由于內容低俗、玩法粗俗、產品惡俗才會被用戶打上“消費降級”的標簽。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消費升級?
美、日、韓經驗顯示,消費升級總體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處于解決溫飽的階段;第二階段,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在溫飽的基礎之上人們開始強調物質的貴重性;第三階段,人均GDP超過9000美元,服務消費開始占據主導人們更加追求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個性化;而當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則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裕。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8年中國人均GDP約為1.04萬美元,由此可見我們當下正在從第三階段進入第四階段。
當然,談到GDP未免離我們太遠,我們不妨看看CBNData連續第三年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消費群體不再具有整齊劃一的特征,他們的職業觀、生活觀和消費觀更為個性,展現出興趣優先、注重體驗、理性消費等多元特征……由此,可見一斑。
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復興的大時代:“消費升級”,已然大勢所趨!
二、自我修養
而且面臨已然“刀刀致命”的互聯網寒冬,失業和恐慌之下,消費者對于商品的需求必然更加“謹慎”。
第一、高品牌溢價的產品會一蹶不振,奢侈品的營銷神話破滅;
第二、沒有想象力的產品將跌下神壇,品牌影響力會越來越弱;
第三、用戶關注品牌維度更極致深刻,品牌文化內涵不可忽視。
正如高品牌溢價成就了潘多拉,極致審美造就了Apple,創始人的辱華言論毀了D&G;當下這個時代產品的“升級”是多維的:從功能、造型、材質到創意、營銷、價格,從明星的為人處世到品牌的危機公關,甚至是創始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影響品牌的“忠誠感”和“美譽度”。
固然營銷手段,話題和曝光都有可能造就一款“網紅產品”,但是當新鮮感散去,當酷變成了作,如果沒有找到其它的維生手段;死亡,就是這些網紅品牌的唯一宿命。
所以說品牌的外在價值,形式主義,營銷炒作固然能夠帶來大量的流量,但那種劣質流量都是暫時的;一旦產品不過硬,這如同“天官賜?!钡囊磺芯捅厝粫绎w煙滅;只有產品本身的素質到那里了,有能力和實力承載所有的“流言蜚語”,它才有可能破繭成蝶。
當然,你不可能期待用戶給你時間,給你痛改前非的機會;因為在你眼中完成交易可能只是“一錘子買賣”,但是對于用戶而言每一件產品都是一段具有獨特“體驗”的時間,也因此,他們對于商品的要求就格外“珍重”,他們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有機會的話只會選擇“好”與“更好”的東西。
那么這種“好”又來自于哪里?
工業設計。
作為現代社會最行之有效的生產手段之一,工業設計在一件產品走下流水線之前就已經賦予了這件商品“精氣神”。
考慮到用戶對于各種廣告營銷免疫力越來越強,商家也在廣告營銷上消減預算;導致了廣告業比互聯網更早感受到了這一波互聯網寒潮,他們養不起外籍高管,國外4A機構也不是合并,就是裁員。
但其實站在工業設計的角度,過度“包裝”給產品強加各種概念定位這本身就是一種畸形,好的產品不是“吹”出來是“做”出來的;剝離產品本身不具備、不勝任的品牌溢價,轉而在功能性、實用性以及體驗和交互上面下功夫,這才是一件“好產品”的自我修養。
好東西的定義千奇百怪,用戶的關注點也各有不同。
那么,我們能不能統一一個判斷標注?
Super Product,超級產品。
三、超級產品
對于用戶來說,超級產品超乎他們的預期,在滿足功能性、實用性和滿足感之外能夠給用戶更多維度的使用體驗。
對于企業來說,超級產品必須同時考慮到價格、功能、交互和科技的完美融合,它們不一定遠遠領先于同類產品,但是在用戶體驗方面一定更趨近于完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iPhone就是一款“超級產品”。
它成功打破了功能機的條條框框定義了智能機上的IOS生態。
那么對于像是玩意東西這樣一家工業設計企業而言,超級產品又意味著什么?
我們深知只是埋頭做產品這是不夠的,做平庸的產品也沒有意義;尤其是在寒冬侵襲的2019,在新零售和產業互聯網交織的新世界,只有超級產品才能力挽狂瀾。
超級產品這個概念的所有者是誰?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亨利·福特在自己的自傳《超級產品的本質: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自傳》中提到過自己對于超級產品的理解,一個世紀以后,福特的信徒史蒂夫·喬布斯將超級產品的理念全面升級、運用到新的領域,又一次用最少的產品拿走了行業最高的利潤,征服了全世界。
不過,我們在這里提到的“超級產品”和福特的“高、大、全”不同,在這里超級產品(Super Product)是根據超級名模(Super Model)演化而來的。
在《美麗的標價》中作者阿什利·米爾斯同時作為紐約一線超模和波士頓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她對超模世界的認知可謂是“一針見血”:對于超模來說,重點不是美麗,而是一種瞬間的氣質;畢竟大多數超模的人生,塑身、鍛煉、飲食,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那舞臺上的幾十秒服務;而這,就是她們人生的全部。
同樣對于一款致力于把自己“賣出去”的產品而言,其實消費者給它的時間遠遠沒有想象中的多,往往在購物車、在柜臺、在貨架上的那幾秒又或者幾分鐘就決定了一款商品的“終生所有權”,這之后才能上升到用戶的使用體驗。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定義一款“超級產品”?
對于超模,女模至少要175cm以上,三圍接近34/24/34,男模要有183cm到190cm,腰圍要在39到40之間;不過,這只是超模的最底層的基本標準,他們需要的是能夠打動人的“瞬間”。
當然,相比于超模的各項指標都是浮動的,連性格都要被設定的“殘酷物語”,超級產品就沒有那么多“清規戒律”。
畢竟,超級產品這個概念被福特和Apple詮釋過之后,又被“塵封”了,而且在福特和喬布斯的解釋中超級產品又變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于是,當下的大多數產品又開始循規滔距,邯鄲學步了。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是“超級產品”?
就像超模的身高和三圍都有一個標準,超級產品至少也要在自己的顏值和交互上區別于其他同類。
我們需要它有一瞬間能夠抓住消費者“靈魂”的氣息。
這或許是顏值、或許是交互,或許是內容……
但一定不會是價格,因為廉價有可能打造一款大眾喜聞樂見的通用產品,卻無法造就一款大家心往神馳的超級產品。
當然,在工業設計的領域無所謂“超模(Supermodel)”之說,但是作為一家有實力、有抱負、有理想的工業設計企業,打造“超級產品(Super Product)”的野心還是要有的。
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像是福特老爺子那樣把產品做到“高大全”,我們也很難像喬布斯一樣專注死磕產品的審美和體驗;但是在如今這個專利壟斷、抄襲爭議不斷的世界,在這些千篇一律的產品邏輯和審美之中,我們是真的有可能做那個“萬里挑一”。
而這就需要我們對于產品的洞察,對于用戶的洞見,以及對于市場的洞徹,我們需要回歸設計的本質,又要敢于打破常規,真正和用戶站在一起。
如此種種,我們才有可能用“超級產品”這柄利劍洞穿這一次甚囂塵上的經濟寒冬,與Apple、Tesla和Ford再戰紫禁之巔!
2019敬請期待,“超級產品”呼之欲出。
#專欄作家#
幻夢邪魂,微信公眾號:wanyidongx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每一次輸出至少都有一次有價值的思考。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于Pinterest
我們需要它有一瞬間能夠抓住消費者“靈魂”的氣息。
或許是顏值、或許是交互,或許是內容……
但一定不會是價格,因為廉價有可能打造一款大眾喜聞樂見的通用產品,卻無法造就一款大家心往神馳的超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