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Kelly在Plug&Play的演講:未來20年——商業趨勢和中國機遇
很高興見到大家!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未來20年——商業趨勢和中國機遇”(編者按:此次會議的主要受眾是中國企業家,所以KK提及中國機遇)。我主要講兩個方面,一是顛覆性創新的發生方式,二是未來的四個趨勢。
關于顛覆性創新,我先講兩個例子。
一是帆船和輪船的故事。第一艘輪船問世的時候,世界上最先進的航海工具是帆船,輪船又小又貴又破,其唯一亮點是可以逆流而行。然而,輪船的發展最后顛覆了帆船業。
二是汽車行業的變革。通用本來是汽車領域的最大玩家,但是它花了很多時間做各種同質的品牌,而本田先做二沖程助力自行車,再做摩托車,成立的前十年并沒有涉及汽車業務,通用也沒有把它算在競爭范疇之內。后來本田逐步做出了最好的引擎,發展越來越好,而通用汽車走向了破產之路。
顛覆性技術產生之初都是質量差、風險高、市場小、邊際利益低的。創業公司做這些是因為利潤高的行業已經被大公司占據了,創業公司別無選擇,只能從那些看起來不太可能成功的領域入手。所以,無論哪個行業的顛覆,都不是來自行業內。公司越大、越久遠,越不容易對先進技術表示出開放的態度。
現在看來,航空業貌似跟無人機沒有關系。無人機看起來像玩具,但是可能會顛覆未來航空業。因為無人機飛行技術成熟之后,可以比飛行員駕駛技術更好,成本也可以更低。還有就是金融領域,現在有一些kickstarter、indiegogo、fundable這些眾籌平臺,規模很小,與大的金融機構沒有直接競爭,但是未來可能顛覆金融業。金融業會更加分散化,股權眾籌可能是一個大的趨勢。另外,比特幣是一種P2P的貨幣,可以自由流通、沒有手續費、沒有政府政策的限制、不跟某一種貨幣掛鉤,我們不知道它將來的發展會怎樣,但這也是對金融業的一種可能的顛覆。
所以還是那句話,顛覆總是發生在行業外,從一些邊角的領域誕生,最后展示出巨大的力量。
未來的變化在我看來有四種主要的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分享
它是從層級結構向網絡結構的轉換,從安全、確定、遲緩變為混沌、松散、迅捷,從中心化、封閉、指令性變為去中心化、開放和點對點。
層級結構與網狀結構的顯著區別01
層級結構與網狀結構的顯著區別02
而我們現在僅僅是處于這個趨勢的開始,未來社會是極其復雜的網絡結構。
社會結構的變遷預測圖
Ebay建立了電商平臺讓大家交易,Uber建立了打車平臺讓乘客和車主連接,谷歌建立了搜索引擎讓獲取信息的人和上傳信息的人連接,它自己并不上傳數據。結果就是最大的用車平臺Uber自己沒有車、最大的電商公司Alibaba沒有商品、最大的內容網站Facebook自己不生產內容、最大的房屋分享平臺Airbnb自己沒有房子。
所以說,訪問權高于所有權。音樂、電影、游戲、書籍都是這樣,我不需要購買,不需要備份,只存在于網上,所有權意味著一種責任,我只需要接觸權。那么,還可以做什么分享呢?食物、花業、辦公室空間,這些都可以考慮。把一個產品變成一種服務,這是一種趨勢。進一步想,汽車可以共有,沒有人需要購買,汽車變成一種服務,不是一種產品。汽車還可以眾包生產,沒有中心的CEO、中心的行銷商,而是眾籌來設計、制作。另外可以共享的還有注意力。營銷的核心就是抓住注意力。大家的注意力非常值錢。家人、朋友給你的郵件,你不收錢就愿意閱讀,但是廣告商的郵件你就不想看。所以廣告商可以付費給目標用戶去看廣告,向不同層級的目標用戶付不同的費用讓他們看你的廣告。進一步想,可以付費讓用戶去創造廣告。沒有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產生廣告,可能未來會出現一家社交廣告公司。再舉一個例子,3D打印的機器是一個硬件實體,但是模具是數據化的,可以在網絡上分享,包括它的造型、材質、顏色,所以未來“硬件即軟件”。未來可以分享你的衣服、設備……任何東西。
(編者按:關于各個領域的分享經濟的案例,看這一篇就夠了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831463,感謝周徒子的回答,來自微信公眾號:共享經濟(微信號:sharing2)。不過公司信息僅供參考,因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確實很快,其中提及的一些公司已經轉型,比如最近筆者在硅谷拜訪的Plenry)
社會網絡傳播的漣漪效果
最后,一切可以被分享的最終必然被分享。
第二個趨勢是互動
現在是一個屏幕時代。以前我們讀書獲取信息,而現在是跟屏幕互動。書籍是權威、固化、精確的,而屏幕是流動、雜亂、開放的。現在已經有很多3D的、全息的屏幕??梢栽O想一下,生產一種不是ipad、kindle那種的書,而是一頁頁電子屏幕組成的書,看完一本之后內容就變成另一種了。事實上,我們接觸的任何平面甚至曲面,比如衣服,都可以作為屏幕。當屏幕越來越多,他們之間互通信息和相互控制,交互的方式就需要改變,不再僅僅是指尖滑動。比如《Iron Man》里面的Tony用手臂來滑動虛擬物塊。你看的屏幕也在看你,他觀察到你的眼睛在看哪里,還會識別你的表情,并作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屏幕看到你的表情很困惑,他會停下來等你,可以適應性地與你互動。這就是虛擬現實的前沿。
現在有一些虛擬設備,你戴上之后真的感覺置身其中(編者按:虛擬現實做得最先進的是Oculus的Rift,可以讓佩戴設備的人感覺處在一個虛擬的新世界里)。你不僅可以玩游戲,還可以學習、經歷你沒見過的事情。微軟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增強現實,你戴上眼鏡之后屏幕之前還有別的屏幕更加有真實感(編者按:這里指的是微軟的hololens,是增強現實,不同于Rift那樣阻斷虛擬與現實,hololens是感知周圍環境的前提下,讓虛擬與現實融合的更加合理,附一個帶有中文字幕的視頻鏈接http://www.iqiyi.com/v_19rrntlh80.html)。這些設備可以做的非常有說服力,讓你覺著確實置身空中、深海、核反應堆旁邊等。
最后,我的結論就是“無互動,不完整”。
第三個趨勢是流動
商業將是數據的行業,客戶數據與客戶同樣寶貴。數據需要動起來。并非存儲,而是移動。當數據不再需要本地存儲,而是流動于云端,就可以大規模地被處理了。
數據存儲、移動方式的變遷
這將導致到處都是傳感器,凡是可以量化之物都將被量化。你的步數、心率、溫度等等,甚至你呼吸出的氣體的成分和含量變化,都可以被檢測,用來衡量你的健康指標。到處都是攝像頭,凡是可以被跟蹤之物都會被跟蹤,出現私有化讓步于透明化的趨勢。而且,通用化讓步于個性化,每個人的數據都不一樣,得到的結論和指導也不一樣。這些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傳到云端,基于這些數據可以判斷你的健康,打印出適合你的藥丸,單獨遞送給你。你自己可以這么做,同時別人也可以這么做,比如政府可以得到這些數據,我們都可以互相追蹤。如果你能夠追蹤那些追蹤你的人,那么很多人是可以接受的。一方面,只有允許政府、公司知道你的數據,才可以更好地給你服務。另一方面,這些數據又是私有的。你需要在透明度和個性化之間權衡取舍。很多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是愿意分享這些信息的,我們稱之為“隱私讓位于炫耀”。
第四個趨勢是人工智能
一百多年前,人們學會了發電,電力被廣泛應用。只有電力公司發電,其他公司只是用電來做別的事情,他們發明了各種電器設備,通電即可用。接下來我們也是做同樣的事情,就是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各個領域。人工智能未必非要像Google now這種形式,而是應該無處不在。
(編者按:聽完KK演講的晚上,正好去Google找朋友吃飯,他演示了Google now的最新版本。他在手機上打開一封郵件,內容是朋友邀請他去一同看電影。此時他用手指輕按home鍵,屏幕上就出現一個彈窗,顯示了最新電影信息和該手機上安裝的IMDb、Fandango等電影相關的app,然后他點擊跳轉到IMDb這個app去看影評 。在我看來,Google now的智能程度已經很高,具備實用價值)。
Google的另外一個人工智能是可以識別圖片中的物品。你隨便選一張,它可以解釋給你。我曾經上傳了上千張照片,Google會自己識別其中的物品,給圖片進行詮釋(編者按:KK指的是Google Photos,讀者可以下載試用。比如,我把所有照片上傳到云端,搜索“貓”,就會出現包含貓的所有照片)。這就是現在的人工智能。在某些領域已經比人類做的好很多,比如,人工智能的機器比律師看證據還有效,比醫生看X光片還厲害。特斯拉公司的機器人boxter可以與工人一起參與特斯拉汽車制造,它通過反復試錯和糾正來學會技能。
人工智能的一大特點是它具有網絡效應,越多人用就越準確,越準確就越多人用,形成一個正向的反饋。將來會有無數創業公司用這個技術,比如花店、牙醫店,都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就像一百多年前我們就實現了通電即用各種電器設備一樣。
這就是我所講的未來四個趨勢。未來的很多東西難以置信,也難以預料。比如以前人們不能想象把芯片放在門把手上,但是現在很普遍。另外,很多事情其實已經開始發生了,但是我們沒有關注。20年前如果我介紹現在的一些東西給你們,你們不會相信。很多創新的東西起步之初都是難以置信的??赡芪磥?0年最偉大的東西還沒發明出來,我們現在對它一無所知。
我的講話到此為止,謝謝!
本文由 @支東興 原創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額……我總共登陸了四五次吧,因為這里刷新不出來啊