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元年,沒有爆款
Vlog元年,沒有任何一條Vlog成為刷屏爆款。
“Vlog是一種很小眾的記錄生活方式。它的覆蓋面很有限,也許只有美食、旅游、時尚美妝學習等幾個領域。總體成本很高,并不值得我去嘗試?!?/p>
在國內某知名MCN公司高管小沅看來,近年被媒體吹爆的Vlog不算一門有前景的生意。
人人都可以拍Vlog,但并非人人可以成為Vlogger。
成熟團隊能在幾小時內完成一條抖音視頻,而Vlog則要花數倍于抖音的時間和成本。根據小沅估計,目前市場上美食類Vlog的單條成本大約為1~2千元,旅行類Vlog則高達3~5萬元。
因此,在我們問她如何看待Vlog這個風口時,她說:“其實風根本沒吹起來,媒體寫寫而已?!?/strong>
01 Vlog元年,沒有任何一條Vlog成為刷屏爆款
今年初,各大平臺紛紛將注意力轉向Vlog。9月18日,微博Vlog官方發出Vlog召集令,30天內發布過4條以上Vlog,就有資格申請微博認證的“Vlogger”,享受相關的社區優惠扶持。11月,B站發布30天Vlog挑戰,完成挑戰的UP主同樣可以得到一系列獎勵。
這些平臺行動吸引著嗅覺敏銳的內容創業者,加上歐陽娜娜、王源等明星的光環加持,戴森、飛豬、OPPO等超級廣告主的入局,讓2018年被造勢者稱為“Vlog元年”。但黑色幽默的是,回顧全年,沒有任何一條Vlog成為刷屏爆款。
不少人讀過無數篇相關文章,卻從未看過任何一條Vlog。媒體描述與現實之間的割裂,讓Vlog成為遙遠的“幻想鄉”。
Vlog扶不上墻,短視頻卻在今年井噴。
2018后半程,短視頻已經打破15秒的局限,開始向3~5分鐘進軍?!溉A農兄弟」「野食小哥」「手工耿」「多余和毛毛姐」等人紛紛以3分鐘以上的短視頻爆紅。
這些視頻普遍時長3~7分鐘,內容以記錄和分享日常生活及愛好為主
同樣10分鐘以內,同樣記錄生活,這些短視頻紅人是否就是Vlogger?他們的作品是否屬于Vlog?
在視頻內容多樣化、形式多元化的今天,短視頻紅人與Vlogger的界線正在逐漸模糊。
讀到這里,你或許可以思考一番:「華農兄弟」是Vlogger嗎?為什么?
Vlog=Video log(視頻博客),是比短視頻更長,更傾向于記錄日常生活的視頻形式。
這樣的網絡定義使許多人陷入了一個誤區:Vlog和抖音的區別只有時長。
02 不抽獎的Vlog一周只能得到20幾次轉發
“Vlog領域里最大的頭部還不到一千萬粉絲,而且其他人根本跟不上頭部的質量。頭部越少,這個領域就越小,賺的錢也就越少,賺不到錢,那這個領域就根本不能算是一個風口?!?/p>
小沅的話盡管有些殘酷,但變現模式不清晰,總體流量不夠大,的確是Vlog的兩大硬傷。
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愿意相信Vlog是短視頻之爭的關鍵后半場,甚至認為Vlog能再次顛覆視頻觀看習慣,締造全新商業流量洼地。
這不免有些過于信賴新品類的勢能,涉嫌守株待兔。
打開某位國內一線Vlogger的B站專欄,我們可以看到他近10期Vlog的播放情況。這10期Vlog跨越了3個月,內容覆蓋街拍日常、美食、出席活動、網友互動等多個方向,但平均點擊仍然僅有1.3萬。
如果純粹以流量計算,和抖音、快手上動輒百萬觀看的短視頻比,作為頭部用戶,這個成績只能算差強人意。
去年五月,J君發布他第一條Vlog。堅持一年多后,他微博擁有110萬+粉絲,最新一條Vlog在一周內獲得5200余次轉發,近1700條回復。這個成績在Vlog圈可謂優異。
但其實J君早在人人網時代就已經開始運營個人IP,對于持續輸出意識的他而言,成為Vlogger只能算一次業務轉型。
另外我們觀察到,不少職業Vlogger在發布視頻時都有同一個習慣:在微博發布視頻后加入轉發抽獎,獎品從上萬元的iPhone XR到價值數百元的旅行紀念品不等。
當觀眾養成習慣后,一旦脫離獎勵,Vlogger的境遇就有些尷尬。
下圖來自某位微博近10萬粉絲的Vlogger,平時他含抽獎的Vlog可以獲得400次以上轉發。而在最新一條Vlog中,他宣布不再抽獎,只寫了“關注我并轉發表示你喜歡我的VLOG”。
——兩星期后,這條Vlog的轉發只有23次。
這個圈子的流量,恐怕遠沒有圍觀群眾們揣測的那么大。
明年是新浪微博十周年,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通過明星綁定和話題營銷逐步成為第一話題平臺。根據2018 Q3財報顯示,微博凈營收4.602億美元,同比增長44%,月活用戶達到4.46億,其中93%為移動端用戶。
微博上線三年后,微信公眾平臺上線,六年的時間,微信公眾平臺貫徹了他們的slogan: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微信公眾號前所未有地激發了內容創作者的創業熱情,幫助一群擅長文字創作的人,分享了流量的紅利。從寫文章到成名、變現,從未像這樣直接。
繼微信公眾平臺以后,又過三年零幾個月,抖音上線。
縱觀中國移動互聯網十年,嚴格來說,只有這三大巨頭成功創造了穩定流量池。
根據《新榜&卡思數據 | 2019短視頻內容營銷白皮書》顯示,中國短視頻平臺總月活躍用戶破5億,三四線城市滲透率更高,進入2018年Q2后,盡管增速大幅放緩,但行業進入平穩期。
數據來源:火星營銷研究院數據分析和整理
正因如此,小沅才更愿意把資源All in在產業趨于平穩,總體格局基本形成的短視頻中。在她管理的數十個短視頻團隊中,只有一個美食博主在嘗試制作Vlog。她坦言Vlog的變現形式很不清晰,能夠進行植入的空間“實在是太小太小了”。
03 抖音快手越火,Vlog越危險
從進化路線來看,國外用戶的視頻觀看習慣經歷了長視頻——Vlog——TikTok的逐步發展,總時長持續減短,內容不斷壓縮、精細化。
而國內用戶則直接由長視頻跳進短視頻,對國內用戶而言,Vlog是反潮流的。
省略了Vlog這一環的中國用戶,是否還肯回頭?
相比內容簡單粗暴、以秒為單位的短視頻,平均3~7分鐘的Vlog有巨大的劣勢。這包括但不僅限于視頻的制作成本,還體現在整體內容把控以及審美剪輯上。此外,Vlog對硬件設備的要求遠高于短視頻。無人機、Go Pro、穩定器、收音麥克風等器材是不少Vlogger作品中的常駐設備。加上剪輯素材時的電腦及軟件要求,都在證明Vlog無法成為穩定低成本量產的工業化作品。
曾有國外調查顯示:如果某個視頻需要5秒以上的時間緩沖,那么一般觀看者就會放棄觀看,等待緩沖的時間每多一秒,選擇點擊其他鏈接的觀看者就會增加6%。
5G網絡即將上線,影響我們觀看的將不再是網速卡頓,而是“內容卡頓”。
Vlogger必須擁有比短視頻紅人更強的人格魅力、更穩定的創意、更專業的視頻設計及制作能力。能否產出有趣的內容,是KOL吸粉的關鍵;能否長期穩定產出有趣的內容,則是KOL維持粘度的關鍵。
素人出身的Vlogger確實可以在Vlog中放肆展示自我,但問題是:別人為什么要看你?這種關注的持續性有多久?你能吸引別人一直看你嗎?
在內容快銷時代,什么內容值得觀眾為陌生人花費5~7分鐘,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推測,以抖音和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越火爆,Vlog的生存受眾越少。
04 B站的“YouTube化”
但同為MCN公司經營者的老王對Vlog頗有信心。
小沅眼中的劣勢是老王眼里的優勢,他認為Vlog的內容密度比抖音低。
短視頻必須高效利用時間,確保每個鏡頭都有意義,而在Vlog的世界,這一切都變得從容得多。Vlog可以擁有腳本、劇情、反轉等更多元素。
在變現方面,老王也有另一種想法:
“Vlogger為平臺提供流量,平臺直接用流量向Vlogger結算現金?!?/p>
在他看來,如今B站已經逐漸具備與YouTube類似的特征:功能化、百科化。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個外國人想學習電鉆的使用方法,他會打開YouTube,而在國內,他很可能會打開B站(也可能會打開淘寶)。
在B站搜索“教學”,會有五花八門的零基礎教程
在這樣的使用習慣下,B站可能有更大的頭部需求。
B站的變化讓老王對Vlog有了自己的想法。這種模式聽上去十分真實可行,畢竟目前B站、微博、yoo視頻等平臺都已經開始采用這種真金白銀的扶持策略。
但不免引起思考:平臺補貼能成為長久之計嗎?
老王回答說:“初期平臺給予補貼,在Vlogger達到一定體量之后,自然會有廣告主找到他們。到時候養活Vlogger的就是廣告主了?!?/p>
這正是YouTube上Vlogger的發跡之路。如果B站真的YouTube化,這條路很可能的確可以跑通。
12月初,新榜學院抖音實戰課的最后一站圓滿結束。在實戰課上,來自震驚文化的導師何項俊曾分享過一個關于紅海和藍海優缺點的討論:紅海競爭難度大,成為IP后成長空間也更大;藍??臻g雖較小,成為頭部卻較為容易。
——目前國內Vlog市場正是這樣的藍海:垂直領域內競爭不大,入局相對容易,當然,最終收益也未可知。
“我沒指望Vlog能顛覆抖音,有人說Vlog能成為全新的視頻領域老大,那是扯淡?!本o接著老王話鋒一轉:“但第二名就不是錢了嗎?抖音是短視頻第一,快手是短視頻第二,快手就不賺錢嗎?大家都愛看短視頻,那老牌長視頻網站就揭不開鍋了嗎?優酷和愛奇藝不也在賺錢嘛?!?/p>
05 Vlog會中國化嗎?
中國人的社交需求得到滿足了嗎?
在民族性格的影響下,人們是否會更傾向于在熟悉(不必換平臺或軟硬件)、安全(沒有陌生人,不易泄露隱私)、更容易獲得贊美(點贊和回復率更高)的環境中展示自己?
沒有人能回答,但作為舶來品,Vlog必須思考這個問題。
作為全球最大的內容產業市場,Vlog很可能根據中國特色而進行衍變。正如源自日本的“宅文化”曾帶有一定貶義,而在進入中國后完全去貶義化,衍變為中性甚至略帶褒義的亞文化。
不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天降流量”這種好事不會年年都有,如果說抖音等短視頻是流量黃金時代的代表作,那么Vlog也許會成為白銀時代的里程碑。
我們不能確定下一個風口是短視頻還是Vlog,是漫畫還是圖文。但我們可以確定,不論紅海藍海,都會誕生頭部玩家,優質內容不會因垂直狹窄而湮沒。
如果自身內容不夠優秀,過分迷信天降流量紅利,那么即使砸盡資本,也只會大力出悲劇。
作者:糖三角,微信公眾號:新榜(ID:newrankcn)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新榜,作者@顏椿穎
題圖來自網絡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對美、文化的意識增強,人們對內容質量的要求會越來越高,這些內容不僅限于剪輯、畫質、流暢度等,更重要的是內容質量、內容品質、內容文化,誰能兼顧贏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內容不接地氣,其實就是廣大群眾的審美水平跟不上,并且整個長視頻有更優質的內容,而短視頻又能獲得更無腦的快樂
比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